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賣柑者言》教學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第一課時

八年級《賣柑者言》教學教案

  【學習目標】

1.掌握本文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的現象。

2.體會比喻說理的方法。

3.認識“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社會現象,做到表裏一致。

 【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本文的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比喻說理的方法。

2.難點:認識“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社會現象,做到表裏一致。

課文提示】

1.劉伯溫(1311-1375年),名基,字伯溫。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爲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爲濟時大器。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作爲一代軍師和智者,劉伯溫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時疾惡如仇,得罪了許多同僚和權貴,同時也深知“伴君如伴虎”。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後,毅然勇退,告老還鄉,回青田隱居起來。劉伯溫隱居青田期間,潛心著述。他將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寫成著名的《郁離子》,此書在中國思想上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2.本文是一篇寓言體散文。作者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柑寫起,以柑喻人,借賣柑者的言論影射元末現實,揭露當時在位的文武大臣表面冠冕堂皇、實則庸劣無能的本質。

 【正音正字】

燁yè 賈jià 鬻yù 籩biān 衒xuàn 瞽gǔ 皋gāo 洸guāng 斁dù 廩lín 醇chún 醴lǐ 飫yù 稽jī

  【詞語積累】

1,在下列句子中找出通假字:

①置於市,賈十倍 ( 賈:通“價”,價錢 )

②將衒外以惑愚瞽也? ( 衒:通“炫”,炫耀 )

2,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①吾業是有年矣 ( 業:以……爲業,名詞的意動用法 )

②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 幹:盾牌,這裏是“保衛”的意思,名詞用作動詞 )

③峨大冠、拖長紳者 ( 峨:高,這裏是“高戴”的意思,形容詞用作動詞 )

 【初學課文】

1,朗讀課文。

2,思考下列問題,朗讀課文後討論:

①文中說柑桔“賈十倍”,而“人爭鬻之”,爲什麼?

( 因爲柑桔的外觀光澤好、質感好、顏色好--燁然、玉質、金色。 )

②柑桔外表非常漂亮,那麼它的裏面怎麼樣呢?

( 柑桔的裏面“如煙撲口鼻,幹若敗絮”。 )

③本文議論的中心是什麼?作者是如何引出這個議論中心的?

( 本文議論的中心是:欺。 作者是通過裏外對比,引出這個議論中心的。 )

  【課文簡析】

這篇文章以“予”與賣柑者對話的形式,採用託物喻理的手法,通過賣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代末年統治機構的腐敗。

文章的寫作特色。夾敘夾議,託物喻理。本文是寓言故事,假託於柑以諷世。課文從敘述杭州一個賣果者善於收藏柑子,“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的故事人手,借賣柑者之口,喻人論政。一般寓言故事多以故事爲主,道理隱喻在故事之中,讀者經過自己的一番思考去領悟,即使有所指點,也只是三言兩語,畫龍點睛而已。但這則寓言卻不然,它不僅在第三自然段由賣柑者發表了一通長篇大論,而且在篇末還點了“憤世疾邪”,“託柑以諷”的寓意。無情鞭撻、揭露當時腐敗的統治機構--作者自己似乎隱藏起來了,這顯然爲防止因此文而遭受迫害。但“予”又是故事中的人物,發現買的是劣柑後,斥責賣柑者“甚矣哉,爲期也”,當聽完賣柑者激昂慷慨的議論後,說“予默無以應”,就是說,承認賣柑者說的都是事實,說得很有道理--作者顯露出來了,不甘隱藏。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構思巧妙。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瞭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學派。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

翻譯: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會貯藏柑子,經歷一年也不腐爛,拿出來它(依然)光澤鮮亮,(有)玉石般的質地、黃金似的顏色。放到市場上,售價高出十倍,人們爭相購買。

原文: 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幹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爲欺也!”

