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

設計思路:

在區角活動和遊戲中,孩子很喜歡用積木經行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討論:“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爲什麼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積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積木比我多”。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間的積木看不見,不知道有多少。

於是針對孩子空間邏輯的發展,設計了這節以培養孩子有條理推測數量和挑戰空間邏輯的活動。我覺得這個題材對發展幼兒空間方面的計算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想針對我部目前還不配備白板的情況下,對教案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梳理,繼續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

活動過程:

目標:

1、 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遊戲。

準備: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

流程:

一、 話建築,贏積木

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裏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築,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爲什麼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遊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二、 爭回答,數積木

(一) 數數相同數量的積木房

導語:聽清題目喲!(出示相同數量積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爲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驗證:移去屋頂,拆層演示

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不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二)找找躲起來的積木塊

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後,不過沒關係,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裏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拆層演示,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一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

三、 造房子,數“磚塊”

(一) 造幢房子把分數

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後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

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

(二) 學做小小建築師

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麼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並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方法。

驗證:他們搭的房子與圖紙上的一樣嗎?記錄的對不對呢?

小結:雖然各隊拿到的圖紙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幢房子從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導語:小小建築師們讓我們回去建造更多獨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們你是用幾塊積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學反思:

今天的活動較爲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爲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覺得有:

a) 關注細節的設計

計算活動教具多,對環節間的小結語要求也高,在這一次組織活動前教案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的“過電影”,把握了每一個環節的細節要點(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狀況、每一次小結重點提煉和梳理的內容、重難點落實的方式)。“細節決定成敗”,活動前我讓一個個環節都順溜了,我想這也是活動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 注重互動的有效性

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羣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爲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2

目標:

1.複習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和並練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發展幼兒的邏輯能力,提高思維的敏銳性。

準備:

數字組成卡片,標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兒人數的1.5倍)

過程:

1.數字遊戲《找朋友》----每個幼兒都分得一張0-10的數字卡片,貼於胸前。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如7,請幼兒找胸前數字相加或者相減得數是7的另一幼兒做朋友。

(1)首先兩兩找朋友,即兩個幼兒的數字之和爲7.

(2)再讓找兩個幼兒的數字之差爲7的做朋友.

(3)請找對朋友的幼兒手拉手站着,並能說出如4+3=7的等式。適時提醒:如果教師手中的數字爲8,而有些幼兒胸前的數字爲2,那麼這些幼兒即可以和數字爲6的幼兒做朋友,也可以和數字爲10的幼兒做朋友,但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做好朋友哦。

2.遊戲《翻得數》

(1)兩位教師示範遊戲規則:把30張卡片打亂,遊戲者輪流摸10張,剩餘10張反扣在桌子中間。

其中一遊戲者先翻開桌面的任意一張卡片,此卡片上的數即表示得數。再從自己的手中找兩個數字,這兩個數字相加或者相減其得數與翻的牌一致,確認找對後就把着三張卡片整齊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輪到另一遊戲者翻開桌面的一張卡片,依次類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沒有相加或者相減其得數等於5的,那麼就把這張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間的卡片翻完後,手中牌少着爲勝。

(2)小組內幼兒兩兩輪流繼續遊戲。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座標找到家,並有一定的空間位置對應能力。

2、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數學活動的魅力。

3、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根據座標,找到對應的位置。

【活動準備】

平面樓房、動物卡片、數字卡片、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你家住在幾單元幾樓呢?請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師:“小動物新建一棟樓房,要請小朋友去參觀(教師出示平面的樓房),這裏就是小動物新建的樓房,我們看看這棟樓房有幾個單元,幾層樓呢?”

(二)複習鞏固

1、教師與幼兒一起幫小動物認識自己的家住在幾單元幾樓

師:“剛纔小朋友都幫忙數了數這棟樓一共有4個單元,4層樓,現在我們來看看裏面都住了哪些小動物,看看這些小動物它們住在幾單元幾樓?”(寶寶兔的家住在1單元1樓(1,1);貝貝羊的家住在2單元3樓(2,3);胖胖豬的家住在3單元3樓,(3,3);嘟嘟牛的家住在3單元4樓(3,4)吱吱鼠的家住在4單元2樓(4,2))

