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九年級作文

【推薦】初三感悟作文五篇

本文已影響 1.54W人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感悟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初三感悟作文五篇

初三感悟作文 篇1

我從2歲開始,一直都在騎着一輛帶有兩隻副輪的小自行車。我五歲時奶奶給我買了一輛大些的帶有兩隻副輪的自行車。

有一天爺爺把兩個後輪給卸掉了。我驚奇的問爺爺:“爺爺爲什麼卸掉小輪子?”爺爺說:“不卸掉它你總也不會騎自行車。”剛拆完,我馬上就想騎。但是,真要騎的時候,我突然害怕了起來,真擔心在半途中會被摔下去。“萬一有個什麼閃失,那可怎麼辦呀!”我心裏忐忑不安。奶奶對我說:“騎騎試試!”我還和以前一樣坐上去,用腳一蹬,遙遙晃晃的,先摔了一跤,爬起來上去,又摔了一跤。奶奶跑過去,用力扶着馱架,這次沒有摔交。我用力扶着車把,使勁蹬。奶奶鬆開了手,我還不知道。忽然一晃碰着了一塊石頭,連車帶人一塊倒了,腿碰掉一塊皮,直往外滲血。這時,爸爸走上前來對我說:“沒關係,大膽地去騎吧,把拆掉的副輪當作還沒被拆掉時那樣騎。”聽了這番話,我膽子也大了,又鼓足了勇氣跨上了車,雙手緊緊地握着車手,可是渾身卻在簌簌發抖。眼睛注視着前方,腳用力地一蹬,自行車慢慢地向前去。一開始,我時而摔倒,時而重心不穩,搖搖晃晃地像只小鴨子。爸爸媽媽卻不斷地鼓勵着我,我不停地練着、練着……緊接着我又學習上車和下車,我成功了!

上二年級了,奶奶給我買了一輛淡綠色的20型女車,我每天騎着心愛的自行車,像小燕子一樣跟在奶奶(奶奶是我們學校的教師)後面去上學,心裏美滋滋的。

門前有一排桑,非常茂密,枝葉修長。

我常坐在門前,望着不遠處的那一排桑發呆。它們同我共享一縷陽光。可是,惟一的不同:我是憂愁的,它們是快樂的——從那閃着光斑的綠葉上可看到。

媽突然叫住我:“能陪我去剪桑嗎?”當然,我很樂意能做這樣的事。

剪子一刀一刀剪下去,桑枝一束一束掉下來。陽光射過晶瑩的汗珠。我看見,一滴滴白色的養料像汗珠一樣從剪過的桑枝的頭上滴下。我擦擦自己的臉,我驚慌地發現原來我臉上並無汗珠,而是淚水。

那一刻,我停止了剪桑。我回想起了許多許多。曾經一次次苦痛,我告訴自己要堅強,曾經一次次挫折,我告訴自己不悲傷。是誰發的誓言,斬斷翅膀也要帶着血與淚飛翔?現在的失敗不是永遠的失敗,路還很遠,珍貴的東西總是慢慢成長。

我猛地驚醒,問問母親:“爲何剪桑?爲何不讓它快樂地成長?”

她的回答令人吃驚。我深深感到:我總是太急,太狂躁。青春只一次,我應該慢慢品味,不應該只爲追求一時間的勝利而重重發誓,也不應該只爲懺悔一時間的失敗而深深追悔。相反,我要忍耐快樂,忍耐痛苦,忍耐心與心相碰撞時的那一刻沉痛。我要慢慢成長,長得健壯,長得剛強。

我拿起剪子,毫不心痛地剪下去,一刀一刀剪掉心靈的沉重,剪掉曾經的一次次歡樂與憂傷,讓心底的沉積似火般噴發,讓世界與心靈一起震撼,讓傷口的痕跡從此消失。

母親說過什麼,我清晰地記得她的話。

她說:“剪桑嘛,爲了讓桑不至於長得過快,從而忽略了堅強與韌性。讓其有桑口,它會更加茁壯。如果現實環境太過於順利,桑會太高,不能經受風吹雨打。相反如果每年都剪桑,那麼,桑口會讓桑長得更慢,讓其慢慢品嚐了成長與青春中的苦與難之後,它會更加堅韌,風不搖,雨不倒。”

初三感悟作文 篇2

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發展中的漢字也成爲了中國的象徵之一,從古代的甲骨文到後來的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再到最後的行書,草書,直至現在的文字……漢字經歷了太多太多,這或許也是我們認爲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一個原因吧。

