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瓦爾登湖》讀後感【常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3.5W人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讀後感【常用15篇】

《瓦爾登湖》讀後感1

梭羅是現實的,瓦爾登湖也不是一個理想國。看完這本書也許這樣的概括最能體現我的感受了。梭羅追求的是自己的生活“每條道路都是命運之路,唯獨你自己的不是,既然如此請繼續走你自己的路吧”他之所以來了然後有又離開其原因用他的'話說“或許是因爲我認爲還有好幾種生活等着我去體驗,而且無法勻出更多的時間給那一種生活”梭羅是有信仰的,信仰應該是每個人都有的,正如電影《等風來》上的那句話:“人活着,總得信點什麼”但不幸的是現在我們很多人都已不知自己還有什麼信仰。終於明白了爲什梭羅把那個“總是頌揚上帝,貶低煩人,反正他的頭腦裏只有這些崇高的思想”的哲學家視爲貴客了。

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它的人也可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瓦爾登湖在梭羅眼中並不僅僅是一個湖,而是一個充滿着性情的湖,是一個心靈的歸所。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有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這塊地方可能並不是我們現在正在匍匐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發去尋找它,它不僅是我們身體的棲所,也是我們心靈的故鄉,精神的家園;它給我們活力,給我們靈感,給我們安寧,更是給了我們信仰,我們可能終老於此,也可能離開它,即使離開,我們也會像安泰需要大地一樣時常需要它。

寫的無拘無束,沒有一點迂腐和胭脂氣,爲必要表達什麼看法,只傳達一種溫馨的氛圍。梭羅用質樸的聲音,歡快自信的語調告誡我們,一億人當中纔能有一個人生活的詩意而神聖。

《瓦爾登湖》讀後感2

《瓦爾登湖》是作者戴維·梭羅獨居於瓦爾登湖,遠離塵囂,想於大自然的安謐中尋找本真,質樸的生活狀態,一種更具詩意的生活。或許這次選讀這本書,是希望我們體會到作者深入思考,並尋找本真的心路歷程,感受來着大自然的力量,並尋找我們自己心中的《瓦爾登湖》。

本書描述了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期間所經歷的`一切,與周圍農夫、鄰里相處,去親身經歷周圍的一切,與周圍動物互動,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感受不同世界的對自由的渴望。

讀後我也發掘了自己身邊的瓦爾登湖,對我來說,大學就是一個瓦爾登湖,一個全新脫俗的環境。我通過這兩個月的生活我越來越能發掘生活節奏,變得適應和恬然,心境也越來越好,逐漸開始安靜思考很多自己之前不會思考的問題。可能很多會在大學應接不暇的節奏中亂了方向,而我卻藉由這股亂流讓它成我我的瓦爾登湖,讓我變得更好更優秀。

在大多數人看來,《瓦爾登湖》一本嚮往平靜的大自然,是內心的嚮導。其實這個瓦爾登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居之地,而是可以讓精神超凡脫俗的出塵之所,是慰藉心靈的地方。讀這本書或許可使我們在這浮世中釋放安靜的靈魂,減輕焦慮,這或許就是“採菊東籬下”的悠然,讓我們在大學中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去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

《瓦爾登湖》讀後感3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的散文集,講述他兩年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所思所想。

初看《瓦爾登湖》會有些意外,因爲它的內容並不像其他田園類散文那般好讀。作者深邃的思想如瓦爾登湖清澈的湖水,隨四季的變換而不斷顫動,產生不同的迴路波紋。很難說究竟是農園生活觸動了梭羅,還是他本就在天性中充滿了對自然和人類存在本質的思考,瓦爾登湖相對靜謐的環境只是給了他一個盡情闡述的機會。

翻開書,沿着這些思想盪漾的波紋,可以感受到19世紀哲人的辯思,但作爲一本名著它的'價值顯然不侷限於此。對淳樸生活的崇尚,對自然風光的熱愛是人類作品中永恆的話題,只是難有人寫的如他這般意義深遠。

“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們身體內的生命像活動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無窮無盡地注入這個世界來,而我們卻忍受着不可思議的愚蠢。”真理是最深層次的快樂,這大概也是梭羅想向世人傳達的心聲吧。

