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有關老井的散文

本文已影響 2.3W人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老家西面離廚房二+米開外有一口水井,它承擔着數百居民生活用水的重任。

有關老井的散文

這口水井據說是居民集資找打井人挖的。井爲圓形,井口直徑約有一米左右,井底有二三十米深,井口用石塊圍砌成高出井臺三四+公分的井圈。井臺呈六七米長的正方形,全是花崗岩石鋪砌的,高出地面有十幾公分,四周還有排水溝。客觀地說,這口老井設計得既科學又安全、衛生。

老家臨近贛江,地下水資源+分豐富。這口井一年到頭從不會乾枯,水位也無太大變化。只是毎年的汛期,井水會漲到離井口不足1米,此時水也就混濁了。正常情況下,井水非常清澈,用父親的話說“象貓眯的眼睛”。井水冬暖夏凉,+分宜人。在那還不知冰箱、空調、熱水器爲何物的年代,數九嚴冬、冰天雪地的季節,能用上直冒熱氣的井水,該有多麼溫暖舒服!而三伏酷暑、烈日炎炎的夏季,能用上清涼的泉水,又該是多麼的涼爽愜意!不少人口渴了,就直接飲用這井水,從沒聽說有人喝壞了肚子,我自己都不知喝了多少回,那清甜的口感至今難忘。

夏天,若家裏買了瓜果,總喜歡先放在剛提來的井水裏浸着,過些時間再吃,會更感冰爽。剩飯剩菜也是用碗裝好放井水裏過夜,留第二天吃就不會餿。井水儼然有了冰箱的功能。

老井以它的色清澈、味純正、質優良居全鎮之首,被鎮的`水文站列爲重點示範觀察的保護井。每年會請人下井去淘洗一遍,徹底清除井底沉積的淤泥汚物。並加封了圓的木井蓋,配了鎖,騁請了專人毎天早開晚關井蓋,測量、記錄井水變化情況。我就曾被聘用做過此事,只因文革後一切都亂套了,才無人顧及這點雞毛蒜皮。

我家廚房有一口大水缸,能裝小水桶(-桶水大約30斤左右)10桶水。當我讀初中時,提水的任務就落在我身上了。我插隊離家前包覽的三大體力活還包括挑菜園的菜水和去糧站買米,而今的孩子就再不用幹這種磨肩膀皮的體力活了。正常情況下,家裏毎天要用一缸水(除去洗菜洗衣)。每天下午放學後,祖母就會把水缸清洗好,我則提着小木桶去井口提水。小木桶樑上拴一根粗繩,把木桶放入井底,裝滿水收繩子把木桶提出井口。然後再提回廚房倒入水缸。有時,會用一大一小兩隻桶,用扁擔挑起回廚房。裝滿-缺水,前後需耗時三四+分鐘。若踫上井臺提水人多,則會花多些時間。每天完成了這個任務,我就會有如釋重負的輕鬆,祖母則會有心滿意足的高興。

隨着周邊人口的增加,用水量自然就增大了。最多時井臺上會站滿+多人,排隊等提水,狀如哄搶。老井已不堪重負了!井水幾乎用至枯竭,水質也變差變混濁了,已很難滿足人羣之需。幸喜七八+年代流行了各家各戶在自家廚房邊打壓水井,花錢不多又方便、快捷、實用。再去老井提水的人已很少了,給老井切實減負了。我家緊挨廚房邊也打了一口壓水井,井上鐵器部分是我托熟人朋友做的,確實好用。

我很少回老家去,前年回去時發現這口老井已被徹底廢棄了。井圈、井臺已不見了蹤影,只是原位置尚存。井口被人用木板、石塊壓住,是爲了防止掉人掉物下去吧。周圍居民告訴說,現在大家都用上了自來水,老井早已沒人用了。

爲羣衆服務了幾十年的老井,也算是功德圓滿、壽終正寢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