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報告

小學英語觀課報告

本文已影響 3.47W人 

英語是五大國際通用語言之一,是通行世界的重要工具。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2017小學英語觀課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英語觀課報告

  【2017小學英語觀課報告1】

關於獅山娃自主學習以及本真課堂的研究是我校爲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所推行的一個活動。在我校已經推行好幾年了,切切實實地有效提高了我們老師的各項技能,現就以我校最近組織的集體校內聽課情況,從“教師教學”的維度來做一個反饋。

一、 觀察背景

我校組織的校內教研課全員聽課活動,這次主要是針對新老師的課堂教育教學展開的研討活動。王老師這次執教的是牛津中小學英語2B Unit7 Can I help you? A&B板塊內容。本課是主要圍繞“購物”展開教學,學習jacket,dress,shirt,blouse四個單詞及句型Can I help you? I’d like….二年級的學生屬於對新鮮事物都非常好奇,高速成長的階段,英語學習主要以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角色扮演,模仿朗讀爲主。這次首先通過課前設計,課前磨課試上,課後調整,再試上,再評課反思,學習心得,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從而來提高每個教師的教育教研水平。我們全校老師集中二年級課堂對此次活動進行參與與討論學習。

二、 觀察過程

4月28日個人試說課,師徒結對互幫互助,提出改進構想。

4月29日正式修訂完成,第2次試講。

5月1日進行第1次試上,然後發現些許問題,大家提出問題,並給出建議改善。並對其他一些環節給予指導和建議。

5月6日進行第2次正式上課,大家聽後耳目一新,11位聽課老師在課後的討論中各抒己見,對課堂模式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 藉此希望在今後的課堂中能夠積極改進,避免以教師爲中心,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初步印象

通過王老師的幾次磨課試上,結合教師自身特點,我們發現對於新老師來說進步還是非常大的。在幾次的試上和磨課中我們可以發現王老師漸漸形成的個人教學風格,大體感覺如下:

1.教師語言素養高,面向全體學生,親切自然,能做到走下去融入學生。

2.教學重難點突出,環環相扣,過渡清晰自然。板書能夠實時流動呈現,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以及老師對重難點的複習。

3.能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來回答問題,並且不侷限於個別同學,問題設置注意分層,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興趣來學習。

四、亮點剖析

1. 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通過舊知引出新知,如I like引入I’d like,很好的幫助學生區別它們的不同,讓學生溫故知新。

2. 在教授單詞時,教師很注重元音字母讀音的滲透,幫助學生髮散思維,促進其自主學習新單詞的能力,爲以後的拼讀學習奠定基礎。

3.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樂於創設一定的情景,如去玩具店、水果店、小吃店和服裝店購物等,讓學生儘量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內容,並且聯繫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多多利用所學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師善於角色轉換,能多方面的爲學生着想。每次學生表演前自己都能夠以身作則地來示範,給學生臺階來學習和展示自己。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地提高了,讓學生自己想去學習並樂於學習。

五、問題反思

在課堂觀察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些不足的問題,下面羅列出我們觀察過程中記下的問題與困惑,目的是讓大家共同儘快解決它,以使課堂教學效益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1. 每個環節的時間把控上還可以分配和掌握的更好些。讓最後的拓展環節時間更充分些,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參與進活動來。

2. 課堂的精彩在於生成。師生互動中對於孩子生成的答案還可以再靈動些。比如但男孩子回答:I’d like a blouse.教師不一定直接說No.教師可以開玩笑的方式來說:Maybe you want to give to your mother.說不定他就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對於脫離預設的答案不是一味的否定。

3. 每個活動操練時儘可能要形式多樣,可以同桌互相說,小組討論說,開火車說,優秀同學展示說等等,不一定都是老師來示範展示,然後同桌互相討論。

4. 對於個別積極性太高,或者積極性不高搗亂的同學來說,可以積極利用小組比拼等課堂獎懲機制,提高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並且及時規範自己的課堂行爲,更好的爲自己的課堂服務。

六、結語

以上是對二年級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所做的初步觀察,結果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更注重的是通過課堂觀察這個活動,老師從整個磨課上課的過程中所收穫的內容。這應該是平日教學中所達不到的一種程度。只有通過不斷地反思、實踐、再反思,我們才能獲得更寶貴的真知!

  【2017小學英語觀課報告2】

隨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進一步改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教學氛圍、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變,課堂教學呈現出一片熱鬧與繁華。然而,透過那表層的熱鬧與繁華,我們同時也看到了一些有礙於課改進一步深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1. 教材把握不透,目標定位不準;2.活動形式盲目,流於形式;3.激發學習興趣重表面;4.語境不夠真實,缺乏意義;5.把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看成是教師的個人行爲;6.評價不夠客觀,模糊、超值;7.追求課堂的完美結局,等。通過調研、分析與理性的思考,筆者就以上提及的幾個方面談一些初淺的思考,與同行切磋交流。