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正處於向工業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蓬勃發展的工業和商業造成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盛行。梭羅的獨居發生在這樣的年代更有了一層時代意義。如今的瓦爾登湖已經成爲了一個象徵,一種對理想的執着追求,一個具體化的自然概念,一部人與自然的浪漫史。他倡導的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生態環境學方面展現出超越時代的眼光。對人的關懷也是他書中一個深刻的主題。梭羅的文章給深受物慾之苦的人指出一條超驗主義的光明之路。

《瓦爾登湖》讀後感4

“昨天那本書跑到哪兒去了?”我一邊嘀咕着,一邊像只小狗一樣在圖書館密密麻麻的書中尋找那獨特的芳香。

啊,在這兒!漆黑的書脊,閃閃發亮的四個字《羣星閃耀》。它像極了夜空的一顆星,閃爍着迷人的光芒。我像一個餓了許久的'人看見大餐一樣,不由自主地跳進了書的海洋。

我一會兒和拜占庭皇帝一同守護城牆;一會兒與亨德爾見證奇蹟的發生;一會兒跟斯科特上校一起去往神祕的南極;一會兒又痛心地看着在決定命運的一分鐘拿破崙慘敗滑鐵盧,無可奈何地看着格魯西率領着將士們慢慢遠去……

在家裏,我沉浸在《瓦爾登湖》,流連忘返。書房看,餐桌看,就連上廁所也在看。瓦爾登湖的叮咚流水聲;梭羅的咔咔造房聲;周圍松鼠、百靈的歌唱聲就像一支變幻莫測的曲子;湖面碧波盪漾,周圍盡是參天大樹,梭羅的精緻房屋美不勝收……真是令人歎爲觀止。我陶醉在如詩如畫的瓦爾登湖,腳麻得猶如蟻齧卻渾然不覺,只知陣陣書香撲鼻,全然不知身處“烏煙瘴氣”的廁所。

“啪”,門被擰開。媽媽一臉的不悅:“又這樣!”雙目噴火,似乎又是一場暴雨。“這是最後一次,絕沒有下次。”我趕緊乖巧的保證。其實,我的心裏卻盤算着下次怎麼逃過媽媽鷹一樣的眼睛。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書海深處。爭讀,爭讀,惹得媽媽憤怒。

《瓦爾登湖》讀後感5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人類的最基本需要是食物和溫度,其實這兩種需要和大多數的動物的需要沒有本質的區別,從這裏,我領悟了最簡單的人生哲理——其實我們可以活得很簡單,因爲簡單,我們也可以活得更加灑脫,沒有羈絆和束縛。他說:“我們心目中還有一種人,這種人看來闊綽,實際上卻是所有階層中貧困得最可怕的,他們固然已經積蓄了一些閒錢,卻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擺脫它,因此他們給自己鑄造了一副金銀的鐐銬。”

他在湖畔的兩年自耕自讀的生活,雖然暗合了我們中國文人的耕讀傳家的隱士風格,因此梭羅在中國能夠大受歡迎也就不足爲奇了。但是梭羅的那種自耕自讀的生活方式,和中國式的隱士風格並不相同。中國式的隱士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暗合了“達者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隱士是消極避世的。而梭羅在湖邊的那兩年的生活,是極其積極地在體驗生活。建造木屋、種豆、釣魚、觀察野生動植物,無不在探索生命的.意義。梭羅先生和大自然是可以對話的,是可以交流的。梭羅先生告訴我,要熱忱地生活。

所以哈丁說,讀這本書有五種讀法:

1、作爲一部自然的書籍;

2、作爲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

3、作爲批評現代生活的一部諷刺作品;

4、作爲一部文學名著

5、作爲一本神聖的書。我想,不管是哪一種讀法,於我都是合適的,這也是我鍾愛這本書的原因了。

《瓦爾登湖》讀後感6

在梭羅寧靜的《瓦爾登湖》裏,我找到三張散亂地放着的椅子,很簡陋,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爲梭羅的幾句話:我的屋子裏有三張椅子,獨坐時用一張,交友用兩張,社交用三張。

