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3篇

本文已影響 2.05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3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1

“叮零零……”上課鈴響了,黃老師邁着輕盈的步伐進入了教室。講完新課後,黃老師略帶神祕地說:“接下來的時間我們考試,我去辦公室拿試卷。”同學們馬上開始了緊張的複習。是呀,誰不想考一個好成績,做班上的NO.1呢?

幾分鐘之後,老師沒來,一些同學蠢蠢欲動起來,教室裏面開始有了一些細聲碎語。這時,湯邁迪跑到我的座位上找我聊天。我勸他說:“老師馬上就回來了,趕緊複習去吧。”他毫不在乎地說:“沒事,大家都在玩,就聊一會嘛。”經過他的幾番“邀請”,我終於忍不住了,和他聊起了最近看的書,滔滔不絕、唾沫橫飛。環視一下週圍,只見“才女”勞安正捲起袖子,激烈地和同桌王世榮“辯論”,和老師在時截然不同,簡直判若兩人。彭璐則正發表“演講”,周圍聚集了一羣“粉絲”聽得津津有味。全班同學似乎都把考試拋到九霄雲外了。

一會兒,一些耳尖的同學慌忙說:“洪老師來了!”頓時,同學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各就各位,有的急忙收起心愛的小人書,拿出了語文書放在上面,有的急急忙忙拿起筆裝着寫作業,有的裝作默背課文……,霎時間,教室裏面變得鴉雀無聲。我一邊“聚精會神”地看書,一邊用眼角的餘光偷偷地瞟了一眼洪老師。洪老師看了看我們,大家都在“認真”學習,沒有說什麼,轉身離開了教室。

幾分鐘過後,教室裏面又熱鬧了起來。班長吳琪看不下去了,站起來大聲維持紀律:“安靜!大家請安靜!”可是無人理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吳琪跑到黑板前,寫下大大的“記名”兩個字,漸漸地大家開始安靜下來。真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湯邁迪向吳琪舉起雙手,幽默說道:“看着我,你已經被我控制……”,弄得吳琪哭笑不得。全班一片鬨笑。吳琪沒有放棄制服湯邁迪的努力,湯邁迪自然也不想乖乖就範,開始絕地反擊,正在兩人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聲清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朗讀聲打斷了兩人的僵局,大家回頭一看,原來彭璐正在搖頭晃腦的朗讀《半截蠟燭》這篇課文,大家鬨堂大笑起來,笑聲差點把屋頂掀翻。吳琪一看控制不了局面,只好無奈地走下講臺。

不知道爲什麼,教室後面突然安靜下來,我好奇的回頭一看,原來黃老師陰沉着臉,出現在教室的後面!感覺老師來了的同學立刻捧起了課本“專心致志”地讀了起來,可沒有發現老師的.同學們依然在各幹各的,經過周圍同學小聲提醒,才手忙腳亂的收好放在課桌上面的漫畫書。教室裏面終於安靜了下來。我的心裏猶如一羣小鹿在亂跳,大家懷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準備迎接狂風暴雨的到來。黃老師走上講臺:“今天我們寫作文,題目就是:當老師不在的時候”。

原來,這只是老師的一個“圈套”。在課堂上,老師在與不在我們都應該一樣!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2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裏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裏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爲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裏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裏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爲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3

“民以食爲天”。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話。說起吃來,我最喜歡的是我們家鄉潮州的小吃,總是讓我勾起一個個美好的回憶。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冬節裏的一次次關於“吃”的往事。

冬節過小年在我們那裏是個大節日,在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過了冬至就預示着舊年即將過去新年又要來臨。要辦很多東西來慶祝,我最喜歡的還是小吃“甜圓”。“甜圓”可是冬節的主角,一年只此一次,家家戶戶必須吃,大人對小孩說:吃過“冬節圓”,又長一歲了。

聽爸爸說,以前家家戶戶自己做“圓”。做“圓”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工作大概從幾天前就開始了。每家每戶買來糯米,然後小城裏的人就開始忙開了。聽說爸爸小時候巷子裏只有一臺“地臼”——這種臼使用腳踩着臼槌捶穀物的。每當這個時候“地臼”發出的“咚咚”聲就響個不停,每家每戶的大人們都帶着自家的糯米來到這裏捶。直到變成粉末之後,才能把它裝回家。

在冬節的前一天晚上,這可是一個有意思的時刻,全家老少必須團聚在一起“搓甜圓”。大家分工合作。首先,大人們對糯米粉“加工處理”,將糯米粉加上溫水形成一種粘粘的固體,用手不斷的摻和,直到形成一個麪糰。然後將麪糰帶到餐桌上。一家的老老少少已經圍坐在餐桌邊摩拳擦掌了。之後一家子忙起來了:首先將糯米糰捏成一個個“圓”,做法有點像擠牛肉丸。然後將它搓圓。大家分工合作,像一條工廠流水線。由於全家老少手大小不一,所以搓出來的“圓”大小也不一樣,我們對這方面可有講究,越是搓的大小不一參差不齊越好,這叫“父子公孫圓”。一個個做好的白白胖胖的小傢伙被均勻地放在鋪着糯米粉的筐裏。一鍋熱騰騰的開水已經在等着它們了。最大的幾個圓成爲“落湯錢”,是拿來祭祖的,一個個肥肥胖胖的,很可愛。“探完了湯”之後,將它們撈起來,裝入另一個鍋,邊煮邊加入白糖,白芝麻和粉紅色的爆米。之後就可以裝入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碗了。大家肯定等不及他們的勞動成果了,紛紛搶着碗圍坐在一起吃起來,小孩子最佔便宜了。不一會兒,所有的“甜圓”都被吃個精光,連湯汁都一滴不剩。只有那幾個有福氣的“落湯錢”還穩端端地屹立在那裏。它們先要在冬節裏給祖先“吃個飽”,但最終的歸宿還是那些子孫們。現在想起來,還真是“大飽口福”啊!

如今冬節裏潮州城內到處都有大攤小攤的買“圓”店,我們不需要自己做就能吃到“圓”了。可是當年的那些老老少少團聚在搓“圓”吃“圓”的時光還殘留在老一輩的心中。像北方人團聚包餃子吃餃子守歲一樣,我們這邊過小年做“圓”吃“圓”像是在“守小歲”,其實就是一段團聚的時光和一段美好的記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