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9篇

本文已影響 2.7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觀看蝴蝶花,願意聽老師講述蝴蝶花的特徵。

學說“ 蝴蝶花”

活動準備:

1、 教師準備多媒體,電腦等。

2、 蝴蝶的標本或者圖片。

活動過程:

1、 把幼兒集中在一起,準備讓幼兒認識蝴蝶花。

2、 歡看蝴蝶花。

教師打開課件,提問:小朋友們,你們都認識哪些花呢? … 今天阿,老師帶着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種花,名字叫做蝴蝶花。 接着打開課件,讓小朋友看幾組圖片後,引導二幼觀察花,請幼兒說說這花像什麼呢? 提問: 小朋友呀看了那麼多美麗的花你們覺得老師給你們看的花像什麼呢?

出示蝴蝶的標本或者圖片,引導幼兒學說 “蝴蝶花” 。先讓幼兒看一些別種類型的花,告訴他們這些花分別是什麼, 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接着出示蝴蝶花的圖片讓小朋友得到一定的認識,並學會說蝴蝶花。

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蝴蝶花有各種顏色,如紫色、藍色、紅色、等。莖和葉子是綠色的。在出示一些蝴蝶的圖片,讓小朋友觀察蝴蝶和蝴蝶花到底是怎麼樣的不同呢?等。

3、帶幼兒去戶外散步,找找其他的花,說說這些花的莖、葉子是怎麼樣的。

課後反思:

對與這堂課,我發現了很多不足也收到很多老師給我的意見和反饋,比如,我在第二個環節沒必要出示別的花,這樣反而讓小朋友亂了,這個環節可以去拿一盆假花讓他們欣賞,親密接觸。然後,在語言上有些不必要的話可以捨去,每看過一些圖片後可以讓幼兒思考了先,在讓他們記住這是蝴蝶花。在介紹蝴蝶花的時候也沒有介紹到蝴蝶花的特點,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操作教具上我也有很多的問題,比如不能管自己,而忽略了孩子應該邊關注孩子邊操作,孩子集中力散了,可以突然聲音一輕可以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儘量把課件分析透徹,別思考過多不必要的因素。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由來

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班上的孩子缺乏推小椅子、愛護小椅子的方法和意識。雖然教師也採用了隨時指導和提醒等方法,但收效不大。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夠將推椅子這一常規要求由被動服從變爲主動實行,最終內化成習慣。

活動目標

1.知道離開位子要推好小椅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

2.掌握用雙手輕輕推小椅子的方法,知道要愛護小椅子。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推椅子的常規要求,有刷畫的經驗。

2.材料準備:椅子2把(1把外觀上比較完整,l把外觀破損),魔法紙(畫有笑臉和哭臉的白色蠟筆畫),刷子、水彩。

活動重點

掌握用雙手推椅子的方法,知道自身行爲是和椅子的“表情”相聯繫的。

活動難點

能根據自己小椅子的“表情”,自覺地調整行爲。

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

(1)以擬人化的形式把“椅子客人”介紹給幼兒,引導幼兒比較並說出兩把椅子在外觀上的區別。

(2)分別將畫有笑臉和哭臉的兩張魔法紙貼在兩把小椅子上,並用施展魔法的形式。用刷子蘸上神奇的藥水(有色顏料)刷在魔法紙上,將兩種表情刷出來。

(3)提出問題:爲什麼一把椅子笑了,一把椅子哭了呢?

分析:在這個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在“小椅子的外觀”和“小椅子的表情”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繫,這樣既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和探知慾,支持幼兒專心傾聽,也有助於他們對後面故事情節的理解。另外,爲了易於幼兒後面的操作,教師在此環節還要讓他們直觀地看到刷表情的過程,瞭解其中的方法。

2.情境故事。

(1)情境一。

外觀破損的椅子(哭臉):我的朋友離開位子時忘記把我送回家,把其他小朋友絆倒了,我很傷心。

外觀完整的椅子(笑臉):我的朋友離開位子,就會把我推到桌子下。(教師示範)

(2)情境二。

外觀破損的椅子(哭臉):我的朋友用力推我回桌子,身上撞出很多傷,好痛啊!

外觀完整的椅子(笑臉):我的朋友會用雙手輕輕地把我推回家(教師示範),我現在還是這麼漂亮。

分析:兩把椅子前後的對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情境的設置是爲了引導幼兒在“小椅子的表情”和“小朋友的行爲”之間建立聯繫。活動中,對話要簡潔明瞭,易於幼兒理解和比較。教師可以利用動作和語言,對如何正確地推椅子進行強化性的示範和講解,以鞏固幼兒正向的行爲。

3,提出問題。

(l)小朋友應該怎麼做,小椅子纔會笑?