這,就是經典。那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也就是經典的解釋了。我們的經典本,沉沉地記錄着中國古代的字,古代的話,那經歷了五千年的傳承與洗禮的文化,經典本是它的住所,也只有它纔是經典本的主人。我們的名字凝聚了長輩的心血,所以我們唯一的名字也是經典,我們把名字寫成象形字,向大家展示。同樣,之乎者也,孔孟之道,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名句也成爲了經典本的亮點。兩者合一,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每天值日的同學認真地準備與臺下同學的.認真記錄都讓所有人看到中國文化在我們心中播下的種子,也看到了我們對語文的熱愛。聽記本中的文章總是那麼的動人心絃,我們用心地聆聽,快速地筆記,踊躍地交談……演講時的安靜,演講後的掌聲,談感想的激烈……美麗的文字,冥冥之中引導着我們,用心去傾聽那感人的、短小的、清新的故事,把我們又一次帶入了經典,帶入了那絕妙的語文世界。

每日的積累,每天的經典,每節課一字一句一篇。這樣積少成多,積沙成塔,一點一點地瞭解,一點一點地學習。在感悟經典的同時學會堅持,這時的經典本已經成爲了一本聚沙本,記錄了中國文化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它記錄了我們的成長足跡。我們把經典融入我們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在經典中感悟人生,在經典中理解人生,在經典中創造人生。

初三感悟作文 篇3

雄奇的山峯,廣袤的原野,歡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當真真切切地融入剔透玲瓏的自然之中,我發覺,在繁忙的生活中仍需彌補一種“靜聽花開花落,笑看雲捲雲舒”的恬淡與安寧。 自然是自然的,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用生命去聆聽

當速溶咖啡、一次性餐具走入我們的生活,當白色垃圾、虛擬社區成爲當今時代的一種符號時,我們已經遠離了自然。雖然報紙上是連篇累牘的旅遊廣告,可是事實上,我們已經缺少了那一份感悟大自然的情懷和心境。心已經不再靜如止水時,自然便離我們而去,哪怕站在南山跟前,許多人也只能看見金錢與權利,沒有了心遠,何來地偏?

融入自然,沒有束縛的氣息,釋放的是心靈的翅膀。讓心靈遠行,一種悠遠,一種夢幻,一種甜柔。漸漸地,一個全新的天地呈現了。

自然是哲學的。沒有繁冗的論證,沒有激烈的爭辯,自然本身便演繹着那永恆的哲學命題——什麼是生命。自然從不奢言唯物、唯心,自然也決不歸屬於某一個流派,自然只是靜默地臥在那裏,任你去發現。有人看見了曇花的一夜即逝,於是感慨生命的短暫。有人看見了羣星的閃耀,於是高唱生命的永恆。有人看見了魚兒在池中的快樂,有人看見了風吹帆動的思辨,有人迦葉看見了佛祖拈花,於是得道。我想他一定是感悟了自然的哲學。亞里士多德,黑格爾,朱熹,其實都是從自然懷中拿走了極少的

哲理,便像孩子般快活地跑開,成了傳世的宗師。可自然還在那裏,用心地思考,用心地演繹。

自然是文學的。沒有激昂的文字,沒有冗長的章節,自然本身便有着詩一般的韻律,散文一般的氣質,甚至是小說一般的故事。自然不是現實、浪漫,自然也決不參與某一個“社團”。自然總是站在那裏,靜靜的,任你去採摘。蘇軾路過時,摘取了大江東去的豪邁;李白路過時,取走了長江奔流的浪漫;柳永路過時,摘取了幽怨的柳;魯迅路過時,拿去了深沉的夜。其實自然還在那裏,沒有文字,還在抒寫,還在記敘。

自然是音樂的。沒有流瀉的音符,沒有動人的節拍,自然本身便有着一種天籟之音,他沒有樂曲的雄渾或是悠揚,但卻可以給予音樂家們以最深的感動,《月光曲》誕生了、《二泉映月》誕生了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大自然欣慰,可他仍在那裏,孤獨地演奏,孤獨地欣賞。

自然是人文的。自然是自然的!感悟自然的結果其實很簡單,你也許感覺不到生命流動,也許感覺不到春風拂曉,也許聽不見天籟之音,但你仍可以爲偉大的自然而流淚,因爲你用心感悟,便得

了自然的精髓——自然。

也許有一天,我們又回到了那些嘈雜的人聲間,繁忙的事務中,但我們已有了一顆自然而寧靜的心,於是我們發現了另一種人生,另一種風采!

