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鍛鋼法文言文翻譯

本文已影響 3.49W人 

鍛鋼法一文爲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收錄於《夢溪筆談》。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鍛鋼法文言文翻譯

  鍛鋼法文言文

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泥封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此乃僞鋼耳,暫假生鐵以爲堅,二三煉則生鐵自熟,仍是柔鐵。然而天下莫以爲非者,蓋未識真鋼耳。予出使,至磁州鍛坊,觀鍊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麪筋乃見。鍊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鍊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者,皆系地之所產。

世上鍛鐵所稱的鋼鐵,是用柔鐵盤屈起來,再把生鐵嵌裹在它的中間,用泥封好燒煉,鍛打使它們相互滲入,這叫團鋼,也叫作灌鋼。這不過是僞鋼罷了,暫時依靠生鐵使它堅硬,再經過兩三次燒鍛,生鐵自然成爲熟鐵,仍然還是柔鐵。然而天下沒有人認爲不對,是因爲不認識真鋼罷了。我出使時,到過磁州鍛鐵作坊,看過鍊鐵,才認識了真鋼。凡是有鋼的鐵,就像面裏有面筋,洗盡柔面,那麪筋就現出來了。鍊鋼也是這樣,只需要選取精鐵,鍛打一百餘次,每鍛一次就稱一次,鍛一次就減輕一點,直到鍛打多次而斤兩不再減少,這就是純鋼了。即使再鍛百次,也不會損耗了。這乃是鐵裏面的精純部分,它的'色澤清明,磨光後就呈現出黯淡的青黑色,與一般的鐵迥然不同。也有鍛鍊精鐵,直到耗盡而完全沒有鋼的,這全取決於出產的地方

  作品賞析:

《鍛鋼法》記載了我國古代鍛鐵爲鋼的兩種工藝方法:團鋼法和百鍊鋼法,並對它們的優劣作了比較。

團鋼法(或稱灌鋼法)是我國古代一種低溫鍊鋼法。團鋼是把生鐵與柔鐵相摻和。經過“泥封煉之,鍛令相入”的工藝製成的。這一鍊鋼法在古代運用得相當廣泛,許多鋼製件都是用這一方法制作的。例如,北朝時代的工匠綦母懷文造“宿鐵刀”,鋒利無比,可以“斬甲過三十紮”,就是用團鋼法鍛制的(見《北史藝術列傳》)。

百鍊鋼法是通過燒煉使鐵摻碳,再鍛打使摻入的碳分佈均勻,使晶粒變細,並清除掉原有的雜質,從而獲得優質鋼。沈括用“淘面”的過程對這一鍊鋼法作了生動的比喻,他把純鋼比作是面中之“筋”,“濯盡柔面,麪筋乃見”,精鐵經過百次鍛打,才能成純鋼。

《鍛鋼法》對宋代的鍊鋼方法作了如實的記錄,爲我們研究中國冶煉技術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但是他在文中把團鋼稱爲“僞鋼”,這一觀點卻帶有很大的片面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