教育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3篇

本文已影響 1.9W人 

【精選】說課稿3篇

【精選】說課稿3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電磁波的海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二十一章第二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教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七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由“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和“電磁波是怎樣傳播的”兩部分構成。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到物理,從自然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驗和活動,從被動到主動,在鍛鍊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瞭解科技發展,從而融入到現代社會中。所以本課《電磁波的海洋》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員參與、讓學生主動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學難點重點

(1)難點:①使學生切切實實體驗到電磁波的存在;

②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自然奧祕的探索的興趣。

(2)重點:①電磁波的產生、傳播和應用;

②通過設計實驗、動手實驗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他們身邊。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電磁波的產生;

②知道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

③瞭解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速度;

④常識性瞭解c=λf;

⑤瞭解光是一種電磁波;

⑥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知悉可以人爲獲得電磁波。培養學生想像與實踐結合的科學學習態度;

②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整理,瞭解電磁波的大家族;

③通過動手實驗證明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②深入體會物理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觀察、思考生活的興趣。

4.教具與學具

電視塔圖片、手機(兩部)、收音機、真空罩、電池、小燈泡、開關、導線、學生收集的資料、投影儀和課件等。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在學習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後也期望繼續研究並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後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啓迪學生思維、鍛鍊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三、說學法

1.設計理念: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力求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律。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通過實驗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現象及規律。通過媒體展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2.學法指導

以自主探究爲主,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分析事例發現問題——動手實驗——分析歸納——鞏固練習。運用了討論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討法。在課堂上着力開發學生的三個空間

1.學生的活動空間。將演示實驗改爲學生的分組試驗,全體學生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探究過程,得到發展。

2.學生的思維空間。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體驗、感知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思維碰撞,培養思維能力。

3.學生的表現空間。通過把自己的想法、結果展示給大家,學習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說教法

教法突出以學爲本,因學論教。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引導啓發,評價方案,分析討論,指導實驗,歸納結論。

教學重視三性:生活性、主體性、實踐性。即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發展學生探究、分析、歸納、遷移的能力。

運用設疑法、實驗法、討論法、直觀法、探究法等。

五、說教學過程

師:上課開始放1min視頻。

師問:老人收聽收音機、雷達搜索目標、宇航員和地面之間的聯絡靠什麼來傳遞信息? 生答:電磁波。

生答:無線電波。

板書:第一節 電磁波

師問:關於電磁波大家又想了解哪些知識呢?

生答:電磁波是如何產生的?板書:一、電磁波的產生條件

生答:電磁波的傳播需要介質嗎?板書:二、電磁波的傳播

生答:電磁波的傳播需要時間嗎?

生答:電磁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生答:電磁波對人體有害嗎?

注:同時板書

師:這堂課我們就到電磁波的海洋裏去遨遊一番吧。

(演示實驗:撥打收音機旁的電話)

師問:大家聽到了什麼聲音?

生答:咔咔聲。

師問: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生答:有干擾。

生答:產生了電磁波。

生答:……

師:收音機裏的節目就是靠接收電磁波然後轉化爲聲信號,而使我們獲得信息的。聽到雜音則表明受到了干擾,產生了電磁波。

師問:在怎樣的條件下產生了電磁波?(稍等)如何利用桌面的器材(電池、開關、小燈泡、導線、收音機等)用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同組的同學可以互相討論一下??(1min) 說出你們小組的觀點及實驗方案

生答:……(4~5個小組來表述)

師問:在實驗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收音機要調到沒有電臺並且雜音較小的位置、導線要靠近收音機)

師:好!現在就請同學動手做實驗來探究一下電磁波產生的條件!

(學生實驗:7min)

師: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說出你的結論和你們小組的驗證方法

生答:……(4~5組)

師:有的小組認爲電磁波產生的條件是:有電流。你認爲他的結論正確嗎?

生答:不正確

師問:爲什麼呢?

生答:我們組發現小燈泡持續發光時,收音機並沒有發出咔咔聲

師:所以應該是電流的迅速變化能在周圍的空間產生電磁波。 .......

板書:電流的迅速變化能在周圍的空間產生電磁波 幻燈片:與水波類比

師問:聲波可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電磁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嗎?哪些例子可以證明? 生答:電視和廣播信號的接收和手機之間的通話…… 師問:電磁波可以在液體中傳播嗎?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

1將手機放入塑料袋中密封放入水中,撥打該電話。 (演示實驗:○)

師問: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嗎?哪些例子可以證明?

