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悟空傳》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3.52W人 

導語:《悟空傳》是今何在創作的小說,講述了孫悟空突破一切困難,最終實現自我的故事。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悟空傳》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悟空傳》讀後感範文

  讀《悟空傳》有感範文【1】

孫悟空有一個夢,那樣躲藏在他每一根毛髮中,刻骨銘心。紫霞仙子一向喜歡在雲邊站着,幾萬年來只有孫悟空一人問她在幹什麼,她問他“爲什麼別人都不問我看什麼?你卻問我看什麼?”她執着,卻擾得孫悟空無可奈何,終了,她說:“因爲你有靈魂。”

孫悟空有靈魂。

起初,他破石而出,只期冀沒有天能遮擋他的眼,沒有地能埋藏的了他的心,沒有東西可以再傷得了他和他身邊的人,他說“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一直以爲《西遊記》把孫悟空定爲一隻天地而生的石猴真是太好了。天是我父、地是我母,我肉身本是是頑石,性情乃是一隻潑猴,我是天地之間自由之存在,我花果山爲王、改生死簿、闖天宮,我便是絕對自由,你玉帝老兒能奈我何?如來來了俺也不怕!

但是猴子心中有了怕。

他有了虛無的追求,他不是一個猴子了。

是誰讓猴子不是猴子了呢?“當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爲什麼而苦,爲什麼而喜呢?”猴子被壓在山下,被告知他過往一切都是錯的,被戴上金箍,被神**,派去西天取經。忘了自己的本質是多麼痛苦,連地府的鬼魂和天上的天兵都在嘲笑:“他現在就像是被馴服的狗。” “戴上它,你就自由了,”自由的是誰?那自由不是猴子的自由。“我終於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沒有齊天大聖,只有一隻小猴子……”他的選擇清晰地一直在他眼前晃動,可是他卻只能熟視無睹,也只願如此。那是他親手一揮而就的,是他讓花果山毀於戰火,再無花草,有如人間地獄,“我做錯了一件事——使他們長生不老。我救不了他們,”當他器宇軒昂地傲視着曾經的戰友、如今的殘屍時,聽到有人對他喊“你是來砸破這堵天的嗎?”時,他竟脫口而出“我不是美猴王,是齊天大聖!”他,竟忘了。

孫悟空,三生石畔,奈何橋頭,忘川河中,你可曾有過片刻的猶豫?

猴子道:“我有一個夢,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衆仙諸神,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他鬥破蒼穹,拼盡所有,最終孑然一身。他憤慨“原來像這樣神仙沒法管的東西全都有個名字,叫做——妖!”他哀嘆“神仙原來是容不得世上有能自主自命的靈物的……”他不甘“神不貪,爲何容不得一點對其不敬,神不惡,爲何要將千萬生靈命運握於手中?”他看見了,比緊箍兒更牢牢拴這它的桎梏。玉帝懦弱無能、王母蠻橫霸道、如來的唯我獨尊以及衆神自保性命的嘴臉暴露天遺,難以讓人對這羣神仙產生敬意。他要掙脫。

而書中的唐僧也要掙脫。唐僧(金禪子)曾與如來打了一個賭,至於這個賭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唐僧有一段名言:“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由此,他的形象一下子鮮明生動起來,這種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情懷的經典獨自,對比着作品中的虛無主義和悲劇色彩,讓人熱血沸騰、心潮 澎湃。在與迦葉的辯論中,他的“我爲真義!”、“你既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既爲你悟而笑,卻忘了那天下萬千笑不出之人!”的話語彰顯了真正的正義和勇氣,體現了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差別,也反襯了迦葉等人的僞善和自私。打碎既存的秩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這後續就是唐僧所賭的內容吧。爲此,如來專門把孫悟空等人交給他,並告誡諸神不得幫他們,看他如何 做。他必須老老實實地把幾個徒弟管好,將他們帶向目的地,才能使他們身上的詛咒得以解除。但是,他若這樣做了,就意味着他的失敗,意味着徒弟們的死亡。在這個二難選擇中,唐僧決絕地選擇了自我犧牲。是唐僧逐漸喚醒了孫悟空內心的記憶。當唐僧讓悟空去找吃的時,悟空卻說他要看晚霞,他對紫霞的記憶在開始恢復。他與阿瑤在萬靈之森中的邂逅,也是唐僧導引的。正是這次邂逅,使他真正走上尋找自己之路。於是,唐僧的死期到了。當然,死掉的只是唐僧的皮囊。

