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蘇教版三上22課《金子》第二課時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83W人 

 《金子》第二課時說課稿

蘇教版三上22課《金子》第二課時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要說的是蘇教版小語第五冊語文教材中第22課《金子》的第二課時。課文講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便留下種花,終於獲得成功的故事。旨在告訴我們要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想靠意外的收穫是不現實的。課文內容簡明,情節曲折,蘊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較強的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及朗讀能力的好材料。“金子”在課文中出現了多次,含義也各不相同。對於學生來說,理解“真金”的含義,體會彼得獲得成功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我在設計教學時關注了以下幾點:

1、努力創設情境,幫助學生走進文本。

我通過引導學生找重點句,抓關鍵詞,創設各種情境,指導感情朗讀將學生帶入文本,感受彼得在種花時的艱辛付出及成功的喜悅。

2、堅持“對話”理念,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課堂上通過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3、激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使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在交流,體驗中感悟“辛勤勞動纔會夢想成真。”

爲此,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2、過程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創設情境,對話交流、朗讀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體悟彼得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終於獲得了成功,讓學生懂得想要通過意外的收穫獲得財富或成功是不現實的,必須付出誠實勞動的道理。

根據本課的的教學目標以及第二學段的要求,我把理解“真金”的含義,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確定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由於本篇課文是一篇人文性較強的文章,我主要採用朗讀感悟法、想象體驗法,讓學生走進文本,加深閱讀體驗。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根據這一點我確定的學法爲朗讀感悟、合作交流和讀寫遷移。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打算分四個環節進行組織教學:

複習舊知,導入新課;精讀感悟,感受勤勞;

悟中明理,揭示“真金”;拓展延伸,讀寫訓練。

下面我具體地來說一下:

先說說第一環節:複習舊知,倒入新課 。

書寫完課題後,我先引導學生與上節課1、2自然段中的幾個詞語 “蜂擁而至、一無所獲、埋頭苦幹”等詞語打招呼,,並相機地進行正音,接着啓發學生將這幾個詞語串起來,說說1、2自然段的內容。通過這一說話練習,既回顧了上文,對上節課的學習效果進行了檢查,也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且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爲下文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第二環節:精讀感悟,悟中明理 。

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重在自悟。我將以自讀感悟、師生對話交流的方式突破難點。先立足於學生自己體會感悟,以3個自學問題開啓學生的自學,要求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課文中的相關句子。要求先讀有關句子,再體會。在全班交流時,我以問題引領,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地出示詞句,加以適時點撥,具體講解,品讀體味。先讓學生分析下雨爲什麼走不成,讓學生明白彼得雨後的驚喜發現,這也是他若有所悟的引子。再讓學生交流彼得“悟”到了什麼,明白他的想法,然後聯繫上文說說彼得會成功嗎?最後再品讀彼得是怎麼做的?引導學生讀好文中相應的句子,並用詞語形容一下此時眼前嬌豔的花朵,再讓學生想象彼得是怎樣用“全部精力”種花的,他都做了些什麼?然後再出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具體體會彼得付出的艱辛勞動。一方面鍛鍊了學生說話的能力,也爲下面揭示“真金”含義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悟中明理,揭示“真金”

學習第七自然段,我把重點放在理解彼得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上。讓學生思考:彼得從這塊土地裏究竟獲得了什麼?你能悟到些什麼呢?學生通過交流,知道彼得並非獲得真的金子,而是獲得了“財富”。最後在學生暢談感悟的基礎上歸納: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獲得財富。同時抓住“不無驕傲”、“唯一”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彼得非常自豪的心情,進行個性化朗讀練習。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讀寫訓練

在學生知道了彼得成功的原因,明白了“真金”的含義之後,我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遷移,安排了:1、說說學完本課後你的收穫。2、小練筆:說說自己的夢想,並談談怎麼實現它。兩個活動,使學生把對課文的感受,內化爲自己的情感態度。

四、板書設計:

22、金子

種花→全部精力→成功(唯一找到真金)

(勤勞)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根據課堂具體情況有所微調,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最佳效果。

教學反思:一節課下來,也出現了不少讓人不滿意和遺憾的地方:

1、在一些環節沒能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展現,只是蜻蜓點水,使學生可能體會不深。如觀察出示的四幅圖片,只讓4個同學說,學生沒說好的,我就補充說出,沒把說的機會留給其他人,另外這四幅圖只是引子,還有其他一些特殊情景,沒有引導學生去想象補充。

2、由於課堂的侷限,害怕自己把握不好,對文本的解讀還有點單一,只是抓住了彼得的“勤勞”一個方面進行挖掘,其他方面只是提到,但沒做過多分析,留下遺憾。

3、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形式較單一,有些讀流於形式。

4、教師的課堂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