師:請幼兒說說理由,幫助幼兒學會看座標,快速地找到房間。

2、教師帶領幼兒遊戲,找找自己的家住在幾單元幾樓

(1)教師與幼兒一起認識房子的結構,看看這棟樓有幾個單元幾層樓。

(2)發房間卡給幼兒,請幼兒說說自己拿到的房間卡是幾單元幾樓。

(3)請幼兒拿着自己的房間卡自由找到自己的房間,教師個別指導。

(4)請個別幼兒說說你是怎麼找到房間的'。

(5)遊戲:幼兒站在房子外面,幼兒在音樂開始後,開始找房間,看誰又快又準確的找到自己的房間。

(6)請幼兒到好朋友家做客,跟好朋友交換房間卡,根據自己手裏的房間卡找到好朋友的家。

(三)幼兒操作練習

1、教師與幼兒一起看看還有哪些動物沒有住進新房子,它們分別住在幾單元幾樓。

2、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圖卡幫助小雞、小魚、小貓、小刺蝟、小烏龜找到家。

(四)交流與分享

教師請幼兒到前面來和其他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幫助小動物們找到家的,先找到它住在幾單元,再找到她住在幾樓。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了數學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理念正確;設計程序生活化;教學形式生活化。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很不錯,沉着、不慌張,親和力強。此次活動中教師的思路很清楚,教育目標達成很好,幼兒反應活躍,但是在遊戲環節幼兒等待時間過長,顯得拉雜。遊戲的環節一可以和環節三整合,環節二可以設計2座房子,避免幼兒的等待。在教師示範時,應進一步強化,先找幾單元,再找幾樓,可幫助幼兒思維清晰。幼兒自主操作練習中,可增加難度,如將房子增加爲5個單元5層樓,更能充分體現教學的坡度,層層遞進,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能挑戰自己。

推薦理由:

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選擇了“空間對應”這一內容,然後以“你家住在幾單元幾樓”爲切入點開始,讓孩子在遊戲中感知空間位置對應,以幫小動物找家的方式將數學活動生活化,情景化,能進一步的加深幼兒的空間位置對應能力,能夠幫助幼兒學會按房間卡找到自己的房間。

小百科:空間是與時間相對的一種物質客觀 存在形式,但兩者密不可分,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從奇點爆炸之後,宇宙的狀態由初始的“一”分裂開來,從而有了不同的存在形式、運動狀態等差異,物與物的位置差異度量稱之爲“空間”,位置的變化則由“時間”度量。空間由長度、寬度、高度、大小表現出來。通常指四方(方向)上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4

設計意圖:

通過"動物運動會""捉迷藏""小動物找家"等遊戲,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學會用不同方向辨別數序,並通過動手操作,輕鬆獲得1--5序數認知經驗,同時,讓幼兒把序數與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如: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身感知和體驗序數在生活中的存在,知道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學習5以內的序數,進一步感知序數的順序性,會用不同方向辨別數序。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活動準備

1、運動會跑道一副, 5種小動物各一個。

2、樓房圖片每組一副,5種小動物每人一套。

3、小動物胸卡10個。

活動過程:

遊戲1:一、導入活動 ,比賽前。

師:小朋友,森林裏要小動物要開運動會,它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出發了。他們開始做準備前的有關工作了。你看。

他們在:1、比賽開始前先點名:參加賽跑的有5只小動物。(教師依次出示小動物:共5只,爲小豬、小貓、小狗、小象、小虎)2、(這裏必須告訴幼兒:從左往右數,排在最前面的是第一,第一後面的是第二,後面依次類推。)

師:哪隻小動物排在第一?你是從哪裏開始數的?(引導幼兒說出從左往右數的順序)哪隻小動物排在第四?排在第五的是什麼小動物?(這裏讓幼兒鞏固一下新學的概念:xx排在第一,xx排在第二……)二、現在比賽開始了。(這裏先讓孩子看一下一共有幾個跑道,5道。從左往右依次是第一跑道,第二跑道……)

師:請幼兒看圖說出小動物站在第幾跑道?

師:還可以問第幾跑道站的是誰?

師:哪個小動物跑在第一?第二?……(老師隨意擺放)三、比賽結果怎麼樣呢?(與原來排隊的順序不同了)××小動物跑在第一,××小動物跑在第二……。

遊戲2:四、遊戲"捉迷藏"小動物在玩"捉迷藏"的遊戲。

師:咱們看看第幾只小動物不見了?小動物是誰?(從左往右排隊,從上往下排隊,讓幼兒找。)(難點)五、遊戲"幫小動物找家"出示:樓房圖片。讓小朋友從下往上數一數有幾層樓,並貼上數字。

師:請將××小動物送到第一層樓房裏……。

遊戲3:六、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幼兒戴好胸卡將幼兒分成兩組,每組5個小朋友,聽口令做完動作排隊,看一看你的隊伍從前往後數,是誰排第幾?變換形式,遊戲反覆進行。

活動延伸:小結:(今天小朋友學會了按照數字排順序,排在最前面的是第一,接下來是第二……,還學會了從左往右,從前往後,從上往下,從下往上按照不同的方向排順序。生活中還有按照數字順序排列的物體,比如看電影的座位,站隊的位置等等,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可以找到,請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大家哦!)

