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1.64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加法,並複習鞏固5以內各數的加法運算。

2、能根據指定的算式,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義。

3、知道要愛護自己的操作用書,保護畫面的整潔。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

2、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

3、操作材料(看算式畫圖)

  活動過程

一、輪船開來了。

1、出示輪船開來了的三幅圖,請幼兒先說出圖意,然後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這件事。

2、啓發幼兒思考:2+3=5這道算式,除了表示輪船開來了這件事,還能表示什麼事?

鼓勵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講述多種能用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3、鼓勵個別幼兒將自己想出的內容畫下來。

師幼共同講述、檢查幼兒繪畫內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動。

1、看圖列加法算式。

引導幼兒打開觀察幼兒用書,觀察圖片的變化,並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

2、看算式寫答案。

(1)看數序排列填空,並寫出標記圖。

(2)看算是畫圖。引導幼兒讀一讀算式,然後在下面三個方框中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評價活動

1、教師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中,看某道算式所畫的圖片內容,師生共同檢查。

引導幼兒瞭解:有許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們的數量變化是一樣的,都可以用同樣的一道題表示。

2、表揚操作活動專心、書面整潔的幼兒,鼓勵幼兒按戶自己的幼兒用書。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制座位票,瞭解座位票中"排"與"座"的意義。

2、學習按座位票中的兩個條件,對號入座的正確方法。

3、發展幼兒大膽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一張大的"排"、"座";1~4排的"排"標記。

2、學具:幼兒每人一張寫有"____排____座"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認識排,幼兒自做"排"號。

師:"看!這裏的椅子已經排成了一排排,請小朋友找個小椅子坐下來,請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來,請第二排的小朋友揮揮手,請第三排的幼兒點點頭,請第四排的小朋友舉雙手。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麼知道你是坐第幾排?"

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字(排)?這個排字的前面多了什麼?這一橫線表示寫幾排,請小朋友拿筆記在紙上,你是第幾排的。"

2、認識"座",幼兒製作"座"位號。

師:"請小朋友把筆放下,數一數每排座位都有幾張椅子?請問你是坐在幾號座位的?請所有5號座的小朋友站起來,請所有4號座的小朋友點點頭,清所有3號座的小朋友揮揮手,請所有2號座的小朋友站起來,請所有1號座的小朋友舉雙手。"

幼兒做出相應動作。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字(號)?這個號字的前面多了什麼?這一橫線表示寫幾號,請小朋友拿筆記在紙上,你是第幾排的。"

3、認讀座位票

師:"請小朋友把你們椅子下面的紙打開,這就是座位票,請小朋友讀一讀你的座位票。"

幼兒:"三排四號..."

二、交換座位票,學習看票找座位。

師:"請小朋友把筆放下,拿好座位票上來找個好朋友和他交換座位票讀一讀,大聲地讀出來,然後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結:我們看座位票找座位時,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你們學了看座位票找座位這個本領開心嗎?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裏見過座位票。"

幼兒:"電影院。"

師:"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後你們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煩爸爸媽媽了。下次我們再來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遊戲好嗎?"

幼兒:"好!"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讓他們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幼兒對數字已經有了初步經驗,怎樣讓他們運用已有經驗爲自己的生活服務,並在生活化的遊戲情境中提升數的運用能力,帶着這個問題我選擇了《找座位》這個大班數學活動。

小百科:座位,包括廂座,香港所指的卡位,及餐廳、交通工具、戲院等一種對坐的座位。座位有些是按票子對號入坐,有些是排隊先到先得,不設留位,通常有不準霸位的規定。座位,有時錯寫爲坐位。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

【設計意圖】

《誰的位置動了》這節活動課,幼兒比較難理解,爲了引導幼兒能夠清楚區分左和右,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我將本節活動課,設計成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歡愉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活動目標】

1、區分左右關係。

2、發現以自身爲中心的左右。

3、發現以客體爲中心的左右。

4、發現以上兩者之間的差別。

【活動準備】

1、用海綿紙做紅、綠兩種手鐲。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4頁。

3、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新課

小朋友,你用哪隻手握鉛筆?你用那隻手拿剪刀?你用那隻手拿筷子?對了,我們都要用右手。我們的右手很能幹,給它戴上紅手鐲,那左手就戴上綠手鐲。今天我們就來區分左和右。

(二)、發現自身的左右

1、啓發幼兒發現自身的左右,說說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遊戲:看誰做得對。

讓幼兒跟教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開始速度可以較緩慢,隨後遊戲的速度由慢變快。如:“舉起你的右手(戴紅手鐲的那隻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綠手鐲的那隻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蓋”。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左邊有誰,右邊有誰,左邊和右邊各有哪些物體。

