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賣柑者言》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2.58W人 

  相關知識:

《賣柑者言》教案設計

作者劉基(1311一1375),明初大臣,文學家。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至順年間舉進士,爲江西高安縣丞,後任江浙儒學副提督,至正六年(1346年),任浙東元帥府都事,因反對招安方國珍被革職,回鄉後曾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當地起義軍。又著《郁離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元至正二十午(1360年),應朱元璋邀聘,赴應天(今江蘇南京)爲謀士。陳時務十八策,朱元璋大喜,又輔佐太祖南定閩廣,北伐中原,成爲明王朝開國功臣之一。

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諸大典制均由他和宋濂等人議定,洪武三年(1370年)。授弘文院學士,封誠意伯。洪武四年辭官。後爲胡惟庸輩所陷,憂憤而死。一說被胡惟庸毒死。諡號文成。他是元末明初著名詩文家之一,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亂和人民的疾苦,客觀上揭露了封建統治的腐朽。詩歌以古樸、雄放見長,散文富有形象性。有《誠意伯文集》。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近似於雜文的文體的特點。

2.掌握本文15個字的字形、音、義。

3.初步掌握分析倒裝句的成分倒置。

4.感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一警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1.本文的15個字的字形、音、義,難寫,難記。是重點也是難點。倒裝句倒裝句要聯繫以前所學的句子加以鞏固。

2.理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深刻含義及其現實教育意義。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生平,聯繫“知人論世說”來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二.詞語教學:

1. 人稱代詞:

第二人稱代詞有“若、子、汝、女、爾、君、足下、公、先生、陛下”等。其中“君、足下、公、先生、陛下(對君王)、子”作第二人稱時,是尊稱,相當於“先生,您”。

例句:

○汝:※“汝亦知射乎”《賣油翁》※“汝心之固”《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汝”是“你”;而“吾與汝畢力平險”《愚公移山》,此處的“汝”是第二人稱的複數,相當於“你們”。

○女:※“三歲貫女,莫我肯顧”《碩鼠》“女”即“汝”,你。

○子:※“子將安之”《梟逢鳩》※“今子是之不察”《賣柑者言》※而獨不足子所乎[您,表尊稱]※“子何恃而往”《爲學》

○爾:※“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君:※“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若:※“若所市於人者”《賣柑者言》“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足下:※“幾仲司戶足下”《答李幾仲書》

第一人稱代詞有“吾、予、餘、我、臣、愚、不肖、小人”等,其中“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稱時是謙稱。“孤、寡人、朕”是帝王諸侯自稱。“之”有時也可以代第一人稱“我”。

例句:

○吾:“吾與汝畢力平險”《愚公移山》※“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微斯人,吾與誰歸”《岳陽樓記》※“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賣柑者言》

○予:“予觀夫巴陵勝狀”;“屬予作文以記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予貿得其一”;“予怪而問之曰”《賣柑者言》

○餘:“餘聞而俞悲”《捕蛇者說》

○我:“何有於我哉”《論學六則》※“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彼不我恩也”《童區寄傳》

○臣:“今臣使楚”《晏子使楚》※“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子:“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

第三人稱有“彼、之、其”等。

例句:

○彼:“彼知顰美”《效顰》

○之:“公與之乘”《曹劌論戰》(“之”作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是特殊用法。)

○其:“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攘雞》※“見其發矢十中八九”《賣油翁》

◎一詞多義:

○若:若所市於人者[你]※幹若敗絮[像]《賣柑者言》※若毒之乎[你]《捕蛇者說》※曾不若孀妻弱子[如,比得上。]

○爲:甚矣哉爲欺也[做,幹]※人之爲學[求,做]※爲其老[因爲]※爲小門於大門之側[開,造]※良業爲取履[替,給]※使子爲使[擔任,做]

○市:若所市於人者[買賣,這裏指出售,賣]※置於市,賈十倍[名詞,市場]《賣柑者言》※東市買駿馬[名詞,市場]※願爲市鞍馬[動詞,買]《木蘭詩》※一人去爲市[動詞,交易,做買賣]※市者還,得童,大駭[(談)交易]《童區寄傳》※昨夜入城市[做買賣]

○於:①※置於市[在]不足以豪於衆賢之間[在]龐涓死於此樹之下[介詞,在]今民生長於齊不盜[介詞,在]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介詞,在]苟全性命於亂世[介詞,在]

②※若所市於人者[藉詞,給]

③※問姓名於士大夫[介詞,向]告之於帝[介詞,向]韓告急於齊[介詞,向]

④※則移其民於河東[介詞,到]箕畚運於渤海之尾[介詞,到]達於漢陰[介詞,到]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介詞,到]

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介詞,比]苛政猛於虎[介詞,比]

⑥※漸聞水聲潺潺瀉出於兩峯之間者[介詞,從]

⑦※貧者語與富者曰[介詞,對]而歸重於不孝[藉詞,對]寡人之於國也[介詞,對於]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介詞,對於]

○以:①※吾賴是以食吾軀[得以,來]

②※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把]以縛背刃[將,把]

