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人教版選修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單元綜合檢測

本文已影響 2.27W人 

導語:下面是人教版選修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單元綜合檢測,歡迎同學們過來練習,瞭解自己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幫助自己更好地學好有關知識。

人教版選修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單元綜合檢測

一、基礎與運用(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各對加點字讀音都相同的一組是(  )

A.悄然/悄聲細語 刊載/三年五載 與會/與人爲善

B.省親/不省人事 鮮紅/鮮爲人知 妥帖/俯首帖耳

C.宿願/宿將 寧靜/息事寧人 搶球/呼天搶地

D.矇騙/瞎蒙 責難/不幸遇難 靡麗/靡靡之音

解析:選D。ǎo,zǎi,yù/yǔ;B.xǐn,xiān/xiǎn,tiē;C.sù,nín,qiǎn/qiānɡ;D.mēn,nàn,mǐ。

2.下列詞語的字形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凝脂   回眸   緩歌慢舞   九重城闋

B.綽約 迤邐 含情凝睇 流水孱湲

C.鷓鴣 綢謬 嫋嫋秋風 臨邛道士

D.仙袂 玉扃 芳馨廡門 逍遙容與

解析:選D。A項,“闋”應爲“闕”;B項,“孱”應爲“潺”;C項,“謬”應爲“繆”。

3.(2012·武漢二中質檢)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的使用不符合規範的一項是(  )

A.孟子曾引陽虎之言說:“爲富不仁矣,爲富不仁矣。”這裏所謂“爲富”指執政者聚斂民財,所謂“不仁”指不施行仁政。

B.陳光標的“裸捐”到底是不是真的,捐款之時有沒有傷及他人的尊嚴,媒體有沒有藉機炒作的成分?這一切都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思考。

C.足球就像是古希臘的古典戲劇,古典戲劇當中有統一的場景、統一的環境、統一的時間,就像足球一樣;而足球也像那些古典戲劇一樣,結果不可預測,充滿了戲劇性。

D.一向善於創新的深圳,10年前爲自己立下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城市發展目標:打造一座因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解析:選B。前面兩個逗號均改爲問號。

4.下列各項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楊玉環的花容月貌非常張揚地一閃,頃刻之間,皇宮裏所有的宮娥嬪妃都黯然失色!詩人用非常誇張的手法,反襯出楊玉環的傾城傾國之貌。

B.樓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經完全凋謝,成全了她那婉轉絕美的敗落,春風桃李的美豔,竟是如此短暫!

C.藍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調,這種顏色上的轉變正是他虛無縹緲的精神世界的真實表現,與他早期以黃色爲基調的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D.這對夫妻因戰亂而相互分離,本指望着比翼連枝、白首偕老,誰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淒涼。

解析:選B。A.傾城傾國:比喻女子美貌;B.春風桃李: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C.虛無縹緲:形容虛幻渺茫,不可捉摸;D.比翼連枝:比喻夫婦親密不離。

5.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在《長恨歌》這首長篇敘事詩裏,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B.作爲《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赴約的湘君來到約會地北渚,卻不見湘夫人的惆悵和迷惘。

C.元嘉三大詩人之首的鮑照生於亂世,身份地位極其卑微,但他才高八斗,志可凌雲,功名之心尤其強烈,森嚴的門第觀念與其遠大的理想抱負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D.杜甫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他因而被稱爲一代“詩史”。

解析:選D。D項,暗換主語,將“他”刪去。

二、古詩文閱讀(31分)

(一)文言文閱讀(17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李庭芝生時,有芝產屋棟,鄉人聚觀,以爲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穎異,日能誦數千言,而智識恆出長老之上。王,庭芝年十八,告其諸父曰:“王公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隨必亂,請徙家德安以避。”諸父勉強從之,未浹旬①,,隨民死者甚衆。

淳祜初,舉進士,中第。闢荊帥孟珙幕中,主管機宜文字。珙卒,遺表舉賈似道自代,而薦庭芝於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興國,即棄官歸,爲珙行三年喪。似道鎮京湖,起爲制置司參議,移鎮兩淮,與似道議柵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開慶元年,似道宣撫京湖,留庭芝權揚州。