“人只有一個半朋友”,一個肝膽相照的,半個能爲朋友犧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兩張椅子,一張給朋友,一張給自己。社交需要三張椅子,留一張自己坐,一張給增長的知識,一張給促膝而談的樂趣。如果還有其他的椅子,就顯得多餘了。有四張,想湊一個麻將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張,其中一張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搖大擺地走進來,躋身其間,旁若無人地坐下,蹺起二郎腿。對過着純粹內心生活的梭羅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他是一個從社會結構遊離出來的原子,五張椅子會讓他回到原有的生活狀態。三張椅子,梭羅的'需要就這麼簡單。

更有趣的是我穿越歷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會客廳看到一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簡樸的椅子。居里的父親曾經要送他們一套豪華的傢俱,他們拒絕了,原因很簡單:有了沙發和軟椅,就需要人去打掃,在這方面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爲了不讓閒談的客人坐下來,他們沒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居里夫人後來說:“我在生活中,永遠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兩張椅子,讓他們有了事業上攜手共進的伴侶,沒有多餘的椅子,使他們遠離了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終於攀上科學的頂峯,閱盡另一種瑰麗的人生景觀。

梭羅純粹,居里夫婦高尚,在生命的質量上都是常人無可企及的。他們都沒有多餘的椅子。

《瓦爾登湖》讀後感7

陽光透過細密的樹葉,被剪成細碎的鎏金灑落地面。樹上,松鼠吱吱叫着,捧着一粒松果,睜着天真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這個世界。樹下,鷓鴣領着它的孩子在悠閒地散步。地面上,有一隻褐色的螞蟻,就好像是一個強盜,正拽着一隻長有透明綠翅的、彷彿是一個公主的昆蟲,在艱難的行走。不知在安徒生的眼裏,這又會變成一個怎樣的童話。

林邊,湖水盪漾。風陡然向東拂過它不透光的表面,直到吹皺那遠處鮮活的水面。光輝燦爛、緞帶似的水在陽光底下閃耀,光溜溜的湖面上洋溢着歡樂和青春。

沒錯,這就是梭羅獨居的地方,被稱爲“世界上最修心的地方”——瓦爾登湖。

翻開書,無論你的內心多麼浮躁,這時都會安靜下來,連空氣都變得像書中森林裏那樣:清澈、溼潤、流暢,有股沁人心脾的薄荷的靜,綠的香……

在瓦爾登湖的湖畔,梭羅的小屋中,茂密的`樹林間,我品味到了精神上的寧靜與優雅。記得歌德說過:“只有把自然當人一樣看待,當我們的精神狀態、喜怒哀樂與自然完全一致,我們所愛的那雙明眸中的亮光與早晨清新的空氣渾然一體時,我們對往事的沉思與森林有節奏的喧聲渾然一體時,大自然纔會以其全部力量作用於我們!”相信遠離喧囂的梭羅,正是有了大自然的力量,才寫出了這部100多年經久不衰的奇書吧。

在物質橫行的年代裏,能讀到《瓦爾登湖》這本書真是幸運,我的內心,如瓦爾登湖,平靜、安寧、優雅、超然。

《瓦爾登湖》讀後感8

記得曾經有人對我說:當我身在顧慮和追逐過多的東西而感到不堪重負、不知所措的情境,去感受梭羅便是能讓我解脫並接受心靈洗禮的最佳方式。在讀完《瓦爾登湖》後,我的心彷彿也成爲了一潭寧靜而深邃的湖,耳畔有海德格爾在說“人,當詩意地棲居”。 並純粹地因深陷梭羅的世界而沉迷:他,始終聆聽着自然的聲音。始終穿梭於行行親身耕作的豆田,耐心地鬆土、施肥;始終光着腳投入地細數瓦爾登湖畔第一片落葉的脈絡;始終戴着草帽爬到樹上去找老鷹或松鼠的窩;時常夾着舊樂譜來採集植物標本而樂此不疲;時常頂着最燦爛的星空,靜靜觀察、深深呼吸、沉沉思考… …

