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三年級上冊《8、蒲公英》說課設計

本文已影響 2.78W人 

 一、關於教材及其教學目標的確定

三年級上冊《8、蒲公英》說課設計

《蒲公英》一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文本以童話的形式講述了蒲公英安家的故事,教育學生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懂得適合自己的選擇纔是最好的選擇。

本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一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要能夠正確理解文中的關鍵詞語和課文內容;三要讓學生明白,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學會選擇。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爲,理解太陽公公話語的深刻內涵;把教學難點確定爲,引導學生明白什麼是表面現象,什麼是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如何學會選擇。

  二、對學生年齡特徵與教學過程之間制約關係的認識

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是確保課堂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和基礎。《蒲公英》教學中,我對學生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及其與教學過程之間的制約關係,主要把握了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1、小學三年級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思維水平階段,抽象理解能力比較弱,這就決定了他們對課文中所蘊藏的人生哲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就必須採取一定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易於接受的特定情境中去學習,去理解,去感悟。

2、小學三年級學生也處在語言訓練的關鍵時期,其記憶類型正向意義記憶過度,但還有明顯的機械記憶的痕跡,這就給教師的講授提出了明確要求:只有在形象化的基礎上引入適當的思考,才能激發學生對文本內涵的探索。

3、他們好奇心強,善於觀察,善於提問,給我們的課堂過程提供了理想的切入點,只有抓住他們的這些特點設計教學,纔能有效駕馭課堂,讓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教學程序中游刃有餘,進退自如。

 三、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策劃與設計

本節課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整體策劃比較豐富,形式靈活多樣,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且不同方法的組合搭配合理,與教學內容相一致,達到了激發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就方法本身而言,主要有:1、學生在老師的安排下進行自主學習,獨立認知,獨立思考。例如閱讀課文,找出符合條件的關鍵詞;2、學生在老師的提示引導下,帶有一定探究性的學習。例如探究太陽公公的囑咐,分析歸納兩顆蒲公英種子的錯誤想法和不幸結局等;3、在相互借鑑中交流學習。例如課堂提問中的相互補充;4、在模擬情境中的鞏固性練習。例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勸說我不要飛向沙漠和湖泊;5、在特定語境中的理解與應用。例如在課文情節中學習字詞;6、在補充資料中進行拓展學習。例如觀察教學中出示的圖片,既彌補了學生感性認識上缺陷,又降低了對關鍵詞語的理解難度。此外,還有在閱讀中的感悟學習,在課外作業中的強化回憶學習等。

  四、教學設計中的突出特點

總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我個人認爲,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突出特點:

(一)、成功運用了主題教學法設計教學過程。

所謂主題教學法,就是教學過程自始至終圍繞一個主題來組織,在主題的統領下分化教學環節,設計課堂提問,策劃師生互動,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主題一詞是我自己系統反思小學語文課堂,歸納不同類型課文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然後提煉出的一個關鍵的、本質的、普遍的核心詞語,它能直接反映出小學語文課堂的目的和價值。基於這種反思,我嘗試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即主題教學法。《蒲公英》的教學,是我對主題教學法的第一次嘗試。我原先以爲只是教研組內部的一節公開課,所以就大膽地拿出來讓大家評議,沒想到今天還有這麼多的老師,看來有些冒險,請大家見諒。

用主題教學法設計《蒲公英》的教學過程,我主要實施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是凝練主題。通讀全文,我發現《蒲公英》一課的終極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明白,許多外表看起來非常誘人的東西,對自己而言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可是教學指導書及各類教參中所確定的教學目標卻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合實際的幻想”、“要實事求是”等。我認爲,這樣確定教學目標,其實還沒有抓住文本的實質,也就是沒有完全揭示出文本的主題。文中的蒲公英面臨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選擇”,正確的選擇產生良好的結果,錯誤的選擇導致悲慘的結局。而“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合實際的幻想”等,只是面臨選擇時應該具有的正確認識。因此,我就把《蒲公英》一文的教學主題凝練成“選擇”。

二是圍繞主題。主題選定後,教學過程就在“選擇”的'統領下來設計,來策劃,讓教學始終圍繞“選擇”這一主題來推進。我用以“選擇”爲題的詩歌導課,先給學生設定了一個具體而確定的學習氛圍,也對學生的後續學文給了一個暗示;然後在分析太陽公公的囑咐時,強調了正確選擇的重要性;在分析兩棵小蒲公英種子的思想、行爲和結局時,用列表對比的形式,直觀揭示了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結果;最後又以“選擇”爲題的詩歌總結教學,照應導課,使“選擇”這一主題伴隨教學活動的始終,並引領着教學過程逐步推進。

三是實現主題。主題教學法的關鍵是,通過教學,學生理解了主題的含義,接受了主題的思想,並能用主題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也就是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目標。《蒲公英》的教學中,學生通過理解太陽公公的囑咐,對比不同蒲公英的不同結局,最終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只有適合自己的選擇,纔是最好的選擇。學生不僅自己理解了這個道理,認可了這個道理,還能夠運用這個道理去勸告別人,可見教學過程真正實現了文本的價值和目的。

以上三個環節,就是運用主題教學法來設計教學過程的具體做法。它的優點主要表現爲:

1、把語文課堂升化成生活的場景,實實在在地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教給了學生可以受用終生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法,實現了新課標中的大語文教育理念,落實了文道統一的基本要求。

2、教學主題鮮明,思路清晰,目的明確,內容集中,既利於教師的教,也利於學生的學,讓語文課堂“形散而神不散”, 提高了教學效率。

3、幫助教師跳出教材教教材,把教材當做實現教學目標的工具,而不是教學的目的。這就便於教師駕馭課堂,以免偏離教學目標。也能讓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思路更開闊,方法更靈活,素材更豐富,讓課堂更生動。

(二)、成功運用了嘗試教學模式組織教學。

在突破教學難點時,我採用了嘗試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讓學生理解小蒲公英種子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結局,並從中感悟正確選擇的重要性,掌握正確選擇的科學方法,這是實現本課教學主題的關鍵所在。爲此,我沒有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解釋,也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先給學生出示了嘗試教學提示表,讓學生清楚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進度;再引導學生根據表格說明和要求開展自主嘗試學習,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然後在點名回答中給予必要的評價,糾正學生嘗試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偏差;接下來提示學生對照表格中的內容,觀察和比較不同的蒲公英種子最終的結局,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認識;最後統一全班學生的思想認識,達到理解上的一致,從而輕鬆突破了教學難點。

實踐證明,嘗試教學在突破教學難點時,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主要表現爲:

1、提高了教學效率,節省了教學時間。

2、給學生的有效思維、主動思維和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和機會。

3、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高度有機地統一了起來,教得省力,學得深入,記得牢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