結束。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幫助幼兒積累10以內數量組合的經驗。

2、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大中小體操圈若干、數字點卡

 活動過程:

一、介紹遊戲,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你們玩過“老狼老狼幾點了”的遊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狼抓羊”的遊戲,玩遊戲前請聽清楚遊戲規則:

(1)小羊躲到圈裏,狼就不能抓羊。

(2)每個圈裏只能站一隻羊。

(3)沒輪到遊戲的小羊們要保持安靜。

二、遊戲——狼抓羊

●6的組合

1、第一次遊戲:六隻小羊六個圈。

請六隻小羊做遊戲。

小結:六隻小羊六個圈,每個圈裏都站了一隻羊,狼就不能抓羊了。

2、第二次遊戲:六隻小羊五個圈。

提問:拿掉一個圈,讓六隻小羊全部站在圈裏,有什麼辦法?

出示大圈,一個大圈可以站兩隻羊,用五個圈做遊戲,怎麼換?

六隻小羊做遊戲,並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3、第三次遊戲:六隻小羊四個圈。

提問:用四個圈行不行?怎麼換?

六隻小羊做遊戲,並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4、第四次遊戲:六隻小羊三個圈。

提問:圈的數量還能再減少嗎?你覺得最少幾個圈就能站下六隻羊?

小結:每個大圈裏站兩隻羊,一共有三個圈,合起來是六。

●8的組合

1、第一次遊戲

提問:增加小羊的數量,請八隻小羊做遊戲,你們覺得最少要用幾個圈?

提問:四個怎樣的圈?請個別幼兒放一放,數一數。

八隻小羊做遊戲,並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2、第二次遊戲

提問:還要減少圈的數量,行不行?你們覺得可以怎樣做?(教師出示最大圈)這個圈可以站幾隻羊?

請幼兒換圈,再次遊戲。

小結:原來圈的數量一樣,放的方式不一樣。

3、第三次遊戲

再次減少圈數,進行遊戲。

●10組合

1、第一次遊戲

提問:再次增加小羊數量,請十隻小羊做遊戲,需要幾個圈?

請幼兒放圈,進行遊戲。

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2、第二次遊戲

減少圈數,再次遊戲。

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三、延伸活動

如果還要減少圈的數量,我們就需要更大一些的圈,下次我們再來一起遊戲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

設計意圖:

基礎階段的數學教育要求幼兒能解決問題,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在利用和運用數學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數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對於有一定數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學習羣數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羣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數數問題。本次活動根據孩子對糖果很喜愛這一特點,並充分利用了羅山的糖果資源,以讓幼兒當"小工人"幫忙數、裝糖果的方式,積極踐行《指南》精神,在輕鬆的氛圍中引導幼兒快樂、自主地學習羣數,並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探索羣數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歡的羣數方法,以便應用到生活中。

一、活動目標

1、用糖果探索和發現按羣數數的方法。

2、嘗試用不同的數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樂於參加數數活動,體驗不同方法數數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按數取物的經驗。

物質準備:糖果圖片、糖果、盤子若干;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有吃過糖果嗎?糖果廠的老闆找不到工人來幫忙裝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請小朋友當小工人把糖果裝進盒子裏。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師出示糖果圖片(10個)引導幼兒觀察點數。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數一數圖上一共有幾個糖果?你是怎麼數的?

2、引導幼兒猜想兩種不同的數數方法哪種較快。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一個一個數比較快,還是兩個兩個數比較快呢?爲什麼?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師:糖果廠的老闆幫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糖果和一個小盤子,等等請用你想嘗試的數數方法把糖果裝進盤子裏。

(1)在數糖果時,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擾到旁邊的小朋友。

(2)要積極開動腦筋,用多種辦法來裝糖果。

4、幼兒集體操作驗證,教師分別觀察指導。

(1)幼兒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數數的方法並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是怎麼數的?那這樣數快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集中分享數數方法,教師記錄並歸納小結。

師:王老師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要把你們分裝糖果的方法記錄下來。現在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數數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因爲一個一個數要數10次,兩個兩個數只要數5次,所以用兩個兩個數比一個一個數的方法來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經驗師:老闆看到剛剛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給我們新的任務啦,你們看這次老闆給了我們一張糖果的卡片訂單,要求我們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數出來。

1、引導幼兒討論,用什麼數數方法裝糖果更快。

師:除了按一個一個數、兩個兩個數的方法裝糖果,還可以怎麼裝更快呢?

