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出師表》閱讀題

本文已影響 3.26W人 

《出師表》閱讀題1

閱讀下面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出師表》閱讀題

(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二)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①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爲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③之如父。”

【註釋】①永安:即白帝城。②嗣子:指劉禪。③事:侍奉。

1.解釋下面加着重號的詞語。

(1)躬耕於南陽 躬耕(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3)遂許先帝以驅馳 驅馳( )

(4)庶竭駑鈍 駑鈍(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照應了文段(一)中的哪些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諸葛亮是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人生的?結合選文及你的閱讀積累說說他名垂千古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這兩段文字看,先主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親自耕田種地(2)低微而鄙陋(3)奔走效勞(4)比喻才能平庸

2.(1)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關頭奉命出使(東吳)。

(2)您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國家安定,最後統一全國。(意對即可)

3.臨崩寄臣以大事

4.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他知恩圖報,輔佐劉備,使弱小的蜀國能在三國鼎足之勢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忠心耿耿,效忠劉氏兩代君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5.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賢。

《出師表》閱讀題2

出師表(節選)

諸葛亮

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巨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素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宣,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韓、允之任也。

1.利用工具書,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任選兩小題)。

①躬耕於南陽(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由是感激( )

④遂許先帝以驅馳( )

2.用“/”給第①段劃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採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來論述兩漢的歷史教訓?並在選交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體指什麼?用原文中的四個4字短語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諸葛亮受命以來懷着怎樣的心情並採取了怎樣的行動來報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

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你用白話文寫出第②段劃線句子的意思。

原句: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諸葛亮的建議在當時和現在有什麼重要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親自,自身 ②地位低下,身份低微;低微鄙陋或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③感動,感激

2.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正反論證 句子爲“親賢臣,遠小人,……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4.北定中原 攘除奸兇 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

5.心情:夙夜憂嘆

行動: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6.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關頭奉命出使。(只要能表達出原句的大意,語句通順即可。)

7.在當時對(用人等)內政建設方面有進步意義;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只要結合文段,言之成理即可。

《出師表》閱讀題3

  【甲】 出師表(節選)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乙】諸葛亮,言家事(節選)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解釋文中劃線詞語的意思。

(1)布衣:

(2)卑鄙:

2、解釋各句“以”的含義。

(1)諮臣以當世之事( )

(2)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4、甲文中包含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是:

5、由(乙)文中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麼品質?

  參考答案:

1、(1)平民百姓 (2)身份卑微見識短淺

2、(1)拿,用,把(2)來

3、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征。

4、三顧茅廬

5、廉潔或者清廉

《出師表》閱讀題4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1)親賢臣( ) (2)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3) 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 ) (4)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因以爲號焉先帝不以臣卑鄙

B.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C.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願陛下親之信之

D.此悉貞良死節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小題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

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

【小題4】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作者遂許先帝以驅馳的原因。(3分)

答案

【小題1】⑴親近 ⑵的原因 ⑶痛心和遺憾 ⑷通又(4分)

【小題1】D (3分)

【小題1】[譯文一:只想在亂世中苟全性命,並不企圖飛黃騰達,使名聲傳播到諸侯之中.] [譯文二;只求在亂世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諸侯中顯身揚名](3分)

【小題1】略(3分)

解析【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結合該詞語的具體語境來理解詞義即可。

【小題1】A以的意思爲把與因爲,B於的意思爲對於與在,C信的意思爲實情與相信。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比如:苟、於、聞達等字。

【小題1】本題考查閱讀與理解文章的能力。結合上下文答應爲先帝奔走效勞的原因即可。

《出師表》閱讀題5

(一)閱讀諸葛亮的《出師表》選段,完成下列各題。(23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爲督。愚以爲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褘、允之任也。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的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遂許先帝以驅馳( ) 恐託付不效( )

庶竭駑鈍 ( ) 夙夜憂嘆 ( )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2)庶竭駑鈍,攘除奸兇。

小題3:、文中所說的“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具體指是什麼事?用原話回答。(2分)

小題4:、下面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功績,從列出的五項中任選一項,參考示例,寫出其具體的內容。(1分)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振,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東和收二川七擒 排八陣

[示例] 三顧:三顧茅廬

小題5:、《出師表》選段中哪一句話也表明了諸葛亮“澹泊明志”的志趣?請把它寫在下面的橫線上。(1分)

小題6:、選文第一段採用了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來論述兩漢的歷史教訓。在原文中用橫線標出相應的句子。(1分)

小題7:、從選文看,諸葛亮回顧先帝“三顧茅廬”和“臨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麼?(2分)

小題8:、諸葛亮出師北伐的戰略目標是什麼?請用原文回答。(2分)