翻譯: 我買了一個,把它剖開,像有股煙塵撲向口鼻,看它的裏面,乾枯得像破棉絮一樣。我感到奇怪而責問他說:“你出售給別人的柑,是準備用它裝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靈,招待賓客呢?還是要誇耀它的外表來迷惑傻瓜和瞎子呢?幹這騙人的勾當,太過分了啊!”

原文: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爲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翻譯: 賣柑子的人笑着說:“我從事這種職業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養活自己。我賣它,別人買它,還沒聽見有說什麼的,卻唯獨不能滿足您的需要嗎?世上幹騙人勾當的人不少,難道只有我一個嗎?您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啊。

原文: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

翻譯:當今那些佩帶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威風凜凜好像是捍衛國家的人才,他們真的能夠傳授孫武、吳起的韜略嗎?那些戴着高高的官帽,腰上拖着長長帶子的人,神氣活現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們真的`能夠建立伊尹、皋陶的功業嗎?

原文: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

翻譯:盜賊興起卻不知道抵擋,百姓貧困卻不知道解救,官吏狡詐卻不知道禁止,法度敗壞卻不知道整頓,白白地耗費國家倉庫裏的糧食卻不知道羞恥。

原文: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翻譯: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廳堂上,騎着高頭大馬,喝足了美酒吃飽了魚肉的人,哪個不是龐然大物令人生畏、威嚴顯赫可供效法呢?可是無論到哪裏,又何嘗不是外表像金玉、內裏像破絮呢?現在您對這些不去分析明辨,卻來查究我的柑子!”

原文: 予默然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託於柑以諷耶?

翻譯: 我沉默着無言答對。回來再想想他的話,(覺得他)好像是東方朔一類人物。難道他是對世事表示憤慨、對邪惡表示憎恨的人嗎?他是假借柑子來進行諷刺嗎?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

1,解釋下列多義詞:

①市:置於市( 集市 ) 若所市於人者( 賣 )

②於:置於市( 在 ) 若所市於人者( 給 )

③業:吾業是有年矣( 以……爲業 ) 果能建伊皋之業耶?( 功業 )

2,第三段主要是賣柑者的論述,他是針對什麼而論述的?

( 第三段賣柑者的論述,是針對我提出的“欺”字而發的。 )

3,這個賣柑者從哪些方面來論述?

( 賣柑者從兩個方面來論述的:論己之欺、論世之欺。 )

4,賣柑者是如何論己之欺的?

( 他認爲,自己只不過爲了餬口活命,根本談不上過分,更何況他認爲“世之爲欺者不寡,而獨我也乎?” )

5,賣柑者論世之欺是從幾個方面來論述的?

( 賣柑者對於論世之欺是從兩個方面來論述的:先寫武將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再寫文官果能建伊、皋之業耶? )

6,賣柑者認爲武將文官有哪些“欺”世的表現?他們實質上有什麼相同之處?

( 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

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實質上卻幹着欺世盜名、玩忽職守、坐享俸祿的事。 )

7,欺世盜名者和柑有什麼關係呢?

( 作者借柑類比,一針見血地指出,欺世盜名的文官武將與眼前的柑本質是一樣的,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東西。 )

8,對於賣柑者的話,我爲什麼“默然無以應”?

( 因爲我只看到賣柑者的“小欺”,而沒看到當時整個社會的“大欺”,不察不思,就貿然責備別人“甚矣哉,爲欺也!”賣柑者及時抓住這一要害,舍小擊大,不平而鳴,表現了憤世嫉邪的大無畏精神。其次,那些文武大員欺騙的伎倆比賣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論其禍國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賣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語。 )

9,作者爲什麼要假託賣柑者來鍼砭時弊?

( 因爲當時言論不自由,作者想防止因寫作本文而遭受迫害。所以他要借賣柑者之口來揭露政事腐敗,卻煞有介事地說:這個賣柑者也許是東方朔一類人,由於“憤世疾邪”而“託於柑以諷”。 )

 【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風箏》。

3,瞭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