生答:宇航員在太空中通過電磁波來交流。……

板書:1.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師:電磁波的傳播需要時間嗎?大家先來看一段錄像。

(放映幻燈片中的錄像—A和B兩臺電視的對比)

師問:那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又是多大呢?它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課件flash,介紹波長、頻率和波速)

板書:2.波速=波長×頻率

c=λf (強調單位c—m/s λ--m f—Hz)

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爲:c=3×108m/s

(注:討論c、λ、f三者關係:波速一定,頻率越高,波長越短)

類比: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步行速度相同,小孩的步長短,頻率高

師問:大家覺得這個數熟悉嗎?

生答:熟悉,這個就是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師:大家說得很對。其實光就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是一個大家族。我們再來看一看它的家庭成員。

(放映幻燈片中的flash動畫)

師:這個圖表我們從左到右來看是按照頻率由低到高的順序來的:最左邊是長波、中波和短波。它們的波長在十米到一百米之間。這一部分的電磁波廣泛應用於廣播通訊中,我們通常稱作無線電波。接下來的是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它們的頻率是逐漸變高的。最右面的是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到的X射線等,它的頻率高,所以它的波長小,只有10的負十次方,可見我們就像是生活在一個電磁波的海洋裏。我們的.周圍到處充滿着電磁波。

(同時介紹各種電磁波的應用)

※【補充】:(幻燈片)打開收音機的開關,將旋鈕調到沒有電臺的位置,並將音量開大。取一節舊的乾電池和一根導線,靠近收音機,將導線的一端與電池的一極相連,再用導線的另一端與電池的另一極時斷時續的接觸,會聽到收音機發出“咔咔”聲,這一現象驗證了 電磁波 的存在。現將收音機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氣機抽去罩中的空氣,重複以上實驗,卻發現聽不到收音機發出的“咔咔”聲,試分析

(1)收音機放在真空玻璃罩中聽不到“咔咔”聲的原因是 真空不能傳聲 。

(2)老師在一次乘坐興隆商城垂直升降的電梯時,發現性能完好的手機接收不到信號,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答:電梯對電磁波有屏蔽作用

請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你的判斷.(簡述實驗方法)並請同學到講臺前自己動手完成實驗

師: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自己是生活在一個電磁波的海洋裏。除此外你還學到了什麼知識?誰來告訴大家?

生甲:知道了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

說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爲依據,學生終身受益爲宗旨。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讓學生掌握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鍛鍊的能力,養成終身體育態度和習慣。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通過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個性。

  二、教材分析:

①快速跑是田徑運動各個項目的基礎,是用鍛鍊身體的基本手段和鍛鍊方法,通過快速跑的教學,發展學生身體基本運動能力,改善中樞神經系統控制、支配肌肉活動的能力,提高呼吸和心血管功能以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②通過本次蹲距式教學的學習,發展學生速度、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使學生掌握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

  三、學情分析:

①本次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於比較平穩發育期向發育高峯期過渡的階段。可塑性強、模仿能力好。

②在平時的文化課學習中實踐機會不多,很多學生在體育課上不敢表現自己,知識機械地完成教師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不高。本次教學活動我綜合了各種練習形式,使學生在愉悅、興奮中能充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③當前獨生子女合作意識較弱,通過本次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增進集體榮譽感。

  四、教學目標:

①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蹲距式起跑的身體姿勢及要求,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能夠積極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

②學生在做蹲距式起跑動作時,可以正確理解、認識到兩腳之間的位置擺放及離起跑線距離的設定,60%以上的學生能夠做出臀部高於肩、重心前移,肩超過起跑線的動作。

③通過學習蹲距式起跑,初步掌握擺臂與蹬地的協調配合,提高快速起跑的能力。

  五、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①四點支撐、蹬擺結合。

②臀部擡起時重心前移,注意力集中。

③手臂與蹬地腿、擺動腿的協調配合。

難點:上下肢的協調配合,蹬擺結合動作的掌握。

  六、教學方法:

①示範講解法:教師對所教授的內容精講細練,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個清晰的概念。

②語言誘導法: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指導學生練習。

③練習法:通過嘗試練和模仿學習,教會學、練方法,領會動作要領。

  七、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部分:課的導入。

在課的開始,以提問的形式,導入本課課題。

第二部分:準備部分。

通過熱身跑、“數字報團”以及簡單的活動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部分:基本部分。

1.通過專門性的練習,對學生動作進行動力定型,使學生更準確的學習本課內容。

2.學習“蹲距式起跑”動作,教師通過示範、講解讓學生對所學動作有個較全面且清晰的瞭解。

3.通過往返跑的接力比賽,培養學生小組團隊的凝聚力,增進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同時,充分體驗途中跑的方法。

