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使至塞上》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64W人 

教學目標

《使至塞上》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一、知識與技能

1、積累重要字詞。

2、流暢、有感情地誦讀,感受詩詞的音韻美。

二、過程與方法

1、以讀促悟,品味詩詞凝練、含蓄的語言美。

2、抓畫面感,體味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美。

3、評點、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所描繪的意境美。

三、情感態度價值

理解詩人寫詩背景,感受詩人前後變化,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流利、有感情地誦讀,感受詩詞的音韻美。

2、品味詩詞凝練、含蓄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評點、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所描繪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

朗讀、鑑賞、感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師介紹唐代讀書人和武將博取功名的途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逐漸形成了一批描寫邊塞奇特風光以及將士軍旅生活的詩人,邊塞詩派逐漸形成。

板書詩題

教師配樂朗讀。

二、作者介紹

王維,字摩詰,曾任尚書右丞等官職,世稱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詩歌呈現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尤其是創作的山水田園詩對後世影響深遠。宋朝蘇軾曾讚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三、反覆誦讀,以讀促悟

(一)解一解

瞭解背景: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發兵攻打唐屬小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737年春,可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番軍。

王維奉使出塞宣慰,並在燈西節度使幕兼爲判官。本詩即寫出塞時沿途景色。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遷。

(二)讀一讀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朗讀:

1、教師範讀

2、學生試讀

3、學生個讀

4、學生齊讀

(三)釋義

單車:一輛車,這裏形容這次出使時隨從不多。

屬國:典屬國簡稱。唐代人有時以“屬國”代指使臣。這裏“屬國”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維奉使問邊,所以自稱屬國。

徵蓬:飄飛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隨風遠去。

煙:烽煙,報警時點的煙火。

長河:黃河。

蕭關: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東南。

候騎:騎馬的偵察兵。

都護:當時邊疆重鎮都護府的長官、首將。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諾顏汗中部的杭愛山,代指邊防前線。

(四)品一品:

把握內容,理解詩意,體會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組探討:

1、本詩中哪些詞語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單”、“孤”、“徵蓬”等字詞透露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

(孤寂、憤懣)

3、詩人在頸聯中爲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大漠景色?(蒼茫遼闊、浩瀚無邊)

4、整首詩詩人的情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五)悟一悟:

評點、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所描繪的意境美。

1、詩中有畫

2、煉字精妙

“大”寫詩人開闊的胸襟。沙漠浩瀚無邊。

“孤”邊塞荒涼,烽火臺燃起的濃煙格外醒目而單調。

“長”寫出了詩人對橫貫沙漠的黃河的真實感覺。

“圓”大漠觀落日的特殊感受,親切溫曖,微帶蒼茫。

明確:勾勒出一幅極其雄渾、闊大、壯美的大漠中黃昏落日圖,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從側面烘托了守邊將土淒涼艱苦的生活環境,藉以反映了他們不畏艱苦,積極保衛邊疆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美在何處

構圖美 近處烽煙、遠處夕陽、大漠無邊、長河奔流 空間擴大

線條美 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 層次豐富

色彩美 黃沙漫漫、夕輝橘紅、白煙一縷、河水閃閃 鮮明優美

明確:這句話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贊爲“千古壯觀”的名句。

  五、教師總結

《使至塞上》: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傳達了詩人幽微難言的`內心感情。

 六、作業佈置

1、背誦《使至塞上》

2、用自己的話描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景。

 《使至塞上》教學反思

到現在爲止,對於詩歌教學,自己心中依舊沒底,它沒有一個可行的教學模式。我自己認爲,讀,首先是重中之重,其次就是在揣摩詩歌語言基礎之上,還原畫面,體會詩歌意境,感受詩中作者表達的情感。

對於這一節課,除了以讀爲重要手段與形式,還得藉助品讀語言,再現畫面,領會情感,從而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整節課,自我感覺後者做的很欠缺,最主要恐怕是自己準備較爲倉促。在課堂上,總覺得給學生的啓示和引導很到位,但是學生的實際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現在反思一下:後面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時,對於學生遇到的困難,作爲教師可以做個示例,降低點難度。此首詩不太好賞析,雖然畫面感很強,但是直接流露作者情感的詩句又不太明顯,即使從修辭、用詞上也不好賞析,這次上課的確還有許多不足,整節課,除了賞析指導不到位外,部分教學環節設計也不夠合理,出現重複,銜接上也有點不自然。下面我就具體來分析一下。

我的整個設計有三個環節。

朗讀環節我採用了聽課文錄音、跟讀、齊讀和個別讀的模式,但缺少了教師的範讀,後來評課時經身邊老師提醒,我才深深明白,這一點我做得很不到位,今後我會努力做到教師親自範讀。

第二環節理解詩歌內容和作者情感中我先出示了寫作背景,通過寫作背景,讓學生初步瞭解詩人出塞時的心情,爲後面感悟作者出塞心情埋下了伏筆,緊接着我採用了學生間相互問答方式來解決詩中重難點生字詞的意思。我並沒有出示每聯的翻譯,這有悖於我們的傳統詩歌教學,是我一次大膽的嘗試,但其效果也值得商榷,之後我針對每一聯的作者情感設計了四個問題,從而出示了板書首聯苦悶,頷聯激憤,頸聯讚歎,尾聯讚美。這部分進行的很順暢,但也有遺憾,在講解每聯情感時忽視了每聯的表達方式,現在想想實在不應該。

第三環節品詩境。主要是針對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針對頸聯進一步進行一個賞析。我主要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賞析關鍵字,與“沙漠狼煙升,黃河落日紅”進行對比,感悟“大”“孤”“直”“長”和“圓”字的妙處。通過這節課教學,我感覺這這種方法在詩歌教學中效果不錯,值得今後繼續使用。但是由於我本身對於頸聯中用詞的精妙之處缺乏深刻的理解,在講解時就有照本宣科之嫌。這就要求我在今後的備課中認真研讀並挖掘教材。二是通過畫面來體會這幅畫美在哪裏,我先描述這幅邊塞風光圖,腦海中形成畫面後,畫在紙上,總結出王維這幅邊塞風光圖之所以美的原因。但是課後有老師提出,讓學生畫不如讓他們用語言來描述這幅畫面,想想的確有道理,這樣或許更能凸顯出語文課的“語文味”。

以上就是我這堂課的一些反思。我知道除了這些外,這堂課的缺點和不足還有很多。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工作中對我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能及時給予提醒和指正,讓我及時發現並改正,使我快速成長起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