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家訓家風家規手抄報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 反映着整個社會文明的程度,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就有很多著名的家訓及家風故事。小編今天爲大家帶來家訓家風家規手抄報,一起來看看吧!

家訓家風家規手抄報

家訓家風家規手抄報 第2張

家訓家風家規手抄報 第3張

諸葛亮《誡子書》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爲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爲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戒子書》全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是漢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該書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以後,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

《顏氏家訓》經典語句

婚姻勿貪勢家。

巧僞不如拙誠。

父不慈則子不孝。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父母威嚴而有慧,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千載一聖,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髆也。

朱子家訓

《朱子家訓》又稱《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廬,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將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也可以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爲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爲“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爲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朱子家訓》經典語句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岳母刺字

宋元帥宗澤病重,以印信交岳飛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飛心情鬱悶,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營抗敵,並在岳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爲志,終身報效祖國。

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纔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爲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畫荻教子

北宋時期,有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裏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裏有錢供他上學呢?她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黃香溫席

相傳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早逝,他和父親相依爲命。夏天天氣熱,每天晚上他都先給父親扇枕蓆,以便父親安歇;冬天天氣寒冷,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牀,用自己的體溫把被褥焐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香的孝行,傳遍了左鄰右舍,傳遍了全縣,也傳遍了全國。九歲的孩童能這樣懂得孝順父親,感動了太守劉護,他上書朝廷申報,批准黃香爲孝廉,黃香由此成爲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兒童。當時有“江夏黃香,天下無雙”的讚譽。

六尺巷

清代中期,有個“六尺巷”的故事。據說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待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爲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告訴今天的我們禮讓,和睦,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