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一試題

2016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複習題

本文已影響 2.91W人 

(評分標準:詞語解釋每個1分,句子翻譯每個3分,其它每題3分)

2016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複習題

[文段一]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利:對……有利

B.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一:專一

2.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無過矣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D.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3.下面對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啓發我們,說理並不排除生動性,方法之一就是運用比喻論證。

B.從所選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講的“學”,不僅指學習各種文化知識,還包括加強思想品德修養。

C.從所選文段還可以看出,荀子認爲,對“學”來講,人的先天條件是決定因素,同樣需要後天的努力。

D 選文段說理的突出特點是以喻代議,寓議於喻。

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文段二]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5 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聖人無常師”,常,經常的。

B.“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其,指代郯子之徒。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是故,由於這個緣故,相當於“因此”。

D.“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是,這樣,指代上文“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6 把“三人行,則必有我師”譯成現代漢語,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三個人同行,就一定會有我的老師。

B.很多人同行,就一定會有我的老師。

C.(如果)三個人同行,那麼(其中)一定會有我的老師。

D.(如果)很多人同行,那麼(其中)一定會有我的老師。

7 把“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譯成現代漢語,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聽到道理有先有後,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門研究的事業。

B.懂得道理有先有後,學術技能各有專長。

C.懂得道理有先有後,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門研究的事業。

D.聽到道理有先有後,學術技能各有專長。

8 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A.聖人無常師

B.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D.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5)這段文字採用的論證方法是( )

A.舉例論證  B.引言論證   C.對比論證   D.正反論證

9 選出譯句正確的一項( )

A.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譯句:出生比我晚(的人),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要)跟從並學習他。

B.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譯句:做老師(的人),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C.師道之不傳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譯句: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難很難啊!

D.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

譯句:士大夫一類的人,說老師說弟子的那些人,往往就湊在一起譏笑從師學習的人。

10 從詞類活用的角度,選出下列各句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吾師道也(名詞“師”帶賓語“道”,用作動詞;學習)

B.吾從而師之(名詞“師”由一般只連接動詞而不連接名詞的“而”與動詞“從”連接,用作意動;以……爲師)

C.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聖”、“愚”處於賓語的位置上,用作名詞;聖人、愚人)

D.位卑則足羞(形容詞“卑”作省略了的介詞“以”的賓語,用作名詞:卑賤的人)

[文段三]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爲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11.二段有八句話,請在其句序之間用“//”標註出第一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2.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蘇子愀然( ) (2)西望夏口( )

(3)方其破荊州( ) (4)橫槊賦詩( )

13.翻譯下列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3)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14.文中引敘孟德事蹟的作是

15.對選段有關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運用對話,打破了賦的傳統語言表現形式,新穎獨特。

B. 通過闡述“變”與“不變”的哲理,表達了作者企盼縱情山水,做赤壁隱士的願望。

C. 主客問答,實際表明了作者內心深處激烈的矛盾衝突,衝突的結果是曠達的一面戰勝了消極悲哀的一面。

D.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一句,用側面暗示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厭惡從前官場腐敗,希望清明政治出現的思想。

[文段四]

自餘爲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爲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6.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恆( ) ②隙( ) ③披( ) ④覺( )

17.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②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③以爲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8.文中寫作者對衆山的漫遊給了作者什麼樣的享受?作者爲什麼先寫漫遊衆山?

[文段五]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爲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爲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19.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緣( ) ②遨 ( ) ③際( )

④凝( ) ⑤萬化( ) ⑥向( )

20.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②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③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④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爲之文以志:

21.文中寫之“特立”體現在哪裏?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答:

22.作者登上西山後的感受是什麼?

答:

23.爲什麼作者說“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參考答案:

1.A(“利”應該解釋爲“使……走的快”)

2.D(兩個“焉”都是兼詞,相當於“於此”,可譯爲“從這裏”“在這裏”。A項,介詞,表示比較/介詞,相當於“向”;B項,用在形容詞、動詞或動詞短語後面,組成名詞性的結構,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結果推出原因的句子裏,表示略作停頓,並提示下面要說明的原因;C項,連詞,表並列/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就”、“於是”。)

3.C(“人的先天條件是決定因素”錯)

4.(1)順着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加大,但是聽的人聽的特別清楚。

(2)螃蟹有六隻腳和兩隻鉗夾,除了蛇洞和鱔洞就沒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爲)用心浮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