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三年級作文

小學生作文懷念重陽節

本文已影響 9.11K人 

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作文“懷念重陽節”,歡迎同學們過來閱讀和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學生作文懷念重陽節

 【篇一:懷念重陽節】

這個城市根本沒有一點關於這個節日的消息,儘管它並不是屬於我們的節,甚至作爲節日它顯得那麼不重要,可是我還是不禁想到了在家鄉這個日子的氣氛。

記得我曾經爲了能夠在這天晚上和同學去登高而和爸爸爭執,他很生氣很武斷地說,如果我敢去他就打斷我的腿(這是一句他最常用的威脅語言)。也許在初中那個年紀而且沒有媽媽在身邊的女孩子最厭惡的就是這樣的管教吧!這樣就直接導致了我叛逆的行爲,儘管我明白他不讓我去是擔心我的安全。但是那個時候我對黑夜並不害怕,遠遠沒有現在這種恐懼感!

說遠了,說回重陽節吧!在家鄉,每到這天晚上都會有成羣結隊的人們去登南山,每個人手裏會拿着一支菊花,很熱鬧!小孩子會很興奮,老人也會在中年人的攙扶下去參加活動,給我留下很溫馨的感覺。

在新鮮感覺的漸漸降溫後,我看見了文化和生活的差異!我像一隻被移栽的植物!

  【篇二:懷念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爲“重九”。又因爲在我國古代,六爲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在古代民間,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至於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詩人王維更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這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爲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時至今日,許多傳統已經被商業化,失去了文化底蘊。往年的重陽,都沒有放假,這個傳統節日已經漸漸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纔可以在這個節日去登高應節,去緬懷故人。所以,漸漸地,重陽節演變成了老人節。我們七八十年代這一輩,除了生活的無奈,還剩下些什麼?今年的重陽,同樣由於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陽,又將會怎麼樣呢?

更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