(三)、嘗試以客體爲中心辨別左右

1、請5—6名幼兒排成一橫排,說說xxx的左邊是誰,右邊有是誰。

2、遊戲:幼兒兩兩結伴,面對面站立,聽教師的指令作相應的動作,感知以自身爲中心區分左右和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的差異。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腳碰一碰”等。

3、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四)、操作活動

1、請幼兒翻開活動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畫、塗色活動。

2、請幼兒結合活動材料,說說圖上具體的左右關係。

【活動延伸】

讓幼兒區分左右,加深對左右空間方位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左右是一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的相對概念。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4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的形成與數數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練習,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主動性。

3、學習8的形成數數,知道7添1是8,認讀數字8,並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課件:8的數數

2、課件:趣味練習1-68按照線寫數字

3、圖片小蘑菇、小圓片、小蘿蔔、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課題:

教師:今天小兔子要來做客,我們給小兔子準備好吃的蘿蔔和蘑菇好嗎?

二、展開

1.幼兒操作,用對應比較法學習7的形成。

教師以遊戲口吻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練習。

(1)請小朋友拔7個蘿蔔排成一隊,幼兒點數並說出總數。

(2)再請小朋友採7個蘑菇排成一隊,並於蘿蔔找好朋友,

幼兒點數並說出總數,

(3)你拔了幾個蘿蔔?蘿蔔和蘑菇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討論:怎樣把7個蘿蔔變成8個? 7添1是幾?

(4)幼兒複述:7添1是8。

2.課件演示,操作驗證。

(1)出示7個蘋果,幼兒點數

出示7個桃子與蘋果一一對應,幼兒點數。

(2)蘋果和桃子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思考:怎樣將7個桃子變成8個?7添1是幾?

3.利用課件認讀數字:8

(1)引導8個桃子用數字幾來表示?

出示數字“8”幼兒認讀。

(2)討論字形:8像什麼?(8像葫蘆)。

4.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1)8除了能表示8個桃子、8個蘿蔔外,還表示8個什麼?

激發幼兒想象許多能用數字7表示的物體。

(2)小結:8可以表示所有數量是7的物體。

5.趣味練習:請拼湊8

在方框裏貼上還是數量的貼紙,使總數量是7。

三、結束

講評:表揚課堂上積極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的幼兒。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現象,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這次活動中利用了動物造型的軟體組合玩具,將要學習的知識點貫穿其中,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致;自制了有立體感的蟈蟈教具及頭飾,更形象具體地體現活動的內容-裝蟈蟈。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不由自主,爲了達到最佳的活動目的,我又賦予小玩具生命,引入了玩具睡覺的情景,讓幼兒爲了照顧小玩具而適當的控制自己的言行,而之後的遊戲又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地動起來。最後安排了區角活動,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發揮自己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活動準備:蟈蟈教具及頭飾各10個籠子圖片5張軟體組合玩具若干活動黑板2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激發幼兒興趣*教師出示單個玩具介紹並示範玩法,如手拉手,圍一圈,背靠背……*教師出示成品造型,請幼兒說一說它們在幹什麼?

讓它們和我們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發放玩具,教師表現:呀,小玩具在路上睡着了,而且是幾個小動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着的,那我們先不叫醒它們,老師輕輕地發給每組小朋友一筐,你們也輕輕地拿,每人拿2組小玩具,再輕輕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開,讓他們再睡一會吧。

*引導幼兒:數一數:你有幾組玩具?每組有幾個?兩組玩具一樣多嗎?向幼兒介紹2組玩具的數量一樣多就是平均。

拆一拆:請幼兒將玩具輕輕地拆開,把小玩具叫醒,再數一數你一共有多少?每個小朋友一樣多嗎?這樣分公平嗎?這樣分分得平均嗎?

* 小結:每個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樣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樣多。

3.嘗試平均分分玩具:*引導幼兒將手中的玩具分成2組,看一看每組幾個?每組一樣多嗎?看看誰分的又對又快!說說是怎麼分的?

*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分。

*請幼兒用一個一個地分的方法,將手中的玩具平均分成5組,看一看每組幾個?一樣多嗎?

*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請小朋友將他們平均分成2組,然後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裏,讓它們睡一會吧,裝蟈蟈:* 引出:

現在我們活動室真安靜,小玩具一會就會睡着的,這讓老師想起來,昨天晚上,我家在睡覺的時候特別吵,總是有東西在叫,我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原來是一羣小動物,猜猜它是誰?

*出示蟈蟈:原來它們的蟈蟈籠子壞了,沒地方去,於是我就把它們帶來了,*進行活動-裝蟈蟈:

出示籠子:老師還準備了5個籠子,讓它們平均住到 5個籠子裏面,幼兒說說該怎麼分呢?