小題9:、下面是諸葛亮祠中的一副對聯,請你從列出的四項中任選兩項,寫出具體所指。(2分)

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 鼎足六出,威德鹹孚足千秋。

兩表:______ __ 一對:_______ _鼎足:____ ____ 六出:__ _____

小題10:、劃線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此皆良實用心良苦B.曉暢軍事家喻戶曉

C.死節之臣節衣縮食D.計日而待千方百計

小題11:、選段中寫道“願陛下親之信之”。諸葛亮認爲“陛下親之信之”的具體做法應當是(用原文回答):(2分)

(1)

(2)

小題12:、結合《出師表》全文,說說諸葛亮爲什麼要在出師之前竭力規勸劉禪任用賢能。(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奔走效勞成效 比喻才能平庸 早晨

小題1:略

小題1: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答出“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即可得分,多答扣分。)

小題1: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東和東吳(孫權);收取東川、西川;擺設八陣圖。

小題1:不求聞達於諸侯。(如加上前句亦可。)

小題1:略

小題1:①表達忠於劉備父子的真摯感情;②表達“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③表達對劉禪的勸勉。(答出兩個要點,意思對即可)

小題1: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小題1:兩表:前、後《出師表》 一對:隆中對

鼎足:三國鼎立 六出:六出祁山

小題1:B

小題1:①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②營中之事,悉以諮之。

小題1:答案要點:①爲了解除後顧之憂 ②爲了漢室之隆

《出師表》閱讀題6

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1.解釋下列詞語。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痛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爾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段中作者回顧了對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它們分別可以概括爲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你覺得諸葛亮向劉禪提出的“親賢臣,遠小人”的建議,在現實生活中有何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2)痛心遺憾 (3)那時以來 (4)怠慢

2.(1)姑且在亂世中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間聞名顯 達。

(2)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興復漢室的任務責成給我,如果沒有成效,就懲治我的罪過。

3.三顧茅廬、臨危受命、白帝城託孤

4.“略”。

《出師表》閱讀題7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閱讀題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1)遂許先帝以驅馳( )

(2)鄒忌修八尺有餘( )

(3)池非不深也( )

(4)便要還家( )

2.下列語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B.願陛下親之/信之

C.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D.皆若空遊無所/依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選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諸葛亮出師北伐的戰略目標是什麼(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答應;(2)長,這裏指身高;(3)護城河;(4)通邀,邀請。

2.A

3.(1)親近賢臣,遠避(疏遠)小人,這是漢朝前期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爲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意思接近即可,如關鍵詞語漏掉或錯譯,酌情扣分)

4.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5.(1)目標: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答出兩點即可)

(2)寧靜淡泊,知恩圖報,謹慎細緻;對先主劉備忠心耿耿,竭力輔佐後主劉禪;爲建立蜀國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

《出師表》閱讀題8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9一12題。( 15分)

[甲]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白帝城)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指劉禪)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獻出)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爲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侍奉)之如父。”

9、選文[乙]具體說明了選文[甲]中的哪句話(用原文回答)?並簡要概括選文[乙]的內容。(2分)

10、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語的意思。 (4分)

夙夜憂嘆 夙夜: 庶竭駑鈍 駑鈍:

屬以後事 屬: 若嗣子可輔 輔:

11、翻譯下列句子。 (4分)

① 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對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的目的,有如下幾種看法,最正確的一種是( )(2分)

A.向劉禪表示自己對劉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寫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讓劉禪治理好國家,讓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計劃得以實現。

C.讓劉禪做到親賢遠佞,修明政治。

D、此“表”開頭就寫蜀國形勢危急,讓劉禪修明政治,治理好國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國的危難。

13、讀了這兩段文字,聯繫你所瞭解的有關知識,談談你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評價。(只談一點即可) (3分)

_

參考答案:

9、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或: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諸葛亮受遺詔。

10、①早晚②比喻才能平庸③通“囑”,託付 ④輔助,協助

11、①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 ②您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國家安定,最後統一全國。

12、B13、略(示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出師表》閱讀題9

【甲】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聯繫兩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將軍”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

2、甲段中加點的兩個字,“胄”的讀音是Zhu :“身”的意思是親自乙段中加點詞語“不毛”的意思是不長莊稼(的地方),意思是荒涼的地方

3、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標是什麼?(用原文或自己的話概括均可)恢復漢室一統霸業(或:“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興復漢室”“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等)

4、“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體現了前句中的 “天下計”,乙段中最能體現“老臣心”的一句話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5、在公衆眼裏,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所稱頌,除以上杜甫的詩句外,有關他的典故、成語、名言警句以及俗語等還有很多,請列舉三個(句、對)(3分)(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有關典故如:初出茅廬:火燒新野:借東風;空城計;失街亭;氣周瑜等等 有關成語如: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等 有關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等 有關俗語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 (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

