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古代文化常識集錦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1、一般認爲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所寫的《詠史》。此後,張衡的《同聲歌》、秦嘉的《贈婦詩》趙壹的《疾邪詩》蔡邕的《翠鳥》等都是較早的文人五言詩。

古代文化常識集錦

2、《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3、《古詩十九首》之名,最早見於樑人蕭統編的《文選》

4、《古詩十九首》大約產生於東漢後期的桓帝、靈帝之世,當是這一時代中下層知識分子所寫。

5、先秦兩漢時期,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三個重要階段依次是《詩經》、“楚辭”和漢樂府民歌。

  魏晉南北朝文學基礎:

1、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儒學禁錮的崩潰,逐漸形成了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其理論形態就是魏晉玄學。

2、西晉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風氣的影響下,出現了玄言詩,其內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過徒具詩的形式而已。

3、樑陳兩代,帝王和世族的生產更加腐朽,精神也更爲空虛,他們不再滿足於山水的清音,而要尋求強烈的聲色刺激,於是產生了宮體詩。

4、“宮體詩”之名始於梁簡文帝蕭綱,宮體詩主要是以豔麗的詞句表現宮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類似文字遊戲的詠物詩。宮體詩產生並盛行於樑、陳時期。

5、東晉南北朝詩歌經歷了玄言——山水——宮體的變化過程。

6、南北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詩的興起,拓展了詩歌題材;新體詩對古代詩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礎;鮑照發展了七言詩,在題材和詩歌形式上都有開創;文學理論多有建樹,出現了《文心雕龍》《詩品》這樣的理論著作;駢文及小說都是新的開創;蕭統編選了我國第一部文學選集《文選》等。

7、建安時期以“三曹”“七子”爲代表的一批詩人,一方面學習漢樂府,描寫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負,形成了一種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風格,後人稱之爲“建安風骨”或“建安風力”。

  一、建安文學基礎:

1、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傑出的詩人曹操。他詩歌創作代表作品有描寫漢末戰亂和人民苦難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現統一天下雄心壯志、充滿積極進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現了他博大的胸懷;《觀滄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描寫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氣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現了作者對賢才的渴慕,《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了曹操積極進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開用樂府舊題寫時事的先河。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詩也不少優秀之作,他學習漢樂府,但又有自己的風格。

3、現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詩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論·論文》是現存最早了文學專論,他提倡文學,對建安文學的繁榮起了推動作用。

4、曹植的生活和創作可以分爲前後兩個時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爲界線,

5、曹植詩歌創作的代表作有描寫遊俠少年的高超武藝和愛國精神的《白馬篇》,其中“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集中表現了少年的愛國精神;鼓勵朋友建功立業的《贈徐幹》;在思婦身上寄託自己的失意和苦悶的《七哀》;描寫一個少年斬斷羅網,拯救一隻黃雀的故事的《野田黃雀行》;描寫海邊人民貧困生活的《泰山樑甫吟》;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惱寄託自己懷才不遇之感慨的《美女篇》等。鍾嶸稱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6、建安時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詩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稱見於曹丕的《典論·論文》,指孔融、陳琳、王粲、阮瑀、應瑒、劉楨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7、“七子”的詩歌創作中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的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詩》其一,其中“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表現了戰亂給人民帶不的苦難。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等;抒寫個人的抱負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劉楨的《贈從弟》三首等。

8、現存題爲蔡琰的作品有五言《悲憤詩》,騷體《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最可信的是蔡琰所作的是五言《悲憤詩》。

  第二、正始西晉文學基礎

1、正始文學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學,此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

2、嵇康的散文代表是《與山巨源絕交書》,詩歌的代表作是《贈秀才入軍》十八首;阮籍主要的詩歌創作是八十二首《詠懷詩》,最著名的散文是《大人先生傳》。

3、阮籍的《詠懷傳》在運用王言詩抒情和諷諭方面有較高的成就,其一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表現了自己的孤獨苦悶,給處於黑暗統治下的進步作家開拓了一條寫作政治抒情詩的道路,《詩品》的“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概括的就是阮籍的詩風。陶淵明的《飲酒》,庾信的《擬詠懷》。

4、晉武帝太康前後的“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指導的是張華、張協、陸機、潘尼、潘岳、左思,他們是太康時期著名的詩人。

5、太康文學創作有兩種不好的傾向:一是模擬古人的風氣大盛;二是追求詞藻華美和對偶工整。劉勰所說“採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指的就是太康文學。

