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古代文化常識:學校

本文已影響 2.47W人 

 【校】夏代學校的名稱,舉行祭祀禮儀和教習射御、傳授書數的場所。

古代文化常識:學校

  【庠xiáng】殷商時代學校的名稱。《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序】周代學校的名稱。《孟子?;滕文公》:“設爲庠序學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稱地方學校,或泛指學校或教育事業。

  【國學】先秦學校分爲兩大類:國學和鄉學。國學爲天子或諸侯所設,包括太學和小學兩種。太學、小學教學內容都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爲主,小學尤以書、數爲主。

 【太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監),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最高學府,就學的生員皆稱太學生、國子生。《張衡傳》:“因入京師,觀太學。”《送東陽馬生序》:“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

  【鄉學】與國學相對而言,泛指地方所設的學校。

 【國子監】參見“太學”條。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如明代設“國子監”,而《送東陽馬生序》中則稱之爲“太學”。

 【書院】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明代無錫有“東林書院”,曾培養了楊漣、左光斗這樣一批不畏閹黨權勢、正直剛硬廉潔的`進步人士,他們被稱爲“東林黨”。

  【監生】國子監的學生。或由學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許,後來成爲虛名,捐錢就能取得監生資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則是一個吝嗇鬼的典型。

  【諸生】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稱諸生。《送東陽馬生序》“今諸生學於太學”,則是指在國子監學習的各類監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