庭芝初至揚時,揚新遭火,廬舍盡毀。州賴鹽爲利,而亭戶②多亡去,公私蕭然。庭芝悉貸民負逋③,假錢使爲屋,屋成又免其假錢,凡一歲,官民居皆具。鑿河四十里入金沙餘慶場,以省車運。兼浚他運河,放亭戶負鹽二百餘萬。亭民無車運之勞,又得免所負,逃者皆來歸,鹽利大興。又大修學,爲詩書、俎豆④,與士行習射禮⑤。郡中有水旱,即命發廩,不足則以私財振之。揚民德之如父母。

德佑二年,宋亡。三月,大元將阿術使者持詔來招降,庭芝開壁納使者,斬之,焚詔陴⑥上。七月,阿術請赦庭芝焚詔之罪,使之降,有詔從之。庭芝亦不納。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煥守揚,與姜纔將兵七千人東入海,至泰州,阿術將兵追圍之。朱煥既以城降,驅庭芝將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降。庭芝聞變,赴蓮池,水淺不得死。被執至揚州,朱煥請曰:“揚自用兵以來,積骸滿野,皆庭芝與才所爲,不殺之何俟?”於是斬之。死之日,揚之民皆泣下。

(節選自《宋史·列傳一百八十》)

【注】 ①浹旬:十天。②亭戶:鹽戶。③貸民負逋:寬免百姓的拖欠的賦稅。④俎豆:古代禮器。祭祀時用以盛牛羊等祭品。⑤射禮:古代貴族男子重武習射,常舉行射禮,射禮分四種,此處指鄉射。⑥陴:城上女牆。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留庭芝權揚州     權:代理

B.兼浚他運河 浚:疏通

C.放亭戶負鹽二百餘萬 放:免除,解除

D.不殺之何俟 俟:通“矣”,語氣詞

解析:選D。俟:等待。

7.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於安民的一組是(3分)(  )

①隨必亂,請徙家德安以避 ②扶其柩葬之興國 ③鑿河四十里入金沙餘慶場,以省車運 ④逃者皆來歸,鹽利大興

⑤又大修學,爲詩書、俎豆 ⑥死之日,揚之民皆泣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解析:選C。①顯示的是智慧;②是感恩於孟珙;⑥是揚州老百姓爲其死而泣。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庭芝聰穎過人。他出生時,他家的房樑上長出了靈芝,鄉人認爲這是大吉之兆,於是就起名庭芝。他少年時就非常聰明,每天能背誦數千字的內容,智慧和見識也常常超過長輩。

B.李庭芝知恩守喪。他在孟珙帳下聽用,孟珙去世前遺表推舉賈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薦給賈似道。李庭芝爲報答孟珙的知遇之恩,棄官回家,爲孟珙守喪三年。

C.李庭芝拒不降元。南宋滅亡後,大元將領阿術派使者勸降李庭芝,結果使者被殺,詔書也被焚燬。後再次勸降,又被李庭芝拒絕。

D.李庭芝拒元至死。朱煥利用李庭芝將士妻子、孩子誘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投降,並最終請求將李庭芝處死在泰州。

解析:選D。D項“最終請求將李庭芝處死在泰州”有誤,應爲“被處死在揚州”。

9.將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假錢使爲屋,屋成又免其假錢,凡一歲,官民居皆具。(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中有水旱,即命發廩,不足則以私財振之。揚民德之如父母。(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借給百姓錢款讓他們蓋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貸款,總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蓋齊。

(2)州郡中發生水災旱災,(李庭芝)馬上就下令打開糧倉,不夠就用自己家財救濟他們。揚州百姓像對父母一樣感激他。

參考譯文:

李庭芝出生的時候,有靈芝長在房樑上,鄉人都聚攏觀看,認爲是生男孩兒的吉兆,於是就用來給他起名。年輕時聰明得很,每天能誦讀數千言,而且智慧識見常常高出年紀大的人。王,李庭芝十八歲,告訴他的叔父說:“王公貪婪而且不體恤百姓,百姓大都怨恨他,隨州肯定要動亂,請把家遷往德安避難。”叔父們勉強聽從了他,沒過十天,王,隨州百姓死了很多。

