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2017濰坊《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說起孩子,每個家長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到底應該怎樣搞好孩子的教育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2017濰坊《親子共成長》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濰坊《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2017濰坊《親子共成長》觀後感1】

家庭教育作爲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我認爲非常重要。要教育好孩子,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纔會跟着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爲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當今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娛樂的項目多了,對學習不感興趣;生活的條件好了,不願多吃苦;疼愛的人多了,聽不進相反意見等等。因此,教育與培養子女是一件相當頭疼的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此,我簡單的談談我在這方面的成功與失敗所帶來的經驗與教訓。

一、 重視溝通

首先是學會相互溝通,學會如何培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學會如何跟他談心。只有這樣才能隨時瞭解孩子的成長。

和孩子不一定要談大道理,在這點上有的家長誤認爲把大道理講給孩子聽就會有好的收效,其實未見得!孩子生下來天真無邪,高興的事就愛聽,不高興的事就會引起反感,甚至對你產生隔閡,以致無法溝通。一定要讓孩子先接收你,貼近你,然後纔可以給他道理,但不要得寸進尺,應該循序漸進,否則會前功盡棄。道理要講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捨棄。

另外,孩子和父母關係融洽後,自然要提出許多問題讓家長解答。能解答的,家長一定要當即認真解答,不能解答的,也要想辦法解答,你的努力孩子會看在眼裏,從而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讓孩子失望了,他將越來越少提問,這時,隔閡開始產生,危機也就開始潛伏了。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貪玩的毛病,我的.措施是當他的朋友,一起陪他玩。這會讓我與孩子的關係很快地融洽,並且無論玩什麼遊戲,在玩的過程中都能尋找機會達到教育和培養的目的。過去我很少打球,爲了達到目的,我經常和孩子一起打籃球、乒乓球等等。小孩與大人打球畢竟有一定差距,因此,當他快要失去信心時我常故意放他一馬;但當他開始得意時我又毫不手軟地擊敗他。讓他從中體會到勝利和失敗的滋味。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單純去滿足他的高興,他會認爲勝利得來很容易;反過來老是讓他失敗,他會失去競爭意識。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小小球場與人生這個大“球場”的道理是一致的。

簡而言之,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他沒有明顯幫助的事情,千萬不能輕易反對,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如何“順風扯旗”。當然,大道理誰都會說,做起來可就不是那麼容易,我自己煩躁時也常顧不上了,一旦有這種情況出現,事後一定要向孩子道歉,這樣不容易產生隔閡。

二、發現引導

孩子小的時候,往往並不能清楚地表示他自己想要的,也不會利用自己的天賦,這時就需要家長挖掘發現了。可以嘗試着讓孩子多做多學點東西,以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天賦,但一旦發現孩子不喜歡並且沒有天賦,就不要強迫孩子去做去學了。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粗心,特別是他在做數學作業時顯示出了邏輯思維的不足,因此我在輔導的過程中反對死記硬背,強調過程的思維,哪怕結果是錯誤的,但方法一定要正確,思考問題首先要合乎邏輯。幾乎每個假期我都對他進行了這方面的誘導。同樣,比他人不足,比自己卻大有提高。

簡而言之,就是根據孩子的自身條件、個性、愛好,正確作出各種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正確對待表揚批評 正確對待,主要說的是一個度的問題。

如:取得了成績應該表揚,犯了錯誤也應該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很難把握。不鼓勵不批評是不行的,可鼓勵與批評過急了孩子的心態往往出現反常,究竟如何對待,幾句話很難講清楚,我這裏只說說具體事例僅供參考。 在實驗中學學習的時候,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錯,每次作業幾乎都是優,爲了鼓勵他,我們不僅讚揚了他,還買了很多他喜歡吃的、玩的、穿的,甚至還滿足了他提出稍過分的要求。結果期中考試令人很不滿意。通過這件事,我們逐漸學會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該讚揚的還是要讚揚,但決不過分。有一回我們無意發現他的作業本上有很多良,當時我很氣憤,但我冷靜一想,先別急躁,以免刺傷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於是我很平靜地問他:“你的作業哪來那麼多的良呀,是不是又馬馬虎虎地做作業?”他作了一些解釋,儘管他的解釋明顯有點牽強,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知道自己是錯誤的,稍帶點指責也就算了,關鍵看他本人怎樣認識。我覺得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注重態度和過程最後必然會有好的成績。可能有人認爲我對孩子的要求太鬆,其實不然,關鍵時該嚴厲的還得嚴厲。有一次 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孩子在班級不聽話和老師頂撞,這次我毫不客氣,回家後我大發脾氣,惡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 他很少見我發脾氣,因此覺得自己的錯誤可能犯得很大,有點害怕,我抓住這個機會,跟他談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他自然而然地都聽進去了,從那以後再也沒發現他犯類似的錯誤了。

總之,孩子有了一點成績家長不要過於高興;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發火,一方面要給孩子留有餘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錯時要抓住時機,理智地對他進行教育,具體如何正確對待還得看當時的情況而論。

  【2017濰坊《親子共成長》觀後感2】

仔細觀看了濰坊《親子共成長》這個節目,覺得很有感觸,書中的內容廣泛而又平易近人,沒有一般教育理論那麼高深,很容易被接受進而產生共鳴。

李鎮西老師說:“學校教育當然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這句話真是說到了我的心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在孩子接受學校教育之前,他已經接受了六年家庭教育。學校,是他整個受教育過程的第二站,學校老師接受的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塗滿家庭教育印記的“半成品”。可是,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遇到把教育的成功或失敗歸咎到老師身上,更可笑的是那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育並不是萬能的,作爲教育第二站的學校老師更不是萬能的。對學校寄予厚望的家長們,首先應該把這“厚望”還給自己,因爲你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麼成功,你的孩子就會有多麼優秀。在決定孩子成才的因素中,學校教育永遠是第二位的。

現在很多的家長並不是說不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相反,許多家長都深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爲了孩子似乎什麼都願意付出,所以自然要重視“家庭教育”。只是,現在所謂的“家庭教育”是畸形的,突出的表現就是重智力的早期開發,輕人格的早期養成。以前,“沒家教”或“少家教”是罵人的話,而且是罵得很狠的一句話。而現在,“家教”在很多時候是“家庭教師”的簡稱,而家庭教師不是來給你孩子進行品德教育的,而是補習數學、英語等學科知識的。

由重人品到重只是,從“家教”一次含義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家庭教育”觀念可怕的變化。

我很欣賞袁隆平小的時候受到的家庭教育,但這種培養首先不是“智力啓蒙”,而是父母健全人格的影響。少年袁隆平做事顯得笨手笨腳,父母則不斷訓練和調動他的積極性:要他幫忙拿碗,碗卻摔破了,要他拿杯子,杯子調到地上;但是父母不因爲他摔壞了東西便停止差使他,反而更頻繁地讓他參與。在我們身邊會遇到很多家長,看孩子做事情慢吞吞時,自己就急不可耐的幫孩子做,當孩子做一件事情時,總擔心孩子做得不夠完美,或者說沒有比自己做得好,就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權利,最後,孩子變得愈來愈懶惰,做事情越來越拖拉。所以說,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父母。

良好習慣養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讓孩子點點滴滴地學會做人,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