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小學優質課《小丑的眼淚》教案

本文已影響 1.5W人 

  [課文說明]

小學優質課《小丑的眼淚》教案

奧地利作家約·馬·齊默爾《小丑的眼淚》描繪了這樣一個故事:小丑爲一羣孩子做精彩表演,可是他的幽默滑稽卻不能使其中的一個小女孩露出一絲笑意——原來,小女孩雙目失明。

小丑決定讓小女孩和其他孩子一樣爲他而笑。於是,在演出的第二天,小丑趕往小女孩的家,讓她撫摸他的身體,以瞭解他的長相。然後,他開始表演,並要求小女孩的手始終不離開他的身體。小丑表演了小豬,又表演了小兔,小女孩笑了,而且興奮地高喊:我知道小丑是怎麼回事了,我什麼都知道了!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小丑爲失明的小女孩表演成功後的激動之情。

 [教學建議]

1.課前準備

本文所寫的故事與學生們的生活體驗相距較遠。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盲人的資料,瞭解盲人的生活。

2.課文引入

本課的教學可以通過談話入手,讓學生回顧自己所瞭解的小丑與盲人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提出相關的問題,迅速地進入到故事中去。

3.課文品讀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故事較長,內容集中,學生不難理解。教學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迅速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在讀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圈畫自己喜愛的句段,然後說說理由,另外還應引導學生提出閱讀中不理解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重點讓學生理解小丑是怎樣讓小女孩笑的,爲什麼這時小丑哭了。這是課文的關鍵所在。可以讓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再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理解。

4.識字與寫字

本課共識字2個,會寫6個字。會認的字,要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注意“滯”是翹舌音,不能讀成平舌音,更不能讀半邊。

會寫字有一些比較難寫,如“覆”“檐”“澈”等。這些字要引導學生自己仔細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再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去識記。另外,“盲”字要引導學生注意上半部是“亡”,不要加上一點。至於詞語的理解,可以讓學生查工具書,還可以採取其他的辦法,總之,一定要讓學生的識字能力得到發展。

5.拓展延伸

在學完課文後可推薦有關盲人的書籍給學生閱讀。如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還可以推薦有關藝術家的傳記作品,讓他們在閱讀中體會藝術家們獻身藝術的精神魅力。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小丑爲失明的小女孩表演成功後的激動之情。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體會小丑爲失明的小女孩表演成功後的激動之情。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盲人的資料,瞭解盲人的生活情形。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過小丑表演嗎?請談一談你們的感受。

假如你是一位盲人,請想象一下,你能欣賞到小丑的精彩表演嗎?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個小丑與盲姑娘之間的感人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一件什麼事。

2.指名交流閱讀情況。

3.教師小結。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請標記生字,並讀一讀,想一想是什麼意思。

2.交流學習結果。

讀準下列生字:篷、滯

讀準下列各字並組詞:

覆、檐、澈、盲、滯、促

說一說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詞語不理解,請找出來,可以查閱字典、詞典或其他工具書,也可以和同桌討論交流。

  四、理解感悟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也可以與同桌討論:

1.小丑爲什麼要到小女孩家爲她一人表演?

2.小丑是怎樣讓小女孩知道小丑是怎麼回事的?

3.小丑爲什麼哭了?

 五、全班彙報,教師適時進行點撥與引導(學生講到哪一段,就組織學生討論哪一段,並且相機指導朗讀)

1.第1—10段。

引導理解:

小丑看着小姑娘那雙明澈的眼睛驚訝萬分……我將給你一個人表演。好嗎?

思考:爲什麼小丑“驚訝萬分,不知說什麼好”,他過了好一會兒纔開口說,你知道他在想什麼嗎?

2.第11段到結束。

3.快速閱讀全文,前後對照,找出與小丑相關的句子,教師相機出示:

(1)突然,這個年邁的小丑發現,無論他怎麼表演,坐在第一排的一個頭上扎着紅蝴蝶結的小姑娘始終不笑。

(2)過了好一會兒,著名的小丑終於開口道:“聽着,孩子,我一定要讓你知道我爲什麼可笑。如果你父母方便的話,明天下午六點鐘我到你家來。我將給你一個人表演。好嗎?”

