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課文《漁夫的故事》教案

本文已影響 3.43W人 

  一、教材分析與設計思路

七年級課文《漁夫的故事》教案

這則民間故事學生是非常熟悉的,許多學生都曾讀過,但停留在對故事情節的瞭解和對人物的簡略分析的層次上。這篇文章怎樣上出新意,怎樣上出深度?我思考了很久,決定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先請學生介紹作者,說說他們以前讀這則故事留下的印象,然後讓學生概括畢淑敏的散文的大意,使他們意識到經典的文章是常讀常新的。在分析人物和主題時,不是架空的分析,而是着眼於文本的研讀,在朗讀、品味、揣摩中感悟。課堂小結的步驟我也請學生來說他們對文章的新的解讀,課後的作業也緊緊圍繞這個話題佈置。

二、課時設計及說明

按照我校目前倡導的情境導學法(將學生的學習置於適宜的思考狀態之中,注重教師有效地啓發引導。創設情境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推動學生進入“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的狀態),我將本課計劃爲兩課時,第一課時是老師帶着學生走向知識,是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以自主學習和交流討論爲主。

第二課時在“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思想指導下,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使清晰的問題準確,模糊的知識明確,膚淺的認識深刻,從而在反饋矯正中實現課堂的高效。使學生成爲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把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轉化爲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三、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和合作的方式研讀生動的人物描寫,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探究文章的主題。

2、在閱讀中初步瞭解文學鑑賞的方法,珍視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和感受,培養閱讀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相傳古代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個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痛恨王后對他的不貞,就把她殺了。以後國王每天晚上娶一個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殺掉。當時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爲了拯救其他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晚上,她給國王講故事,講到最緊要的時候天就亮了,國王急着要去早朝,但爲了聽故事的結局,國王就把她留了下來。此後,她每天晚上給國王講故事,故事一個接着一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最後,國王終於被感化了,同山魯佐德王后白頭偕老。這就是《一千零一夜》故事內容的來歷。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我國古代稱阿拉伯地區爲“天方”,“譚”通“談”),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學作品之一。高爾基稱它爲“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2、整體感知

是啊,大家《一千零一夜》非常熟悉,有孩子的地方就有《一千零一夜》,他伴隨了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兒童,用他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情節感染着我們。那大家以前有沒有讀過《漁夫的故事》?老師想問問大家,你以前讀《漁夫的故事》時,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這則故事寫了什麼?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3、研讀分析

很好,大家都很熟悉故事情節,那我們現在先來看一則材料——《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這是我國當代一位著名的散文家畢淑敏的作品,她也和我們一樣喜歡看安徒生的童話,喜歡讀《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她在不同的年齡讀《人魚公主》有着哪些別樣的感受呢?

同學們概括得非常準確,從畢淑敏這篇文章中,我們能不能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同一篇文章,會得到不同的收穫。這樣經典的文章確實是值得我們反覆咀嚼的。那我們今天又一次重新走入這些經典,隨着我們年齡的增大,閱歷的豐富,會不會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呢?

A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充分的依據填空,並抓住精彩的人物描寫揣摩品讀,注意關鍵詞句的分析玩味。

漁夫是一個______的漁夫

魔鬼是一個______的魔鬼

非常好。大家剛纔細緻分析了文中的人物描寫的片段,揣摩了人物的心理,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我們又在同學精彩的發言中重溫了這個經典的故事。這個故事中漁夫和魔鬼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採用了哪些方法使人物的形象變得飽滿生動的?此處加練筆。

總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畫更要以形寫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把人物寫活,寫真,必須要抓住其特徵,還可以使用到一些修辭。

古人說“言爲心聲”,可見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徵的鏡子,是袒露人物內心世界的窗戶。歷來優秀作家都十分重視人物語言的描寫,常說的“聞其聲,如見其人”,既是對作家塑生動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讚譽,也正是語言描寫的功能和作用的體現。

B 這則故事有個性鮮明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節,生動形象的語言,它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思索?

 4、難點探究

《一千零一夜》中,故事的原結尾是:漁夫準備將瓶子扔進海里時,魔鬼又苦苦求情,漁夫不答應,後來,魔鬼向安拉起誓,如果放他出來,將要好生報答漁夫。安拉是阿拉伯世界的宗教裏唯一的主宰。漁夫這才相信他,便打開了瓶口。魔鬼出來後,果然履行了諾言,給漁夫指出了一條發財之路。這則故事以往選入我國中小學課本時,也如本課文一樣,刪去了上述結尾。你認爲原結尾是保留好呢還是刪去好?請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保留原故事結尾當然更符合故事的原貌。我們閱讀它將能更好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某些文化觀念(包括伊斯蘭教在阿拉伯民衆心中的地位),更全面瞭解阿拉伯文化給魔鬼賦予的內涵。這會不會影響故事的開頭部分所得出的結論呢。魔鬼主要是惡的化身,在他充分表現其窮兇極惡、毫無人性、下流無恥一面時,應當狠狠打擊,重重懲罰,徹底揭露,讓世人知道他的醜惡面目,對他保持高度的警惕。但是,如果他知道了、真實體驗了這個打擊和懲罰的份量之重、後果之嚴重,在事關生死的最重大利益面前,“人性善”的一面有所發現,良心有所發現,爲什麼人們要拒絕呢?這兩者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是並不矛盾的。魔鬼其實是世俗人的化身和象徵,世間有過不少放下屠刀、改惡從善的事例。否則我們就無須進行改造罪犯,改造包括人在內的客觀世界的工作了。當然,這一轉變一般需要建立在對其“惡”的一面堅決鬥爭、徹底揭露的基礎上,所以,《一千零一個夜》的原故事應當更符合對世界、對社會、對人類的全面、辨證的看法。而什麼都“絕對化”,簡單化,非好即壞,一成不變,這樣的看法才更不利於處理世間紛繁的人際關係。

  五、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穫

總結: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就是說,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體會。今天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這一句話有了更深刻具體的認識。讀一部經典就像是在和一個偉大的人對話,每一次對話都會讓我們有新的收穫。

 六、作業

閱讀 明代郭中錫《中山狼傳》

練筆根據自己這堂課上所得,寫一篇《重讀〈漁夫的故事〉有感》,題目自擬,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要求寫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學反思

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更多的是從原來的傳授知識、技能轉變爲教會學生一種甚至是幾種學習方法。教師要從單純的傳授者轉變爲引導者,這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點,一個難點,更是一個亮點。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探究文章的內容主題,如何培養學生的積極的思維方式,我在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把思維的過程還給了學生。

整堂課的所有環節都緊緊地圍繞着“常讀常新”這個主線來構建,而且層層深入,層次感很強,既有新意,又有梯度,有深度。而且在語文課堂上,應該真正地迴歸到文本,這堂課的分析提煉不是空泛的,是很紮實的,強調了語言的品讀,如對朗讀重音和語氣的指導就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體驗,對人物描寫的細緻揣摩又在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鑑賞方法。

文章的學習尊重了學生認識和理解的過程,能打開學生思維通道,還能準確把握教學的動態過程,敏銳地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相機引導,幫助學生理解,交給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鑰匙,昇華學生的認知和情感,使他們體會到經典名著的常讀常新,激發閱讀興趣,也瞭解說真話,特別是在是非顛倒的環境中說真話是多麼需要勇氣,又是多麼偉大。

總之,我認爲,在這堂課中,學生、課文、教師三者能平等對話,合作交流,收穫當不止在課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