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說勤奮》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勤奮》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勤奮》語文教學反思

《說勤奮》語文教學反思1

《說勤奮》作爲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作者圍繞着“勤奮”開頭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中間通過敘寫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加以證明。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尋找司馬光和童第周兩人相同的地方是什麼?在交流司馬光和童第周相同點時學生都說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再次基礎上,我讓學生找出表示勤奮的句子,並進行了品讀。在兩個實例的解讀中,學生都明白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在找相同點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找不同點,於是學生告訴我他們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通過找有關句子弄明白一個是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成才,一個是起步晚,基礎差也靠勤奮成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突破課文的難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同時也明白了書中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並且明白了作者所要告訴我的道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說勤奮》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根據議論文的格式說一說勤奮的重要性。

3、能背誦課文。

4、能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與以往學習的記敘文所不同的文章——議論文。(教師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想知道議論文與記敘文有什麼不同嗎?老師相信同學們打開課本後認真讀一讀就會明白的。

師:同學們,你們需要多少時間來讀課文?(學生說3分鐘、5分鐘、10分鐘,最後統一爲10分鐘)(這時對學生提出要求,一是讀方面,通過練習朗讀要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長句要會破句;二是生字方面,要做到四會,會讀、會寫、會默、會理解,待會老師要來默寫。)

生:讀課文。

(教師巡迴檢查,特別注意上官志浪、範文傑等)。

時間到,讓學生停下。

師:10分鐘時間已經到了,有多少同學願意來讀一讀。(舉手的人只有十幾個)沒關係,我們練習得不多,能讀的人先來試一試好嗎?

生:讀課文。

(讀完後學生評價)

生:我覺得崔玲剛纔讀的時候太緊張了,所以速度太快了,但是她讀得很流利。

生:她剛纔讀的時候,最後一句話讀得不是太好,她把句子讀破了。

師:崔玲,你能否找一位同學和你比一比,看看你是不是比他讀得好。

生:我找符莉莎。

生:讀課文。

讀完後齊聲鼓掌。

師:從大家的掌聲中,老師已經知道同學們都覺得符莉莎讀得不錯。那你們現在願意跟着符莉莎一起來讀一讀課文嗎?

生:願意。(齊讀課文)

師:不錯,同學們課文讀得都不錯,下次要爭取自己站起來朗讀給全班同學聽。

師:同學們,通過剛纔的朗讀,你能否用一段完整的話來說一說勤奮爲什麼重要呢?

(只有兩個人舉手)

師;看來老師這處要求對於同學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沒關係。同學們,其實議論文有一定的寫法:擺出觀點——舉例證明——深化觀點。那麼這篇文章什麼地方是觀點?是什麼觀點?具體事例是什麼?什麼地方又是深化觀點?

(馬上又多了五、六位同學)

師:有好幾位同學已知道了,我們就先請他們來說一說。

生:學生按照議論文的寫法複述課文。

(能大概地把課文複述出來了,但是太簡單。)

師:你們對他剛纔的回答滿意嗎?他剛纔的回答是不是能充分說明老師提的問題?

(好幾位學生提出來覺得太簡單,特別是舉例證明部分太簡單。)

師:你們覺得應該怎麼樣說纔好?事例部分能不能證明觀點,也就是說明“勤奮的重要性”?老師先請一位同學來把事例部分複述一遍。

生:複述事例部分。(還不錯)

師:你們覺得這位同學的事例部分複述得怎麼樣?能不能證明勤奮的重要性?

生:都認爲這位學生事例部分複述得很詳細,能證明勤奮的重要性。

師:那現在老師請一位同學來完整地說一說勤奮的重要性,行了嗎?

(明顯地比剛纔又多了五六位)

生:再一次複述課文。

師:你自我感覺一下,你今天講得怎麼樣?

質疑,愛你沒商量:《普羅米修斯盜火》教學案例

師:讀了課題的時候,我就發現我班很多同學舉起了手。同學們圍繞題目已經有了很多大大的問號,請大家把你的問號說出來,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生1:普羅米修斯是一個人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生2:普羅米修斯爲什麼要盜火?

生3:普羅米修斯又是如何盜火的?

生4:普羅米修斯盜到火了嗎?他的結果怎樣呢?

生5:火到外都有,普羅米修斯爲什麼要盜火呢?

生6:課文爲什麼叫《普羅米修斯盜火》?

生7:題目爲什麼不叫《普羅米修斯偷火》?

生8:普羅米修斯從哪裏盜火?

……

  [思考]:

面對學生提的這些問題,我把他細細地歸納了一下,可以分爲三類,一類是無法也無須解答的,如生6和生7的問題,對這兩個問題我跳過去了。一類問題是課文的重點,但今天無法解決的,比如生1的問題。我也沒有這樣說:這個問題我們第二節課再解決。也許到了第二節課時,學生已經不再感興趣,或者已經忘了。我是這樣解答的,這個問題很有價值,爲此老師還找了一本有關普羅米修斯的書,我相信你讀了課文和這本書中的有關片段後,一定會對普羅米修斯有個深刻的瞭解。第三類問題是不是問題的問題。說它不是問題,是因爲較大的一部分學生通過預習都已經知道答案,而因爲基礎不同,學習態度不一樣,也有一部分同學對這些問題感到困難。比如生2、生3、生4、生5、生8的問題,我正好利用此問題組織學生讀書。