一、設計:把握教材是關鍵

【現象】這是一堂三年級下冊的英語新授課,教學內容是Unit 4Do you like pears?的一段對話,重點句型是“What do you like?”和“Do you like…?”,課是在一個裝備齊全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室裏上的,課由購物(shopping)導入,教學活動圍繞購物展開,模擬購物活動的物品是一些小學生所喜愛的動物單詞,如hamburger hotdog cake等,教學方法豐富多彩,表面上看熱熱鬧鬧,但教學活動與偏離了主題,學生收效甚微,課堂教學因沒有把好教材而缺乏實效。

【分析】這堂課最根本的問題不是上課老師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而是由於對教材的把握不夠,導致對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準,因此,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處於一種盲從狀態。課本是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文本。新課程倡導跳出文本,並不是不要文本,跳出文本首先是基於文本,因此,要實施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首要的任務是鑽研教材、把握教材,並逐步掌握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直面課本,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面對陌生文本的能力,促進其英語自我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對策】就當前PEP小學英語教材爲例,這套教材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每個單元根據一定的話題提供了相關的詞彙、句型或交際用語等教學內容,相當於一個資料庫,它給教師處理教材和實施課堂教學提供了較大的自由和空間,但同時也給老師們把握教材和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分配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先學什麼?後學什麼?都由教師自己確定。從基層老師把握教材的的情況看來,當前在使用這套教材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不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鑑於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通過校本培訓等方式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把握和處理的力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瞭解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及其與前後內容的聯繫;2.確立單元教學目標;3.合理劃分課時,初步確定每課時的教學內容;4.分課時備課。在分課時備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三維目標在課時中的具體化;2)重點難點的定位;3)學情分析;4)教學策略分析5)教學過程的設計,其中包括教學方法的選擇,媒體的使用,活動形式的設計等等。

二、活動:形式爲了目標的達成

【現象】曾聽過這樣一節英語課,教學內容是關於英語色彩(colours)名稱的學習,老師在運用圖片進行單詞和句型教學後,就化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給一些圖片着色,使後半節課幾乎成了美術課,學生的着色活動完全脫離了英語語言的實踐,這樣,通過畫畫引導學生鞏固語言知識的目標就成了一句空話。類似的情況還有,如:有的老師因爲在教學中引用了唱歌、手工、體育活動等形式,因爲沒有處理好形式與目標的關係,顧此失彼,將英語課上成了手工課、體育課或音樂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相關知識與技能的獲得。

【分析】新課程條件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倡導採用活動的途徑,通過表演、唱歌、遊戲、競賽、猜謎、畫畫等小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和寫的能力。但是,無論什麼樣的活動都是爲了學生獲得相應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即爲達成一定語言目標服務,如果缺少了應有的內容和應有的目標指向,採用的活動遊離於英語教學的目標,那麼,最好的形式也要大打折扣。

【對策】一定的活動形式必須爲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要關注活動的目

標意識,要善於將活動和英語語言的訓練結合起來。如上面提及的這堂課,在讓學生着色後,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活動用學“What colour is it?It’s …”的句型表達出來。又如,運用唱歌的方法,就可以將所學的語言融入學生熟悉的旋律,並引領學生用歌的形式將學習內容以歌的形式唱出來。如在學習“duck dog rabbit cat panda m”等詞彙時,可以選擇學生熟悉的旋律“Hello”,引領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編歌詞,再一起將學習內容以歌的形式盡情地唱出來。歌詞如下:Hello,dog do oh do.

Hello,cat do oh do.

Hello,m do oh do.

Dog cat m.

這樣,將枯燥的英語單詞融入到歌曲中去,既操練了單詞,也增加了學習興趣。

總之,無論我們在課堂中運用什麼樣的形式,都要考慮到與學習內容的整合,考慮到一定活動形式的目標指向,使活動不僅富有情趣,更富有實效。

三、興趣:需要知識做支撐

【現象】曾聽過這樣一堂英語課,老師在一堂課上採用了好多種教學方法,環節多得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老師呢,忙得不亦樂乎,恨不得十八般武藝齊用上,與其說是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還不如說是教師的才藝表演,學生一直忙於應付老師的指令,而用英語表達的機會並不多,學生語言學習的成效並不理想,下課了,我問她:累不累?她笑着點點頭。

【分析】無疑,這位老師採用這麼多的教學方法是爲了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根據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對英語帶有一種神祕感,所以在初學階段抱有一種好奇的心理,其實,那還不是一種興趣,還只是在真正產生興趣前的好奇。他們喜歡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但活潑的活動形式只能暫時激發他們參與某一項語言實踐活動的熱情,還不是樂於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穩定的學習興趣取決於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成就感和學習能力等很多因素,成就感的獲得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取決於他們知識獲得的質量和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作支撐。所以說,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在其英語學習過程逐步形成的、一種穩定的情感體驗和積極的學習態度,而這一種體驗和態度必須基於一定英語語言知識的累積才能逐步生成,在進一步的學習中得到逐步發展,併成爲促使他們自主學習、後繼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動力。

【對策】初學英語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一種好奇,尤其喜歡活潑的、多樣化的活動方式,但我們在採用活動方式時,不要被表面上的熱鬧所迷惑,要善於通過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他們逐步獲得相應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構建知識網絡,使他們在活動中產生成就感,能夠帶着自信不斷參與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從而使初學英語的好奇和對活動的自然喜歡轉化爲持久的、穩定的英語學習興趣。要保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活動僅僅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活動形式不在於多,而在於其質量。一節課不適宜採用太多的活動方式,一般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1~2種活動方式。