孫悟空去尋找唐僧的靈魂的過程,就是他覺醒的過程,就是他清除心眼之障的過程。在地府中,在松鼠的地洞裏,他不斷地被告知,“若是不悟,千里萬里也是枉然,若是悟了,腳下便是靈山”。也正是在松鼠的地洞裏,他於窺見了自己的鏡像或者說前身。但是,他還是將信將疑,搞不清楚那個鏡像和自己究竟是兩個人還是同一個。 於是,在天宮中,那個頭上戴了金箍的悟空和獼猴悟空展開了決戰,在不分勝負之際,是既存秩序(如來)的評斷殺死了後者。當如來說那個沒戴金箍的是獼猴時,獼猴始終沒有勇氣承認:我是獼猴?哈哈哈!我是獼猴,你也真會編。 獼猴被殺死了,這時,作品中寫道:或者,倒在地上那個纔是他自己呢。 他摸了摸頭上,還好,金箍兒還在。 那是證明他是孫悟空的唯一標誌。那是勝利者的金冠。

這正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悲劇,我們總是不敢按照我們的本性來生存,而必須要外界的一個說法,必須要得到既存秩序的承認,才能實現自我肯定。但是,我們肯定自我的標誌卻恰恰是對自我的囚禁:金箍還在,那就是證明我們自身的唯一標誌。那個把手伸向紫霞的悟空,或者說伸張自由意志的自我卻難以實現我們的身份認同。我們很少思考的是,當金箍已在時,我們的自我還存在嗎?小說讓戴了金箍的悟空在殺死六耳獼猴後,自己也倒了下去。當孫悟空倒下去的時候,一切幻影都消失了。所有的人都看清了,原來並沒有過兩個孫悟空。孫悟空就是獼猴,獼猴就是孫悟空。只有在殺死了自己之後,孫悟空才真正證明了自己與獼猴的關係。

這部作品中描寫了真假悟空及其之間的鬥爭,實際上這正是人性中善與惡,是與非,正義與邪惡,把握自我與隨波逐流之間的鬥爭,二者總是幾百個回合也分不出勝負。悟空總是看着那個頭上沒有金箍,身着草裙的“假悟空”想着自己是誰,哪個纔是自己悟空傳讀後感悟空傳讀後感。而實際上那個“假悟空”纔是其真正的、本質的體現。最終,“假悟空”被“真悟空”打敗了。這樣一個百戰不怠的英雄敗在了自己手中,無法戰勝的恰恰是他自己本身。

  讀《悟空傳》有感範文【2】

作爲一本網絡小說,我本不應該把它擡升至“經典名著”,但我卻不得不寫這一篇文章,否則,這一腔的憤懣又該向何處宣泄。

讀慣了《西遊記》,乃至《西遊記後傳》,可看了此書之後,我才明白什麼叫“超脫”,“今何在”他打破了人們所知的傳統,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有的只是一個不滿於蒼天,叫喊“自由”的猴子。“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衆神諸仙,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再無……”這才符合我們心中的孫悟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從未向任何人或物低頭的孫猴子。

還有那個反抗性一點也不低於孫悟空的金蟬子,他質疑如來,爲了看似難以完成的理想,甘願走火入魔,墮入輪迴。還有那個在月下哭泣的豬,他的癡情,他的爲愛捨身,他葬身火海,只爲和最愛人長相廝守。還有那個甘願化身爲馬的小白龍,放棄血肉,放棄身軀,她留下自己最潔淨的靈魂,只爲守望着那個走入心扉的和尚,即使沒有結果。還有那個沙和尚,儘管他是一個叛徒,儘管他終究是一個笑柄,但他的執着,他的悲劇,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卑微而又堅強的靈魂。還有……

