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通用21篇)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寓言故事成語相關內容。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通用21篇)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

鷸蚌相爭

趙國將要討伐燕國,蘇代(戰國時策士,縱橫家蘇秦的弟弟)替燕國遊說趙惠文王,講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來的時候經過易水,恰好看到蚌出來曬太陽。鷸趁機啄蚌的肉,蚌把兩扇介殼一閉就夾住了鷸的喙。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針鋒相對地說:‘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夾住不放),就有死鷸。’兩者誰也不肯罷休,這時過來一個漁父把兩者一起拎走了。”燕趙相對抗,都搞得很疲勞,我恐怕強大的秦國正在扮演漁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慮。惠文王贊同蘇代的意見,停止對燕國用兵。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2

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蹟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樹根,等着奇蹟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3

不材之木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齊國,來到曲轅的地方,看見一株大樹生長在土神廟旁。這株樹的樹陰可以遮蓋幾千頭牛;樹身有百尺粗,樹幹高過山頭80尺後纔有枝葉,可用來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幾枝。圍觀這株巨樹的人多得像到市場趕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視而不見,不屑一顧。他不住腳地往前趕路。

。徒弟們大開眼界,卻不明白師傅的態度,追上匠石問個究竟:“自從我們跟隨師傅走南闖北學手藝,從來沒有碰見這樣好的木材,您爲什麼一點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誇這棵樹了,它是脆而不堅的樹木,造船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製成柱子會被蟲蛀,打成器具會毀掉,造門會流出污漿……”匠石把它說得一無是處,認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樹木,正因爲沒有用,所以才長得這麼大,有這麼長的壽命!

貌似強大的事物往往華而不實。看問題、觀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否則,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4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裏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能理解猴子們的意思了,猴子們也很得老人的關心。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爲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栗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爲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一聽,早上的栗子又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5

【畫蛇添足】

昭陽爲楚伐魏,覆軍殺將而得八城,移兵而攻齊。

陳軫爲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爲上柱國,爵爲上執珪。”陳軫曰:“異貴於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陳軫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爲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巵酒。

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爲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巵,右手畫蛇,曰:‘吾能爲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巵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爲之足?’遂飲其酒。爲蛇足者,終亡其酒。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爲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爲蛇足也。”昭陽以爲然,解軍而去。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6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主張聯吳伐魏。他平定南方以後,一直積蓄力量,準備北伐曹魏,爲蜀國的生存爭奪空間。

過了一陣子,諸葛亮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決定統率人馬,攻打魏國。出師前,他給皇帝劉禪上了一道奏表,名曰《出師表》,勸劉禪虛心納諫,重用人才,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國家方面。

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失敗了,諸葛亮只得退兵,等待時機。過了幾年,諸葛亮又決定北伐中原。當時,很多大臣覺得蜀國力量太小,老是這樣動用軍隊,不是國家之福,因此反對北伐。

諸葛亮針對這種情況,又上表給後主劉禪,對當時的敵我形勢進行詳細分析,說明蜀漢和魏國勢不兩立,你不去伐他,他就會派兵來對付你,倒不如主動攻打他,說不定還會找出一條生存之路。後主劉禪看了,表示全力支持諸葛亮伐魏。

這第二道表,史稱《後出師表》。在這道表的最後,諸葛亮表示他一心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7

在春秋時代的魯國,有個人非常喜歡釣魚,他在自己的釣具和餌料上花了不小的功夫:他用馥郁芬芳的名貴香料肉桂製成魚餌,用黃金打造出極其精緻的魚鉤,並且在魚鉤四周鑲嵌上白銀絲線和青綠色的美玉,而釣魚繩則要用極其珍貴的翡翠鳥的羽毛來裝飾一番。

每當釣魚的時候,他總是早早地來到小河邊,找好一個位置,擺好架勢,正襟危坐。如果單從他手持釣竿的姿勢和選擇的釣魚位置來看,毫無疑問都是極其標準規範的,甚至還能顯示出釣者的某種優雅和閒適來。然而他即使這樣坐上一天,直至傍晚收竿時,別人往往都能滿載而歸,而他釣得的魚卻沒有幾條,有時甚至空手而返。

魯國人釣魚的故事告訴人們:做任何事情,如果只將注意力單純放在外在的形式上,而忽視了其實際的效用,過分追求搭花架子裝點門面,這是很難有所收穫的。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8

水落石出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使他們詩興大發,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岸邊,登上小舟,泛舟遊玩。

這時,只聽見東流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峯屹立,懸在山峯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出來。

釋義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經過調查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9

【楚人渡河】

楚國人準備偷襲宋國,進軍的線路是打算渡過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國人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一舉獲勝。

楚國經過周密謀劃,先派人到澭河邊測量好水的深淺,並在水淺的地方設置了標記,以便偷襲宋國的大部隊能沿着標記順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漲,而楚國人並不知道這個情況。部隊在經過澭河的時候依然照着原來作的標記渡河。加上又是夜間,結果,士兵、馬匹大批地進入深水、漩渦,使楚軍措手不及。他們被湍急的澭河水攪得人仰馬翻、驚駭不已。漆黑中,澭水裏人喊馬嘶、一片混亂,簡直像數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這樣,楚國軍隊被淹死1000多人,僥倖沒死的也無法前進,只好無功而返。

