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解讀《漁夫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導語:《漁夫的故事》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故事,很是引人入勝。

解讀《漁夫的故事》

一、情節巧妙

魔鬼在講述爲什麼要殺救命之恩的漁夫時,採用了重複的手法,但是細讀過後,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魔鬼內心中產生的微妙變化。

“你要知道,”魔鬼說,“我是個無惡不作的凶神,曾經跟所羅門作對,他派人把我捉去,裝在這個膽瓶裏,用錫封嚴了,又蓋上印,投到海里。我在海里呆着,在第一個世紀裏,我常常想:‘誰要是在這個世紀裏解救我,我一定報答他,使他終身享受榮華富貴。’100年過去了,沒有人來解救我。第二個世紀開始的時候,我說:‘誰要是在這個世紀裏解救我,我一定報答他,把全世界的寶庫都指點給他。’可是沒有人來解決我。第三個世紀開始的時候,我說:‘誰要是在這個世紀裏解救我,我一定報答他,滿足他的三種願望。’可是整整過了400年,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我非常生氣,我說:‘從今以後,誰要是來解救我,我一定要殺死他,不過允許他選擇怎樣死。’漁夫,現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叫你選擇你的死法。”

魔鬼在海里待着的最初300年裏,他分別要以“終身享受榮華富貴”“把全世界的寶庫都指點給他”“滿足他的三種願望”報答救他的恩人。由報答的內容逐漸縮小,不難體會出魔鬼的心情也出現了變化:十分感激──感激──感謝。當第四個世紀開始的時候,魔鬼的內心充滿了憤怒,不過他的內心還是有一點“感念”的──至少讓救他的人選擇怎樣死。

也正是這個環節的巧妙安排,也爲後文漁夫用智慧戰勝了魔鬼,留下了時間和空間,爲後文的情節發展埋下了伏筆。

學生喜歡閱讀這個民間故事,學習完這則民間故事的時候,學生很自信地說:“如果,下一次,再有人救了魔鬼,魔鬼一定會立刻把他殺掉,絕不會讓他選擇死法。”

學生的想法很奇特,但也很有道理。我馬上反問道:“還會有下次嗎?”

“下流無恥的魔鬼,你這是說謊呀!”漁夫一邊把膽瓶挪近岸邊,一邊說:“我要把你投到海里,這一回非叫你在海里住一輩子不可。我知道你是壞透了的。我不僅要把你投到海里,還要把你怎樣對待我的事告訴世人,叫大家當心,撈着你就立刻把你投回海里去,讓你永遠留在海里!”

學生讀完故事的結尾,完全釋然了,魔鬼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可見漁夫的智慧非凡。憑藉自己的非凡智慧,不僅制服魔鬼,還讓魔鬼住瓶子裏一輩子不可。這一結尾無不告訴世人:智慧可以戰勝邪惡,永遠。

“漁夫把魔鬼的事告訴世人”,這一情節在原文中是沒有的,可見,編者加上這一內容,引發讀者對這一內容的深思。同時,故事向我們闡釋的道理又是深刻的。

二、巧妙對比

翻開《一千零一夜》,我發現這個故事在原著中的題目是“漁翁和魔鬼”。於是,兩個形象同時出現在了我的腦海裏。一個弱小,一個強大; 一個善良,一個兇殘……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出現在眼前,由此,在頭腦中閃現着一個個問號: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結果是漁翁遇害?還是漁翁戰勝了魔鬼?真是這樣,又是怎樣戰勝的呢?

原著題目的文字背後是鮮明的形象,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激起了讀者閱讀遐想,帶着強烈的閱讀興致完成美妙的閱讀之旅。

《漁夫的故事》中兩次描寫用錫封的黃銅膽瓶。

第一次:打開網一看,發現網裏有一個黃銅膽瓶,瓶口用錫封着,錫上蓋着所羅門的印。

第二次:漁夫見青煙全進了膽瓶,就立刻拾起蓋印的錫封,把瓶口封上,然後學着魔鬼的口吻大聲說:“告訴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樣死?現在我決心把你投到大海里去。”

兩次描寫膽瓶,比較閱讀,便會發現其中的不同。封膽瓶的人是不同的,前一次是所羅門,後一次是漁夫;魔鬼進入膽瓶的方式是不同的,前一次是所羅門憑力量,後一次是漁夫憑智慧。

再一次閱讀原著中的題目《漁翁和魔鬼》時,我們會真切地感到:弱小的漁翁最終戰勝了強大的魔鬼;強大的魔鬼擁有力量,弱小的漁翁擁有智慧,富有智慧的人永遠是最強大的,最富有力量。正義終究是要戰勝邪惡的。

讀故事之前,我會在“漁翁”“魔鬼”之間畫上一個“小於號”,可讀完了故事之後,恰恰相反,在它們之間要畫上一個“大於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