“當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爲什麼而苦,爲什麼而喜呢?”心臟沉重地敲打着胸腔,無法挽回的悲劇,就算一開始就知道,又能如何?當知道反抗過後仍舊是看不盡的黑暗,還能怎辦,當然還是反抗,讓心無愧即可。

“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風月何用?不能飲食。纖塵何用?萬物其中,變化何用?道法自成。面壁何用?不見滔滔,棒喝何用?一頭大包。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從何而來?同生世上,齊樂而歌,行遍大道。萬里千里,總找不到,不如與我,相逢一笑。芒鞋斗笠千年走,萬古長空一朝遊,踏歌而行者,物我兩忘間。嗨!嗨!嗨!自在逍遙……”至今仍難以明白這書究竟要表達些什麼,或許他根本就沒想表達些什麼,憑心去領會即可。

  讀《悟空傳》有感範文【3】

繼《西遊記》之後,又續讀了很有名氣的《悟空傳》,完全不同的敘事方式,應該是不能作爲西遊記續傳來說的,但是立意角度很獨特,原著中衆人的形象也重新顛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平民化的形象,讀來詼諧幽默,平易近人,趣味十足。

本文特色是對話體辯論方式發展劇情的,作者很喜歡論哲理,喜歡和人談佛法人性,基本上挺到位的,三觀也正常,有些理論我也受益匪淺。本文也有大話西遊的影子,三段愛情觀,孫悟空的,唐僧的,八戒的,沙僧在這裏面是個苦逼的角色,但作者也很好地將他的個性發揮地很好了,伏筆埋得也很好。

文章的敘事方式比較獨特,倒敘,插敘,論敘都有,看着人有些找不找北,需要耐心好好讀的,不能跳着讀,否則會斷了思緒,個人感覺這種方式還是有點混淆,跳來跳去的需要很好的文字駕馭能力,作者功夫到位也解釋清楚了,但是五百年前後這樣穿插來去,還是有些亂,不方便作者閱讀,當然也是文章的特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吧。

孫悟空在這本書裏有兩個角色同時推進故事情節,一個是善(服從)的,另一次個是惡(西天取經前的),基本就是善惡交替進行,可以看作是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的發展路線,取經在這裏也是如來和金蟬子的一個賭注,看似金蟬子輸了,最後輸的人卻是如來,這裏是一個哲學命題,命運的決定論和命運的不可知論,一個是決定論,一個是變化論,作者倡導的是積極向上的變化論,這種論調基本上年輕人受用,老人們多愛決定論,兩種理論沒什麼對錯,這是各需所求決定的。

永遠不要去徹底否定一個理論,也不要盲目崇拜一種理論,對和錯不是人定的。

佛的形象又在本書中再次弱化和評判,如來觀音玉皇大帝等仙人們又一次被拿來醜化,這樣做可以更好地凸顯孫悟空無謂的個人英雄主義,可以讓主角情緒精神更加飽滿,當然難免會讓讀者持續增加對佛的厭惡型,其實這並不是作者本意,實是將仙人們暗喻成現在的官員或者上級權利者們,那種官官相護,毫無同情心的工作態度和推諉行爲做出批判,這是很有進步性的,社會精神文明見說見文件而不見行動的匱乏是一直存在蔓延的,這就好比是天庭,有各種規則和懲戒,和現行的行政事業國企單位沒多大區別,領導是天,下面幹活的人又毫無工作激情可言,組織要你怎麼辦,那就是天條,所以西遊記的批判現實性很強的,妖哪裏是妖,神哪裏是神,凡是和仙神有同等法力但不聽管教的就是妖怪,可笑至極,一切都是天註定,是天意。

經典文學作品可能通讀趣味性沒那麼爽快,但是它們的生命力生生不息,放在歷朝歷代都是發人省醒不朽的作品,同時還會再衍生出更種後續作品,造福於人。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悟空傳》今何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