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八年級試題

八年級語文上冊27課《短文兩篇》同步練習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一、積累與運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27課《短文兩篇》同步練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寥寥數語( ) 秣陵( ) 夕日欲頹( ) 沉鱗競躍( )( )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水中藻荇交橫( )( )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①答謝中書書( )( ) ②五色交輝( )③四時俱備( )

④曉霧將歇( )( )⑤夕日欲頹( )( ) ⑥沉鱗競躍( )

⑦念無與爲樂者( ) ⑧相與步於中庭( )( )

⑨積水空明( ) ⑩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

3.填空題。

①《答謝中書書》作者 ,字 ,號 ,有“ ”之稱。謝中書即 。

②蘇軾,與其父 、其兄 合稱“三蘇”。他們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餘五位是宋代的 、 、 ,以及唐代的 、 。

4.翻譯下列語句。

①清流見底

②五色交輝

③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④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⑤庭下如積水空明

⑥水中藻荇交橫

  二、閱讀

(一)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1.本文第一句話“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2.全文抓住哪一個字去寫?共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

3.文中所提到的“康樂”是指誰?作者舉他有什麼深意?

4.文中哪些語句寫山,哪些語句寫川,請在原文上用波浪線畫出。

5.劃分層次並概括各層大意。

6.找出文中的議論句,並說說其作用。

(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作者爲什麼會想着夜裏去寺廟遊玩?

2.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結合有關語句去回答。

3.文中對月夜的描寫有何特點,能夠給人以怎樣的感受?

4.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畫出)。

5.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6.本文可分三個層次,從表達方式看,作者先 ,再 ,最後 。

  參考答案:

一、áo mò tuí lín yuè yù qǐn zǎo xìnɡ

2.①回覆信 ②交相輝映 ③全、都 ④早晨 消散 ⑤將要 墜落 ⑥(借代)魚 ⑦考慮,想到 ⑧共同、一起 在 ⑨形容水的澄澈 ⑩只是 清閒的人

3.①陶弘景 通明 華陽隱居 山中宰相 謝微 ②蘇洵 蘇轍 王安石 曾鞏 歐陽修 韓愈 柳宗元

4.①清澈的河流現出河底 ②形容石壁色彩斑斕 ③早晨的霧氣將要消散(的時候),猿和鳥兒不住地啼叫 ④還沒有能夠欣賞這種奇山異水的人 ⑤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⑥(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二、(一)1.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寫景、議論。

2.“美”字。山峯,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鳥,魚兒;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3.謝靈運;說明能夠欣賞領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寫山:高峯入雲、兩岸石壁、青林翠竹; 寫水:清澈見底,沉鱗競躍。

5.……共談‖高峯……仙都‖……

①層:引子,引出寫景 ②層:具體寫景 ③層:議論、抒情,點明中心。

6.最後一句;表明能欣賞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二)1.月色美,觸景生情。2.“庭下如積水空明”發揮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

3.月色皎潔。空靈。4.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5.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

6.敘事 描寫 議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