2、介紹記錄方法師:老師已經把糖果都畫在紙上了,請你把你數數的方法用筆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兩個兩個數的辦法,就用筆把兩個兩個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後,在後面寫出總共圈了幾次,並看看,哪種數數的辦法最快。

3、幼兒嘗試記錄,教師全面觀察指導。

師:你們看,每個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經準備記錄表和筆。等會裝糖果的時候,請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聲量,並在記錄紙上記錄儘量多的辦法。

4、集體分享記錄的方法和結果。

師:請已經完成的小朋友帶着你的記錄表回到位置上與同伴說說你是怎麼數的。

(四)活動延伸,遷移運用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的方法來數數。以後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一種方法來繼續數數量更多的數。比如100、200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數會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這個問題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來想一想!

教學反思:

能將物體以2、5、10單位進行按羣數數。讓幼兒當糖果廠的小工人,在數糖果的過程中,幼兒也初步瞭解了按羣數數的含義,本次活動我以設計糖果廠的場景切入主題,幼兒都能積極回答,說出自己的想法,以遊戲形式幼兒很感興趣,提供的讓幼兒操作的糖果幼兒都很感興趣,在操作探索的時候積極性都比較高,但是在讓幼兒操作環節前提的要求不夠詳細,常規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沒有說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齊放框框裏,個別幼兒就開始玩,雖然是大班但是我發現常規的要求還是要求,有時就因爲小小的環節,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常規又慢慢的鬆散掉,本節課還存在着一點不足是:我沒有把握整個環節的重點,讓幼兒的知識經驗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這也是數學活動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接下去我會觀摩平行班的數學活動,思考我設計的合理嗎,考慮周全了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7

設計意圖:

一次泥工活動,有的幼兒選的是沒用過的圓柱體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兒用的是用過的被團成球體的橡皮泥。很快孩子們之間就發生了爭執,有的說圓柱體的橡皮泥大,有的說球體的大。爭執無果,孩子求助於我。最後在我的啓發引導下,孩子們把橡皮泥都團成了球體並進行了比較,發現原來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樣大的。雖然解決了爭執,但由此我意識到,幼兒由於年齡小,邏輯思維能力差,對體積守恆的概念認識不夠,因而在實際生活中會出現許多認識上的錯誤,所以我設計並組織了該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體體積的大小不會因位置、方向或形態的變化而變化。

2.嘗試用體積守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發展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座位擺成半圓形。

2.在科學活動區擺放積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備操作。

3.大蘋果、香蕉各一個,水果刀一把。

4.圖片、筆與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一、老師與幼兒一起玩遊戲“變變變”。

在指定範圍內大家邊走邊拍手說兒歌“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當唸到最後一個“變”字時,幼兒根據想象做任意動作並保持不變。如小兔、小狗等動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體,看書、做操等動態姿勢等。老師拍手,幼兒恢復立正姿勢,重複遊戲。

二、每一遍遊戲後請幼兒說說自己模仿的是什麼

並提問幼兒:雖然大家變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還原後你覺得自己有變化嗎?有沒有長高、變矮?有沒有變胖、變瘦?你有沒有多個小腳丫?有沒有少個小耳朵呢?(每次提問孩子們都會邊哈哈大笑邊說“沒有”,還用動作證實)

小結:原來不管我們做什麼樣的動作還原後都和原來一樣,沒有變化。

三、再次和幼兒玩遊戲“變變變”,一起變成小貓輕輕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講故事《蘋果變多了》(故事附後)。

教師邊講故事邊操作演示切蘋果。講完後根據故事提問:小熊的蘋果真的變多了嗎?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把切開的蘋果多次合起來再分開,以幫助幼兒判斷分析。

師幼一起討論、小結:雖然蘋果被切成了四塊,但合起來後還是原來那個蘋果,沒有變多,也沒有變少。

五、遊戲“變了嗎”。

1.先從正面觀察教室裏鋼琴、電視機、桌椅等,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最後回到正面,看看他們有無變化。

2.教師用五塊大型積木先後搭建成房子、小橋、小汽車等,請幼兒判斷積木雖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積木的數量、大小、多少有無變化。

3.幼兒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個造型後就還原,看橡皮泥是否有變化,有沒有多或少。

六、幼兒看圖玩遊戲(圖示附後)。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兩個食物一樣大,在一樣大的後面打√。下面有五塊積木,看看哪兩座房子是用這五塊積木搭成的,把他們圈起來。

2.數方塊。下面是用許多同樣大小的積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兩組用的積木一樣多,把積木數量相同的造型連起來。

七、做完圖片遊戲的幼兒到活動區遊戲:玩橡皮泥、搭積木、切水果。在動手操作中鞏固對“體積守恆”的認識。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家幫爸爸媽媽分蛋糕、水果等,感知體積守恆。