(2)想想自己的小椅子是哭了,還是笑了?

分析:在這個環節,教師通過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翱感受等方法,幫助幼兒歸整思路,加深理解。但因爲這種邏輯性的語言表達對小小班幼兒有難度,所以教師還可以在幼兒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後,進行適時的引導和強化。

4.親自體驗。

(1)幼兒按桌到老師處領取魔法紙。

(2)教師觀察幼兒離開位子時推椅子的行爲表現,發給相對應的表情畫。 (適當進行提示)

(3)幼兒刷畫,看錶情。

預想及指導策略:對刷出笑臉的幼兒,教師肯定其行爲,給予鼓勵;對刷出哭臉的幼兒,教師引導其反思自己的表現,嘗試正確的方法。

(4)提問:我們的小椅子爲什麼在笑?

分析:教師要注意對幼兒的行爲表現進行隨機觀察,一方面要觀察幼兒接受理解的情況;另一方面,還要根據幼兒所反映出的問題,給予再次的提示和引導,使幼兒的常規行爲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特別是針對“推”這個動作,一定要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中去體驗。

同時,幼兒在刷畫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畫中的表情與自身行爲的直接關係。指導幼兒調整自己的行爲,肯定幼兒積極的表現,使他們對遵守推椅子的常規產生興趣,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5.結束環節。

(1)將椅子放在一起,比比誰的笑聲最大。

(2)請幼兒將椅子搬回原位,去盥洗室。

分析:此環節是爲了讓幼兒感受快樂,肯定自我,並培養幼兒將所學的`本領遷移運用到實際的活動中去,鞏固他們在活動中取得的新經驗。

活動點評

在小小班進行有效的常規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搭建適宣的支架,使幼兒變被動爲主動,進而去自覺地理解、接納並遵守相應的規則呢?

教師在本次活動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使幼兒在玩情境遊戲的過程中,學習、理解、感受和掌握新經驗。小椅子擬人化的設計手法,加上適宜的情境支持,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教師通過賦予小椅子以感情,從情感入手,嘗試通過笑臉和哭臉兩種幼兒喜歡並能夠理解的形象,引導幼兒在自己的行爲與小椅子的表情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繫。這樣的方法對於幼兒從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要求,變爲因產生情感共鳴而去主動地愛椅子、去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爲等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傾聽《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內容,理解應該自己動手吃飯的道理。

2、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3、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編故事。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掛圖7號、事故磁帶 。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李老師跟你們上課高興嗎?老師今天帶了一位小客人,看看他是誰呢?(同時出示小河馬:內容小河馬流眼淚)

2、呀!小河馬他哭了,爲什麼呢?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小朋友們自由回答,老師總結)

二、教師利用立體圖片講故事第一遍,邊講邊提問問題。

1、小河馬爲什麼哭呀? (小河馬自己不會吃飯,總要媽媽喂。)

2、誰來幫助小河馬的? (青蛙出來幫助小河馬。)

3、他是怎麼幫助小河馬的? (青蛙用自己的小勺子喂小河馬吃飯。)

4、有了小青蛙的幫助,爲什麼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呢? (青蛙用的勺子太小了,小河馬吃不飽)

5、最後用了什麼辦法小河馬纔不哭的? (小河馬自己動手吃飯,很快就吃飽了)

6、再結合課件完整講故事一遍,培養幼兒安靜傾聽的習慣。

三、討論

1、現在小河馬在小青蛙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用手拿勺子吃飯了那小朋友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2、自己動手吃飯應該怎樣拿勺吃飯呢?找個別孩子試試,其他孩子學吃飯的樣子。 (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

3、我們的小手除了可以拿碗拿勺子還可以幹什麼呢?(電話鈴聲響了)創設情境:老師接電話:“喂,河馬媽媽呀,哦,啊,哦,好的。馬上就到”。“小朋友們,河馬媽媽邀請我們去它家做客,它已經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請小朋友也學小青蛙的樣子教教小河馬用小手做其它的事情好嗎?我們帶上小河馬跟着老師出發吧!”