6、太康時代最著名的作家是陸機,與之齊名的作家是潘岳,還有張華張協等。

7、陸機的代表作有模仿《古詩十九首》的《擬古詩》十二首,描寫行旅生活的《赴洛道中作》;潘岳的名作是《悼亡詩》三首。

8、左思是西晉最有成就的詩人,他的詩直接繼承了建安風骨有“左思風力”之稱。

9、左思的代表作有《詠史》八首,作品採用了典故,運用了對比等手法,如“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即是對比,“澗底鬆”和“山上苗”即是比喻寒門知識分子和士族子弟,又是用對比反映寒門知識分子與世族門閥的矛盾。此外,《招隱》《嬌女詩》《三都賦》都是他的名作。

10、劉琨的代表作是《扶風歌》,他是著我的愛國詩人。郭璞的代表作是《洲仙詩》十四首,他是一位玄言詩人,《詩品序》中“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即是對玄言詩的批評。

 第三、陶淵明基礎:

1、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諡號“靖節徵士”,因其曾作過彭澤令,所以後人又稱他爲陶彭澤,他辭去彭澤令後,過着“晨興埋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躬耕生活。

2、陶淵明的詩可以分成兩類:田園詩和詠懷、詠史詩。他的散文辭的名篇是《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感士不遇賦》等。

3、陶淵明的田園詩歌按其內容可以分爲三方面:一部分表現農村的恬美靜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歸田園居》其一(“少無適俗韻”),《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等;另一部分以極大的熱情歌詠了農業勞動,以及在勞動中與農民建立的友誼,如《歸田園居》其三(種豆南山下),《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人生歸有道)等;還有一小部分反映了農村凋蔽和自己的窮困生活,如《歸田園居》其四(久去山澤遊)、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等。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詩並記》是他田園詩的一個新發展。

4、陶淵明的詠懷、詠史詩繼承了正始詩人阮籍和西晉詩人左思的伎,發揚了建安的精神。代表作有《雜詩》其二(白日淪西阿),《讀山海經》其十(精衛銜微木)等。

5、魯迅稱一些陶淵明的詠懷、詠史詩,如《讀山海經》其十爲“金剛怒目式”的作品。

6、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1、平淡與醇美的統一。陶詩很少用奇特的形象、誇張的手法和華麗的詞藻,甚至連形容詞都少用。2、情、景、理的統一。

7、陶淵明是魏晉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詩人,他的出現打破了了玄言詩的統治,詠懷、詠史詩繼承了阮籍、左思的傳統,發揚了建安的精神,田園詩是他的獨創。“田園詩”成爲一個流派在詩歌史上獨樹一幟,

8、陶詩的藝術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代學習田園詩的有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等詩人。

第四章南北朝樂府民歌基礎:

1、南朝樂府民歌約五百首,大部分屬於《樂府詩集》的“清商曲辭”,其中“吳歌”三百二十六首,“西曲”一百四十二首,“神絃歌”十八首。

5、南朝樂府民歌,除吳歌、西曲外,還有一首較長的抒情詩《西洲曲》,屬《雜曲歌辭》。

8、北朝民歌主要收集在《樂集詩集樑鼓角橫吹曲》中,在《雜曲歌辭》、《雜歌謠辭》中也有一小部分,共約六十多首。

10、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創作,我們所接觸到的,除漢人的作品外,還有氐人、羌人、鮮卑人,以鮮卑民歌居多。

12、北朝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是《木蘭詩》,它產生的時代不會晚於陳代,大概是北魏的作品。

第五南北朝詩文基礎:

1、晉宋之際代替玄言詩的是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

2、謝靈運因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他的山水詩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樓》(潛虯媚幽姿)和《入彭蠡湖口》(客遊倦水宿)等。《登池上樓》中“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寫景名句。

3、鮑照對詩歌形式的'主要貢獻是爲七言詩拓寬道路,其詩歌代表作有《擬行路難》其六(對案不能食),其中“自古聖賢皆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的詩句,表現了對門閥制度的不滿,《擬古》其三(幽並重騎射)、其六(束薪幽篁裏)《代出自薊北門行》(羽檄起邊亭)等也是其代表作。