(三)閱讀下面《隆中對》中的文段,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苑、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字可興矣”

1(1分)用“/”給下面語句標出正確的停頓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2(2分)下列“以”字意義和用法不同於其他項的是( A) A.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B.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C.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D.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3(2分)在諸葛亮的對策裏,對不同的對象採取的對策不同說說對下列對象所採取的對策分別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諸戎、夷越: ①曹操: ②諸戎、夷越: ①此誠不可與爭鋒②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自董卓已來 ( ) (2)名微而衆寡 ( ) (3)挾天子而令諸侯( ) (4)利盡南海 ( )

(1)通“以”(2)而且(並且)(3)挾持(控制)(4)物資

5.翻譯下面文言語句(2分)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譯文: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筐(竹籃、竹筒)盛着食物、用壺裝着水(酒水)來迎接將軍你呢?(2分,如關鍵詞漏譯或錯譯,酌情扣分)

6.問題探究:諸葛亮認爲“霸業可成,漢室可興”應該採取哪些策略?(1)奪取荊、益二州,作爲“霸業”的根基(2)外結孫權,內修政理,與西南少數民族和睦相處(3)聯吳抗曹,並從荊、益二州出兵

7簡答:(3分) (1)諸葛亮在對前景的分析中,反覆強調“人謀”的重要性,請從文中任舉一例說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聯繫實際,談談“人謀”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2分) (1)①曹操“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②孫權“賢能爲之用”⑧劉備“總攬英雄”(1分,可選其中一例回答)(2)當今世界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要善於發現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

文言文(共13分) 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1.下面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B ) A.挾天子而令諸侯 挾:挾持,控制 B.利盡南海 利:利用 C.國險而民附 附:歸附 D.時先主屯新野 屯:駐紮

2.下面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B ) A.①賢能爲之用 ②不足爲外人道也 B.①而其主不能守 ②捨生而取義者也 C.①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 ②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D.①今操已擁百萬之衆 ②輟耕之壟上

3.句子翻譯(3分)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譯文:這大概是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將軍難道沒有這個意思嗎?(本題要注意“殆”、“資”及反問語氣,翻譯意思對即可)

4.填空(3分) 選文中諸葛亮對三方形勢的分析十分準確: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兵力優勢;分析孫權,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人才優勢;分析劉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物產優勢,也指出了他軟弱無能的一面,此爲劉備爭霸天下定下了大計

7.簡答題(3分) 選文中“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一句,反映了諸葛亮什麼樣的思想?天命觀 (或“唯心主義”,意思對即可)

【甲】亮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爲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乙】班超字仲升,扶風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爲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辮,而涉獵書傳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詣校書郎⑥,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爲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擾當效傅介子⑦、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1” 註釋:①扶風:漢朝郡名②平陵:漢朝縣名③徐:徐縣.漢朝縣名④永平:漢明帝年號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漢書》的作者⑥校書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漢冒險家,以計斬樓蘭王聞名於世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具體含義(2分) ①由是先主遂詣亮( ) ②不恥勞辱( )去拜訪 ②以……爲恥辱(認爲……是恥辱)(每詞1分)

2.乙文中有一個句子與甲文中的“時人莫之許也”有同樣的表達效果,找出這個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左右皆笑之

3.將乙文中畫線的句子譯爲現代漢語(2分) 家貧,常爲官傭書以供養 譯文:家中貧寒,常作爲受官府僱傭的抄書人來謀生(供養家庭) 或:家中貧寒,常被官府僱傭抄書來謀生(供養家庭)

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個通假字,試推測是哪一個字並寫出本字(2分) 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通假字:研 本字:硯(各佔1分)

5刻畫人物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比較兩文在這方面有何異同,試結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相同之處:兩文都有對人物的`正而描寫和側面描寫,如甲文開頭的話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屬正面描寫甲文除開頭的正面描寫外,均爲側面描寫;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側而描寫不同之處是,甲文以側面描寫爲主;乙文以正面描寫爲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寫有對行爲的描寫和對外貌的描寫;乙文的正面描寫既有對行爲的描寫又有對語言的描寫,但無對外貌的描寫甲文的側面描寫既有對行爲的描寫又有對語言的描寫;乙文的側面描寫只有對行爲的描寫(從兩種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異同各佔2分,不結合文本扣一半分)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乙)亮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②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爲信然 時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隆中對》)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3分) (1)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拜訪) (2)由是先主遂詣亮 (到……去,這裏有“去拜訪”之意) (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因爲) (2)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總共)

