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八年級試題

八年級下冊期末考語文複習試卷

本文已影響 1.46W人 

  【八年級下冊期末考語文複習試卷】

一、基礎部分(32分)

八年級下冊期末考語文複習試卷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注音全錯的一項是( )(3分)

A、要選其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huǐ),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

(tuò)手可得,因爲它片刻也沒有離開過我的心。

B、其他人輕蔑(mìe)地看着這十五名婦女,訕(shān)笑着。

C、多少個隘(ài)口有多少次悲歡啊/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築/蹲(duēn)踞在荒

莽的山顛。

D、蹤(zōng)跡難尋又無所不在/廝(sī)守身邊卻默無一語。

2、下面選項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3分)

A、情鬱於衷 碌碌無爲 勇往直前 步履蹣跚

B、徇私舞弊 必恭必敬 高山仰止 駭人聽聞

C、千古絕唱 敝帚自珍 無可耐何 文質彬彬

D、惟妙惟肖 寄人籬下 立錐之地 聲名狼藉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其作者是散文家、詩人、學者朱自清。

B、《永久的悔》的作者是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

C、《大堰河——我的保姆》選自《艾青詩全編》,其作者是現代著名詩人艾青。

D、《長城謠》選自《無怨的青春》,其作者是臺灣詩人紀弦。

4、下列句子使用比喻不當的一項是( )(3分)

A、白楊樹就像筆挺站着堅守崗位的哨兵。

B、每天都要在車上搖晃11個鐘頭,我已經困軟得像一團棉花了。

C、天空裏橫七豎八架着的電線,就像盛開的朵朵蓮花。

D、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5、下列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小張待人接物坦蕩如砥,深得同事好評。

B、石林奇石聳立,天然成趣,真是巧奪天工。

C、有些人滔滔不絕地說了許多空話,卻沒有認真做過一件事。

D、如果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6、下列對課文敘述有誤的一項( )(3分)

A、《背影》以“背影”爲線索,文章回憶與父親在車站相別的情景,表現父對子的

至愛,抒發兒子在生活困頓、精神壓抑下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B、《永久的悔》以“永久的悔”爲線索,回憶家庭生活,表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抒發無法報答養育之恩的悔恨。

C、《鐵騎兵》的作者楊朔是現代著名散文家,文章以離開大隊的騎兵的行蹤爲線索,

記敘一班八路軍戰士憑着堅定的必勝信念和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與敵人展開游擊戰,打亂了日寇的軍事部署的傳奇故事。

D、《蘇珊?安東尼》記述美國女權運動第一人爲爭取黑人平等權而做的艱苦鬥爭,

表現她的無謂氣概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7、認真觀察右圖這幅漫畫,按照要求回答問題。(4分)

⑴請簡要說明這幅漫畫的內容(40字以內)。(2分)

答:

⑵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這幅漫畫的寓意(25字左右)。(2分)

答:

8、按下列要求默寫古詩文句(每小題2分,共10分,

每錯、漏、添一字扣0.5分,扣完本小題的分值爲止。)

⑴寫出古詩的上句或下句:楊柳青青著地垂, 。(無名氏《送別》)

風一更, , ,故園無此聲。(納蘭性德《長相思》)

⑵鄒忌的妻子認爲他美的原因是 , 。

⑶《岳陽樓記》中,作者勸勉友人學習古仁人的“ , 。”高尚情操,並抒發了“ , ”的遠大政治抱負。

⑷《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委婉表達詩人希望出仕,卻無人引薦的詩句是

, 。

⑸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詩中描繪江南田園風光的句子是 , 。

二、閱讀部分(38分)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問題。(12分)

[甲]……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顏回好學》

【注:回:顏回,又稱顏淵,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慟:哀痛之至。貳:重複。亡:同“無”。】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⑴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 ⑵即更刮目相待( )

⑶門人益親( ) ⑷不遷怒,不貳過。( )

10、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 )(2分)

見往事耳 及魯肅過尋陽

A、 B、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不遷怒,不貳過

C、 孰若孤? D、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弟子孰爲好學? 弟子孰爲好學?

11、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譯:

⑵不遷怒,不貳過。

譯:

12、請寫出與[甲]段文字相關的成語。你還知道與好學相關的成語嗎?請舉一例。(2分)

答:

13、讀了[甲]、[乙]兩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

答:

(二)閱讀《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節選),完成後面各小題。(9分)

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爲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便被埋沒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論家王陽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傳統儒家對實驗的態度。有一天王陽明依照《大學》的指示,先從“格物’做起。他決定要“格”院子裏的竹子。於是他搬了一條凳子坐在院子裏,面對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結果因爲頭痛而宣告失敗。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爲探討自己。…… 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裏,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就是說,不管研究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科學,或者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現在世界和社會的環境變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過去認爲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我們要自己有判斷力。在環境激變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體會到幾千年前經書裏說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

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

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希望我們這一代對於格物和致知有

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14、爲什麼說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1分)

答:

15、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是:

。(2分)

16、“王陽明‘格’院子裏的竹子”的錯誤在於什麼?“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2分)

