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那年那人那戲散文

本文已影響 2.65W人 

昨晚看電視連續劇《甄嬛傳》了。雖然已是過時的劇目,我卻從未從頭到尾的看過,初看就被裏面的劇情吸引。過年了,本該好好玩一玩的,聽說《金陵十三釵》挺好看,於是在網上搜出來一睹爲快,不想一氣看到中午十二點二十,午飯都耽誤了。與同學逛商場,一起逛到天黑商家關門;跟好友打打麻將,小贏沒輸,好像也不盡興。過年,那年味呢?這樣想着,就已經是正月初六了。要在往年,街上也該熱鬧了。民間會有一些團體涌到縣城來,什麼跑落子,跑小車子會,扭秧歌,耍獅子,踩高蹺,鑼鼓喧天,倒也有幾分熱鬧。可今年到這等時候,街上竟是悄無聲息,異常的冷清。沒有體驗到年味,讓我又一次失望了。本來就愛懷舊的我,不由回想起從前的光景來,想起那些年,那些人,那臺戲……

那年那人那戲散文

家鄉,過年很熱鬧。敲鑼鼓,放鞭炮,扭秧歌,跑小車子會……要說最爲熱鬧的就是唱大戲。都是鄉里鄉親,都是熟面孔,人們就更加有了看的興致。那場面也稱得上是人山人海,演的熱火朝天,看的興趣盎然。那時人們的笑總是掛在臉上的。以至多少年過去了想起來仍舊是回味無窮,記憶也格外深刻。

現在電視電腦普及,而過去的人們文化生活不很豐富。冬閒了,人們會在一起玩玩牌,打打麻將。說是玩卻總要論個輸贏,難免會有之嫌。串門子拉家常,哪有那麼多閒話說,再說閒話兒說多了損人而不利己。這時就有熱心人開始操持唱戲。鄉里的人們別看沒多少文化,可對戲不外行。我們家鄉戲種河北梆子,誰都能唱兩口,自老輩就有唱戲的歷史。冬天農閒了,熱心人會把原來的老玩意再次倒騰出來,根本沒怎麼費勁。找尋演員,置辦道具,聘請師傅,只幾天功夫,一切齊備。鑼鼓班子,唱詞唱腔,生旦淨末醜,文功武功竟然齊全!

冬天裏天兒冷,吃過晚飯,人們沒什麼事情早就躺在暖烘烘的炕頭上休息了。有了戲班子可就不同了。那戲裏面的角兒得按時按點去操練,不認真怎麼登臺?那拉各種樂器的,也得操練,這幕後的功夫絕對忽視不得。訓練場地設在農家屋裏或大隊部裏。演員伊咿呀呀一唱,板鼓噠噠噠一敲,胡器那麼一拉,還真像那麼回事。教唱腔的師傅都是六七十歲的老者,別看他們老,教起戲來絕對嚴格,愣是把那年輕小夥和大閨女給訓哭了。屋裏會圍着些人觀看,人多屋子窄,容不下,於是那窗戶外的玻璃上準有一堆的腦袋瓜使勁往裏瞅,儘管外面寒風凜冽。父親愛聽戲,吃過晚飯,當鑼鼓敲起來的時候,父親再也坐不住:“鼓響了,戲又開場了!瞧瞧去。”這一去就是仨鐘頭。當帶着滿身寒氣的父親回來的時候,夜已經深了。而這時的父親卻顯得格外興奮,絲毫沒有睏意,興致勃勃的跟母親學說在戲場看到聽到的那些新鮮事。哪個演員的青衣唱腔拿捏得好,哪個武生練得差,誰誰把戲詞唱顛倒了……睡着的我們會被父親的聲音吵醒,揉揉眼,豎起耳朵也跟着聽。呵呵,原來學唱戲也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啊!

冬日裏忙上那麼倆三月,待到年底,在村外尋一塊空地,壘個高臺,戲臺有了。於是這戲就真的唱起來了。

年三十吃過年夜飯,正月初一上午拜年,下午就有戲看了!這一唱就唱到正月十五。村外的戲臺高出地面很多,這樣是爲了方便人們觀看。靠前的位置固定七八排木板,這都是留給一些村裏有威望的人的座位,一般人就自行帶椅子或凳子。這些人多是坐着觀看,再遠一些的人就需站着觀看了。往往會有外村人來看戲,他們的座位就是自己的自行車後座了。人多必招來小攤小販,因爲這個時候是最爲賺錢的,頭腦靈活的小販們,誰不抓住機會撈一把?糖果瓜子各種小零食往外一擺,色彩鮮豔的小玩具隨意那麼一掛,那一架架糖葫蘆往地下一戳,那羣幼小的孩子們就像蜜蜂見到花一樣的圍攏來,他們可不純是看戲,他們纔不管臺上的依依呀呀唱的.啥呢,目的就一個,就爲那口吃。

唱戲了,總會接親戚來看戲。誰家沒有七大姑八大姨,誰家不接幾個親戚?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人們除去了看戲,就是熱情招待親戚。這親戚裏當然包括未過門的新媳婦。誰家小夥子定親了,必會接來。婆家會變着花樣做各種美食來招待貴賓。這時的臺底下會增添一景:看誰家未過門的新媳婦長得漂亮。臺底下看戲的同時,準有人在交頭接耳,指指點點,那就是“新媳婦”效應。臺下年輕小夥子們會打扮得整整齊齊,大姑娘們拿出全部家當,穿得像一個個花蝴蝶,他們來看戲,不純粹是看戲,還包括看人。戲臺上才子佳人,戲臺底下眉目傳情。因此沒等幾臺戲唱完,準有那麼幾對成爲眷屬。