請幼兒黑板上示範裝蟈蟈。

數一數一共有幾隻蟈蟈?平均分到5個籠子裏,每個籠子裏幾隻?

4.鞏固平均分小蟈蟈在籠子裏可舒服了,你想變成小蟈蟈,體驗到籠子裏玩的感覺嗎?

引出遊戲-裝蟈蟈介紹規則:10個幼兒戴頭飾扮演蟈蟈,呼啦圈代替籠子, 幼兒和老師倒數10個數。10個"蟈蟈"同時裝到5 個籠子裏。要求每個籠子裏的蟈蟈一樣多。

組織幼兒做遊戲,並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遊戲結束,發放玩具作爲鼓勵5. 活動結束:

帶領幼兒帶好玩具一起去做區角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遊戲,感知搭配活動中的規律性和次序性。

2、學習看懂圖意,,根據圖示進行操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電腦課件、飯盒、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課題

提問1:孩子們,什麼叫一套衣服?

提問2: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衣櫃裏有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

二、幼兒操作圖片,教師運用課件驗證。

(一)幼兒操作

1、提供給幼兒操作材料,請幼兒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複。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師用課件進行演示。

3、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複 3、比比誰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鞏固練習

提問:這些菜你們吃過嗎?它們哪些是葷菜,哪些是素菜呢?

請你看看今天的菜譜,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兒每人一個飯盒,自由走動搭配葷菜和素菜。

2、教師利用課件驗證。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本次的數學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進行搭配,從上衣和下裝的搭配中,讓幼兒學習一定的搭配方法,培養有序的思考能力,以及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運用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活動以丁丁要去旅行爲線索,自然將整個環節貫穿,符合幼兒遊戲化教學的年齡特點。

本次教學主要以生活中的丁丁旅行爲線索,如穿什麼衣服,吃什麼菜兩個幼兒比較熟悉的生活情景,並用情景中人物的語言,充分抓住幼兒的好奇心,是幼兒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使幼兒自主學習的目的。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結合具體情景,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難點是使幼兒進行有序的思考,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在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防守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如在這活動中我通過配一配(衣服的搭配),連一連(配餐),從搭配材料的數目上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

使幼兒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數學活動帶的樂趣。

活動中幼兒一直保持着興奮的狀態,在操作活動中幼兒對於第一環節掌握的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在第二環節中,幼兒操作的不是很好,這也許是我在交代的時候沒有把要求講得很清楚,在我接下來的發現問題調整中,幼兒的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就一直在遊戲的環節中了,沒有很好的在聽老師的要求了。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和時間賽跑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和時間賽跑

活動目標

1、 認識時鐘,知道時鐘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

3、 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係。

活動準備

時鐘、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1、 認識時間

老師出示時鐘,提問:

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這是時鐘,是用來看時間的)

你會看時間嗎?現在是幾點?(9點)

你怎麼知道的?(長針指向12,短針指向9,就是9點整)

如果長針和短針都指向12,是幾點?(12點)

小結:當長針指向12時,短針指向幾,就是幾點。

2、感知時間

有誰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很短、不知道、很長)

我們一起來玩“和時間賽跑”的遊戲。老師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在這一分鐘裏,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事,時間到了就停下,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事情多。

(幼兒遊戲,教師計時。孩子們紛紛離開座位,有的去拿紙,有的去拿積木,還有一個孩子呆呆地站在一邊在想要做的事。)

幼兒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裏做的事情:

我覺得一分鐘實在太短了,什麼事都沒做時間就過去了;

我在一分鐘裏畫了一個圈;

我在一分鐘裏搭了一個積木┄┄

小結:小朋友都說一分鐘太短,老師在這一分鐘裏可做了許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問題,給如如拿了一張紙,觀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動,看到有人在爭吵,然後找了把椅子坐下來。我們再玩一次,看看這一次我們在一分鐘裏能做多少事情。

(我這樣做小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感覺到他們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緊時間就可以做許多事。第二次遊戲時,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沒再出現爭執。)

幼兒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裏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鐘裏拿了一張紙,畫了一個小人;

我在一分鐘的時間裏找到了自己的數學本,寫了26個數字;我在一分鐘裏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兩架飛機;

我在一分鐘裏看了5頁書......

3、總結交流

提問:今天的活動,你有什麼收穫和發現?

