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散步》教案

本文已影響 1.06W人 

莫懷戚先生的《散步》通過祖孫三代人散步的過程,表現出家庭成員間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朗讀時要用心領會。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課文《散步》教案,一起來看一下吧。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散步》教案

教學目標:

1.品味文章語言表達上“舉輕若重”的特點。以詞語的選用與句式結構兩方面)

2.感受文章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

教學難點:

小組活動時,尋找典型詞句,體會“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表達作用。

教學方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構新的學習。學習策略有: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學習

1.回憶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一起散步會發生些什麼事情?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新知識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建構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爲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給新知的學習構築起合適的背景,以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要求: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檢查閱讀效果:

A. 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呢?

C. 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E.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儘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爲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

(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起點)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作者從中感受到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涵。(總結可以請學生做。)

二、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1.朗讀第一、二兩節,師生共同探討。

朗讀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詞語或句式很“特別”。

學習第一節:以學生平常習慣的表達方式作爲參照進行比較,發現作者選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習慣的表達有:

我們一家四個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上散步。

……

歸納比較結果:文章選用的句式有強調的意味,鄭重其事地推出一個一個鏡頭。

(進一步朗讀並感受課文語言,切入到本課主要目標——語言的探究,通過比較發現句式的不同尋常。)

學習第二節:自主發現句式比較特殊的句子。推選用得巧的詞語。

句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詞語:信服

(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會發現句式與詞語的選用上都有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寫得很重,寫得意義不凡。)

2.學生歸納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作者用心選用句式與詞語,整篇文章給人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顯得那麼不同尋常。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它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認識。)

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四、拓展:強化發現

1.調用積累,向課外拓展。

交流明確:

(1)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由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的例子。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如“免受鯊魚之吻”。

(2)有時舉輕若重能使得文章輕鬆幽默,如“扛着一支鉛筆”,“學生週末大逃亡”。

(3)分場合與對象,輕重得體,例如北京申奧時何振樑的一席話:“無論你們今天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將創造歷史,但是隻有一種決定能改變歷史。你們今天這個決定將通過運動促進世界和中國的友誼,從而使全人類受益

2.與作者原文比較,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出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且評價刪改的效果。

(教學中,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於初一的學生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

(教師根據學習情況決定是學生個體獨立思考還是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儘量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合理、能說得通就可以。)

3.總結

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風格。

(學語文,更應該用語文。用中才會思學,學也纔會其樂無窮。)

五、比較:驗證發現。

自讀(金黃的大斗笠),比較兩篇文章語言的特點,並研究造成兩文語言風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黃的大斗笠)寫了一個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溫馨世界,語言是活潑潑的。

(比較是研究性學習經常用到的方法,(散步)與(金黃的大斗笠)的視角截然不同,表達的感情也相距甚遠,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也就各有千秋,這兩篇文章作爲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風格,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角度。當然,教學中不要趕進度,來不及1課時完成,可以把這一項任務放在課後,作爲一次研究性的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後進行適當評講就可以了。)

六、佈置作業

假設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兒子”,寫一寫這件事情,感受語言的另一種魔力。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的有機結合會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