鄉村裏的戲雖不能跟專業的比,卻也唱得有模有樣。其實最安分的還是那些中年人及老年人,他們是最懂戲的,誰的唱腔好,誰的動作到位,誰露出了破綻,會看戲的看門道,他們都能給出準確的評價。演員都是身邊生活着的人,一旦上了臺,就成了演員,於是底下會指指點點,這小生是鄰家二姐,這老生是隔壁三叔。那青衣看着面熟,哎,這不就是你家小姑子嗎?於是臺底下哈哈一陣笑。快來看,臺上那小丑是我家表哥!呵呵,平時挺正經的,上得臺來就變成這副德行了,真行!

說起唱戲,那可是嚴冬,天氣極冷,卻不會影響人們看戲的興致。天幕已黑,一陣陣鑼鼓敲起來,那是開場鑼鼓,隨着那強勁的寒風一陣緊似一陣,只灌進你的耳鼓。於是家人們,趕快穿戴整齊,把過冬的傢什拿出來,給自己一個全副武裝。爹孃不住地催趕着:“快走,快走!戲開場了!”於是我們頂着嚴寒,帶着板凳,攜家帶口,就爲看那場戲!

等來到臺下,但見緊閉的幕布一拉,戲開場了。那色彩明豔的鳳冠霞披,那插簪帶花的頭飾,那繡龍描鳳的戲服,那腳底高高的朝靴,點綴了整個舞臺,叫人目不暇接。還有那莊重文雅的青衣,俊朗的小生,威風凜凜的武生,活潑的花旦,滑稽的小丑,老態龍鍾的老旦,穿梭於舞臺,唱得好聽,舞得漂亮。戲唱得好,要喝彩叫好。唱到精彩處,喝彩聲不斷,掌聲雷動!一場民間小戲竟迷醉了那麼多癡心人。

風和日麗的天氣,戲臺底下的人格外多,用人山人海來比喻一點兒也不過分。雖然有音響,有話筒,但還是影響聽的效果。臺底下孩子哭,大人喊,再有一些專門搗亂的痞子,會攪得戲臺底下烏煙瘴氣,觀衆羣裏別有用心的人成心擁擠推搡,致使舞臺下發生騷亂。這個時候,村裏的保安員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們會及時地站出來維持戲臺底下的秩序,大聲呵斥那些搗亂的人。那幫痞子會在衆目睽睽之下灰溜溜地走開。所以真正聽戲時機是在夜晚,夜深人靜,無孩子吵鬧,無別有用心的人搗亂。戲迷們會安安靜靜、專心致志聽他們的戲!

家鄉唱了多年的戲,我竟沒看過一場完整的戲。因爲我實在沒什麼興趣。對於那些熱鬧我懶得去瞅一眼的。儘管如此,卻不耽誤我懂戲,因爲家裏父母、二妹、小妹都是戲迷。我的爸爸媽媽會經常的給我們說戲。我竟也知道一些戲的名稱及內容:《鍘美案》、《轅門斬子》、《三孃教子》、《王寶釧》、《竇娥冤》、《十五貫》、《打金枝》……對於它們一點都不覺陌生。戲臺底下很少去,但去了也不爲看戲,看看有無熟人或同學,找到了,一起相約離開戲臺,倒背靜的地方去玩了。對於我來說,找個安靜之所,幾個好朋友說些體己話,要比在戲臺底下聽那些咿咿呀呀來得快樂得多。

外婆是老戲迷,父親每年都會接她來我家看戲。在外婆看來,聽戲是一種絕妙的享受。當她看到我和弟弟對看戲不感興趣時,會很惋惜地對我們說:“嘖嘖,人家花錢買票看戲。這麼好的戲,送在家門口都不看,真是可惜了呢!”聽了外婆的話,我和弟弟頗不以爲然。反而對外婆大冷的天去聽戲表示不理解。當夜晚看着穿着笨重的外婆,滿心歡喜的去看戲的時候,我就會想:“這麼大年紀,在寒風待好幾個小時,哪來的毅力?”於是我們不止一次地勸說外婆,不讓她犯傻。而外婆卻反過來笑話我們:“寶貝,那戲多好看那!你們不去,真傻!”呵呵,到底誰傻,其實我們各有所好!

戲唱了多年,雖沒正經看戲,卻也領略了熱鬧的年味。現在又值正月正了,再一次憶起那看戲的年月來。有多少年沒看過戲了?初略一算竟有十六七年了!雖然我不怎麼愛看戲,但我還是留戀那時的熱鬧氣氛,那裏面有着濃郁的親情的溫馨。那時候的年多有味啊!那唱戲的年月,成了我心中抹不掉的印記。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天,又一次憶起那戲臺,那戲臺上的演員,以及那些看戲的人,朦朧依稀間,彷彿又聽到那開戲鑼鼓,還在耳邊敲,不停地敲……那年,那人,那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