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北風和小魚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1.7W人 

語文教學要打破課時、教材的束縛,把學習延伸到課外。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北風和小魚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北風和小魚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北風和小魚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北風和小魚》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北風吹來,大自然發生了奇妙的變化:青草枯黃,梧桐落葉,鳥兒躲藏,河水結冰,勇敢的小魚在這個寒冷的季節裏,躲在水底捉迷藏,快樂地生活着。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有感情讀課文,並體會到北風的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魚面對強者毫不畏懼。本課語言生動、形象,情節簡單,富有童趣,孩子們較歡迎。

從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所具有的主體能動性及豐富的創造潛能,使得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令人欽佩的活力。而正是這種富有生機的活力與創造力,才使課堂教學連續生成新的發現、新的感覺、新的收穫和新的經驗。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學習篇幅較短的詩歌,現在一下子跳躍到學習篇幅較長的童話,就學生認知水平來說有一定的距離。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心有所感而無法朗讀到位的情況。因此我結合本文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緊緊圍繞以讀爲主線,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學生通過有聲語言再現出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讀中感悟。

畫面是引領兒童入境生情,增強內心體驗的有效手段。在引領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運用多媒體出示相應的畫面,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調來描述這個畫面。這樣做是比較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識及心理特點的,能有效地激發兒童的讀書興趣,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課文。例如爲使孩子們體會到北風“氣極了”,引導他們觀察多媒體畫面,說一說從哪兒可以看出北風“氣極了”。有的學生說:“他的眼睛瞪得圓圓的。”有的學生說:“他的臉都氣得發青了。”有的學生說:“他吹的氣更大了,把大雪吹來,河面都結冰了。”……直觀形象、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感同身受,讀起書來更倍加用情。

二、發揮評價作用,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給兒童提供平等、溫馨的人文閱讀環境,對他們傾注更多的關懷和鼓勵,可引領兒童走進一個自信的閱讀空間。“你吹得這陣北風好厲害啊!”“敢和老師比一比誰讀得好嗎?”“我們看出了你這條小魚真的是很勇敢。”……老師的愛心、激勵和信任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活躍着兒童的情緒,給予了學生一種向上的力量,使讀書成爲孩子的一種精神享受,是他們的興趣所在。

這節課上下來,從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來看基本上是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也有許多不足與遺憾。比如說話訓練,學生說得還不夠完整具體,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對學生的說話指導,多給他們提供練習說話的機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北風和小魚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北風和小魚》一則寓言故事,是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材,我教學第一課時,以下是對教學後的一些感想:

在教學過程中我自認爲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一點:

創新教育強調讓學生“試一試”,鼓勵開動腦筋,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創意、溝通、表達、交流的意識和技能,在新課程實驗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充分擁有自學、探究的機會。在《北風和小魚》第一課時教學中,我採用品詞、品句、品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有所側重地理解一些重點詞句。

讓學生通過“呼呼的吹”、感悟北風的大和寒冷;通過“得意”感悟北風的盛氣凌人;隨着學生對一些重點詞句理解的加深,再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課文所描繪的圖象,在他們腦海裏就逐漸清晰起來,這時朗讀便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反過來又促使學生感悟,獲得思想啓迪。如解釋"得意"一詞的意思時,我沒有把字典上的意思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理解,我先引導學生讀“北風得意地說:哈哈,大家都怕我!”的句子,再讓學生聯繫生活中自己得意的時候會怎麼做,家長動作表示自己的心情。然後再用這樣的`動作加上讀讀北風說的話,這時學生自己邊讀邊用動作、表情來表現“得意”,通過這樣的方法引導全班學生理解“得意”,學生的知識習得過程得到了最佳實現。

在教學過程中我處理得欠缺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課堂語言缺乏童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言語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可見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尤其舉足輕重。在教學過程中我忽略了使用趣味性的語言,說話語速比較快不符合小學一年級孩子的思維特點。教學過程中學生聽起來比較吃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教學,學生反應比較慢。

2、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問題過大,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在教學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故事說了什麼?這個問題有點過大了,就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能回答。應該使用填詞的方式加以引導學生,譬如:()的北風()的小魚,這樣就降低了難度,學生容易回答。

3、教學跨度太大

學生生字詞後,我馬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應該是由生字詞——句——段——全文。這個環節學生的反應就慢了,學生不能直接把自然段朗讀出來,學生的思維更不上老師的步伐,學生顯得有些被動,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4、駕權課堂能力還較弱。

課堂能力組織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之一,我在這節課中駕權課堂能力欠佳。學生生字詞時,小火車開歪,我就沒有加以引導,譬如可以說:小火車脫離軌道了,我們把火車開回去吧。

5、缺少獎勵機制。

一年級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課堂中要使用一些獎勵機制,利用鼓勵能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孩子們課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積極,更充實,更持久地激發和保持小學生的這種興趣。這個獎勵可以是口頭表揚,也可以是獎勵貼花小星星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忽略的學生的情感需要,非常吝嗇對學生的表揚,沒有能很好保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作爲新教師,我的教學水平還需要不斷的提高,我的教學藝術有待進一步提高,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不斷學習新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學生樂於上語文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