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美猴王》教案

本文已影響 3.49W人 

引導語:《美猴王》出自《西遊記》第一回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美猴王》教案,歡迎參考閱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自學理解和積累文中字詞。

2、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情節,理清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3、瞭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繫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美猴王》教案

(二)過程與方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並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2、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

1、瞭解我國古代小說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於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獻身祖國的思想。

教學重點

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說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麋mí鹿:哺乳動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但從整個來看哪一種動物都不像。性溫順,吃植物。

瞑míng目:閉着眼。瞑,閉眼。

遂suì:於是。

迸bèng裂:裂開並往四處飛濺。迸,向處濺出或噴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勝:高興得不能控制自己。

徑jìng:直接。

鐫juān:雕刻。

開闢:開天闢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華:天地日月的靈氣。

二、相關背景:

1、關於作者

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我國明代著名小說家,他所創作的《西遊記》爲我國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2、關於《西遊記》

《西遊記》是吳承恩的前代傳說和平話,戲曲的基礎上,將無支祁傳說跟取經故事結合到一起,並熔進現實生活的內容,創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話小說,它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途中歷盡艱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後取得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鮮明、血肉豐滿、理想化的神話人物形象,創造了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情節生動、奇幻、曲折,人物語言生動流利,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徵,表現了一種幽默詼諧的藝術情超和豐富大膽的藝術想象力。

西遊記》內容梗概:全書情節可分爲四部分:第一,從第1回至第7回,敘述孫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鬧“三界”;第二,從第8回至第12回,描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經緣起;第三,從第13回到第99回,描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難,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協助孫悟空保護唐僧,一路斬妖除怪,化險爲夷,安達西天;第四,第100回爲全書的結尾,描寫師徒四人取經回到東土,都得道成爲真佛。

三、全文按情節的發展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這是情節的開端,寫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這是情節的發展,寫石猴的山間生活和發現水簾洞。

這一部分又可分爲兩層:

第一層:(第2自然段),寫石猴的山間生活。

第二層:(第3自然段),寫衆猴玩耍,以及發現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石猴發現水簾洞,帶領衆猴迸洞居住,而被擁戴爲王。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這一部分又可分爲兩層。

第一層(從“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氣”),寫石猴發現水簾洞。

第二層(從“衆猴聽得”到完),寫石猴帶領衆猴迸洞居住,被擁戴爲王。

第三教學板塊:大膽放手,弓1導參與;小組討論,自主學習。

圍繞課文讓學生提出問題,最後經過篩選確定三個主要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裏?

2、他有哪些性格特點?

3、這個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點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體,怎樣理解?

教師深人巡視,參與討論,由學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導學生從石猴的身世、行爲、語言等幾個方面探討,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現在:身世美、行爲美和言語美這三個方面(利用多媒體投放出對此的概括)作者通過這三方面生動的描寫,主要通過石猴發現水簾洞和帶領羣猴迸住這兩件事的描述,刻畫了美猴王這個令人喜愛的形象。

2、學生通過討論明確:這是個聰明熒巧、本領超羣、有膽有識、深字衆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現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現了他的社會性;神,表現了他的傳奇性。

四、精讀課文,品析人物:

1、美猴王顯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處?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靈地秀,日精月華,化而爲猴,卻五官具備,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爲美猴王神奇的本領做鋪墊。

(2)美在行動活潑——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猿鶴爲伴,麋鹿爲羣,夜宿石崖,朝遊峯洞。自然風光很美,石猴的行動活潑自在。

(3)美在行動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進跳出,動作敏捷,膽量超羣。

(4)美在語言形象——“我進去!我進去!”“大造化!大造化!”“沒水,沒水”,在這重複的語言中,猴性盡顯,急躁好勝的神態如在眼前

(5)美在語言個性——“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這一句話和前文“避暑”一詞遙遙照應,顯示着對自由的追求。

2、他有哪些性格特點?

提示:這是個聰明靈巧、本領超羣、有膽有識、深受衆望的猴王。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現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現了他的社會性;神,表現了他的傳奇性。

3、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環境。其中,環境又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作者爲什麼要塑造一個石猴赤條條的在花果山水簾洞這美麗如畫的背景上活動呢?

提示(1)表達人們對美好自然生活的嚮往;

(2)表達人們對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的嚮往。

五、拓展與延伸:

你看過《西遊記》嗎?你能不能說幾個關於孫悟空的故事?

教學目標】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所以我設計一個具有濃厚現實色彩的虛擬情境,使用自由辯論的方式來分析美猴王形象,達到了我預想的效果。綜合性學習提倡跨領域學習,所以我使用網絡知識請同學們做網站,設計網頁,立意是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又兼容幷包,一舉多得。雖然存在一定問題,如:有近一半學生對網絡一無所知,但這種缺憾會給他們以強烈的震憾,引導他們去探究未知的領域。綜合性學習強調合作精神,所以我都採用小組合作式、集體討論式完成問題探究過程。課文雖是節選,但情節清晰,內容完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