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高三年級九月考試語文試題

本文已影響 1.64W人 

第I卷 (選擇題共30分)

高三年級九月考試語文試題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悚然(sǒng) 苦心孤詣(yì) 夢魘(yè) 徘徊(huái)

B.晃眼(huàng) 高屋建瓴(1íng) 筵席(yán) 形骸(hán)

C.詰責(jié) 窮奢極欲(shē) 驚駭(hài) 瑣屑(xuè)

D.玷辱(diàn) 膏粱子弟(gāo) 狂吠(fèi) 央浼(měi)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去年9月,廣西師大美院院長帥民風來到百姓文化大講壇,帶領現場聽衆領略了一番材質的美感,並且談了許多巧用不同材質裝扮生活的心得,整場講座帥民風振振有辭,言之有物,顯示了深厚的藝術修養。

B.根據互聯網調查公司艾瑞公佈的數字,百度的MP3搜索擁有超過84%的市場佔有率。2007年1月,百代首先跟百度由對簿公堂變爲版權合作,成爲全球範圍內唱片公司與搜索引擎達成的最大規模的版權合作。

C.爲了讓《梅蘭芳》的主演黎明更深地領略京劇藝術的精髓,在形體表演上更逼真、更傳神,梅派藝術的嫡傳人、梅蘭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先生親自上陣,爲黎明作示範,然後一遍遍不勝其煩地糾正他的舉手投足。

D.在農曆新年來臨之際,遠在月球軌道的“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特殊的“語音”,給家鄉的親人“拜年”。這個穿越38萬公里的“語音”是:“我在月球上向大家拜年了。我要送上一首來自月球的《春節序曲》。”一首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春節序曲》隨後鏗然響起。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該省旅遊主管部門表示,要用3年時間在省內一些城市建立既安全又衛生的經濟型旅館。這多少令廣大旅遊愛好者感到些許安慰。

B.魯迅先生在一篇介紹“青年必讀書”的文章裏,談到了“看”和“做”的關係。他號召青年們做起來,不要袖手旁觀,更不要對別人挑剔。

C.爲了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一些鳥開始選擇高樓大廈的頂部,或者選擇高壓電線杆,甚至教堂的圓頂也成了它們哺育兒女的樂園。

D.鄂倫春人一直沒有文字記載,口頭創作是他們文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每當篝火燃起的時候,老人就會給孩子們講起神話故事。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組是()

傾聽,是一扇通往音樂之神的大門。傾聽,爲我貧窮的歲月留下了歡樂。那時,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虛的山坡上, 那是我從未聽過的一些聲音,它讓我站立不安, 它讓我血流加快,它讓我骨頭髮熱,它讓我神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處,也有自己的聲音,也有用聲音構架生命的信息橋。

①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

②就在我鞭子一揚的時候,一種隱祕的聲音,通過長長的鞭梢,傳至我的耳朵

③除了羊蹄踩雪的聲音,萬物中更多的聲音,幾乎都被雪凍僵了

④我只有傾聽,在羊蹄踩雪的聲音以外,掙斷頭髮地傾聽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說”“祭龍說”“紀念屈原說”“紀念勾踐操演水師說”“紀念伍子胥或曹娥說”等多種說法。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家黃濤認同民俗學界的看法,即“辟邪說”。因爲在其他傳說產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

據考證,作爲節日,端午節形成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就有農曆五月五日人們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記載。黃濤認爲,撥開古人籠罩在端午節習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霧,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古代端午節習俗的核心主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中國人講究以水克火,其習俗多跟水有關。龍舟競渡在水鄉盛行,連所祭的神靈也都跟水有關: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羅江而死,吳地所祭錢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後被投入江中,紹興一帶所祭東漢孝女曹娥也因父親淹死而投水尋父……端午節的另一部分習俗是防毒避疫,人們相信喝雄黃酒,或用雄黃酒拌水灑庭院等做法可預防疾病流傳,因春夏相交之際疫病容易流傳。黃濤表示,這些都與人們主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有關。

自古以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有“蘭湯洗浴”、“掛系艾蒿、菖蒲”、“飲藥酒”、“吃糉子”、“賽龍舟”等九大類。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吃糉子”和“賽龍舟”,影響很大的“紀念屈原”的民間傳說,爲端午節增添了強大的文化內涵。

黃濤說,有着悠久歷史的端午節,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成爲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於其適應現代社會的文化內涵:

“首先是關愛生命,講求衛生,端午習俗大多有防疾除疫、衛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將端午節稱爲‘衛生節’。其次是強民愛國,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有益身體強健和民衆團結;加上紀念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容,節日成爲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第三,和其他中國民俗節日一樣,端午節具有增進親情友情、密切人際關係的功能。”

(選自《光明日報))2007年11月8日,有刪節)

5.下列各項中,不屬於“端午節具有強大生命力”,“成爲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的原因的一項是()