4、鮑照的詩歌直接繼承着建安文學的傳統,大力寫作樂府詩,他是繼曹丕之後,對七言詩貢獻最大的詩人。

5、教材中提到繼承建安風骨或發揚其精神的詩人有:阮籍、左思、陶淵明、鮑照。

6、所謂新體詩是指自齊至隋百餘年中講究聲律、對偶的作品,名曰新體詩。齊樑陳三代是新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所謂新體,是就其形式而言。齊永明年間著名詩人沈約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句中聲、韻、調的配合,指出八種應避免的聲律上的毛病,叫做“八病”。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開創的,由聲律與對偶互助配合而形成具有格律的新體詩,稱永明體。

7、新體詩作家除沈約外,成就較高的還有齊詩人謝朓、樑詩人何遜、陳詩人陰鏗等。

8、文學史上把謝靈運和謝朓分別稱爲“大謝”和“小謝”。謝朓因爲做過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謝宣城”之稱。

9、謝朓山水詩有一首寫春江日暮景色的名篇,題爲《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灞矣望長安)其中的“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描寫春江日暮景色,“喧鳥覆春州,雜英滿芳甸”寫建康(南京)周圍的景色,是寫景名句。

10、謝朓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詩,帶有南朝民歌氣息,語言精練,情味雋永,如《玉階怨》(夕殿下珠簾)和《王孫遊》(綠草蔓如絲)等。

11、繼玄言詩、山水詩後南朝一度盛行的詩歌是宮體詩。

12、杜甫在《解悶十二首》中說:“頗學陰何苦用心”反映的是陰鏗、何逮兩位詩人。他們的名篇分別是陰鏗的《江津送劉光祿不及》(依然臨江渚)何遜的《相送》(客心已百念)等

13、集南朝詩歌成就之大成的詩人是庾信,他早年是樑朝有名的宮體詩人,後出使西魏,遂終身羈留在北方,他初步融合了南北詩風。

14、庾信詩歌的代表作是《擬詠懷》二十七首。他是南北朝時期駢賦,駢文成就最高作家,賦的代表作是敘述樑代興亡和自己身世的《哀江南賦》,五言小詩的名作有《寄王琳》(玉關道路遠)和《重別周尚書》(陽光萬里道)。

15、駢文是與散相對而言的,它有三個特點:第一是講究對偶,又多用四六句,因爲兩句兩句的對偶,好象是並駕的兩匹馬,所以叫駢文。第二是語音方面講究平仄。第三是多用典故和華麗的詞藻。可以說駢文是一種詩化的散文。

16、南北朝駢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鮑照憑弔廣陵的《蕪城賦》,孔稚圭諷刺假隱士周顒的《北山移文》,樑江淹的《恨賦》《別賦》,陶宏景的《答謝中書書》,吳均的《與宋元思書》和庾信的《哀江南賦》等。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和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

第六魏晉南北朝小說

1、南北朝小說,按其內容可分爲兩類,即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

2、南北朝小說中現存比較完整的,並能代表這個時期志怪小說面貌的是東晉幹寶的《搜神記》

3、南北朝志人小說的集大成的代表作是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4、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共分三十六篇,爲之作注的是樑代的劉孝標。

 魏晉南北朝文學理論

1、我國現存第一篇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專論是曹丕的《典論論文》

2、《典論論文》之後,文學批評史上另一篇重要的作品是西晉陸機的《文賦》

3、我國文學批評史上最重要、最系統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是劉勰的《文心雕龍》

4、成書於樑代的一部專門評論五言詩的菱是鍾嶸的《詩品》

  隋唐五代文學基礎:

1、據清代康熙年間所編的《全唐詩》所錄,唐代有詩人兩千餘人,作品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共九百卷。

2、唐詩的發展一般分爲初、盛、中、晚四個時期。

3、初唐前五十年,宮體詩充斥詩壇。以“綺錯婉媚爲本”的“上官體”是這個時期的代表。

4、唐代文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詩歌、散文、小說都得到很大發展,同時還興起了詞和變文這兩種文學形式。

5、初唐的中心問題是:(1)衝破六朝詩歌的狹窄題材,使詩歌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和重大的政治問題;(2)擯棄輕浮綺靡的詩風,建立剛健有力的新詩風;(3)確立律體,發展七言歌行。

6、初唐後五十年,先有“四傑”開始突破“宮體”的內容,繼有沈宋確立了律詩的形式,最後陳子昂痛斥齊樑詩風,高倡建安風骨,才爲唐詩開闢了發展的道路。

7、以李白爲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是盛唐詩歌的主流,政治詩和邊塞詩集中體現了盛唐詩歌的特色。

8、以白居易爲代表的新樂府運動象一條大河貫穿了整個中唐。

9、愛情主題在晚唐十分流行,這是受了市民文學的影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