(3)小丑說:“當然,我答應過的。”他向她的父母致意,然後送給愛麗卡三本厚厚的盲文童話書作爲新年禮物。

(4)小丑既沒戴眼鏡,也沒穿戲裝,完全沒化裝,表演能不能成功,他心裏沒底。

(5)突然,愛麗卡吃了一驚,她發現這個偉大的小丑哭了!

當然,還可以找出寫父母的句子,這樣,理解小丑爲什麼哭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拓展延伸

  師:盲人生活我們難以想象,我向大家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們一起走進海倫·凱勒的世界,感受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像小丑一樣偉大的藝術家們,他們的人生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請大家蒐集一些,讀一讀,相信你會收穫很多很多。

 板書

小丑的眼淚

盲女孩:始終不笑→仍然呆滯不變→開始笑了→大笑起來→她笑得氣喘吁吁

偉大的小丑:打開心靈之門

 備課拓展資料

  向命運挑戰

一個人有了聰明才智,並不一定能發揮出來。要取得相應的成就,還需要一種精神,一種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

命運對霍(huò)金十分殘酷。17歲時,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學,21歲時,卻患(huàn)上了萎縮性脊(jǐ)髓(suǐ)側索硬化症(zhèng)。醫生說他至多隻能活兩年半。就像正要開放的花朵遭到嚴霜的打擊,霍金的人生面臨着嚴重的挑戰。如果他在命運面前軟弱一下,對自己說“算了,反正一共只有兩年半了”,就可能痛苦地生活,平庸地消失。

但是,霍金心裏想,反正就是一死,命運的能耐再大,最壞也不過如此。他對命運說:“隨你的便吧。”他對自己說:“時間只有兩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義的事,讓生命留下一點輝煌。”

疾病不斷地向他進攻。他的病情漸漸加重,肌肉一天天地萎縮下去,走路越來越不穩,連站也變得困難起來。爲了與咄(duō)咄逼人的病魔(mó)鬥爭,他努力鍛鍊。他堅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樓。腿的力量弱了,他就用手拉着扶手艱難地走上樓去。

病情不斷地加重。霍金終於站立不住,坐上了輪椅;他的手指失去了活動的能力,十個手指中,只有兩個還能活動。1984年,他說話已經相當困難,吐字不清,說幾個詞(cí)要花好長時間。只能由助手通過口形和聲音翻譯出來。1985年,他又得了肺炎,治療時切開了氣管,從此就再也不能發聲,只能在心裏講話。後來,人們爲他在輪椅上安裝了一臺電腦和語音合成器。他用僅有的兩個完好的手指在鍵盤上敲出要說的詞,組成相應的句子,經過語音合成器發出聲音來。他就用這個辦法,進行學術交流,做學術報告。

在他的挑戰面前,命運好像作了退卻,一個兩年半過去了,又幾個兩年半過去了,他還是堅強地活着。

霍金向命運的挑戰,不僅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創造。腳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也不行了,走路、吃飯、說話都由別人或機器幫忙,體重只有40公斤。但是,他的大腦還很行。他讓助手把資料攤在小桌上,一頁頁地閱讀。他的身體一點也沒有離開過輪椅,但是,他的思維卻飛出了地球,飛出了太陽系,飛出了銀河系,飛到了上百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飛向了神祕莫測的黑洞。他在大腦中想象着,論證着,推理着,計算着。他思考着宇宙從什麼時候開始,時間有沒有盡頭。他發現了黑洞的蒸發性,推論出黑洞的大爆炸,他還建立了一種非常美的科學的宇宙模型。

霍金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寫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發行量達1000萬冊。他被選爲皇家學會會員,成爲只有像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才能躋(jī)身的盧(lú)卡遜(xùn)數學講座的教授。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鬥的精神征服了世界。他的事蹟表明,人是可以向命運挑戰的。

 貝多芬與第九交響樂

  [日本]志鳥榮八郎

每當我聆聽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時,就要想起雄偉的富士山的黎明。那強烈的感受似乎令你渾身都爲之震撼。