四、情景:有意義纔有活力

【現象】英語教學要創設英語情景,在這一點上,大家都形成了共識。筆者曾聽了這樣一堂課,教學內容是用英語詢問時間和在一定時間裏從事某項活動。這位老師爲了創設語言情景,從家裏拿來了一隻掛鐘,她一邊轉動時針一邊讓學生跟着她機械地說:What’s the time ? It’… o’clock.學生也就跟着老師唸唸有詞了,就這樣跟着時鐘走了一圈,一直讀到“It’s twelve.(十二點)”。然後再學習一些要從事的活動,如,get up(起牀),go to school, play games,go home,watch TV ,go to bed 等,由於把時間學習與活動形式割裂開來,學習活動處於比較機械的狀態,情景因缺乏意義缺乏活力。

【分析】過多機械性的、缺乏意義的操練活動是語言學習的大忌,不利於保持學生持久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也不利於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獲得。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是一個非線性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包括結構性的知識,而且包括學習者自身的體驗。因此,在英語語言教學中,語言情景的真實性對激發學生比較投入地參與語言活動很重要,所以,可以這樣說,課堂的真正活力首先取決於語言情景是否真實,是否具有意義,有意義的情景才能真正打開學生思維空間,才能激發並保持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熱情,英語學習活動也纔有可能真正充滿活力。

【對策】如上面提及的這堂課可以將時間的學習和具體的活動項目學習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在不同的時間裏做不同的事情”。具體設計如下:先在黑板上畫一隻鐘的外框架,學習“It’s a clock.”;然後,根據小學生愛好卡通的特點在相應的位置上畫上一個卡通的數字“1”,呈現新句型“What’s the time?It’s one clock.”,然後通過時間的匆匆步伐引導學生操練“What’s the time?It’s …”句型。當時間到了六點,在學生很熟練說出“It’s six clock”時,就學習“Time to get up.”(該起牀了)。照這樣的辦法,隨着時間的不斷變化,引導學生學習用英語表達“在不同時間內做不同的事情”,並出示板書。

這樣,課堂儘管沒有轟轟烈烈的活動場面,但學習者能夠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在比較真實的語言氛圍中自如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此時的課堂活力發自學生的心田,可謂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

五、評價:鼓勵需以客觀爲基礎

【現象】這是三年級的一節英語課,只要是學生答對了,老師就讓大家鼓掌或用“Great!(棒極了!)”的語言進行積極的鼓勵,於是,整節課上,掌聲迭起,很是熱鬧。老師根據對話提了一個問題,幾個學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老師分別作出瞭如下評價:“En”、“Great”、“Good”、“Yes”,學生覺得很迷惑,不知哪個是對的,或誰的答案更好些,更不知其原因。老師在教單詞的時候,請一排學生依次起立朗讀,程度相差無幾,老師爲了體現其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分別做出了“Yes”、“Great”、“Good”、“You’so clever(你真聰明)”,甚至“wonderful(精彩極了)”、等很高程度的評價,讓人覺得很誇張。

【分析】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但這位老師的問題在於:1.評價含含糊糊、磨棱兩口,不夠明確。對一個問題的多種答案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讓學生覺得迷惑:究竟誰答對了?到底誰的答案更有道理?爲什麼?2.鼓勵缺乏一個“度”。學生對一個詞或句的模仿,能體現出的智慧與精彩在程度上遠沒有那麼明顯,超值的評價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惰性,長此以往也許就會“迷失了自我”!何況,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對老師如此這般的評價能真正聽懂並理解嗎?因此對學生的評價要清楚,鼓勵要客觀、事實求實。

【對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在對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價的時候,要以鼓勵爲主,但也要注意:1.評價要清楚、明確。對於學生在課堂上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回答,老師要避免模糊的態度,態度要明朗,要實事求是地作出評價,不能隨心所欲。如,回答對了就是“Yes,right.”,更好就是“your answer is better.”,但要簡要說明原因,好極了就是“Great!”,更要讓學生明白好在哪裏。這不僅對學生是一種積極的激勵,是一個積極的導向,更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2.鼓勵要有“度”。對學生的鼓勵是必要的,但對於類似模仿類的、體現不出多大思維價值或創造性的表現,只要告訴他們發音的對錯,並進行必要的糾正,無須用類似“你真聰明”、“精彩極了”等極爲誇張的語言來進行評價,更要避免動不動就拍手的情況,使積極的鼓勵貶值。當然,對有些學生一些創造性的表現,我們也應該做出高度的評價或用鼓掌以示鼓勵。

每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爲,持續地追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這樣才能避免一些無效教學行爲的產生?……只有具備“反思意識”的教師,才能更有效地調控自己的課堂。正如杜威所言:“將我們浸透在學科中,投入進去,壓倒我們,湮沒之瞬間,清醒過來,運用理性進行反思,達成美學激情與經驗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學意蘊的最閃光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