A.古代端午節習俗的核心主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與人們主動適應自然變化有關。

B.端午節習俗中的防疾除疫、衛生保健等內容與關愛生命有關。

C.端午節的各項活動,能培養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D.端午節具有增進親情友情、密切人際關係的功能。

6.下列各項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對端午節的起源看法不統一,民俗學界認爲其起源於古代人類的辟邪活動。

B.東漢時,人們舉行端午節活動,主要是爲了防止疾病、瘟疫、兵役、鬼怪等。

C.因春夏相交之際疫病容易流傳,人們喝雄黃酒,或用雄黃酒拌水灑庭院等做法來預防疫病。

D.端午節的習俗共有“吃糉子”、“賽龍舟”、“蘭湯洗浴”、“掛系艾蒿、菖蒲”等九大類。

7.根據原文信息,下列各項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端午節“紀念屈原說”產生於其他幾種學說之前,所以說端午節最早的起源是爲了紀念屈原。

B.古代,端午節習俗上籠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霧,這是因爲當時人們掌握的科學知識較少。

C.端午習俗中“吃糉子和“賽龍舟”影響最大,這與人們欽佩屈原的愛國精神有關。

D.端午節的民俗活動生生不息,這是因爲端午節的民俗活動富有我們民族文化的特色。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羅士信,齊州歷城人也。大業中,長白山賊王簿、左才相、孟讓來寇齊郡,通守張須陀率兵討擊。士信年始十四,固請自效。須陀謂日:“汝形容未勝衣甲,何可入陣!” 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雙鞬而上馬,須陀壯而從之。擊賊濰水之上。陣才列,士信馳至賊所,刺倒數人,斬一人首,擲於空中,用槍承之,戴以略陣。賊衆愕然,無敢逼者;須陀因而奮擊,賊衆大潰。士信逐北,每殺一人,輒劓其鼻而懷之;及還,則驗鼻以表殺賊之多少也。須陀甚加歎賞,以所乘馬遺之,引置左右。每戰,須陀先登,士信爲副。煬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畫工寫須陀、士信戰陣之圖,上於內史。

及須陀爲李密所殺,士信隨裴仁基率衆歸於密,署爲總管。使統所部,隨密擊王世充。敗,士信躍馬突進,身中數矢,乃陷於世充軍。世充知其驍勇,厚禮之,與同寢食。後世充破李密,得密將邴元真等,盡拜爲將軍,不復專重之。士信恥與爲伍,率所部千餘人奔於谷州。高祖以爲陝州道行軍總管,使圖世充。及大軍至洛陽,士信以兵圍世充千金堡。中有大罵之者,士信怒,夜遣百餘人將嬰兒數十至於堡下,詐言“從東都來投羅總管”。因令嬰兒啼染,既而佯驚日:“此千金堡,吾輩錯矣!”忽然而去。堡中謂是東都逃人,遽出兵追之。士信伏兵於路,俟其開門,奮擊大破之,殺無遺類。世充平,擢授絳州總管,封剡國公。

尋從太宗擊劉黑闥於河北,有洺水人以城來降,遣士信入城據守。賊悉衆攻之甚急,遇雨雪,大軍不得救,經數日,城陷,爲賊所擒。黑闥聞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詞色不屈,遂遇害,年二十。太宗聞而傷惜,購得其屍,葬之,諡日勇。士信初爲裴仁基所禮,嘗感其知己之恩,及東都平,遂以家財收斂,葬於北邙。又云:“我死後,當葬此墓側。”及卒,果就仁基左而託葬焉。

(選自《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輒劓其鼻而懷之 懷:懷揣

B.世充知其驍勇,厚禮之 禮:以禮相待。

C.士信恥與爲伍 恥:羞恥

D.黑闥聞其勇,意欲活之 活:讓……活

9.以下六個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都從側面表明羅士信英勇善戰的一組是

①須陀壯而從之 ②賊衆愕然,無敢逼者

③須陀因而奮擊,賊衆大潰 ④率所部千餘人奔於谷州

⑤俟其開門,奮擊大破之 ⑥黑闥聞其勇,意欲活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墮朝大業年間,長白山強盜王簿等人進攻齊郡,齊郡通守張須陀帶領士兵討伐打擊。十四歲的羅士信在這次戰役中一馬當先,表現英勇。

B.張須陀非常欣賞羅士信,把乘坐的戰馬送給他,把他安排在身邊。隋煬帝也派使者撫慰他們,又命人把二人作戰的情形畫出來呈報內史府。

C.千金堡一役,羅士信巧設計謀,讓其自開堡門,衝進堡中,殺得堡中雞犬不留。王世充叛亂被平定後,羅士信被提升爲絳州總管,封爲剡國公。

D.羅士信在據守洺水城時,遭到劉黑闥大軍的強攻,而天公又不作美,雨雪交加,致使唐朝大軍不能前來救援,羅士信英勇戰死,爲國捐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