先前,楚國人在設置標記的時候,當然是正確的。如果河水不漲,他們是可以依照標記渡河的。可是後來,情況變了,由於河水暴漲,水位升高了許多,而楚國人在不瞭解變化的情況下仍按原來的線路渡河,當然只能慘敗。

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人的認識也應該隨着客觀情況的發展變化而變化。人們必須隨時根據新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否則就會吃虧、跌跤。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0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老鼠覺得無聊,就找來字典想看看和老鼠有關的詞語。

老鼠找來一本厚厚的詞典,開始翻了起來。它第一眼看見的就是“鼠目寸光”、“膽小如鼠”、“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老鼠氣得說不出話來,就對着夥伴說:“咱們把人們給老鼠用的詞語改一改,好不好?”那些老鼠一邊高興地跳一邊喊:“好呀,太好了!我們都希望能改那些成語,怎會不同意呢?”他又說:“咱們把那個成語改成‘老鼠過街人人敬禮’。”“太棒了,這樣咱們老鼠的位置也就提高了。”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這時有個小朋友放學回家,看到一堆老鼠,而且還在亂改成語。那個小朋友跑回了家,把她爸爸叫了出來,小朋友爸爸出來的時候,還拿着一個大拖鞋,他一看見老鼠就開始打。老鼠說:“我不是已經改了那些成語了嗎?”小朋友說:“你雖然改了詞,但你本性沒改,人們還是不喜歡你。”

從這篇寓言故事中我明白了自己原來做的錯事無論怎樣掩蓋,也改變不了事實,只有我們努力改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1

出言不遜

東漢末年,袁紹手下有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名叫張合。

有一次,袁紹與曹操各自率領軍隊,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縣東北)進行決戰。袁紹害怕自己糧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瓊專門負責督運糧草,屯糧於烏巢。此時曹操的糧食不多了,想迅速結束戰爭,就趕往烏巢襲擊淳于瓊。

張合對袁紹進行勸諫,勸他不要小看曹操,應當派遣重兵保住烏巢,否則軍隊沒了糧食,後果不堪設想。而袁紹手下的謀士郭圖,卻認爲烏巢的形勢沒有那麼嚴重,應該調動主要兵力襲擊曹操的大本營。張合覺得這樣做佔不到什麼便宜,堅決反對。

袁紹對郭圖非常信任,只派小部隊救援烏巢,而調動重兵攻打曹軍大本營,卻未能如願以償。結果,曹操真的攻入烏巢,將袁紹的糧草燒得一乾二淨。這樣一來,袁紹大軍軍心浮動,士氣低落。

郭圖知道正是自己的計策才造成大軍失利,爲轉移袁紹的視線,就說張合的壞話,他對袁紹說:“您打了敗仗,張合卻整天幸災樂禍,說話也非常傲慢無禮。”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2

醫者仁心

西漢時期,醫學家中以淳于意較爲有名。他從小就熱愛醫術,喜歡擺弄銀針、藥品。後來,淳于意拜著名醫生公乘陽慶爲師,學到了黃帝、扁鵲流傳下來的醫術,攻克了很多疑難雜症。後來,因爲醫死了人,被官府判以肉刑,要押到京城長安去行刑。

淳于意沒有生兒子,只有五個女兒在膝前行孝。他臨走時,對女兒們說:“如今父親已經到了緊要關頭,你們卻誰也幫不上忙!”

緹縈是淳于意的小女兒。她聽到父親的話後,非常傷心,更爲自己的束手無策而自責。於是,她與父親一起去了長安,並給漢文帝寫了一封言辭悽切的信。信上是這樣寫的:“我父親擔任政府官職時,老百姓都說他廉潔無私,值得崇敬。現在他由於一時不慎而觸犯國法,理應受到懲罰。可是我卻感到,人死了就不能再活過來,受了肉刑之後,手腳斷裂了也無法再長出來,那時就是想悔過自新,也做不了什麼事了。我願意到官府裏去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以便讓他有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重新做人。”

漢文帝讀完緹縈的信,被她的一片愛父之情所感動,於是傳下一道聖旨,將淳于意的罪行赦免。漢文帝法外施恩後,覺得肉刑太過於殘酷,就索性將肉刑廢除了。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3

狗猛酒酸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爲了招徠生意,他總是將店堂打掃得乾乾淨淨,將酒壺、酒罈、酒杯之類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門外還要高高掛起一面長長的酒幌子,上書“天下第一酒”幾個大字。遠遠看去,這裏的確像個會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卻很少有人問津,常常因賣不出去而使整壇整壇的酒擱酸了,變質了,十分可惜。

這個賣酒的宋國人百思不得其解,他於是向左鄰右舍請教這好的酒竟然賣不出去的原因。鄰居們告訴他:“這是因爲你家養的狗太兇猛了的緣故。我們都親眼看到過,有的人高高興興地提着酒壺準備到你家去買酒,可是還沒等走到店門口,你家的狗就跳將出來狂吠不止,甚至還要撲上去撕咬人家。這樣一來,又有誰還敢到你家去買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裏等着發酸變質啊。”