第四部分:結束部分。

放鬆總結。通過放鬆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學生對蹲距式的跑姿有更深的理解與掌握。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12課《現實與理想的凝結――外國雕塑擷英》。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對外國雕塑的特點及重要作品有基本瞭解,識別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對世界藝術多樣性的瞭解。

2、提高學生在藝術欣賞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3、培養學生的欣賞和審美能力,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三、教學重點:使學生對外國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點有基本的瞭解,能夠識別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對世界藝術多樣性的理解。

四、教學難點:使學生領會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審美觀念、生活習俗的聯繫。

  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狀況,我主要採取“激發啓發──引導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實物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運用視頻、圖片欣賞,實物觀察和觸摸,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並提問學生,組織討論,這樣多法並用,即培養了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啓發了學生的思維。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視頻和圖片,讓學生感受外國雕塑是現實與理想的凝結,輕鬆的融入到本課的學習氛圍中來。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教會學生學習,本課通過教師啓發、引導、點撥,調控探究方向,及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寬鬆的教學情景中開展了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盡最大學力能夠到達的區域內學習。

  教學內容:

一、導入探究課題(時間:4分鐘)

(一)教師創設教學情景,導入探究課題

播放一段雕塑視頻短片,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引出課題。

(二) 學生感受身邊的雕塑藝術之美,進入教學情境,領會新課意圖,愉快接受課題,激發出探究慾望

二、新知探究(時間:15分鐘)

(一)瞭解雕塑有關知識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顧相關知識:

1、什麼是“雕塑”,其大致分類是怎樣的?

2、世界古代文明的發源地有哪些?

教師闡述:所謂古文明,其中就包括雕塑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雕塑藝術作品在題材、形式及其所體現的審美觀念、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色。今天我們沿着古文明的發源地進行一次免費的雕塑藝術之旅,共同探祕雕塑藝術。

(二)欣賞過程

第一:古埃及

1、播放視頻資料《獅身人面像》,並提問:這座雕像爲何要塑成“獅身”“人面”的形象?

2、學生直觀欣賞,並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發表觀點;並探討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點。

旅遊第二站:兩河流域

1、簡要欣賞另一隻著名的《受傷的獅子》,讓學生品位其神態及精神內涵,並嘗試用簡短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欣賞感受,以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表達能力。

2、師生共同概括兩河流域雕塑的藝術成就。

第三:古印度

1、投放一組圖片,讓學生猜一猜:哪些是古印度的作品?能說出你的理由嗎?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藝術感悟能力。

從作品內容引出作品特色:寫實性與宗教性。

第四:古希臘

投放一組圖片,讓學生分辨哪些是古希臘的雕塑作品?並說出理由。

重點欣賞《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及《擲鐵餅者》。讓學生思考並回答:古希臘雕塑爲什麼會以裸體爲主要表現形式?欣賞《勝利女神》以此總結古希臘雕塑的藝術特點及思想內涵。

第五:走進“文藝復興”

明確文藝復興的時間及主要思想。

教師簡介代表人物米開朗基羅及代表作。

學生重點欣賞《大衛》、《摩西》,感受並總結文藝復興時期雕塑的藝術特色。

第六:17-19世紀的歐洲雕塑

教師闡述這個時期雕塑的藝術特點、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重點欣賞《思想者》,讓學生模仿雕塑動作神態,品味雕像特地及內涵。進一步培養想象力及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播放音樂視頻短片,讓學生進一步瞭解雕塑藝術作品。

三、演練實踐(時間:18分鐘)

1、讓學生放飛想象:維納斯斷了的兩隻胳膊原來是什麼姿勢?發揮想象,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2、爲學生提供相關網站,引導學生自己去搜集整理材料,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將課堂內容進行拓展。

四、歸納總結:系統知識,德育滲透。(時間:3分鐘)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願同學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像我們人類優秀的先人們一樣,做一個美的使者。

本課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首位讓學生去感受發現並創作出可探究性問題,在課堂中通過互動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過程,既要有自主意識,又要有創作意識,讓學生關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或發現的奇特現象,並注重對探究成果的總結與評價。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昇華,昇華的途徑是應用與整合。通過應用使知識與方法得到整合,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立足實際,活學活用,迴歸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學生的收穫不只是欣賞作品,更主要的是他們從此會用審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學會發現美、欣賞美欣賞美、創造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