2.請家長引導幼兒在家裏、戶外從不同角度觀察傢俱、建築、花草樹木等,感知體積守恆。

活動反思:

1.本活動的組織來源於幼兒生活,解決的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實際需要。

2.活動自始至終都是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進行的,充分體現了活動的遊戲性,體現了“玩中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3.活動中教師不是單純的教授,而是以啓發引導爲主,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思考,尋求答案,使幼兒主動而非被動地參與活動。

4.活動注重幼兒的動手操作,爲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調動各種感官,達到活動目的。

附1:故事:蘋果變多了

小熊拿着一個紅蘋果和一個大香蕉,高高興興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饞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騙來吃,他眼珠子一轉想出一個壞主意。

狐狸對小熊說:“我能把你的蘋果變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說:“你也不是魔術師,怎麼變?”

“如果我能把你的蘋果變多,你就把香蕉送給我,怎麼樣?”狐狸說。

小熊點點頭答應了。

只見狐狸從口袋裏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蘋果一切兩半,問小熊:“你看現在有多少蘋果?”

“兩塊。”小熊答道。

他又把兩塊蘋果各切了一刀,問道:“現在是幾塊了?”

小熊說:“現在有四塊了。”

“原來是一個,現在是四個。我是不是把你的蘋果變多了?”狐狸又問道。

“真的變多了。”小熊開心地說。

“那你是不是應該把香蕉送給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來到小鹿家,把發生的事講了一遍,小鹿說:“小熊,你上當了! ”

“我怎麼會上當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撓着頭說。

小朋友,你們說小熊的蘋果變多了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以自身爲中心辨別前、後、左、右等方位,進一步積累方位認知的相關經驗。

2、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塑料圈若干、場景

活動過程

一、初次體驗“小蛇出洞”的遊戲(目的:學習辨別左右方位)

●理解兒歌:小蛇出洞

---提問:聽到了什麼?你覺得小蛇怎樣才能“出洞”?

●體驗遊戲

---玩法:小朋友扮演小蛇蹲在洞裏,老師念兒歌,小蛇必須根據兒歌的要求爬一爬,爬的方向正確才能出山洞;如果方向搞錯小蛇就只能在“洞”(圈圈)裏重新再玩一次。

規則:

A小蛇必須聽清楚請你“往什麼方向爬”;

B小蛇爬的方向正確表示順利出“山洞”,方向搞錯必須在“洞”裏再玩一次。

C爬出山洞的小蛇馬上回到位置上。

●幼兒嘗試

重點觀察:幼兒能否根據兒歌指令正確辨別方位(上下、前後、左右)

互動討論: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小蛇分清左邊和右邊?

二、競賽:哪隊小蛇先出洞

●玩法:幼兒分兩隊(紅黃)輪流扮小蛇玩遊戲,紅隊扮小蛇在規定的點子上蹲下,由黃隊隊員念兒歌並檢查小蛇爬的方向是否正確,兒歌唸完後,數數幾條小蛇爬出山洞;交換遊戲,黃隊幼兒扮小蛇爬呀爬,紅隊念兒歌並檢查,最後比比哪隊小蛇出洞數量多爲贏,並得一分。

●幼兒分組比賽(2-3次)

第一輪遊戲:幼兒發指令

第二輪遊戲:教師快速發指令

三、活動延伸(引出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

第三輪遊戲:教師快速發指令,各隊派3名隊員相對而立開展遊戲……

附兒歌:小蛇出洞

小蛇小蛇爬呀爬,往上爬、往下鑽,

往前進、往後退,往左移、往右移,

小蛇小蛇出洞啦!

方位的練習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枯燥的,陳老師是通過一個遊戲活動讓孩子來練一練,老師們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是否也參與過類似的教學呢?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談談下面兩個問題。

拋問:

1、認識方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是否需要設計專門的集體教學活動?

2、對本次活動以及後續活動的開展有何建議?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圈畫數數活動學習區分單雙數。

2、能正確判斷、區分單雙數。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圖片十張,1—10的數字卡一套,筆一支。

2、箱子一個,小布袋若干。(裏面各種物品,數量1—10不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教學,用說夢引起課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 1、教師展示十張圖片,集體點數每張圖片上的圖畫,並貼上相應的數字卡片。

2、請幾名幼兒上來給圖畫圈,要求兩個兩個圈在一起,重點讓幼兒會兩個兩個圈在一起,邊圈邊讓幼兒數數。

 3、引導幼兒觀察已畫過的圖片,是不是每張圖片上的畫都被圈起來了?那幾張圖片是全圈完的?讓幼兒說一說是哪幾個數字?沒有圈完的是那幾張圖片?是哪幾個數字?

