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素材

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本文已影響 2.4W人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的幾點思考教學論文精品,歡迎您來閱讀並提出寶貴意見!

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在現在的作文教學中,師生有一個共鳴:作文難,作文教學也難。許多學生一提到寫作文都會唉聲嘆氣,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沒有生活的真實體驗,無真情可抒發。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那麼,我們該如何指導學生在生活這源源不斷的源泉中通過實踐體驗、觀察感悟來積累寫作泉源,豐富寫作素材呢?

一、參與家務實踐,積累素材

人們都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生活,積累寫作的素材呢?

讓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體驗生活的點滴,尋找自己的寫作材料。

我認爲我們可以從家務活入手,讓學生週末在家幫母親做家務活,比如:洗衣服、掃地、做飯等,要求學生按以下要求做好記錄:①準備事項;

②操作過程(在操作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如何解決困難、心情有什麼變化);③實踐心得。然後,按照提綱把它寫成一篇作文或日記。我曾經有過樣的經歷,有一次佈置週末作文,讓學生寫《第一次___》的作文,結果他們都呱呱叫,說“老師,我們不懂寫。”面對這種情況,當時我靈機一動,不懂寫,那就是沒有實踐經驗,於是我叫他們在這個週末幫媽媽做一件家務活(比如:洗衣服、煮飯、拖地板、掃地、洗碗等),做完後要把做的步驟一一記下來。這個時候我發現有許多學生都很興奮,在討論着自己要做什麼,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嬌生慣養的學生皺着眉頭告訴我:“老師,我什麼都不懂做。”於是我鼓勵他們叫媽媽教。週一回校,我跟他們開展了一個體驗交流會,讓他們在濃厚的氛圍中彙報交流各自的生活體驗。這時,我發現他們的體驗是那麼的多樣性,有的寫做飯、有的寫炒菜、有的寫拖地板等等。經過交流,學生在無形中收集到更多的寫作素材。聽了他們各種各樣的彙報及看了他們的作文之後,他們的真情實感令我很感動。學生通過這樣的體驗,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增加了學生的實踐經驗;既積累了寫作素材,又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接觸自然,積累素材

自然乃萬物之所,那是一個充滿神奇、幻想的世界,如何指導學生細心觀察自然界中的事物,爲寫作積累重要的素材呢?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指導學生走進自然,在觀察動植物中搜集素材

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動植物着手引導學生全面仔細地觀察並指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1)指導觀察植物。首先我們要啓發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去感知認識事物,抓住植物的表面特點進行仔細觀察。接着由表及裏的思考、研究事物內部特徵。比如:觀察身邊的花,我們可以先從表面引導學生仔細察看它的莖、枝、葉、花,對各部分的形狀、顏色、姿態作全面的瞭解,接着從味覺上了解花的香味。然後深入瞭解它的生長特點(如果不懂可以查找資料或請教別人)。最後一一做好觀察記錄,進行整理、歸納,按照一定順序把它寫成日記或作文。(2)指導觀察動物。在觀察之前強調學生把觀察材料記錄下來。觀察對象,我們可以從身邊最熟悉的“家禽”(比如:家裏養的雞、鴨、鵝、狗等)着手。首先指導他們觀察動物的外貌特徵(比如毛色、眼睛、嘴、腳等),強調學生記錄動物的外貌特色,不能面面俱到。接着是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比如:如何吃食、睡姿、活動場所等)。最後把觀察到的材料及觀察心得按一定順序寫成一篇習作。只要我們教師有計劃地進行長期指導、跟蹤、交流、講評,這樣持之以恆,我相信學生會逐漸明白其實我們的寫作素材都來自生活,促使學生留意生活,養成愛觀察的習慣,做生活真正的主人。這樣,學生寫作文才會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連平時不愛動筆的學生也不會感到爲難。

2、在領略家鄉的自然景觀中收集寫作素材

我們海南四季如春,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及旅遊景點,這些都是我們的寫作素材,我們應該善於利用,在平時的寫景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從我們身邊的自然景觀中收集寫作的材料。四年級下冊的《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鄉村生活的優秀範文,其實我們也可以根據它指導學生觀察自己家鄉的房前屋後以及人們的生活情趣,寫一寫自己的《鄉下人家》。再如要寫校園風采這類習作前,可以帶領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指導觀察校園裏花草樹木及建築物等特點,這樣既讓學生學會觀察,又讓學生積累這方面的寫作素材。無論是天上雲捲雲敘,還是自然界風霜雨雪,天空陰晴變化,這些都是我們平時不在意卻是寫作中不可缺少的寫作素材。如何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拓展思維能力,這也是我們平時指導學生收集寫作素材的重要的教學任務。最有特色的是田野風光,農村的田野風光是美麗的,也是可愛的,這是學生寫景題材的好資源。田野裏的農作物(水稻、青菜、豆角、青瓜……),它們形狀、顏色各具特點,隨着農時變化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鬧春圖、青苗圖、豐收圖……作爲鄉村教師,我們要善於利用資源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從平平常常的、熟視無睹的事物中捕捉寫作素材。

 三、接觸社會,積累素材

我們都知道社會是一面星羅萬象的碩大鏡子,它折射着人世間的喜怒哀樂,譜寫了一個個傳奇動人的故事。那麼如何引導學生接觸社會、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捕捉生活中的各種剪影,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轉化爲寫作素材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指導:

1、引導學生留意各種各樣的社會見聞。比如:清潔工、交通警察等,瞭解他們是如何工作的;市場上的熱鬧,不同食品區域的品種,捕捉小商小販進行買賣時討價還價的鏡頭;街道上各階層的人物特寫;發生在公共汽車上的感人故事等社會現象。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直觀感知中觸發學生的理性思維,展開想象,直抒胸臆,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用筆記錄下每一個動人的畫面。

2、引導學生觀注各種社會現狀。比如:環保問題、水資源嚴重缺乏、天氣越來越暖等。這類問題我們要引導學生由觀察到聯想,然後把自己的感悟筆錄下來變成我們的寫作素材。“乾涸的江河裏裸露着魚兒的屍體、發出臭味的河水、一片片裸露的土地、水龍頭在流淚”這些畫面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從這一幅幅畫面中想到什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該怎麼補救?這樣不斷地拓寬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後就算遇到類似的現象,他們都會同樣的方法甚至更靈活的方法展開想象,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

因此,作文教學如何指導學生開闢“源頭活水”,積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泉源,解決學生習作無話可說,“無米可炊”的難題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的幾點思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