4、小朋友進入河馬的家,每人選一件物品,進行動手。

操作,老師適當指導並且提出:“小朋友,你教小河馬做什麼呀?”。“我們小朋友真能幹,在河馬家玩的開心吧,現在請大家和小河馬再見吧!我們下次再來玩了”“河馬再見!”揮揮手,小朋友一起離開河馬的家,活動結束。

四、活動延伸

繼續將河馬家的操作材料投放在區域中,方便小朋友在日常活動中操作,進一步培養幼兒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反思:

在《不愛用手的小河馬》這個語言活動中,我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爲了能通過活動來達到第一個目標,我在第一遍講故事的同時就出示了圖片,想通過圖片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吸引幼兒傾聽,以此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可活動下來,事如願違。有較多一部分的幼兒只關注圖片上的動物,而忽視了對故事的傾聽。因此在提問時,許多小朋友沒能積極正確地回答問題。因此,我體會到,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第一遍故事時,應儘量不出示圖片,不在視覺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幼兒聽故事的注意力,給幼兒專心聽故事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養成幼兒安靜聽故事的好習慣,同時也能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再者我感覺到教師在語言活動中的提問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兒不能回答所提出的問題時,我們要以引導的方式進行追問,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孩子沒能回答出問題時,教師往往心裏比較急,自圓其說,不自覺地就自個兒把問題全回答了。因此孩子說的機會就比較少,自然對故事的理解也不會很透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離開爸爸媽媽,面對陌生的環境,初入園的孩子往往會無所適從。頻繁的說教和安慰往往效果不大,而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隻小豬上幼兒園》正是一個反映初入園孩子心理和行爲的閱讀材料,它容易引發孩子的共鳴,從而幫助孩子渡過入園難關。

目標:

1.學習有序地翻閱圖書。

2.學習跟別人打招呼,會使用禮貌用語“你早”“再見”。

3.感受上幼兒園的快樂。

準備:

1.教師用大圖書一本,幼兒用小圖書每人一本。

2.木偶:小猴、小狗、小貓。

過程:

一、運用木偶情境表演吸引幼兒的注意

1.教師操作木偶小猴進行表演,引導幼兒與小猴互相問好。

(1)小猴愉快地出場,和幼兒打招呼:“嗨,你好!我是快樂的小猴。”

(2)引導幼兒和小猴打招呼:“小猴,你好!”

(3)教師問小猴:“你今天爲什麼這麼高興呀?”小猴高興地說:“今天我上幼兒園了!”

2.以同樣的方式表演小狗、小貓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景。

二、引導幼兒集體閱讀,學習翻閱圖書的方法

1.出示大圖書,引出故事。

師(出示圖書封面):三隻可愛的小豬也來了,它們也要去上幼兒園。它們的表現怎麼樣呢?我們來猜一猜。

2.師幼一起閱讀故事。

教師引導幼兒跟隨教師的講述,學習一頁一頁有序地閱讀小圖書。注意根據幼兒翻閱相應圖頁的情況適當調整講述速度,並進行個別指導。

三、引導幼兒討論問題,瞭解故事情節

師:三隻小豬在家是怎麼樣的?

師:他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是怎麼樣的?

師:其他小豬是怎麼幫助他們的?

師:三隻小豬在幼兒園喜歡幹什麼?

師:他們後來願意上幼兒園了嗎?爲什麼?

四、引導幼兒自由閱讀圖書,鞏固對故事內容的感受、理解

1.幼兒自主閱讀圖書,教師指導。

輔助提問:

●你認識這三隻小豬了嗎?他們各穿什麼樣的衣服?

●你能從他們的動作和表情中猜出他們的心情嗎?

2.交流、分享。

師:三隻小豬在幼兒園的動作和表情有什麼變化?

師:他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3.學習三隻小豬來園和離園時的禮貌用語。

師:三隻小豬都很有禮貌,他們去幼兒園是怎麼和老師打招呼的?

師:他們離開幼兒園的時候和老師是怎麼打招呼的?

五、引導幼兒聯繫自身實際進行討論。體驗上幼兒園的快樂

師: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師:你喜歡在幼兒園做什麼?師:幼兒園裏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和快樂的事情?

師:如果你是小豬會怎樣上幼兒園?

延伸活動:

1.在班內佈置幼兒情緒表現欄,讓幼兒用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臉譜卡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情緒。

2.利用來園、離園活動鞏固幼兒對禮貌用語的學習。

附:三隻小豬上幼兒園

牧場裏開滿了花朵,蜜蜂嗡嗡嗡地飛來飛去。

就在這個時候,三隻小豬——木木、花花和嗡嗡出生了。

三隻小豬每天在牧場裏跑來跑去。調皮搗蛋。

豬媽媽和豬爸爸商量道:“送孩子們到幼兒園去吧。怎麼樣?”豬爸爸說:“好的!”

第二天,三隻小豬跟着媽媽到小豬幼兒園去了。“哇!這麼多小豬啊!”三隻小豬嚇了一跳。

來,大家先來打個招呼:“老師早!”“小朋友早!”