正如那座富士雄峯,《第九交響曲》傲然聳立在古今衆多的交響樂之林。

羅曼 羅蘭評述《第九交響曲》時寫道:

“《第九交響》是匯流點。從非常遙遠的地方,而且是從完全不同的地方彙集來的許多奔流——一切時代的、人類的各種各樣的夢想和希望,都混雜在裏邊。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響樂也不一樣,也可以說它是從山頂俯瞰(kàn)過去的一切。由於《第八交響曲》和《第九交響曲》之間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它的視野變得格外寬闊,所以才能俯瞰着他的‘生涯的全書’而飛翔。”

這部《第九交響曲》可以說就是貝多芬的“生涯的全書”。

羅曼?羅蘭還說:“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風雨的一天。”的確,他的一生就是悲慘的苦難的延續。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喪母,他不得不爲了照顧酗酒的父親和弟弟們而苦鬥,好不容易纔盼到他和朱麗葉塔?格依恰爾蒂的戀愛將要成熟,卻又橫遭失敗,26歲就患了可詛咒的耳疾,終於導致他決心自殺。

使曾經一度在死亡面前彷徨的貝多芬重新站起來的是音樂的偉大的力量,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遺書中寫道:

“唉,我總不能不完成應該做的工作就離開這個世界吧。我就是抱着這個心願,才繼續活下去的。”

貝多芬鼓起勇氣站起來了,他扼住了命運的咽喉,而且是拼命地把它咬斷。現在,在他的面前閃爍着晨曦,一條新的道路敞開了。羅盤針恢復了正常,揚帆啓程了。他那英勇的求生的精神,終於趕跑了死神。

他的第二人生,是他奮發圖強、勇於創造的時代。他從社交場裏擺脫出來,與大自然和自己的心靈做伴。名曲逐年多起來,交響樂從《第三交響曲》(英雄)到《第八交響曲》相繼問世,到他45歲(1815年)時,又開始了他的第三人生。

“在痛苦中求歡樂”是貝多芬當做信條的高尚的語言,他默默地忍耐着像潮水一般涌上來的桎梏之苦,期待着歡樂,期待着不知何時才能實現的人生的目標……

《第九交響曲》是由兩股力量促成的。按羅曼?羅蘭的說法,《第九交響曲》就是兩大河流的匯合點。一條河流是席勒的《歡樂頌》,另一條河流則是《第九交響曲》本身。只有這兩者完全融合時,《第九交響曲》才能誕生。

貝多芬並不是莫扎特或者舒伯特那個類型的天才,雖然他也是天才,但他是一個勤奮型的偉人。如果你注視他的生涯,聆聽他的音樂,你就會認爲只有用“偉人”這兩個字來概括他才最恰當。特別是聽過《第九交響曲》,就更加確信無疑了。

在他完成《第九交響曲》之前的五六年,是他一生當中受到最嚴酷的肉體折磨的時期。耳病癒來愈嚴重,和別人談話不得不借助於筆談。肺炎、黃疸病、眼疾、腸胃病,相繼纏身,經濟上也十分貧苦。

然而,他銘記着“卓越的人的特長是在不幸和痛苦的境遇裏,默默地忍耐”,長年忍受痛苦、尋求“歡樂”,他終於在音樂史上建起了永恆的金字塔。

在貝多芬57年生涯當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天終於到來了。

1824年5月7日(星期五),晚7點,在維也納科隆特納託阿劇院舉行了《第九交響曲》的首演。

演奏《第九交響曲》時,正指揮由烏姆勞夫擔任,貝多芬也手執指揮棒站在指揮台上擔任副指揮。但是,耳聾的貝多芬不可能聽見樂隊和合唱,隊員們盯着烏姆勞夫的指揮棒,貝多芬的指揮棒只是在空中徒勞地畫着圓弧。

演奏順利結束了。當樂隊奏完最後一個音符時,聽衆以暴風雨般的掌聲來讚美大師的新作。但是,貝多芬沒聽見。

他背向着聽衆,茫然呆立着。人們被他的身影引出了眼淚,女中音歌手拉着他的手轉向聽衆,這時他才發現聽衆們的狂熱。聽衆的激情傳到了他身上,他顫抖着。他勝利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