4、請幾名幼兒回答後,那幾個是全圈完的,那幾個是沒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雙數,沒圈完的1、3、5、7、9、是單數。

教師小結:兩個兩個全部數完的是雙數,2、4、6、8、10是雙數;1、3、5、7、9是單數。請幼兒說一說1—10數字中的雙數有哪些,單數有哪些?

三、幼兒一起做遊戲:摸寶

1、教師講解遊戲的規則:幼兒從箱中摸出寶貝後,打開數數裏面有幾個,是單數還是雙數。並提問爲什麼是單數、雙數。

2、一起做遊戲1—2遍。

四、複習鞏固延伸尋找身體上和活動室內的單雙數。

1、身體上找一找那些東西是單數,那些是雙數。例:一個頭是單數,兩隻手是雙數,鼻子是單數等

2、請幼兒尋找活動室內什麼東西是單?什麼東西是雙數?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後,繼續尋找家裏的東西什麼是單數,什麼東西是雙數,並記錄下來,明天來幼兒園後交給老師。

教學反思:

1、幼兒的發展並不充分,只實現了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能基本區分單雙數,但是在第二環節執教中,由於我的話語引導不夠到位,幼兒在尋找身體上單雙數的時候,並沒有牽涉到身體的器官,所以對於身體的探索欠缺。

2、教師在引導時,例如過程中,有幼兒提出一雙手去雙數,教師可及時反應,那我們的十個手指頭是單數還是雙數呢?

3、在引導的話語方面,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發現身體上的單雙數,活動是在從頭到腳這一主題內,在第二環節引導時,教師可從兩個方面開始引發幼兒探索:1.我們身體上長着的,哪些是單數?哪些是雙數?2.我們身體上穿着的,哪些是單數?哪些是雙數?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0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的孩子都是村上的,而且還是個混合班,但還是對青蛙也都有一定的認知,特別是在模仿青蛙聲音的時候,可以做到惟妙惟肖,在數學這一領域,卻是個很大的弱點。因此,爲了激發她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把孩子們感興趣的實物結合數學知識一起學習,能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活動目標:

1、學習6以內的加法。

2、能惟妙惟肖的把青蛙的聲音給表現出來。

3、學習用頓音和停頓表現歌曲,感受歌曲的歡快、詼諧。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6以內的加法

2、學習用頓音和停頓表現歌曲,感受歌曲的歡快、詼諧

活動準備:

1、錄音磁帶《青蛙笑》,幼兒用書《美好的鄉村》

2、教師自制大圖(池塘中有幾片荷葉和荷花)

3、摺紙青蛙6個(其中有一隻大一些,做青蛙媽媽)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師:小朋友們,看一下,老師手中的朋友是誰呀?

生:青蛙

師:對了,是青蛙,那你們知道青蛙生活在哪裏嗎?它平時吃什麼?誰可以模仿一下青蛙的叫聲?

生:青蛙是害蟲,生活在河裏和池塘裏,還有在稻田裏。它的聲音是呱呱呱。

師:小朋友們真棒,把青蛙的聲音模仿的真像,老師現在帶着大家一起去池塘邊看看,看一下池塘裏有多少是青蛙?看誰的眼睛最仔細觀察了。

二、看看說說

1、教師出示大圖,通過擺放青蛙表現出一個算式情境。先將這個情鏡描述一下,然後口述算式,得出一個數。如:五隻青蛙在荷葉上,“撲通”又有一隻青蛙跳上荷葉,現在有幾隻在荷葉上?爲5+1=6

2、教師在大圖上擺放青蛙,幼兒根據教師擺放的情境進行口算。

3、請個別幼兒嘗試在大圖上擺放青蛙,並請其他同學來進行口算

4、幼兒完成幼兒用書《青蛙有多少》的練習,並進一步學習6以內的加法練習

三、學唱歌曲《青蛙笑》

1、教師播放錄音磁帶《青蛙笑》的第一段,幼兒一邊翻看幼兒用書 《青蛙笑》,一邊欣賞

2、學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中的頓音和停頓的地方(要求唱出歡快、詼諧的感覺)

3、教師和幼兒進行情境式的表演(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青蛙寶寶)

4、結束課堂

教學反思:

在教學《青蛙》這一活動時,先引導幼兒回想起青蛙的特徵,並瞭解青蛙的生活常態和模仿青蛙的聲音,讓幼兒學會青蛙的基本知識,並在模仿中激發她們的學習興趣,爲下一環節打下一個基礎,通過看大圖,貼一貼,創設情景,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並學會描述這個情景,再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幾個能力比較強的孩子會,經過幾次的練習和幼兒自己在大圖上擺放和編題,帶動了很多幼兒也學會編題和列示,特別是在幼兒用書上的練習,除了幾個年齡相差太大的跟不上,基本上都完成的比較好,根據課堂反饋信息來看,幼兒知識掌握的都比較好,由此可見,數學課堂上引導幼兒多運用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是幼兒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另外,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如果將生活實際加進去,合理地運用動手、動口、動腦操作,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把幼兒難於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進而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數學素質和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嘗試與比較中,使幼兒不受位置、形狀、粗細的干擾,感知長度守恆。