答:

17、選文中運用的論證方法有: 。(2分)

18、加點的詞語“唯一”可以刪掉嗎?爲什麼?(2分)

答:

(三)閱讀《故鄉的桂花雨》,完成後面各小題。(11分)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臺灣好像也有。我曾在人家圍牆外聞到過這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纔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着圍牆,種的是金桂。

小時候,無論什麼花,我都不懂得欣賞。儘管父母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丁香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樹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裏找花,不與繁花鬥豔。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麼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故鄉在近海縣。八月正是颱風季節,母親稱之爲“風水妃”。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作風水啊!”她擔心的是稻穀的收成,擔心的是桂花的'收成。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裏念着:“只要不作風水,我可以收幾大蘿,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桂花成熟時,應應當“搖”,搖來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裏,尤其是被風吹落,那就溼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佈,雲腳長毛,就知道要“作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着桂花樹下鋪蔑簟,幫着抱住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擅香,爐煙嫋嫋,兩種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桂花搖落之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裏曬上好幾天太陽。曬乾了,放在鐵罐子裏,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花香中。

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壠,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纔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壠賞桂花。“賞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飽餐“桂花粟子羹”。因爲滿覺壠除桂花以外,還有粟子。秋季粟子正成熟,軟軟的新剝粟子,和着西湖白蓮耦粉一起煮,再撒上幾朵桂花,那股子淡雅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爲粟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有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悔,就是因爲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的西方極樂世界。

我回家時,總棒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杭州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於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19、本文以“桂花”爲線索,圍繞線索各自然段分別寫了: 桂花、 桂花、

桂花、 桂花、 桂花,作者藉此表達了 的情感。(3分)

20、“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這句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讀。(2分)

從情感層面來說,這句話的含義是: 。

從行文層面來說,這句話的作用是: 。

21、“搖桂花”是幾十年以前的事,對一般人來說,大抵都忘卻了,作者卻描繪得這樣細緻,這是爲什麼?(2分)

答:

22、在文中,“母親”多次提到“作風水”,足見“母親”非常在乎桂花。你能從文中感悟到“母親”非常在乎桂花的原因嗎?至少寫出2條。(2分)

三、寫作部分(50分)

23、請你按下面的要求,任選一題作文。

⑴一個人在成長的歷程中,需要的有時很多,有時很少。有的人需要無限的鼓勵、關懷、理解和空間,有的人則需要一張書桌、一個上學的機會;有的人渴望成長,無懼挫折,有的人則害怕成長所要付出的代價……親愛的同學,你認爲成長最需要什麼?請結合自己的經歷、認識和感受,在下面題目的橫線上填入一個你自己認爲合適的詞語(如寬容、空間、挫折、成功、快樂、付出的代價等),然後作文。

題目:成長,需要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少於500字;③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⑵印度洋海嘯前夕,在海邊遊玩的中學生克洛比忽然發現,海水迅速退落,海灘到處冒泡。

他猛然想起地理課上學過的知識:潮水突然退落,海灘冒泡,可能是海嘯的前兆。他迅速將此消息傳遞開來,人們紛紛撤離海灘。不久,海嘯真的發生了……由於撤離及時,這裏成爲印度洋海嘯事件中,惟一沒有人員傷亡的海濱景區。克洛比用知識拯救了整個景區的遊客。

由此可見,知識是抵禦災禍的盾牌,知識也是改變命運的途徑。同樣,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知識也可以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請以“知識”爲話題,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

一、基礎部分

1、B 2、D 3、D 4、C 5、C 6、D

7、⑴爸爸和媽媽舉着一根高高的橫杆,孩子因無法逾越而無奈地站在那兒。⑵諷刺一些父母不顧孩子的能力而提出過高的要求。

8、⑴楊花漫漫攪天飛。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⑷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⑸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二、閱讀部分

(一)9、(1)治:研究(2)更:重新(3)益:更加(4)遷:轉移10、C 11、(每題2分,共4分)(1)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2)(顏回)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12、(2分)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或吳下阿蒙。鑿壁偷光、程門立雪。13、(2分)示例:[甲]段文字寫呂蒙聽從孫權的勸告努力學習,由一介武夫變成一名儒將,從而闡明瞭學習對健全人格的作用。[乙]段文字告訴我們顏回學習“不遷怒,不貳過”,被孔子稱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二)14、因爲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15、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16、把探索外界誤認爲探索自己。探索。17、舉例論證、道理論證。18、不能,否則就不能突出途徑的單一性。

(三)19、提(說、話)、愛(贊)、搖、賞(吃)、想(思、念);思鄉20、感情:深愛桂花 行文:全文的感情線索。(主旨句、中心句、文眼)21、以桂花爲依託能更真確地表達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之情。22、(1)(從前後院都種植桂花、我回家帶桂花給母親可以看出)母親特別鍾愛桂花。(2)(從送鄰居桂花可以看出)母親把桂花作爲鄉鄰友好情感交流的紐帶。(3)(從“她心中有~~~~世界”中感悟到)桂花寄託了母親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寫出2點即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