3、翻譯文中劃線的兩個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2)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1)我原來是平民,親自在南陽耕種,只希望在動亂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諸侯中做官揚名 (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當時一般人沒有誰同意他這種比附

4、回答下列問題(4分) (1)甲文段着重記敘了劉備和諸葛亮的哪兩件事?表明作者高潔志趣的句子是哪句?三顧茅廬、臨危受命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2)乙文段在寫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麼?請作簡要說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如正面寫諸葛亮隱居時的不平抱負,側面寫徐庶的推薦

5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3分) A 以弱爲強者 B 曹操比於袁紹 賢能爲之用 信義著於四海 C 此用武之國 D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 此誠不可與爭鋒 爭鋒:爭強、爭勝⑵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資:資助、給予 ⑶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殷:興旺富裕⑷ 總攬英雄 攬招致、羅致

7.諾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請根據文段內容簡要概括(4分) 對曹操“不可與爭鋒”(1分);對孫權“可以爲援而不可圖”(1分);勸劉備先取荊、益二州,等待機會,然後進取中原(2分)(意思

燕昭王招賢 燕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①,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爲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③燕燕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爲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湣王出亡於外燕兵獨追北④,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 [註釋]①共國:共同治理國家②致:招致,引來③趨:奔赴④追北:追擊敗北的敵人

1.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卑身厚幣以招賢者(降低身份,指謙卑; ) (2)孤之願也(願望) (3)燕國殷富(殷實富足) (4)燕王弔死問孤(慰問)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 郭隗說:“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納有才能的人,那就從(敬重)我開始,(我這樣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禮遇)何況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們又怎麼會因爲與燕國很遠而不來投奔您呢?”

3.從文中看,燕昭王最終能擊敗強齊的原因是什麼?(2分) 我的理解:①招納賢士;②與百姓同甘共苦

4.你覺得閱讀本文在當今有什麼現實意義?(3分) 我的感悟:示例:人才是取得勝利的法寶,我們必須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才能促進我們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文言文比較閱讀【甲】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選自《出師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①幣,以招賢者,故往見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爲能市馬,馬今至矣! ’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③今王誠欲致④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⑤,況賢於隗者乎?”於是昭王爲隗築官而師之士爭湊⑥燕 (節選自《燕昭王求賢》,有刪改) 【注】①厚:豐厚,用做動詞②涓人:國君身邊的侍從人員,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虛數④致:招來⑤見事:被任用⑥湊:聚集,奔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由是感激(此(或“這”,或“這件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3)遂許先帝以驅馳(答應) (4)天下必以王爲能市馬(買)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B )(2分) A.苟全性命於亂世 / 況賢於隗者乎 B.受任於敗軍之際 / 臣聞古之君人 C.於是昭王爲隗築宮而師之 /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D.遂許先帝以驅馳 / 天下必以王爲能市馬

3.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只劃一處)(2分) 士爭湊燕士/爭湊燕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語句(4分) (1)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譯文: (2)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譯文:(1)三次到我住的草廬拜訪我,向我詢問當時的天下大事 (2)於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馬送到燕國

4.結合兩篇選文,概括劉備和燕昭王對待人才的共同之處(2分) 思賢若渴,尊重人才,虛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出師表》閱讀題10

閱讀經典古文: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甲】出師表(節選)

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爲督。愚以爲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乙】祁黃羊去私(節選)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①:“南陽無令②,其③誰可而④爲之?”祁黃羊對曰:“解狐⑤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⑥〔尉〕管理軍事的官,其誰可而爲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出去《呂氏春秋.孟春紀》

【註釋】①祁黃羊:名奚,字黃羊,晉國大夫。②令:縣官。③其:語氣詞,無義。④而:同“以”。⑤居有間:過了些時日。⑥尉:軍事長官。

1.解釋下面各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⑴必能裨補闕漏( )

⑵悉以諮之( )

⑶其誰可而爲之( )

⑷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 )

2.用“/”爲下面的句子斷句(兩處)。

⑴是以先帝簡拔以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午非子之子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填空。

甲乙兩文都說到“用人”的問題,但兩文各有不同,【甲】諸葛亮出師前給後主劉禪所提出的中肯建議,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乙】祁黃羊舉薦賢人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

5.今天,從人才的角度,我們應對中學生提出哪些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通“缺”,缺點 ⑵詢問 ⑶做,擔任 ⑷過了

2.⑴是以/先帝簡拔/以陛下。

⑵午/非/子之子邪。

3.⑴如有作壞事違犯法紀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加以懲辦或獎賞。

⑵您問的是誰可以擔任(縣令),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

4.親賢臣,遠小人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

5.提示答出這幾點即可:過硬的本領,仁德的心懷,管理的才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