2、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培養幼兒小心驗證的科學品質。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會使用自然測量

材料準備:教具:等長鉛筆兩支、例圖、操作紙、回形針、生活用品傘兩把

學具:回形針、操作紙、記號筆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走進“線條王國”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爲干擾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長的鉛筆,這兩隻鉛筆一樣長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2)位置干擾:將其中一支鉛筆向左或向右錯開,現在這兩支鉛筆是一樣長嗎?

誰有辦法,來證明它們到底是一樣長還是不一樣長?請幼兒上來操作

教師小結:一樣長的物品,雖然擺放位置改變了,但是長度還是不變。

3、初步理解階段:以形狀的不同爲干擾因素。

出示一張例圖:一條直線和一條折線

a兩條線有哪裏不一樣?

b兩條不同形狀的線,它們一樣長嗎?爲什麼?

c你們可以怎麼證明誰長誰短?

師:我們可以用測量的方法來準確的只是是不是一樣長,張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測量工具,誰來測量?

d教師引導幼兒用測量工具來驗證

e師:你們發現了什麼?

小結:一樣長的物品,雖然形狀不同,但它們的長度沒有改變。

4、進步鞏固階段:增加粗細干擾因素,幼兒自主探索。

活動反思:

開展此次長度守恆活動前,幼兒已經具有測量的相關經驗,對於測量需要掌握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我結合前幾次的測量活動,依據幼兒活動的熱情,請幼兒繼續尋找生活材料,探討長度守恆的原理。

活動的環節很簡單:提出問題——介紹遊戲規則——請幼兒自由探索——總結操作的經驗。

爲什麼要創設簡單的環節進行操作呢?我有幾點想法。

第一,幼兒已經具備測量方法的經驗,因此簡單的回憶和提出問題就能夠喚起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

第二,大班幼兒已經具備獨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創設情景或者遊戲式的活動,能夠充分發揮大班幼兒的自主自願性,體現活動中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第三,爲幼兒創設寬鬆的操作氛圍,給幼兒的思考留有足夠的空間,便於幼兒從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能夠通過充足的操作時間發現幼兒的問題,更加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

小百科:長度是一維空間的度量,爲點到點的距離。通常在量度二維空間中量度線段邊長時,稱呼長度數值較大的爲長,不比其值大或者在“側邊”的爲寬。所以寬度其實也是長度量度的一種,故此在三維空間中量度“垂直長度”的高都是。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2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一、活動目標:

瞭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大班上學期數學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二、活動準備:

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現小朋友都長高了。

2、設置疑問:但是你們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說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卻說他最高,你用什麼方法能準確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遊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後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並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並把測量結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6、引發新問題:我們的高度通過小朋友的聰明才智現在知道了誰最高,你們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長的呢?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3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但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的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爲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爲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關係,學會如何分類。

2、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索,培養幼兒發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徵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不同顏色的傘圖片各2張,小動物圖片各一張,各種水果圖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說呀!在美麗的大森林裏,森林動物超市開業了,營業員小熊把一堆亂亂的傘放好,可突然聽見這些傘說話了,“喂喂喂,你可別把我們這麼放,我們不這樣住,我們要一樣得住一家”。聽傘們這麼吵,小熊可急壞了,“呀!這,這可怎麼辦呀?”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小熊,好嗎?

1、出示圖片——紅、黃、藍不同樣色的傘

2、小朋友們我們一起擦亮你們的小眼睛,仔細觀察下我們該把傘怎麼放更合適呢?(要求幼兒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貼)

3、讓幼兒說出自己分類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開業,許多動物都來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動物們就找了三間小洋房休息,小動物們都想去休息。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動物?

1、出示圖片——小白兔、小花貓、啄木鳥、小喜鵲、小山羊、大老虎、大獅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

2、師:只有三間房,這麼多動物要住,怎麼分才能使小動物們滿意呢?小動物們都爲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幼兒小組討論分法。

4、找幼兒試着分類並說出分類的理由。

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小動物的顏色、活動的範圍:水中的、陸地的、空中的,按身體的大小,按兇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徵來分。

有的小朋友說“老虎和獅子最厲害,他們分一間屋”

“小喜鵲、小麻雀、百靈鳥、啄木鳥、貓頭鷹、小蜻蜓一間屋,他們都會飛”

“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一間屋,他們都會游泳”……

小朋友們替小動物分好房子,小動物們都休息了,讓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輕鬆下吧!