而他從來沒有受過職業培訓,從未婚配,孤獨一生,他不去教堂,不參加選舉,不吃肉,不喝酒,不知曉香菸的作用。他改良的鉛筆完全有希望申請專利,朋友們盛讚他已打開了財富之門,他卻說以後再也不做鉛筆了;作爲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和愛默生的得意弟子,他本可以成爲美國工程師的`領袖,而他卻更願意做一位不顧一切與天合一的草民,一位大自然的藝術家。這也正如愛默生所說:“他不肯爲了任何狹窄的手藝或者職業放棄他在學問和行動上的抱負,他尋求的是一種更廣闊的行業,一種生活的藝術。”

不去討論如果他是個積極的入世者是否能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物質財富,因爲他只是選擇了他喜歡的生活方式,選擇了成全作爲一個人的完整性,並在這過程中將永遠寧靜的瓦爾登湖化作了最純淨的眸子,帶領我們去探索和發現生命與生活全新的可能。

《瓦爾登湖》讀後感9

最美的事情不過於此書最後一篇以春結尾,春天總是象徵着希望和新的開始,帶給人以無限的憧憬和生生不息的力量。這本書的結尾就如開頭一般,總是讓人無法預知作者的思想,彷彿作者是凌駕於宇宙之上的智者,沒有人能完完全全懂得他天馬行空、跳脫不羈而又句句箴言的思想。面對如此浩瀚無窮而又簡單通透的真理,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無知的小孩,任憑作者的思緒和文字,帶我徜徉。每每讀到樸實幽默的道理時,那些似懂非懂的'道理讓我心中稱讚,作者竟可以一語道破,那些全然不知的道理讓我暗下決心,作者經歷之豐和思想之深,只求某年某月再次拜讀時,可以更加明白其中深意。

除了作者偉岸的精神形象,其對生活體味之細及周身萬物之愛,讓人讚歎。作者筆下的一樹一湖,一草一物,都極具生命張力,一幅幅美景呈現在讀者眼前。所有比喻的措辭讓我驚訝,因爲是我之前從未想象到的,然而卻用的恰到好處,讓人眼前驚豔,深深感到文字的力量。

可能因爲不能完全理解書中的文字,所以每次拿起來讀的時候,總是內心會變得安靜,一心只想揣摩更多。漸漸發現,讀瓦爾登湖成了治癒我內心煩亂的良藥,反倒把開始想要揣摩深意的初衷忘了,後來索性就不想那麼多了,只想安安靜靜把它讀下去。

大道至簡,無慾無求。看過豆瓣,聽過書評之後,我也還是不能完全將它明白。也許作者的思想高度是我一輩子所不能企及的,但是讀書這個過程卻給了我與大家思想碰撞的機會,很是難得。

《瓦爾登湖》讀後感10

讀完了《瓦爾登湖》,作者梭羅描述自己在瓦爾登湖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這其中也穿插着作者以前對瓦爾登湖的記憶。

最深的感觸就是在這個喧囂、繁雜的世界裏我們隨着社會的腳步,生怕被這個社會落下。我們快速而匆忙,甚至找不到了內心的平靜。恰恰相反地,作者梭羅在文中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我們應該主張生活簡單,不應該過分的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我們應該注重心靈方面的提升,探索內心的未知領域。

《瓦爾登湖》中作者通過在湖邊自己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引起了我們的共鳴,人在沒有了自己內心的貪念和雜欲之後,心中的淡然和平靜從容可以讓自己生活的更加舒適,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審視自己的內心。作者眼中的瓦爾登湖是純潔的與周圍的湖泊進行了對比,突出了瓦爾登湖的與衆不同。這也恰恰的將我們社會上無法找到內心平靜的人和作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個繁雜的社會上,追求心靈的崇尚往往比自己的貪慾更加的重要。作者選擇獨自在瓦爾登湖生活了兩年,看似作者選擇隱居是對生活的逃避而實則是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表現,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高尚的內心境界。

如今,在社會上的人們都不停的忙碌,不停的工作,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彷彿對財富的追求成了生活唯一的樂趣和意義。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就像鋼鐵一樣冰冷、堅硬,與我們這些人相比梭羅過得才能算得上是生活,快不快樂與貧富無關,與精神財富有關。