學會了看時鐘;知道一分鐘很短,但我們加快速度也能做許多事情。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老狼老狼幾點鐘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老狼老狼幾點鐘

目的:

1、 通過遊戲較熟練地分辨單數、雙數、並知道單數、雙數的排序規律。

2、 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準備:

1、 小玩具若干,1-10 的點卡1套,1-10的數卡1套。

2、 不同顏色的墊子兩塊。

過程:

1、 第一次遊戲,複習10以內單數、雙數。

①今天,我們來玩“老狼老狼幾點鐘”的遊戲。遊戲規則跟以前的有點不同。請小朋友仔細看、仔細聽。

②教師扮老狼,報1點鐘、3點鐘、5點鐘時回頭,報2點鐘、4點鐘、6點鐘時不回頭。

③提問:遊戲規則有什麼變化?老狼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不回頭?

④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把數卡分放在兩塊墊子上,請幼兒找出“老狼”回頭的規律。

⑤遊戲1-2遍。引導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即雙數整點時跟着“老狼”走,單數整點時不動。

2、 第二次遊戲,練習較正確、迅速地分辨10以內的單數、雙數。

①介紹新的遊戲規則:“老狼”在回答時間的同時,任意抽取一張10以內的數字卡片,如抽出的是雙數,幼兒就找一個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是單數,幼兒則單獨站立不動。

②遊戲2-3遍,要求幼兒逐步加快速度分辨單數、雙數。

3、 第三次遊戲,感知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

①介紹新的遊戲規則:教師扮老狼,幼兒分成紅、綠兩隊進行比賽。“老狼”在回答的同時迅速翻出卡片,兩隊幼兒搶答是單數還是雙數,並派代表按照“老狼”的要求來翻卡或回答問題。師幼共同檢驗正確與否,翻對或回答正確者即可得到一個小玩具。

②出示1-10的數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幼兒瞭解其排列順序後將其反扣在墊子上。遊戲開始,教師逐一提出要求:翻出所有的單數;翻出所有的雙數;翻出比×大的單(雙)數;翻出比×小的單(雙)數;有沒有比10大的雙數,有沒有比9大的單數,有沒有比1小的單數,等等。

③“老狼”翻出一張卡片,問幼兒:它的小鄰居是幾?大鄰居呢?它們是單數還是雙數?

④統計玩具數量,確定遊戲勝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線的分類、統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線的分類、統計

一、 設計意圖

今學期班上進行線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線。一時間,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線。爲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組織進行線的分類、統計活動。讓幼兒更深入瞭解線的種類。

二、 使用對象及場所:大班幼兒在幼兒院進行。

三、 活動目標

1、 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對線進行顏色、粗細、質地、長短的分類。

2、 教師和標記的引導下,學習自己設計簡單的統計表。

3、 語言表達操作的情況,使幼兒的語言和思維同步得到發展。

四、活動準備

1、 各種各樣的線若干。

2、 紙、筆每人一份。

3、 統計示範圖。

五、活動過程

1、 給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學會初步的分類技能。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好多不同的線,待會就請你們自己去觀察,看看能不能分清這裏一共有多少種線?

幼兒聽後就三三兩兩的在各種線前觀察,對線產生了興趣。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教師能讓幼兒自己先去觀察,比較,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可以讓他們嘗試分類,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 教師引導幼兒按顏色、粗細等不同特徵來分類。

師:剛纔我聽到有小朋友說,可以把相同顏色的放在一起。我們來試一下。

幼兒嘗試按顏色分類,把相同顏色的擺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後再數數各有幾種。

師:還可以按什麼來分呢?除了顏色不同外,你們還發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了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

師繼續引導幼兒,讓幼兒在發現、比較下不斷地想到分類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長、短和用途來進行分類,並做好分類記錄。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教師起啓發性作用,主體還是幼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並說出來,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後,能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 教師把幼兒觀察、討論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統計圖來記錄。

A、 幼兒看記錄進行操作活動,把所有記錄的結果統計出來。

B、 教師巡迴指導,發現各種方法。

師:剛纔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來進行分類,我把小朋友所說的都記錄在黑板上了,現在就要你們想想,幫我設計一個最漂亮的。

幼:老師我可不可以設計兩個。……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提出要求,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嘗試,老師只是個觀察者,在巡迴的觀察着幼兒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兒有求必答,老師都不去打擾他們,充分體現出幼兒是主體,不再受老師的影響。

4、 教師小結,並找出不同範例,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統計方法,讓大家學習。

師:這是誰的,請你來說說你是怎樣設計的,你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每個幼兒的回答都會不同,有的會說得很好、很多,說得很完整,有的卻不知道怎樣表達,但都要進行鼓勵表揚,因爲要肯定他們的設計成果,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 活動評價: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麼多樣的線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記得快,所以教師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教師的語言簡而少,很具有啓發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是一節充分以幼兒爲主的課。