淳祜初年,考進士,及第。辟舉到孟珙幕府,主管機宜文字。孟珙去世,臨終表文舉薦賈似道接替自己,又向賈似道推薦李庭芝,李庭芝因孟珙瞭解自己而感動,護送他的靈柩到興國安葬,馬上就放棄官職回家了,替孟珙守了三年喪。賈似道鎮守京湖,起用李庭芝任制置司參議,改爲鎮守兩淮,同賈似道商議在清河五河口設置柵欄,增添淮南烽火一百二十處。開慶元年,賈似道宣撫京湖,留下李庭芝暫管揚州。

李庭芝起初到揚州時,揚州剛剛遭遇火災,房屋全都被燒燬。州里靠鹽取利,但是鹽戶大多逃亡,公私兩方都很悽慘。庭芝將百姓拖欠的賦稅全部寬免,借給百姓錢款讓他們蓋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貸款,總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蓋齊。開鑿河道四十里進入金沙餘慶場,節省車輛運輸。兼及疏浚其它運河,免掉鹽戶拖欠鹽稅二百多萬。鹽民沒有車輛運輸的勞役,又能免除所欠,逃亡的人都返回了,鹽業很興旺。又大規模地興修學校,誦讀詩書,舉行祭祀,同士人操練射禮。州郡中發生水災旱災,(李庭芝)馬上就下令打開糧倉,不夠就用自己家財救濟他們。揚州百姓像對父母一樣感激他。

德佑二年,宋朝滅亡。三月,元的將領阿術派人拿着詔書來招降,李庭芝打開營門放進使者,殺了他,在城牆上燒掉詔書。七月,阿術請求赦免李庭芝燒掉詔書的罪過,讓他投降,詔書下達聽從了他的建議。李庭芝還是不接受。這月,益王派使者用少保、左丞相的官職招降李庭芝,李庭芝派朱煥守衛揚州,同姜才領兵七千人往東面下海,到了泰州,阿術帶兵追擊包圍他們。朱煥率城投降以後,驅趕李庭芝將士的妻兒來到泰州城下,副將孫貴、胡惟孝等人開門投降。李庭芝聽說情況有變,跳進荷花池,水淺沒死成。被抓到揚州,朱煥請求說:“揚州自從打仗以來,堆積的屍骸到處都是,都是李庭芝和姜才造成的,不殺掉他們還等什麼?”於是就殺掉了他們。死的那天,揚州的百姓全都落了淚。

(二)詩歌鑑賞(8分)

10.閱讀下面一首元曲,按要求答題。

水仙子·尋梅

喬 吉

冬前冬後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  酒醒寒驚夢,笛悽春斷腸,淡月昏黃。

(1)請簡要分析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樣描繪“尋梅”的執着與艱難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相逢縞袂綃裳”,“ 酒醒寒驚夢,笛悽春斷腸”分別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三句借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不斷轉換,以及細節描寫,寫出了尋梅的執着和艱難。“冬前”“冬後”是時間的間隔,“溪南”“溪北”“樹頭”“樹底”是空間的變換,“兩履霜”是細節描寫。

(2)“忽相逢縞袂綃裳”採用了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把梅花寫成了一位清雅飄曳的白衣女子,表達了終於找到梅時的那種喜悅心情。“酒醒寒驚夢,笛悽春斷腸”採用了對偶(或誇張)的修辭,表現了從醉態回到現實後的萬分孤獨和失落。

(三)名句名篇默寫(6分,5題6空)

1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朝馳餘馬兮江皋,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2)映階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3)________________,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4)心非木石豈無感?________________。

[鮑照《擬行路難(其四)》]

(5)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長恨歌》)

答案:(1)夕濟兮西澨 (2)隔葉黃鸝空好音 (3)出師一表真名世 (4)吞聲躑躅不敢言 (5)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

三、現代文閱讀(32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