清風明月,花開花落,只有在寂寞和清淡裏,才能淡然平靜,纔會懂得什麼是真的生活。

《瓦爾登湖》讀後感11

當我合上《瓦爾登湖》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將心境洗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它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卻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寫下來的。

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這本書中用很大的篇幅談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片段。靜靜的拋去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看完這本書的我,心是震撼的,他教會我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瓦爾登湖般乾淨。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可以是那樣的,他的一生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雖然短暫卻又意蘊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精妙絕倫。

書中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去深入生命,品味人生。梭羅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爲:假如人們能過簡樸的生活,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遠不會來臨。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來說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纔會破曉。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了,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洗滌。

時至今日,在物慾橫流的大千社會中,人們開始迷失和彷徨,梭羅精神變得更加珍貴和重要。一部《瓦爾登湖》中凝結的感悟與體會,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參悟和實踐。

《瓦爾登湖》讀後感12

其實讀這本書,是被其封面上的宣傳文字所吸引,“一本清新的純美文字書,一本優秀的人生哲理書,一本豐富的人文知識書”這是因爲這句話,也正是因爲想從此書中獲得這些清新的文字,優秀的人生哲理以及人文知識,才選擇讀這本書。在讀此書之前,我先大概瞭解了一下該書作者梭羅的人生歷程及寫作背景。對這本書有了更多的瞭解。

該書中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作者自己獨自一人,幽居於瓦爾登湖畔的人生感悟,也許正是由於四周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乾淨純潔,原生態的情景給作者帶來的是人性聖潔的體悟。在經濟社會,紛擾複雜且污濁的社會中,尋找內心靈魂的一片淨土,使靈魂得到寄託找到歸宿。

該書中,作者通過對現實環境和生活的感悟講出了很多具有人生哲理的優美語句,這都讓人銘記在心無法忘懷。文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我們天性中最優秀的品質,好似水果外皮的粉霜,只有精心加以呵護才能保得住。可是,我們不管是對待自己也好,還是對待別人也好,都缺失如此溫情柔意。”“公衆輿論只是一個軟弱無力的.暴君”某些句子看起來,也許對於讀者來說只是一閃而過,或許稍加流行一點你胡發現她是被人們忽視的美麗風景。而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寶藏,去體味書中的真諦,吸取營養。從而提升自己。

從該書中,我瞭解到的,不敢說自己體悟到,因爲這本身不是知道了就能夠做到的,還需要很多的生活積澱來承載。讀此書,跟隨作者的筆墨,可以尋到作者那篇寧靜的心,就像身臨其境的感受瓦爾登湖帶來的超脫塵世的解脫,和心靈的釋放。無所謂有多少優美的語句在其中,透過書所獲得的完美潔淨的體驗這本身才是最珍貴的。當然通過本書學到本多細緻入微的描繪手法,對於學習新聞專業的我們來說,自然是錦上添花的事。

《瓦爾登湖》讀後感13

身在喧囂都市的我,幾乎對鄉村的理解只有:窮,荒蕪。但一本書,改變了我的看法並讓我對生活更加有希望。

梭羅,一個無名小卒,一生困苦,但在鄉村中自得其樂,著名的《瓦爾登湖》便出自他手,正是此書改變了我。

這本書是我和奶奶去書店時買的,奶奶當時看我才二年級,便不停地向我推薦兒童故事書,但這些故事書讓我厭煩,我偶然看到了這本書,從我的目光剛接觸到它的那一刻,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那碧藍色的捲曲花紋讓人神往,如同清澈的湖水。我將此書從書架上抽出來,一張書卡上寫着:“美國最偉大的寫實文學,平淡生活中透出人性的光芒”我當機立斷,將它買下。

回到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章:簡約生活,硬着頭皮讀了一會之後,覺得十分深奧,實在讀不下去,便不再讀了。