您看,一匹惡狗看門,就能把一個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門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個國家讓壞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門,其後果必然是忠奸顛倒,社會敗,百姓遭殃。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4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裏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裏一看,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小故事大道理:羊因爲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本篇選自《戰國策·楚策四》。它說明:羊丟了,把羊圈修補起來,剩下的羊就不會再丟。: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5

對牛彈琴的故事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絃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着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爲這頭公牛演奏一曲,於是他撥動琴絃,對着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着頭繼續吃草。因爲公牛雖然能聽到琴絃發出的聲音,但是並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並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絃,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纔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對牛彈琴的啓示:

說話不看對象是不可取的,對蠢人講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6

羣策羣力

西漢時期,有一位名叫揚雄的文學家,他的文章、辭賦寫得非常精彩。

他曾經模仿《論語》的形式,創作了《法言》一書。此書的《重黎》一文講述了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龍爭虎鬥的情形。

在楚漢戰爭中,本來西楚霸王項羽的實力比較強,但最終他卻被漢王劉邦圍困在垓下,等待援兵。項羽見援兵遲遲未到,就帶領戰將拼死殺出重圍。等到他逃到烏江邊時,身邊只有二十八名騎兵了,而成千上萬的漢軍卻從後追殺過來。

望着黃沙漫卷的沙場,項羽不得不認輸,他長嘆一聲說:“這是老天爺要消滅我,不是我作戰失誤的緣故!”然後,他拔劍自盡,命喪烏江。

關於項羽臨終前的看法,揚雄是不同意的。他認爲,不能把戰爭失敗的原因只歸結於天命。在《法言·重黎》中,他說:“漢王總是虛心接受衆人的意見,而這些正確意見的實踐,又使衆人的力量得到增強。可是項羽卻與漢王正好相反,他總是覺得憑着自己的勇力就能征服天下,根本不會吸取別人的意見。這樣一來,使得他只依靠自己的勇猛魯莽做事。

“善於吸取別人意見,就會取得勝利,而聽不進別人的話,只靠自己的勇敢就會失敗。項、劉之爭的結局不能僅僅歸結於天命,項羽臨終前的感嘆真是大錯特錯。”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7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着一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羣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着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麼福氣呢的。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裏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爲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

鄰居們以爲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裏明明高興的,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麼,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麼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徵入伍的,塞翁的兒子因爲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8

有一匹年輕的千里馬,等待着伯樂來發現它。

商人來了,說:你願意跟我走,遠走他鄉嗎?

馬搖搖頭說:我是千里馬,怎麼可能爲一個商人馱運貨物呢?

士兵來了,說:你願意跟我走,馳騁疆場嗎?

馬搖搖頭說:我是千里馬,怎麼可能爲一個普通士兵效力呢?

獵人來了,說:你願意跟我走,捕獲獵物嗎?

馬搖搖頭說:我是千里馬,怎麼可能去當獵人的苦力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匹馬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機會。

一天,欽差大臣奉命來民間尋找千里馬。千里馬找到欽差大臣,說:我就是你要找的千里馬啊!

欽差大臣問:那你熟悉我們國家的路線嗎?馬搖了搖頭。

欽差大臣又問:那你上過戰場、有作戰經驗嗎?馬搖了搖頭。

欽差大臣說:那我要你有什麼用呢?

馬說:我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欽差大臣讓它跑一段路看看。

馬用力地向前跑去,但只跑了幾步,它就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

你老了,不行!欽差大臣說完,轉身離去。

啓示:千里馬是一步一步跑出來的,不是自以爲是就是。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努力都是在爲自己的未來積累能量,爲未來打基礎!別把今天的一次拒絕,變長明天的後悔,等到老了跑不動了再覺遺憾!

學歷不代表能力,文憑不代表文化,過去的輝煌都已成爲歷史和回憶。所以,昨天怎麼樣不重要,關鍵是今天做了什麼,明天會怎麼樣?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19

拔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太慢,心裏很着急。

這天,他乾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裏,對家裏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裏去看。田裏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20

引狼入室

有個牧羊人在山谷裏放羊。他看見遠遠地有隻狼跟着,就時刻提防着。幾個月過去了,狼只是遠遠地跟着,並沒有靠近羊羣,更沒有傷害一隻羊。牧羊人漸漸地對狼放鬆了戒心。後來,牧羊人覺得狼跟在羊羣后面有好處,不用再提防別的野獸了。再後來,他索性把狼當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羣。牧羊人見狼把羊管得很好,心裏想,人們都說狼最壞,我看不見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進城去,就把羊羣託狼看管,狼答應了。狼估計牧羊人已經進城了,就衝着山林中大聲嚎叫了幾聲。它的嚎叫聲引來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羣羊全被狼吃掉了。

牧羊人不瞭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僞善欺騙了。成語“引狼入室”比喻把壞人引進內部。

小學生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21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來說: “你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 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爲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 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 訓,認爲“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