6、重要詞彙:質地、用途、統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各種各樣的尺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在他們的筆盒裏有鉛筆、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鉛筆、橡皮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文具,尺卻使用的較少。尺有什麼用?怎樣使尺子?小學生爲什麼要用尺?是幼兒感興趣而又疑惑的問題。設計此活動目的在於擴展幼兒對尺的認識,激發幼兒自己去探索,尋求,解決疑問,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滿足幼兒渴求學習的願望。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瞭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 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並瞭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捲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釐米、20釐米、30釐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爲120釐米的“小河”。

過程建議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麼地方收集的,叫什麼尺,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 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各有什麼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這麼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3、 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爲單位測量。)

②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釐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覆測量,確認後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爲什麼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釐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 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自編10以內數的應用題》

目標:初步學習自編加法應用題

重點:學習編應用題的方法

難點:理解應用題中各要素的關係。

準備:找朋友的音樂、課件、圖片、算式卡片

過程:

一、師生合作、共同遊戲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我會邀請我的好朋友到前面來。

師:老師請了幾個小美女?

師:4個小美女(同時出示圖卡)這個遊戲真好玩,我們再來玩一次。

師:老師請了幾個小帥哥?

師:3個小帥哥(同時出示圖卡)

師:現在我來提一個問題:一共請來了幾個小朋友?出示圖卡(一共?)

師:我剛纔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我剛纔說到的兩個數字代表什麼?

師:剛纔我們說了一件找朋友的事情,出現了2個數字,提出了一個問題,是用"一共"來提問的,這就是加法應用題。現在我請**來完整的編一下(圖文結合) (編應用題的模式)

二、看圖編應用題

師:你們真棒,給自己鼓鼓掌,我們再來編一編

師:你看到了什麼?(強調完整)出示數字1

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出示數字2

誰來提一個問題?出示加號

他們三個合起來就是一道完整的應用題。

誰能把剛纔的事情編成一道完整的應用題?

引導幼兒理解問題中不能出現數字

師:我們再來看下一副圖

師:你看到了什麼?出示數字3

師:你又看到了什麼?出示數字3

師:誰來提一個問題

師:你們真聰明,那我要出一道難得,考考你們了

出示5+3,誰來編編?

誰來自己編一道,請另一名幼兒列算式(引導幼兒拓開思維)

三、幼兒分組編應用題

師:你們都很棒。老師帶來了許多的圖片和算式,請聰明寶貝發揮你的聰明才智編一編。我這裏有兩個要求:

1、請兩個小朋友選一張圖片,相互編一編,看誰編的好。

2、編完一張可以再換一張編。

3、合作完以後可以自選一張也可以去給客人老師講一講你編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7

目標:

1.複習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和並練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發展幼兒的邏輯能力,提高思維的敏銳性。

準備:

數字組成卡片,標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兒人數的1.5倍)

過程:

1.數字遊戲《找朋友》----每個幼兒都分得一張0-10的數字卡片,貼於胸前。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如7,請幼兒找胸前數字相加或者相減得數是7的另一幼兒做朋友。

(1)首先兩兩找朋友,即兩個幼兒的數字之和爲7.

(2)再讓找兩個幼兒的數字之差爲7的做朋友.

(3)請找對朋友的幼兒手拉手站着,並能說出如4+3=7的等式。適時提醒:如果教師手中的數字爲8,而有些幼兒胸前的數字爲2,那麼這些幼兒即可以和數字爲6的幼兒做朋友,也可以和數字爲10的幼兒做朋友,但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做好朋友哦。

2.遊戲《翻得數》

(1)兩位教師示範遊戲規則:把30張卡片打亂,遊戲者輪流摸10張,剩餘10張反扣在桌子中間。

其中一遊戲者先翻開桌面的任意一張卡片,此卡片上的數即表示得數。再從自己的手中找兩個數字,這兩個數字相加或者相減其得數與翻的牌一致,確認找對後就把着三張卡片整齊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輪到另一遊戲者翻開桌面的一張卡片,依次類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沒有相加或者相減其得數等於5的,那麼就把這張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間的卡片翻完後,手中牌少着爲勝。

(2)小組內幼兒兩兩輪流繼續遊戲。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認識並能區分左右的方位。

使幼兒能發現以自身爲中心的左右和以客體爲中心的左右,培養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觀察力、記憶力。

讓幼兒體驗到與老師、同伴之間遊戲的快樂,寓教於遊戲之中,體驗學數學的樂趣。

引發幼兒學習左右的興趣。

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遊戲不斷重複鞏固空間方位,達到牢固記憶的目的。

難點:能區分以自我爲中心的左右和以客體爲中心的左右。

活動準備

與全班幼兒人數一樣多的動物圖像和相應的眼睛、耳朵、手、腿等部位和紅花圈圈。

活動過程

一、 熱身運動:遊戲《出操》。遊戲中包含有“向前走,向後轉”的方向,在遊戲中複習了“前後”的空間方位。

二、 通過《出操》遊戲引出幼兒思考“解放軍叔叔出操時還有哪些口令?(向左、向右轉)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解放軍叔叔的操練吧!”利用幼兒對解放軍操練的崇拜來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引出新知識“區分左右”。