後來,我升上了四年級,一天無意翻開這本書,我竟愛不釋手!這部自傳體小說,如水一般的平淡描寫,寫出了作者的鄉居生活,看着看着我入了迷,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在美麗的瓦爾湖畔釣魚,我多麼想與作者一起耕作……看完了,我的`心就如同碧澄的瓦爾湖水,無比的平靜。原來我經常渴了就買水,餓了就掏錢買零食,但是讀了這本書以後,我一直在奉行節儉。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孩子的精神寫照以及憧憬,但最後他依然承受不住精神壓力臥軌了,梭羅雖然沒有幹出這樣的事情,但我能從他的書中看到他,就像海子一樣希望自己的心靈能有一處平靜的居所。

《瓦爾登湖》讀後感14

在寂靜無聲的夜晚,翻開這本富含哲理的書,就像遊覽一個人的人生歷程。

梭羅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剛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他,決心獨自隱居在瓦爾登湖畔。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建立起一座小木屋,過起自給自足的生活。閒適而又恬淡地過着隱居生活。你可能會想這不就像美國式陶淵明嗎?但梭羅在隱居期間仍苦讀不輟,涉獵廣泛。熟讀哲學書籍,對中國哲學也十分熟悉,對世界有深刻的洞察力。

在瓦爾登湖人煙稀少,孤獨是家常便飯。但他以此爲樂,靜下心留心生活,鑽研學術。他說:“我的寧靜只有微瀾盪漾,而無巨浪翻騰。”他適應孤獨,愛上獨處。沉醉於學術與自然,在獨處中發現自身的不足,看清事物的本質。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難以給自己一個類似梭羅般的環境。但在艱難困苦之中,往往是最孤獨無助之時,猶如獨自駕駛一葉小扁舟在海上飄蕩。適於孤獨,學會獨處十分必要。它能使一個人在困難之中看到未來的希望與方向,不被事物所披的外衣所迷惑,堅定自己的`信念,無畏面對。

梭羅認爲“社交往往太廉價。”在獨處中找到那個本真的自己。在期中考後,我的成績可謂不堪入目。我的大腦似乎陷入漩渦之中,天旋地轉,我彷彿迷失了自己。漸漸地,我終於發現自己過多的壓力反倒使我的精神在崩潰的邊緣。整日患得患失,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孤獨讓我清醒下來,我終於緩緩走出陰影。我彷彿站在瓦爾登湖畔,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機,認清頭上的北極星,心已平靜如瓦爾登湖。

從孤獨中走出,願少年初心不改,一往無前……

《瓦爾登湖》讀後感15

我們久久生活在世俗的繁亂之中,時間久了自然就會產生厭倦感,可是生活在大自然中就不一樣,大自然永遠是我們最忠實的夥伴!

《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就是一個鄙棄功名,討厭上流社會,追求自然的人。因此他獨自在瓦爾登湖待了5年,開始了神仙般的生活。

他在這裏固然貧窮,可他每天耕種很快樂。雖然沒有人與他交談,但是它有許多的`動物夥伴。他雖然要拼命地種莊稼,但他過得很充實很快樂。他可以在上午種田,在下午看書或去勘測山川與河流,還可以採摘山中的野果,與小動物親密接觸。這種無人打擾的生活是多麼的令人嚮往啊!沒有城市的燈紅酒綠,沒有上流社會的腐臭味,這兒的空氣都瀰漫着自由的氣息。我們僅僅在匆匆的生活着,爲了什麼?爲了錢?可在森林中根本不需要錢。我們有時甚至忽視了很多美好的東西,可我們卻將它賤賣了,它們變得一文不值。

與此同時,我發現作者梭羅是一個很特別的人。他活得很真實,不畏強權,他會在任何場合說出自己心中的真實感受。遇到那些攀附他的人,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回絕他們,令他們難堪。

其實,我倒是十分欣賞他的性格,那麼的桀驁不馴,那樣的真實。恐怕現在沒有幾個人能像他這樣了。

他熱愛自然,熱愛故鄉的一草一木勝過愛自己的生命。

美麗的自然,我們只有真正遠離喧囂,才能走近她,感受她的氣息與活力。不過,現在或許我們永遠都感受不到了。難道還有哪一片森林是完整的嗎?由於人類的介入,她變得殘缺不全甚至是狼藉斑斑。我們,是我們,都是人類毀壞了她的容顏,使她變得“喜怒無常”。是了,我們永遠也無法貼近她了,是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