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半截故事》教案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半截故事》通過講述周處鮮爲人知的後面的故事,揭露了統治者的殘暴和罪惡。而人們齊心協力把後半截故事埋起來的行爲更讓人產生很多的感嘆和思考。

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半截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評論的寫法,能夠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上去。

2.知道本課中作者創作的相關歷史背景,概括相關內容,能夠讀出有關資料中的主要內容;

3.掌握評論是指批評或者議論的文章,能夠說出作者評論的內容是什麼。並能學習這種評論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上去。

4.理解文章的內容,能夠說出文中主要講述周處鮮爲人知的後面的故事,揭露了統治者的殘暴和罪惡。而人們齊心協力把後半截故事埋起來的行爲更讓人產生很多的感嘆和思考的中心思想。

 過程與方法:

1.經歷默讀課文的過程,體驗泛讀、速讀了解文章大意的閱讀方法,能夠在默讀時劃出文中主體內容、關鍵詞,能夠在默讀後讀出或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2.感受對課文內容的議論,能夠運用正確的語氣、語調、語速朗讀出課文內容;

3.經歷對課文的精讀過程;建構細讀文章,分析出人意料的故事真相的故事背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主題,能夠說出作者的寫作意圖。

4.參與對課文的分析過程;奠定閱讀能力的基礎,概括分析閱讀方法,能夠運用合情、合理、合規的方式正確的閱讀分析其他評論性文章,並且能流利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語言文字的感染力,產生對語言文學的愛好,能夠積極參與研讀、分析活動,主動總結語文學習方法並準確說出其步驟和關鍵;

2.能夠了解文章通過講述周處鮮爲人知的後面的故事,揭露了統治者的殘暴和罪惡。而人們齊心協力把後半截故事埋起來的行爲更讓人產生很多的感嘆和思考。

3.形成獨立思考,交流合作,正確評價的行爲準則,能夠單獨完成如字詞、泛讀等學習環節,能夠與學習組同學及老師交流、總結文章內容、思想、方法,能夠對自己和其他同學展示或表達的內容作出比較全面的評價,即能說出其正確之處,也能對其不足加以補充和修正。

 [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了解文章通過講述周處鮮爲人知的後面的故事,揭露了統治者的殘暴和罪惡。而人們齊心協力把後半截故事埋起來的行爲更讓人產生很多的感嘆和思考。

難點:掌握評論是指批評或者議論的文章,能夠說出作者評論的內容是什麼。並能學習這種評論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上去。

 [教學方法]

本課對於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文章類型、結構、特點等內容的教學,適合使用講授教學法,學生則在聽取講授的同時參與適當的討論。對於評論性文章的內容,表達的情感等內容,適合在老師的引導中通過學生自主討論來實現教學。

教法:講授教學法,品讀教學法,點撥教學法

學法:討論學習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收集、整理並熟悉本課的寫作背景;

2.搜索、剪輯本課中利於理解課文內容思想的視頻或音頻;

3.批閱學生預習內容,總結共性問題,確定準確結論;

4.製作多媒體課件,有效銜接各教學環節;

學生準備:

1.藉助工具書,獨立確定課文中生字生詞的讀音,釋義等;

2.收集、整理本課小說的的相關社會背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相關視頻,導入課文

1.教師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周處改過自新的故事,這個故事在讀書人中可謂是家喻戶曉。成爲人們心目中正能量人物。然而當代作家王鼎鈞卻爲我們講述了他鮮爲人知的後半截故事,賈平凹又將其改編成寓言故事。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其中之一王鼎鈞的《半截故事》,看看周處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板書標題、作者)。

[設計意圖]本導語將劉義慶,王鼎鈞所講的故事聯繫起來,初步感知文章內容,不僅符合本文的主題思想,而且讓學生對文章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熱情,引出課文內容。

 二、檢查預習

1.教師:作者簡介

王鼎鈞: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人,14歲開始寫詩,16歲寫成《品紅豆詩人的詩》,51歲時移居美國,一直在紐約居住。他的創作生涯長達大半個世紀,長期出入於散文、小說和戲劇之間,著作近40種,以散文產量最豐、成就最大。被譽爲“一代中國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樑”20世紀70年代他的“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和《我們現代人》在臺灣總髮行量60萬冊。他淡薄名利,窮畢生之力於“寫出全人類的問題”,風格多樣,題材豐富。1925年出生於一個傳統的耕讀之家。由於對日抗戰,王鼎鈞少年時代就和家人分離,八年抗戰,他有四年多時間在日本佔領區生活,打過遊擊;抗戰軍興,1942年夏去大後方投入李仙洲將軍創辦之國立第二十二中學,輾轉安徽、河南、陝西各地。抗戰末期初中畢業即輟學從軍,隨國民黨軍隊憲兵團經南京、上海、瀋陽、秦皇島、天津、青島。1949年到臺灣。

2.學生填空:加粗字注音

幡然悔悟( fān ) 倏忽( shū ) 疑惑不解( huò )

當頭棒喝( hè ) 衷悃( kǔn )

  三、感知課文

(一)讀上半截故事——贊一個猛士!

