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宋代詩詞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原文賞析

本文已影響 1.75W人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思鄉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原文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原文賞析

【作品介紹】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是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從聖駕東巡時所作。此詞描創造了千古壯麗的大境界,表現了深沉的思鄉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

【原文】

如夢令①

萬帳穹廬人醉②,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③。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④。

【註釋】

①如夢令:相傳爲後唐莊宗自制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句,因改今名。

②穹廬:圓形的氈帳。

③歸夢二句:言家鄉遠隔狼河,歸夢不成。縱然做得歸夢,河聲徹夜,又把夢攪醒。狼河:白狼河,即今大淩河,在遼寧省西部。

④解道:知道。

【白話譯文】

千萬頂行軍氈帳之中,將士們酣歌豪飲,酩酊大醉,滿天繁星搖曳,那星空彷彿搖搖欲墜。狼河阻隔,回家的`夢,被那河水滔滔之聲攪的粉碎。閉上眼睛,讓夢境延續吧,我知道,夢醒之時,更加百無聊賴。

【創作背景】

此詞是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從聖駕東巡時所作,時年作者二十八歲。即使扈從聖駕風光無限,但東巡營塞此時正駐紮在白狼河畔,無垠天際、搖曳星影以及浪河的濤聲都激起作者對家園的思念,思歸折磨着詩人,因而作者寫下這首詩表達了深沉的思鄉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

【賞析】

歌詞以穹廬、星影兩個不同的物象,於宇宙間兩個不同方位爲展現背景,並以睡夢和睡醒兩種不同的狀態通過人物的切身體驗,揭示情思。佈景與說情,闊大而深長。

王國維論詩詞之辨,既曾提出“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亦曾提出“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中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

塵世中總有着夜闌獨醒的人,帶着斷崖獨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物奇絕,扈從聖駕的風光,也抵不了心底對故園的冀盼。

諾瓦利斯說,詩是對家園的無限懷想。容若這闕詞是再貼切不過的註解。其實不止是容若,離鄉之緒、故園之思簡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思維定式,腦袋裏面的主旋律。切膚痛楚讓文人騷客們創作出這樣“生離死別”、這樣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時候的人還太弱小,缺乏馳騁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將自己和行李一樣層層打包。離別因此是重大的。一路上關山阻隔,離自己的溫暖小屋越來越遠,一路上晝行夜停風餐露宿,前途卻茫茫無盡,不曉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隨時被不可預期的困難和危險擊倒。

在種種焦慮不安中意識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這種惶恐不是現在坐着飛機和火車,滿世界溜達的人可以想象的。歸夢隔狼河,卻被河聲攪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幾個國家的現代人看來簡直不值一提。

【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復。清朝著名詞人,詞風與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後晉爲一等,長年被迫追隨康熙左右。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淥水亭雜識》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於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爲“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詞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