三、 新課導入:

1、師:“小朋友們,你們用哪隻手寫字?那隻手拿筷子?請舉起來。”

生:“這隻手。”

師:“這隻手是右手,右手真棒,能做好多的事情,我們一起給它獎勵一朵大紅花(把紅花圈圈戴在右手),另外一隻是左手,今天我們來學習區分左和右。”

2、發現自身的左右。

(1) 啓發幼兒發現自身的左右,說說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腿、肩、手、眼睛、耳朵、鼻孔)

(2) 遊戲:看誰做得對。

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開始速度可以慢點,隨後遊戲速度由慢變快。如:舉起你的右手(戴紅花圈圈的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指你的左鼻孔、左腳跳一下、右腳踏兩下。

(3)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左邊有誰,右邊又有誰,左邊和右邊各有哪些物體。

3、嘗試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

(1) 請幾名幼兒排成一橫,其它幼兒說說XXX的左邊是誰,右邊又是誰。

(2) 遊戲:全班幼兒兩排面對面站立,兩人一組,聽教師指令作相應動作,感知以自身爲中心區分左右和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如:伸出右腳碰一碰,伸出左手拍一拍,向左/右邊看。兩排互換位置重複遊戲一遍。

(3)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4、操作活動

一人一份動物圖像,一幼兒說指令,另一幼兒根據指令給動物貼上相應方位的部位(如左眼、右耳朵、左腿),互換角色重複以上操作。

5、小結:縱觀以上游戲,讓幼兒總結出左右可以以自身爲中心區分,也可以以客體爲中心區分。

6、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回家的路上觀察公路上的人、車都是往哪一邊走?從而教育幼兒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人身安全。

教學反思

一、 備課時我考慮了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和幼兒的接受能力,在幼兒已具備的方位知識“前後”的基礎下引入“左右”方位,使幼兒較容易接受新知識。

二、 針對本次活動,我進行了以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這節課總效果不錯,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師幼配合得很好,通過這節課 ,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方面得到全面的,自主的發展。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抓住了幼兒對解放軍操練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大班幼兒的個性特徵,把握了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促進了幼兒對空間方位知識最大限度的發展。

3、對師幼兒互動的反思:本次活動師幼兒配合得很好。

三、 本節課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活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真正體現了寓教於遊戲之中。不足之處在於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的遊戲設計過少,使個別幼兒撐握得不夠好。

四、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的內容上設計多層次的遊戲

小百科:左右是一個漢語詞彙,方向詞。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春”活動,引導幼兒自主表現春天美麗的事物。

2、激發幼兒大膽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3、通過幼兒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活動重點:

能大膽想象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活動難點: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幼兒已經學會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體膠、手工紙(每人數量不同)方形鉛畫紙

3、5以內的減法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紙,看看春姑娘都帶來是什麼顏色的紙?那綠色代表什麼?

2、今天春姑娘又要請你們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時候,“春風”遇到了誰?

二、幼兒剪“春”

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數數春姑娘給你帶來了幾張紙?

2、每個“春”字都要不一樣。

3、將剪好的“春”字貼在鉛畫紙上。

(在幼兒剪幾張紙後老師示意停下。老師給的紙不一定剪完)

三、比較“春”字

1、請幼兒介紹一下,你的幾個“春”字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2、教師總結幼兒變化的地方,及時肯定幼兒的大膽想象。

四、找題目:

1、師:今天春姑娘一共給你們幾張紙?現在還剩下幾張紙?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們可以用哪種計算方法來表示?爲什麼用減法?

師概括:當剩下的東西比原來的總數少了時,我們就用減法來表示。

2、請幼兒根據自己剪“春”字的用紙情況找相應的題目表示,並在等號後寫上答案。

3、提問:你爲什麼選這道題?(師生共同總結題目中每個數字的含義)

五、延伸:

引導幼兒向同伴、客人老師介紹自己剪的“春”字和相應的減法題。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在二等分的活動中培養幼兒愛媽媽和長輩的情感。初步嘗試把圖形或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於原來的那一份,原來的那一份大於部分。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圖、幾何圖形紙4張、剪刀漿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筆、抹布。

活動過程:

小朋友很喜歡自己的媽媽,媽媽也有自己的媽媽,媽媽的媽媽叫什麼?爸爸也有自己的媽媽,爸爸的媽媽叫什麼?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養大。