三、遊戲——分球

遊戲要求:找三組幼兒進行比賽,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類,那組分的又快又對獲勝,可以獲得小紅花。

四、幼兒動手操作自主分類:

1、師:小朋友們分的本領着麼大,來幫老師一個忙好嗎?

讓幼兒拿出課前老師發的各種水果、文具、球類圖片讓幼兒按自己所想動手分類。

2、讓幼兒說出分類理由。

3、師總結:我們應該按照水果類、文具類和球類,也可以說是吃的、玩的、用的分類。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這節課的表現可真好啊!老師決定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操場做遊戲,小朋友們聽老師的口令,男孩站一隊、女孩站一隊,我們一起排着隊去做遊戲。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4

一、說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爲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係。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爲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爲“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爲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環節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節起到引題並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 節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於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節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節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爲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裏、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着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5

課題生成: 幼兒數學活動要求教師們在活動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兒真正理解一個數學概念,並掌握這一概念的的屬性。“星期”這一時間概念的屬性之一是其順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週期性(七天一循環,周而復始)。因此,此數學活動宗旨就是讓幼兒理解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這一概念。其次、還要注意到緊密聯繫幼兒已有的序數、鄰數的知識,聯繫幼兒生活中天天伴隨“星期×”的經驗,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課題名稱:認識時間“星期”(大班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錄音機、多媒體計算機各一臺,錄有童話電《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磁帶一盒。星期轉盤遊戲的課件,星其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小組數相同)。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了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檯曆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瞭解。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3分鐘左右)。 (1)複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助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並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誰呀;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遊戲形式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18,20分鐘) (1)聽文學作品《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童話故事,第一遍口頭講述故事後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裏講到誰?(老師出面期媽媽圖片)她想幹什麼?幼兒回答後,老師交代本節課新授

是認識“星期”,並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請幼兒邊聽錄音,邊思考。

(2)聽錄音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放錄音同時隨故事情節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星期一期日的順序),然後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虧誰……最後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其順序性。

(3)轉盤遊戲:找鄰居(老師示範轉動轉盤,然後町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後,指針指到星期×,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遊戲反覆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呢(意在突破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3、幼兒操作活動:轉盤遊戲“找鄰居”(8~10分鐘)。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概念。)

4、活動評價(2分鐘)。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淡談這節課認識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玩星期轉盤遊戲的感受。

5、分組進往角色遊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着星期一先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餘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子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遊戈延續進行。

星期媽媽看着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都非常可愛,漂亮,於是她高興地說:“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她邊說邊伸個食指,輕輕地點着那排圓溜溜的腦袋:“梅花、桃花、蘭花…~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樣嗎?”

星期媽媽又看着孩子們,想呀想,覺得它們都非常聰明,伶俐,於是她叉快樂地喊了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她邊說邊伸出一個食指,輕輕地點着那圓溜溜的腦袋:“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這不是跟小腮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腦袋自言自語地說:“啊哈!我真糊塗,七個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嗎?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媽媽說到最後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太彆扭了,她想了一下說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算取好啦!”

過了一會,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色的衣服說:“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大。星期媽媽說:“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於是她又拿來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說:“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膚,衣服黑,皮膚白,人人見了都喜愛。”

星期媽媽的孩子們漸漸地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手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效果評析: 此教學活動以遊戲貫串始終。開始部分以“數字娃娃排隊”“數字娃娃找鄰居”遊戲形式複習鞏固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激勵了幼兒學習熱情,爲新授作了知識鋪墊。新授部分以幼兒喜愛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向幼兒介紹“星期”知識,幼兒在全神貫注地欣賞中,瞭解了星期的有關知識,並對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有了粗淺的理解。緊接着通過星期轉盤遊戲,幼兒在實際活動中,真正體驗到了星期概念的內涵,透徹地理解了星期的順序性,突破了星期週期性這一難點。然後通過活動評價,使幼兒主動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學習運用數學語言。最後幼兒在有趣的角色遊戲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情況,輕鬆愉快地結束教學活動。整個活動寓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幼兒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並獲得成功的喜悅,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好。

專家點評: 看到本課題的生成,教師對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以及教學方法和步驟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師已能對所組織的數學活動進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兒園數學活動是一種充滿理性的活動,而我們白教師常常還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變化上,能從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麼、爲什麼教、怎樣教的人還較少。希望幼兒教師學會從經驗到理論的提升。

反思與討論: 淡談你對有關幼兒數學教學方面理論的瞭解和認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