③※君子未嘗以世之不用而廢學問[因爲]不以物喜[因爲]孫臏以此名顯天下[因爲]吾以捕蛇獨存[因爲]

④※以君之力[憑藉]公亦以此自矜[憑,靠]

⑤※以五十步笑百步[認爲]先帝不以臣卑鄙[認爲]

⑥※父以足受[用,拿,此指伸的意思]※殺人以梃與刃[用]王好戰,請以戰喻[用、拿]吾欲辱之,何以也[用、拿]

⑦※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第二個“以”是無義]

⑧※今以蔣氏觀之[介詞,從]

⑨※虜太子申以歸[相當於“而”,連接兩個動詞]

○坐:※坐縻廩粟而不知恥[徒然,白白地]※坐盜[犯罪]※口技人坐屏障中[坐的本意]※滿坐寂然[通“座”]

○業※良業爲取履[已經]※吾業是有年矣[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爲業]※建伊、皋之業[業績、功業]

○所:不足子所[那裏]※父去裏所[左右,表示大概的數目]至良所[處所,此指身邊]

○具:干城之具[材具,此指人才]百廢具興[通“俱”]

○退:是進亦憂,退亦憂[指不在朝廷做官]※退而思其言[回來]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回來]

◎通假字:

○賈十倍[賈通價,價錢]

○將衒外以惑愚瞽也[衒同炫,炫耀]

○吾賴是以食我軀[食通飼,供養、養活]

○坐縻廩粟而不知恥[縻通糜,浪費、消耗]

◎詞類活用:

○業:吾業是有年矣[業,名詞作動詞,以……爲業]

○幹:干城之具[盾牌,名詞作動詞,保衛]

○峨:峨大冠[高,形容詞作動詞,高戴]

 三.句式教學:

□倒裝句:

1.謂語前置句:

○甚矣哉爲欺也![相當於“爲欺甚矣哉”,謂語提前,以強調語氣。]

○甚矣,汝之不惠![相當於“汝之不惠甚矣”,謂語提前,以加強語氣。]

2.賓語前置句:

○今子是之不察[“之”是提賓標誌,即“今之不察是”]※“何陋之有”的“之”也是提賓標誌,即“有何陋”。※“唯利是圖”即“唯是圖利”。※“唯命是聽”即“唯是聽命”。

○吾子未之思也[即“吾子未思之也”,在由“不、未、莫、毋、無”等否定詞構成的否定句裏,賓語如果是個代詞,往往放在動詞前面。]※“彼不我恩也”[即“彼不恩我也”]※時不我待[即“時不待我”]。

○賣炭得錢何所營[即“賣炭得錢所營何”,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往往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問女何所思”[即“問女所思何”]※“何苦而不平”[即“苦何而不平”]

※“吾誰與歸”[即“吾與誰歸”]※“子何恃而往”[即“子恃何而往”]

2. 定語後置句:

○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即“富僧者”]

○馬之千里者[即“千里馬者”]

3.介賓後置句:

※“吾嘗疑乎是”[即“吾嘗乎是疑”]

※“嘗射於家圃”[即“嘗於家圃射”]

※“操蛇之神聞之,告之於帝”[即“於帝告之”]

※“韓告急於齊”[即“韓於齊告急”]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即“於其上刻唐賢今人詩賦”]

※“瀉出於兩峯之間者”[即“於兩峯之間者瀉出”]

※“爲小門於大門之側”[即“於大門之側爲小門”]

※“殺人以梃與刃”[即“以梃與刃殺人”]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即“太守與客來與此飲”]

  四、課文分析:

◎賣柑者賣的“柑”有何特點?

[明確]“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分別從“光澤”“質地”“顏色”來寫柑的外觀好。

◎予貿得其一後,是如何來指責賣柑者的?(用課文原句來簡述)

[明確]“甚矣哉爲欺也”這是予指責賣柑者的話的要點。

◎賣柑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商業行爲的?

[明確]認爲自己賣柑是“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即“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僅僅是養家餬口而已。並且認爲“世之爲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以此來回覆予的指責。

◎“世之爲欺者不寡矣”中的“世之爲欺者”指哪兩種人?

[明確]指“佩虎符,坐皋比者”(武官)和“峨大冠,拖長紳者”(文官)

◎這兩種人的欺世行爲具體表現在哪裏?課文哪句話最能表達這一內容。

[明確]“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 而不治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

◎文中的文武官員的外在形象如何?用課文原句來回答。

[明確]“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濃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文武官員們的外觀威風凜凜,神氣十足,但是卻沒有盡到其應盡的義務,拿國家工資卻不辦事。在賣柑者眼裏這些人和什麼很相似?

[明確]文武官員和賣柑者賣的柑一樣,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賣柑者說了什麼,使得“予”默然無以應?

[明確]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文章最後一段巧妙地揭露了文章的主旨?明明是作者借賣劣柑這件事,通過賣柑者之口來揭露政治腐敗。卻煞有其事地說賣柑者也許是東方朔一類的人,由於“憤世疾邪”而“託於柑以諷”。這是由於當時言論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寫此文而遭受迫害。

板書設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