熊媽媽有兩張圓形紙,兩張圓形紙一樣大。她拿一張給兩隻小熊,要小熊把圓形紙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一份給奶奶,一分給外婆。

小朋友猜一猜,兩隻小熊用什麼辦法分這張紙?幼兒講述

講解:小熊把紙對摺後打開,中間有一根折線,沿着折線剪成兩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兩份是不是一樣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來的一份比,分出來的一份比原來的小。

熊媽媽還有四張漂亮的紙片,熊媽媽請小熊把每張紙片都分成一樣大小的兩分,一份送給奶奶,一份送給外婆。請幼兒www。chinajiaoan。cn示範剪好後粘貼在背景圖上。小朋友想不想幫小熊一個忙。幼兒操作,老師指導,動作快的幼兒在形上加根線再等分。

熊媽媽又拿出小螃蟹的畫,小螃蟹畫了什麼形?幼兒說一說。熊媽媽請小熊用看一看加一根線的辦法,把圖形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熊媽媽有四粒糖,四粒糖怎麼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熊媽媽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麼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熊媽媽有一塊巧克力,一塊巧克力怎麼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幼兒講述,老師按照其中的一種方法切糕。

熊媽媽把兩塊巧克力糕給小熊吃,兩隻小熊一起說,問小熊說什麼?送給奶奶外婆吃。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將花片進行分類、排列、記錄,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2、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學具:

1、幼兒人手一份雙面操作板和積塑(大、中、小各十個)。

2、記號筆人手一支。

3、同樣長度即時貼兩條。

教具:

1、示範用操作板兩份。

2、小橘子、大蘋果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出示花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看,這裏有什麼?(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長短不一樣。

(1)教師講解操作要領。

師:請你們幫忙做件事,給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隊。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問:

*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麼?

*第二、第三條線上呢?

師: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着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數字記在後面的格子裏。

(2)幼兒操作,用花片在紙板上排隊。

(3)幼兒講述排列結果,並討論“爲什麼都是十個,隊伍卻不一樣長呢?”

(因爲小花片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爲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爲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4)小結:相同數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 觀察紙板另一面,提問:

*看看紙板上的三條線怎麼樣?(一樣長)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用的花片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一樣;不一樣)

(2) 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尋求答案。

師:請你們用不同的花片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3) 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討論:爲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時,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花片用的數量多,大花片用的數量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1) 出示橘子和蘋果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量橘子和蘋果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爲什麼?

(橘子小,排的隊伍長;蘋果大,排的隊伍短。)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橘子和蘋果誰用的多?爲什麼?

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大的蘋果用的數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數量多。

(2)師幼遊戲“走鋼絲”。

*老師和一幼兒走“鋼絲”,全體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爲老師和幼兒點數步子。

師:“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大家幫着數數用了幾步?”

*討論:爲什麼老師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結:走一樣長的“鋼絲”,老師腳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腳小,用的步子多。

師:讓我們把今天的許多新發現、學會的新本領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2

設計意圖:

只有當數學回歸了幼兒的生活情境,纔給了幼兒將數學思維進行寬廣的遷移和應用的機會,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兒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體現數學的教育價值。《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爲“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一表述也正說明新課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已不再過度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更注重從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的實際意義,並嘗試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答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

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紋、地磚、欄杆;幼兒遊戲活動時按男女間隔排隊;律動、做操中動作的反覆等等。這些事物幼兒都很熟悉,因此我們把這些內容作爲本活動的素材,希望從中讓幼兒更生活化地感知規律,並且最終培養起幼兒的數學可以服務應用於生活的意識,如運用規律知識進行裝飾;創編遊戲、動作等等。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產生對規律活動的興趣。

2、能仔細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的主要特徵。

3、嘗試自創規律,發展幼兒的實際運用能力。

活動準備:

1、有色彩排列出規律的衣服。

2、可以串掛的小積木若干,穿掛用的繩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規律事物的課件(照片以幼兒身邊場景爲主)。

活動過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1、欣賞衣服

引導幼兒觀察一些同伴的衣服,並發現衣服上的規律。

2、觀看課件,進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或什麼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規律嗎?這個規律是怎麼樣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種規律

1、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體交流自己運用的規律,並將其轉換成符號形式。

3、引導幼兒分析與提煉規律的主要特點。

(三)運用規律

1、排隊:我們小朋友可以排排隊,排出規律。

2、編動作:用動作表現規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來測量周圍物體,在探索比較中發現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係。

2、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幼兒參與測量的興趣。

3、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驗。

2、尺子、繩子、軟尺、吸管、小棒、短積木、鉛筆、筷子、紙卡段、盒子、書等物品。

3、記錄表、水彩筆、磁性板。

活動過程:

一、引題:提出任務

今天小朋友來當“小小測量員”,用三種不同的工具來測量相同的一條邊,並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二、探索:分組測量並記錄