初三感悟作文 篇4

高高翹起的蓮花碧綠青翠,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陽光下散開的玫瑰色花兒光彩奪目,久看後有淡淡喜悅從心底漫溢擴散。這時候湊近了去,能看見蓮葉上有水珠閃閃發光,生命動感在一閃一閃中充分顯現,總讓人以爲陽光是彎曲與抖動的。

我真心地喜歡蓮花。在我學過的不多的詩詞中,蓮花一直是被作者們讚美的對象。這與我在現實中看到的蓮花以及它們所帶給我的印象基本一致:美好,恬淡,優雅。

“出淤泥而不染”是寓意最深最能概括蓮花品質的一句讚譽。我幾乎覺得這句話就等同於蓮花,等同於一個無可辯駁的常理。但有次我看到被牧童採摘並扔到泥水裏的綠色蓮葉與新鮮蓮花,並驚訝於它們被淤泥所弄得骯髒不堪入目時,突然覺得這句話並不那麼符合邏輯了。

出淤泥而不染突然間不再成立。

而我此前一直不由自主地認爲,蓮花不染淤泥是因爲蓮花的葉片太光滑,正如我看到水珠在蓮葉上不留痕跡,宛若玻璃珠乾脆利落地滾動奔跑,葉片上卻沒有劃痕和溼跡,完全不同於水在其他某些材質上流淌過後留下痕跡那樣。於是乎,聽到這句“出淤泥而不染”時,我以爲出淤泥而不染是蓮花的材質所致。正是這種印象的果斷嫁接,讓我以爲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天生屬性,是一種不需質疑的常理。

事實上,所有草木都是從黑暗、稠粘、不乾淨的泥土裏冒出來的,都和蓮花一樣“出泥土而不染”。它們在冒出來後葉子與花果都乾乾淨淨,色澤純淨,都能夠稱得上品質高潔。但我們卻很少如此讚譽它們。把這樣的讚譽等同於那些樹幹粗獷、枝葉平淡樸實的植物如柏樹、苦楝樹、白楊樹,的確有違揹我們對不美的事物的想象。正如我們很難把一個面相醜陋兇狠聲音粗獷的粗漢子和一個老好人聯繫起來。而出淤泥而不染與荷花相聯繫就太符合我們對美好事物的定義。

縱然不能將出淤泥而不染是蓮花的品質的說法視作以貌取物,但至少我們忽略了外界客觀條件對蓮花的品質的重要影響。蓮花不是突然從泥水裏冒出來的,而是一點點生長,即使身上有了淤泥和髒水,天空落下的雨水也會幫助它們一點點沖洗掉。對事物或人的認識,如果都只是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簡單概括,很容易把真實的因素忽略掉。這恰恰是我們所缺少的慎重和理智。

初三感悟作文 篇5

有人說:“壓力使人成長”。那,痛苦能帶給我什麼呢?;有說:“當上帝爲你關上一道門時,勢必會爲你開啓一扇窗”。因此──我期待着屬於我的藍天!

對我來說,挑戰自己即是保有一顆學習、上進的心,對於任何事物持有熱忱,隨時充電自我。相信大家對於初中生活的刻板印象便是:日積月累的考試壓力、堆積如 山的各科作業,不是小考大考平時考,就是段考週考模擬考。然而,一切都是一體兩面的。在不間斷考試的模式下,象徵的是未來美好生活的縮影;在耳邊撈叨話語 的提醒中,伴隨而來的是師長、父母那從未停止過的關心。正因清楚明白了這些蜷縮在角落裏的點點滴滴,我向自己下了一項戰帖,期許自己在未來無可預料的日子裏,能具備除了學校要求的各項標準以外,在面對課外軟知識的同時,做到願意花心思去了解、探索,而令我深信不疑的是:在這一連串的搜索過程中,我將更加成 熟、懂事,無論是心理抑或是生理上,對事物都能有擁有更深層的看法。此外,在藝文活動方面,更要多方涉獵,大膽的去嘗試自己的不可能,完成看似無法成功的 任務,將自己打造成一位全方位的能人,保有一顆虛懷若谷的心,在挑戰接踵而來之際,能將熟悉的“不要,我不行啦!”更正爲“好的。我會全力以赴,盡我所能 的達成您的期許。”跳出以往的舒適圈,勇敢地跨出如同“阿姆斯壯”的一步。

對我來說,挑戰自己即是擺脫世俗的誘惑,迴歸到最純真的自己。在古板的升學制度下,能喚起隱藏在心、那源源不絕的想象力。有句廣告臺詞是這樣說的:“想象 力是你的超能力”。在開會討論中、設計海報時、執筆寫作時,如何採用題材?如何創造奇蹟?如何運用巧思?全看你那僵化的想象力,是否能及時復甦,提供你與 衆不同的想法、看法。隨着年紀的增長,教科書裏既定的標準答案,似乎捆綁住了大多數人在童年時代那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想象力”。因此,挑戰自己在課業 之餘,增加思考的空間是十分重要的課題。經常的拋出一個問題供腦袋運轉,且永遠不丟下在後頭緊追不捨的“想象力”。

每個時期的我,對自己、對他人都有着不同的挑戰。閉上雙眼,靜靜地聆聽心臟那強而有力的心跳聲,過往雲煙仍殘留在視網膜上,同樣的山,同樣的景,唯一不同 的是──心境。我──成長了!又有了更不一樣的挑戰了。它不是一種束縛,而是一種催促着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最重要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