忽然,木木大聲哭起來:“媽媽不見了!”於是,花花和嗡嗡也跟着哭叫:“媽媽……媽媽……”

小朋友們開心地做體操去了,三隻小豬卻一直往牧場那邊看。

老師親切地說:“來!我們一起賽跑,跑到那邊摸一下白楊樹後才能跑回來哦!看看誰能跑第一!”

“我這裏有空位呢。”“來,排我這裏。”其他小豬幫助他們排好了隊。

“預備——跑!”真快!真快!三隻小豬都跑得好快。

放學了,媽媽來接三隻小豬了。“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三隻小豬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我們明天還來玩,我們喜歡上幼兒園了。”

三隻小豬一路賽跑回牧場去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思路

民族的纔是永遠的。中國文化是悠久而深厚的,既有像四大發明這樣的文化遺產,也有像中國武術這樣的精神遺產。然而近年來,國外的各種動畫片充斥着我國的文化市場,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孩子們張口說的都是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的,舉手投足的都是奧特曼、蝙蝠俠嘿嘿哈哈的動作。這引發了我的思考,難道我們中國悠久的歷史,就不能帶給孩子們更多的文化?我覺得我們老師可以抓住各種契機對孩子進行中國文化的教育。

一天午後,用完午餐的孩子們照例圍坐在一起看電視,這幾天播放的是李譽卿小朋友帶來的動畫片《大英雄狄青》,我發現孩子們在看過這個片子後,都特別喜歡狄青,一邊模仿他的武打動作一邊還說我是狄青、我是黃飛鴻、大鵬展翅、降龍十八掌等等,隨後的幾天裏,大家紛紛從家中帶來了動畫片《花木蘭》、《寶蓮燈》等中國的片。這次,孩子們對中國的武功特別感興趣,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於是我結合這次孩子們對中國功夫的興趣以及我園的早期閱讀特色教育,節選了《中國功夫》的歌詞,設計了這節閱讀活動《中國功夫》,並在前期進行了相應的收集材料、環境創設、知識積累的準備。

附:

中國功夫

臥似一張弓,

站似一棵鬆,

不動不搖坐如鐘,

走路一陣風。

棍掃一大片,

槍批一條線,

身輕好似雲中雁,

我們豪氣衝雲天。

教案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並能用肢體語言表現。

2、進一步瞭解中國武術,能夠表現出中國功夫雄壯有力的氣概。

3、在已有基礎上,嘗試配合音樂的節奏來念。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學習使用剪刀剪直線、曲線。

2、發展幼兒手指動作協調能力,體驗剪紙的樂趣。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體驗剪紙的樂趣,鍛鍊幼兒的小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難點:在活動中有的幼兒不會剪麪條,麪條剪成面片或剪成三角形。

活動準備

材料:剪刀,盤子,畫有直線、曲線的舊報紙、彩色紙,蔬菜葉,幾個布娃娃,實物圖(各種各樣的拉麪圖片)。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導入

1、師提問: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你們愛你的爸爸媽媽嗎?等等。(幼兒回答)

2、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們的爸爸媽媽喜歡吃什麼麪條?

  二、出示圖片

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說一說麪條都是什麼形狀的?

  三、教幼兒學說兒歌邊做“剪,剪,剪,剪麪條的動作”

附兒歌:

剪,剪,剪,剪出長長的麪條,

請誰吃呀!請布娃娃吃。

剪,剪,剪,剪出寬寬的麪條,

請誰吃呀!請某某(說出一個幼兒的名字)

剪,剪,剪,剪出短短的麪條,

請誰吃呀!請某某(說出一個幼兒的名字)

剪,剪,剪,剪出彎彎的麪條,

請誰吃呀!請某某(說出一個幼兒的名字)

  四、出示布娃娃

1、今天我們班了幾位布娃娃客人,她們肚子很餓,小朋友願意給布娃娃做好吃的嗎?那小朋友們準備給布娃娃客人做什麼好吃的?(幼兒迴應做麪條)。

2、引導幼兒如何使用剪刀及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項。

3、幼兒動手剪麪條,並將剪好的麪條放在盤子裏,鼓勵幼兒在做好麪條在加上“佐料”、“蔬菜葉”。

4請幼兒互相評比一比,看一看誰做得的麪條最好。

5、請幼兒把自己做好的麪條端到桌子上請客人布娃娃們吃麪條。

6、教育幼兒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熱情去幫助他們,做一個快樂的而有禮貌的好孩子。