1、幼兒兩人自由結伴協商、自主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來測量物體同一條邊。

2、教師巡迴觀察、傾聽、瞭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並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三、分享: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1、將各組幼兒的測量記錄表張貼在磁性板上,幼兒邊看邊交流,討論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2、引導幼兒分析記錄結果,說說爲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並在分析比較中獲得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條邊測量結果不同的經驗。

四、遊戲:問答競賽小遊戲,啓發幼兒再次測量。

1、測量黑板的長邊,用什麼工具量的次數最少(或最多)?爲什麼?試一試。

2、測量活動室長度有三種長短不同的工具,選取什麼工具測量速度最快?爲什麼?試一試。

3、如果沒有這些工具,我們還能用什麼辦法來測量活動室的長度?試一試。

五、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再次嘗試探索用各種不同的工具來測量物體的高度、遠近等。

活動反思:

由於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爲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節

適宜行爲: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並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瞭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於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後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節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對象進行示範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爲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於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範講解?

第二個環節

適宜行爲: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採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則,並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鬆。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節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麼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1、各個小環節的設計均爲了一個目標——繼續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在活動中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個小環節和第二個小環節結合起來,讓幼兒操作起來時間顯得更充足呢?

2、難度會太大了嗎?因爲幼兒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並不容易,更何況要幼兒初步感受了測量方法後,馬上就步入第二個目標——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係的,進程是否會太快?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節,就改爲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係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麼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鬆,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節,既要根據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節,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節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的處理。自身的業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置、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

小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比較面積大小,初步體驗面積的守恆。

2、在操作過程中能積極嘗試,主動學習。

教學準備:

小長方形、三角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手指遊戲《看看誰的小手反應快》

二、進入課題今天老師要小朋友來比一比,看看哪一個的面積大呢?

三、過程

1、提出疑問師:小朋友,老師這裏有兩張紙,你們認爲它們是一樣大的嗎?爲什麼?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來驗證哪一張大哪一張小嗎?

師:那如果老師給小朋友一些小長方形,你們能利用這些小長方形比較出大和小嗎?

2、利用小長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積守恆概念

1)師:誰來用小長方形試一下?這張紙你用幾個小長方形鋪滿的?然後在試一下另外一張紙,需要多少個小長方形呢?

2)小結:如果兩張紙都用了相同的數量的小長方形,說明它們是一樣大的。

3、幼兒操作,鞏固概念。

1)請兩位位小朋友拿5塊小長方形,拼出一個圖案,老師把圖案出示在黑板上。

2)師: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兩位小朋友拼出來的圖案,他們都是用了幾塊小長方形呢?(5塊)那說明它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嗎?(一樣)

四、遊戲《數格子》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畫好的格子,格子上面畫有不同形狀的圖案,請幼兒來觀察,看看哪一個圖案佔用的面積最大。

五、課堂小結

六、課後延伸請幼兒完成生活數學p16-17頁的內容。

七、活動結束

八、活動評價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跳花杆的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探索瞭解單數和雙數。

2、感受同伴間相互交流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花片、大數字卡片若干、一幅美麗的圖片(各類動植物若干)單雙數的漢字詞組卡片,花杆等。

三、活動過程:

1、導入——遊戲“猜花片”

我們小朋友很喜歡玩花片,今天老師就用花片和小朋友一起做個猜花片的遊戲好嗎?(好)請小朋友每人抓一小把花片,數一數有幾個花片,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並找出數字卡片。兩個好朋友相互檢查一下拿得對不對。

2、探索單雙數——遊戲“找朋友”

(1)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幫他們找好朋友,要2個2個做好朋友,看看他們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數字卡片舉起來,(教師挑幾張2、4、6、8、10貼在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卡片舉起來,(教師挑幾張1、3、5、7、9)貼在黑板上)。

(2)師生共同檢驗:小朋友看一看你們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3)小結: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卡片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雙數)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卡片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什麼?(單數)出示漢字詞組。那哪些數字是雙數?(2、4、6、8、10)那哪些數字是單數?(1、3、5、7、9)幼兒跟念幾遍。

(4)對啊!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叫“雙數”,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叫“單數”。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抱雙,躲單”的遊戲,好嗎?

3、鞏固單雙數——遊戲“抱雙,躲單”

遊戲規則:幼兒根據教

師念或舉單數雙數,如果教師唸的是單數就把頭埋在膝蓋上,如果教師唸的是雙數,就用雙手抱住手臂。

4、遊戲“跳花杆”

(1)老師介紹遊戲玩法:如雙數打開花杆,單數合攏,幼兒根據老師的口令做相應的動作。

(2)遊戲數次,由簡單到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