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1.22W人 

【教學構想】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針對本文的特點,我打算用“美”吸引學生,和他們共同去感受語句的音韻美,分析結構的層次美,揣摩描寫的生動美,品味語言的簡約美,體會情感的變化美,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如果學生能感知到這些美,就一定會陶醉其中,被其浸染,從而主動地去探究、去攬勝。

要實現這些構想,首先,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優美。因此,在每個教學環節的開始、小結或者與下個步驟的銜接、過渡處,我都設計了一段或長或短的引導語,力求在準確傳遞教學信息的同時,爲課堂營造一個優美的語言氛圍;在品味字詞的錘鍊、品析寫景的方法時,我也儘可能的運用四字詞語和排比、對偶等修辭句式使我的語言更接近文章語言的特點。

其次,我認爲“美”感的獲得主要還得通過“感”:感知、感受、感悟。而“感”的最佳途徑應該是“讀”。因此,讀成爲了我這堂課貫穿始終的方法。

文章短小,如果走馬觀花,僅從大處着眼,則難得其中三昧。因此,文中的美還需從小處人手,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學重心應放在對具體的字、詞、句、段的品析上,這個環節要捨得花時間,學生個性化的感受應充分鼓勵,學生膚淺浮泛的理解應給予引導,學生空洞偏離的分析應予以糾正。

美文自然應美讀、美教,讓學生獲得美感,帶着這樣的收穫去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感受作者筆下三峽的獨特風光,激發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2.體會本文總分結合的層次美和變化多姿的寫景方法。

3.學習掌握一些多義詞語、特殊句式和修辭手法,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章結構及描寫方法。

難點:部分內容的理解和個別特殊句式的掌握。

[教學安排]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中國第一大河是——?(長江)

2.那麼,浩瀚的長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爲壯觀的風光當屬——?(三峽)

3.今天,我們就隨着北魏時期的酈道元一起走進1500年前的三峽。

(由兩個簡單問題組成的導語,開門見山,用簡潔明瞭的語、言點明本文所寫內容的地理位置、作者及寫作年代,使學生花最少的時間獲得課文的相關資料。)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讀錯字,不加字、漏字。

(這是對課文的初讀,只在準確層面上提出要求。)

二、讀課文

1.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作者用具有音樂美感的語言,濃縮了萬千氣象,展現了無限風光,老師爲大家範讀一遍,請同學們看課文,注意節奏、語調。

2.請同學們自己再朗讀一遍課文,這一遍要求讀得流暢讀出抑揚頓挫。

(對課文的二讀,要求由準確上升到流暢和優美。教師的解重在強調本文語言的特點是具有音樂美感,而示範則是讓學生明白要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善於把握文章的語言特色。在佈置學生朗讀時,教師就提出了對節奏和語調的具體要求。)

3.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讀文章的四個段落,比比看,誰讀得好。

(這一環節是對二讀朗讀要求落實情況的檢查,因此最好選擇四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不僅僅是讓朗讀水平高的學生展示他們的特長。如果中等水平的學生都沒有達到要求,這個環節就需要再多給點時間反覆讀,方法可以是教師的指導讀,也可以是學生的互助讀。總之,要大多數學生達到標高,纔可進行下一步的教學。)

4.下面就請同學們參照註釋細讀課文,力求把課文讀懂。同桌互相翻譯,有疑難相互幫助解決,不能解決的舉手提出。

(這一次讀的目的是理解內容,比較適合通過默讀進行。淺易文言的翻譯應避免教師從頭到尾的串講。先自主探究,再通過同伴互助、合作解決問題,還有解決不了的,留待全班探討。)

5.釋疑,掃除理解障礙。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見曦月”、“自非夜分,不見月”兩句合爲了一句,精簡了字詞,保持了原意。)

“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綠潭映倒影”。)

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怎麼還會“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或”、“有時”都表明情況極爲特殊,封建社會王權至上,皇帝有命令,行船者是冒着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險,從而具體表明瞭夏水之疾。)

6.教師補充學生的疏漏。

(學生在全班提出的疑問,最好由學生自己解答,教師只是給予提示。上面的兩個問題一個是關於句式的,具有規律性,教師可舉一,讓學生反三;另一個則涉及歷史背景,可由教師講解。這兩個問題對文章的理解都很重要,學生如果沒能提出來,則需要教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