  五、活動結束,學習整理

師指導幼兒學會整理物品,每樣物品分類放回籃子裏,紙宵放入垃圾框裏。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目標達到了,幼兒參與的興趣很高,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問題,給幼兒配的材料有點少。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始老師教幼兒一起學唱兒歌,第二遍老師唱兒歌第一句,後一句讓幼兒唱出本班幼兒的名字,幼兒反應能力還可以。

2、幼兒看見剪紙操作材料積極性很高,在加上背景是椅上的幾位布娃娃客人,吸引了幼兒剪麪條的興趣。

3、在活動中剪麪條剪得慢的幼兒,老師指導幼兒,讓他們互相幫助完成,孩子們招待客人的能力很強。

這節活動課孩子們興趣很高,孩子們自由互相評比,如果讓我從新上這節課我會從實踐過程中去改進,更完善。

小百科:麪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麪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爲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欣賞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的錄音磁帶、錄音機。

2.情景表演:《爺爺和我一起過中秋》。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指導語:聽完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內容。

指導語:歌曲裏說了一件什麼事情,我們再仔細地聽一聽。

3.邊看錶演邊聽歌曲,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容。(引導幼兒感受表演中爺爺對寶寶的關愛情感。)

4.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願意跟着老師一起嘗試用小勺自己吃飯。

2.體驗活動的快樂。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吃飯方法。

難點:讓幼兒用正確的吃飯方法,餵動物寶寶。

  活動準備

1.小勺若干、動物頭像若干。

2.幼兒每人一個飯碗。

  活動過程

  過程一:故事導入

1.教師給幼兒講故事《能幹的樂樂》。

2.教師提問:故事中講了什麼內容?

幼兒討論後回答。(要求幼兒知道故事講的是一個能幹的孩子)

  過程二:比一比

1.教師要幼兒說說會自己吃飯嗎?自己吃飯的時候有什麼小動作嗎?

幼兒自由回答。(一般幼兒都回答能自己吃飯)

2.教師發給幼兒每人一個勺子、一個碗,要求表演自己是怎麼吃飯的。

幼兒各自“吃飯”,“吃飯”表演的時候,教師提醒幼兒要會自己拿勺子吃飯,吃飯時,不說話,不東張西望。

3.教師要幼兒分組表演自己吃飯,看誰做得最好,誰就是班上的“樂樂”。

4.活動完成後,評選出班上的“樂樂”,可以評選多個。

  過程三:喂寶寶吃飯

1.教師提問:動物寶寶會自己吃飯嗎?引導寶寶學學做做自己吃飯的動作。

2.操作活動:餵動物寶寶吃飯

①.有好多動物寶寶還不會自己吃飯,可是它們的肚子好餓哦,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說出餵動物寶寶吃飯)

②.請個別幼兒嘗試學學餵食的動作。

③.教師鼓勵幼兒用小勺餵動物寶寶吃飯。

  過程四:經驗總結

1. 教師要幼兒小組交流自己吃飯的經驗。

2.教師小結本活動,表揚鼓勵幼兒。

  教學反思

本活動適合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進行。在表演自己吃飯的時候,教師應在旁指導告訴幼兒怎樣正確吃飯。並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小的時候吃飯是需要大人喂的,隨着幼兒慢慢地長大,會自己吃飯了,但是幼兒自己吃飯也會出現很多相應的問題,如不會拿勺子、把飯弄得到處都是。因此我們在這裏設計這一健康活動。

小百科:在中國及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吃是一種文化,民以食爲天,一般一日三餐,分吃早飯、午飯和晚飯,發展到現在,在許多大中城市,許多人形成了吃夜宵的習慣。 吃飯是人攝入負熵維持耗散體系的主要方式。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遊戲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能配合音樂指認五官的位置。

2、學習有節奏地唱準歌曲,喜歡和老師一起做音樂問答遊戲。

遊戲準備:

1、音樂錄音磁帶。

2、請一名大班幼兒與教師配合對唱並表演。

遊戲過程:

1、複習遊戲,聽口令指五官:

(1)教師即興說出五官的名稱,並不斷地變換口令,逐步加快速度,幼兒聽完口令立即用手指點五官,如:教師說"眼睛",幼兒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2、幼兒欣賞教師和大班幼兒表演的遊戲:

(1)在音樂得伴奏下,教師和大班幼兒表演遊戲:

"我們現在做的遊戲和剛纔大家一起做的遊戲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2)再次欣賞表演,幼兒拍打節奏。

3、幼兒學習音樂遊戲:

(1)請全班幼兒跟着大班幼兒和教師對唱,邊唱邊拍手,手口同步。

(2)師生一起做音樂遊戲,唱到"在這裏"時,用手指點五官的位置。

(3)提醒幼兒注意唱準3 3 2 2 ︳1- - 0 ‖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