指導語: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的1-5段,你認爲周處是一個怎樣的人?要求從文本中找出依據,分析人物。(學生默讀課文,在文中勾畫詞句)

明確:

1.周處不畏兇險,爲民除害。得知自己爲患鄉里,便幡然醒悟,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2.周處是一個執着用功,有才華的人,文武雙全,後來步入仕途。

(二)讀下半截故事——悲一個忠士!

討論:

1.周處步入仕途之後,性格有沒有改變?

明確:仍然是爲人忠直,做人不畏險惡。

2.雖然知道司馬彤居心不良,可週處還是決心上戰場,爲什麼?

明確:因爲他有強烈的責任心。周處的心中有“以身殉國”“人臣盡節”的信念,所以才甘心情願把自己的生命奉獻出來盡忠。

歸納總結:這是一個把信念看的比生更重要的英雄,是一個悲劇的忠士。然而他自己卻沒有絲毫的悲涼之感,有的只是一種悲壯的豪情。

(三)合兩截故事——嘆一個壯士!

指導語:請同學們閱讀這兩段文字,並把兩段文字結合理解,說說對周處有怎樣的評價或新的感受。周處前半截故事:處自知爲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謂父老曰:“今時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並子爲三矣。”處曰:“若此爲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則一郡之大慶,非徒去害而已。”處乃入山射殺猛獸,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數十里,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人謂死,皆相慶賀。處果殺蛟而反,聞鄉里相慶,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吳尋二陸。時機不在,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將無及。”雲曰:“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處遂勵志好學,有文思,志存義烈,言必忠信克己。

周處後半截故事:297年正月,齊萬年屯兵七萬於梁山(位於今陜西乾縣),司馬肜、夏侯駿逼周處僅以五千兵力發動攻擊。周處抗議:“我軍沒有後援,必然失敗,不只會死,而且爲國取恥。”司馬肜不聽,逼迫周處前進,與齊萬年軍戰於六陌(位於今陜西乾縣),士兵連飯都沒吃就被推上戰場,沒有後援。周處知必敗無疑,奮勇殺敵,數以萬計,終於弦絕矢盡,友軍振威將軍盧播、雍州刺史解系皆不救援。旁人勸周處撤退,他卻按著劍說:“這是我效忠死節、以身殉國之日!”遂力戰至死。

討論明確:我們讚歎這位爲民除害的英雄,雖然他不知自己曾是一害,

我們讚歎這位效忠死節的英雄,雖然他知道自己是被陷害。

我們讚歎這位以身殉國的英雄,因爲這種犧牲充滿了悲壯的豪情。

(四)議“半截故事”——揭一個主旨

指導語1:作者王鼎鈞補出來的半截故事,不僅僅是讓我們瞭解一個不一樣的周處。這個英雄成爲悲劇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到相關的內容。

明確:周處的悲劇,不是司馬彤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朝廷的奸邪橫行造成的,是統治集團的腐敗,最終導致一個忠臣良將的隕落。不得不讓人惋惜。這也是作者本文的一個主旨,把矛頭指向權貴統治集團的腐敗。

指導語2:作者在第八段寫道“至於覆滅的五千步卒,誰無父母,誰無兄弟,誰無塵世的貪戀,誰無生存的權利?他們納糧當兵,敬畏官吏,何負於晉?”。這句話句式有何特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用排比和反問句。突出作者對司馬彤殘害忠良,濫殺無辜的憤慨。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導語3:導演爲什麼不願意把周處的真實一生拍攝出來呢?作者在文章最後說“那是他懂,我不懂。現在我懂,你懂不懂?”。作者懂得的是什麼?

明確:大衆娛樂文化的商業化的媚俗,也就是對利益的追求。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感知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主要故事內容,由故事引出作者想表達的思想主題,循序漸進,問題環環相扣,提高閱讀能力,引發學生深思。

  四、教師小結

本文通過寫周處悔悟、拜師、爲官及最後以身殉職,表現了周處大徹大悟、一心向善的巨大思想變化,一方面揭露了權貴統治集團的腐敗;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大衆娛樂文化的媚俗,只知道片面追求利潤。而這個故事卻也告訴我們許多鮮爲人知的“後面”的故事,這些後面的故事被人們齊心協力掩埋起來的,這種行爲是不是值得同學們引發一些思考呢?

[設計意圖]每一堂語文課,都有一種別樣的收穫,總結文章中心思想,指導學生做人的道理,讓人回味無窮。讓作者在小說中最想表達的感情在學生的腦海中流轉。

 五、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1——5):周處由壞變好。(前半截)

第二部分(6——8):周處遭陷害而死(後半截)

第三部分( 9 ) :對“後半截故事”的態度。(揭示主旨)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設計上以題目《半截故事》爲突破口,設計了;不足之處在於,由於時間緊張,在課堂教學中對課文朗;

本節課在設計上以題目《半截故事》爲突破口,設計了四個環節——贊、悲、嘆、議,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會到文章的主旨,而非生搬硬套。另外小組討論徹底激發了學生的深入思考能力,讓人感到吃驚的是,學生的回答非常出色。我不得不驚歎於孩子們的思維!

不足之處在於,由於時間緊張,在課堂教學中對課文朗讀重視不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