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教案

本文已影響 3.68W人 

教學設計A

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教案

創意說明:比讀,即把內容相關而又有所不同的課文聯繫起來進行比較式的閱讀,是一種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過程。有比較纔有鑑別,通過對比,其內容主旨、寫作特色即能豁然明朗。這種設計要求教師能夠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對文章要有一種先行的體驗。

教學步驟:

一、熟讀課文,整體理解。

第一部分———“事”

三個事例,三種感觸:

①小飛蛾在生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是值得珍視的。

②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生命的誕生,生命力是強大的。

③“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識,生命是應當嚴肅對待的。

第二部分———“理”

對生命的總體思考:

①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控制它的寬度。

②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情。

③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是我可以利用今天。

④我不能樣樣勝利,但是我可以事事盡力。

二、閱讀臺灣女作家張曉風的

作品《敬畏生命》,將其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

1、 粗略感知———用一句話概括兩文對於生命的共同認識。

(填充式表述:“__________的生命是美的。”)

例:努力的生命是美的。

執著的生命是美的。

拼搏的生命是美的。

2、深入探究———比較兩文在內容、形式與主題等方面的異同。

相同點: (1) 都有珍重生命、不懈努力,好好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的意思。(2) 題材都是談生命,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斷、小事物引發作者對生命的感悟。(3) 寫作手法很相似。都是從“我”的認識和感受來寫的;都是以小見大,從細微的事物中引出人生的哲理, 表達方式的運用也均是以記敘爲鋪墊,以抒情議論爲高潮。(4) 兩文對生命的本質,都有較深刻的認識。(5)語言風格相似。(6) 兩位作者都表現出積極的生活態度。

不同點: (1) 主題的側重點有所不同。(2) 文章選材有所不同。(3)作者的心路歷程有所不同。

3、 延伸思考———我們應當怎樣看待生命,怎樣才能不辜負生命?

4、積累警句———將課內外關於生命的哲理警句摘錄下來。

例:雖然肉體的生命短暫,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無法捉摸,但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爲光彩有力,卻在於我們自己掌握。———杏林子

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 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爲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冰心

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張海迪

認識了生活的全部意義的人,纔不會隨便死去,哪怕只有一點機會,就不能放棄生活。———海涅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本文先寫了三種生命現象,每個現象後面都有作者從中引發的感觸,最後用兩段文字從總體上抒寫對於生命的思考。全文的結構是由事到理,前面列舉那些生命現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別都是由事到理。這些“理”就相當於全篇或全段的“主題詞”。用片斷仿寫的方式學習本文,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寫作特色的掌握與運用。

教學步驟:

一、掌握特點。

熟讀課文之後,幫助學生髮現課文的結構特點:全文的結構是由事到理,前面列舉那些生命現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別都是由事到理。爲了強化學生的認知,可分男女生兩組進行朗讀,女生朗讀“事”,男生朗讀“理”。

二、發現生命。

口頭講述在你身邊發現的種種生命現象,談談你從中引發的感觸。

三、思考生命。

片斷仿寫:仿照課文的結構特點(生命現象+ 主題詞) ,由你所發現的幾種生命現象抒寫你自己對生命的思考。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作者在最後兩段文字中抒寫自己對於生命的深層思考,表達了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恰如一份生命宣言,是作者向生命發出的真情告白。學習本文,可讓學生以作者的口吻來發表這一份生命宣言(可以創造性的擴展表達) ,還可以讓學生髮表屬於自己的生命宣言。這種發表宣言的學習方法,既能儘量讓學生零距離地真切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又能將作者的這種思想情感延伸到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之中,引起學生對生命的關注和思考,珍愛生命,提升生命,從而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教學步驟:

一、熟讀課文,理解內涵。

二、以作者的口吻發表其生命宣言。

先小組討論,根據課文所表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情感,集體擬定這份宣言,再由各小組選定一人代表小組公開宣讀。

三、發表屬於自己的生命宣言。

這個環節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鼓勵積極的人生態度、個性化的宣言,要求深入的思考,力求有獨到的見解。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背景資料

杏林子(原名劉俠) ,臺灣女作家,陝西扶風人,1942 年生,北投國小畢業。12 歲罹患類風溼關節炎,至今全身關節均告損壞;但寫作不輟,先後出版多部文集,讓灰心的人得到鼓勵,使畏縮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路上。她在1980 年當選爲十大傑出女青年,1983 年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獎,1990 年獲得吳三連社會服務獎。於1982 年創辦了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爲全臺灣100萬殘障朋友服務,將她的愛心奉獻出來。

課文擴讀材料

我很重要 畢淑敏

當我說出“我很重要”這句話的時候,頸項後面掠過一絲戰慄。我知道這是把自己的額頭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靈極容易被別人的批判洞傷。

許多年來,沒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爲一名普通士兵,與輝煌的勝利相比,我不重要。作爲一個單薄的個體,與渾厚的集體相比,我不重要。作爲一個奉獻型的女性,與整個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爲隨處可見的一分子,與寶貴的物質相比,我不重要。

我們———簡明扼要地說, 就是每一個單獨的“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

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永遠是不可重複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一個。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們就空留一份慈愛,在風中蜘蛛般飄蕩。

假如我生了病,他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無數次向上蒼祈禱我的康復,甚至願災痛以十倍的強度降臨於他們的自身,以換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經過放大鏡,進入他們的瞳孔,攝入他們的心底。

假如我先他們而去,他們的白髮會從日出垂到日暮。他們的淚水會使太平洋爲之漲潮。

面對這無法承載的親情,我們還敢說我不重要嗎? 俯對我們的孩童,我們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們是他們最初的宇宙,我們是深不可測的海洋。假如我們離去,孩子就失去淳淳無雙的血緣之愛,天傾東南,地陷西北,萬劫不復。盤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復原。傷口流血了,沒有母親的手爲他包紮。面臨抉擇,沒有父親的智慧爲他謀略。。面對後代,我們有膽量說我不重要嗎?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的成品。面對這般友情,我們還好意思說我不重要嗎?

我很重要。

我對於我的工作我的事業,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獨出心裁的創意,像鴿羣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們的羽毛。我的設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灘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線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線消失的地方。。

沒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別人。

我很重要。

我對自己小聲說。我還不習慣嘹亮地宣佈這一主張,我們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勇氣這樣說。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着我們不重要。

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許諾。人們常常從成就事業的角度,斷定我們是否重要。但我要說,只要我們在時刻努力着,爲光明在奮鬥着,我們就是無比重要地生活着。

讓我們昂起頭,對着我們這顆美麗的星球上無數的生靈,響亮地宣佈———我很重要。

使用建議:畢淑敏以其敏銳的眼光、細膩的筆觸,從親情、友情、事業這三個內容層面,向我們剖析了其個性意識復甦的流程和個體生命閃亮的意義:我很重要。

與《生命生命》一樣,本文也是一份響亮的生命宣言。在內容和思想情感方面,它們有着如下共同點:

①都謳歌了生命本身的美好、力量與價值。

②都表現出一種珍愛生命、追求光明的強烈願望。

③都展現了一種生命意識漸漸覺醒的心理歷程。

④都表現出對生命過程的重視與奮鬥的決心。

⑤都表現出對宇宙間每一個不同形式的生命的尊重與敬畏,無論這生命是怎樣的卑微與渺小。

教學《生命生命》,可以將這篇文章作爲輔讀材料,增進學生對於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使這種強烈的生命意識真正內化爲學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教育他們熱愛生命,欣賞生命,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