師:這些問題班上已經有些同學能解答了,可是還有些同學不會,要想會很簡單,現把課文讀一讀,我相信會的同學會更多的。自己把課文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思考這些問題。

生通讀全文,師不停地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都讀過了,對這些問題能解答了嗎?請你把你能解決的問題說一下,並讀一讀幫你解決這個問題的段落。注意了,老師還要檢查你書讀的準不準呢?要不要把你準備讀的段落再練一次。

生選擇自己解決問題的一部分練讀。

師:現在都已經準備充分了,大家有機會做一個文明、敏銳的聽衆了。

生結合問題讀課文相應部分。

  [思考]:

初讀課文,學生一定要讀透讀準,一定要多讀。這時候教師巧妙的引導就顯得更加重要,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帶着不同的`目的讀,用不同的方式讀,這樣效果纔會更好。在這環節的處理上,我藉助於學生的質疑,鼓勵學生幫同學解決問題,以尋找答案爲藉口,促動學生多讀書,這時學生樂讀,而且每次讀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真正落實了讓讀成爲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式。

《說勤奮》語文教學反思3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課文主要通過司馬光和童第週一古一今兩個事例,說明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以及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這個道理。在教學時,我抓住“勤奮”這兩個字,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到“勤奮”是通過哪些事例表達出來的,並通過第一個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從第二個例子悟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由於課文的兩個例子結構很相似,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我採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學習司馬光那部分內容時引導多一些,學習描寫童第周的那一部分則放手讓學生自讀。新課結束後我爲學生設計了兩道實踐題:如果有一個同學認爲自己很聰明,不需要勤奮學習,你會怎樣勸他?如果一個同學認爲自己很笨,怎麼學也趕不上同學,你想對他說什麼?孩子們答得很好。

但在學習第一段時,我有些操之過急,讓孩子們說說文中的“鮮花”與“心血和汗水”是指什麼?很多學生不會回答。我想,如果等他們學完全文後再提問,孩子們是可以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蘇教版第15課《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章第一自然段通過設問的形式明確地擺出了自己的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然後二、三自然段給我們舉了一個古代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靠勤奮成才,另一個是現代的童第周基礎較差也靠勤奮成了才。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是對全文的總結,號召同學們不忘勤奮,一生勤奮,長大才能有所作爲。因此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找出表達作者對勤奮觀點的句子,讓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目的是讓學生明確作者的主旨,初步體會文章前後呼應的寫作方法,學生以一種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接着引導學生體會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學習和長大後用“警枕”提醒自己努力分不開的,而童第周“勤能補拙”同樣走向成功。然後讓學生討論交流明白“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真正含義。在這一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爲資源,使課堂教學爲學生服務。在課文結束時讓學生說說關於“勤奮”的名言和根據生活實際說說同學中勤奮學習的故事,更是讓全體學生以高度的熱情投入了學習!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還沒有上這課時,我真擔心學生沒有興趣學這篇課文,因爲這樣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該怎樣調動他們學習這篇文章的積極性呢?課文中主要介紹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古代的司馬光,一個是現代的童第周。在學習這兩個人的例子時,我要求學生找出兩個人各自的特點。學生通過仔細閱讀發現,司馬光是“抓緊時間”,而童第周是“勤能補拙”。圍繞這兩個特點,讓學生找找語句來好好體會。同時也讓學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從句子中我讓他們找司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當然學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觀點,那就是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突破課文的難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通過這樣比較以後的學習,學生理解難點到這裏便水道渠成了。

《說勤奮》語文教學反思4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這一中心,通過司馬光和童第週一古一今兩個事例,說明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以及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這個道理。

在教學時,我抓住“勤奮”這兩個字,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到“勤奮”是通過哪些事例表達出來的,並通過第一個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從第二個例子悟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課文開頭鮮明地亮出了作者的觀點——勤奮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橋樑,中間通過敘寫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加以證明。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尋找司馬光和童第周兩人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馬光和童第周相同點時學生都說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時學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從句子中我讓他們找司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在找相同點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找不同點,於是學生告訴我他們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找有關句子弄明白一個是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成才,一個是起步晚,基礎差也靠勤奮成才。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突破課文的難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還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無論你的基礎怎樣,也無論你定下怎樣的目標,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勤奮;離開了勤奮誰也不能取得成功。勤奮也要有個度,必要的休息和活動也是需要的。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童第周的勤奮,一是抓關鍵詞,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二是讓學生帶自已的實際做法和想法去與他進行比較,從而反襯出他的勤奮,這種建立在學生生活實際和自身體驗上的思考與理解是真實的,印象深刻的。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想象童第周的勤奮的表現,在擴充的基礎上,更爲深刻地理解了他的勤奮,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這樣學生的理解加深了,學生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學完第二、三自然段後,對這一部分做了一個小結,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看板書,說說兩個例子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學生寫文章時要有意識選擇典型的例子,更有代表性,也更有說服力。爲他們寫作作鋪墊,課文舉的是不同的例子,都說明了同一個問題:勤奮是實現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

新課結束後我爲學生設計了兩道實踐題:如果有一個同學認爲自己很聰明,不需要勤奮學習,你會怎樣勸他?如果一個同學認爲自己很笨,怎麼學也趕不上同學,你想對他說什麼?孩子們答得很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