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蘇軾古詩精選

本文已影響 2.58W人 

蘇軾詩人(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小編精心爲你整理了蘇軾詩人古,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蘇軾古詩精選

1、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3、飲湖上初晴後雨

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5、海棠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6、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7、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8、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嘗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 一朝嬰世故,辛苦平多難。亦欲就安眠,旅人譏客懶。

9、守歲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10、大秦寺

晃盪平川盡,坡陀翠麓橫。忽逢孤塔迥,獨向亂山明。 信足幽尋遠,臨風卻立驚。原田浩如海,袞袞盡東傾。

11、石鼻城

平時戰國今無在,陌上征夫自不閒。北客初來試新險,蜀人從此送殘山。 獨穿暗月朦朧裏,愁渡奔河蒼茫間。漸入西南風景變,道邊修竹水潺潺。

12、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3、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暫且抒發了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着黃犬,右臂擎着蒼鷹,戴着華美鮮豔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帶着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捲平坦的山岡。爲的就是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必須就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加爲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好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要讓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正式武裝組織。

註釋

江城子:詞牌名。

密州:今山東諸城。

老夫:作者自稱,時年三十八。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

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着黃犬,右臂擎着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黃:黃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着華美鮮豔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掠過。

千騎:上千個騎馬的人,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衆。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這裏藉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稍白。

節:兵符,傳達命令的符節。

持節: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雲中:漢時郡名,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

會:定將。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釋爲:天弓)

滿月:圓月。

天狼:星名,又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裏隱指西夏。《楚辭·九歌·東君》:“長矢兮射天狼。”

《晉書·天文志》雲:“狼一星在東井南,爲野將,主侵掠。”詞中以之隱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賞析

1.這首詞是蘇軾詩人豪放詞中較早之作,作於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冬,當時蘇軾詩人任密州知州。據《東坡紀年錄》:“乙卯冬,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蘇軾詩人有《祭常山回小獵》詩云:“青蓋前頭點皁旗,黃茅岡下出長圍。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回望白雲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聖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其描寫出獵的壯觀場面及卒章所顯之志,與這首《江城子》類似。

蘇軾詩人對這首痛快淋漓之作頗爲自得,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爲節,頗壯觀也。”蘇軾詩人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觀念,“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

蘇軾詩人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歷來勤政愛民,每至一處,都頗有政績,爲百姓所擁戴。密州時期,他的生活依舊是寂寞和失意的,鬱積既久,噴發愈烈,遇事而作,如挾海上風濤之氣。

這首詞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狂”雖是聊發,卻緣自真實。蘇軾詩人外任或謫居時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況。如《十拍子》:“強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蘇軾詩人時年四十,正值盛年,不應言老,卻自稱“老夫” ,又言“聊發”,與“少年”二字形成強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心鬱積的情緒。此中意味,需要特別體會。他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繡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何等威武。“千騎卷平岡”,一“卷”字,突現出太守率領的隊伍,勢如磅礴傾濤,何等雄壯。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愛戴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太守倍受鼓舞,氣衝斗牛,爲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豪興勃發,氣勢恢宏,表現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

下闋承前進一步寫“老夫”的“狂”態。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儘管“老夫”老矣,鬢髮斑白,又有什麼關係!以“老”襯“狂”,更表現出作者壯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時代,國力不振,國勢羸弱,時常受到遼國和西夏的侵擾,令許多尚氣節之士義憤難平。想到國事,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處境,於是蘇軾詩人借出獵的豪興,將深隱心中的夙願和盤托出,不禁以西漢魏尚自況,希望朝廷能派遣馮唐一樣的使臣,前來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這裏作者用了一個典故;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爲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少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採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潛涵的`赤誠令人肅然起敬。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下闋借出獵表達了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這首詞感情縱橫奔放,令人“覺天風海雨逼人”。從藝術表現力上說,詞中一連串表現動態的詞,如發、牽、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動形象。全詞表現了作者的胸襟見識,情感興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態橫生,“狂”態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滿陽剛之美,成爲歷久彌珍的名篇。

2.這首詞寫蘇軾詩人在密州作地方長官時,有一次去打獵的情景。

打獵,對於一個職業獵手,是家常便飯;而對於蘇軾詩人這樣年已四十的地方官來說,就不能不算一次壯舉了。詞中就是從表達他出獵時的激動心情開始的。“老夫聊發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長男性的自稱,切合作者的年紀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這句說,老夫今天要發一發小夥子那種“狂勁兒”了。“左牽黃,右擎[ qíng 舉起] 蒼”,左手牽着黃狗,右臂架着蒼鷹。鷹和狗是用來追捕獵取對象的。“錦帽貂裘”,是戴着錦帽穿着貂皮襖,這次打獵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騎卷平岡”:成千的騎手跟隨着他,浩浩蕩蕩,象疾風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岡。這裏顯示了作爲一州長官出獵時的聲勢和排場,確實是壯觀啊!百姓幾乎全城出動(即傾城),都想追隨蘇軾詩人這個知州(相當於漢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獵。而他也爲百姓的熱情所感動,暗下決心,爲了答謝(報)人們的情意,他要學習三國時代匹馬單槍搏鬥猛虎的孫權(孫郎),親手射殺猛虎,給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實際上已經繪製成他的“太守出獵圖”。寫出了他的形貌,也寫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熱烈的氣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揚的精神狀態。

轉入下片,作者又進一步深化了所要表達的主題。他說,他剛剛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氣粗膽壯(即胸膽尚開張),鬢髮有些花白,又有什麼妨礙呢!看來好像是承接上片,表現他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其實,這裏所指,已不限於打獵。他在考慮更爲重要的事情:“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皇帝什麼時候纔派馮唐到雲中傳達命令?這裏用了漢文帝劉恆時的一個典故。“雲中”是漢朝的一個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區。“節”,即符節,是傳達皇帝命令的憑證。漢文帝曾派馮唐到雲中郡,傳旨赦免前雲中太守魏尚受的處分,恢復他的官職。魏尚原來抗擊匈奴侵擾有功,後來因小過失受到不公平的處罰。可見,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擔當保衛邊防的重任。他這樣希望,並不是無的放矢。因爲,當時宋王朝正受到來自西北方的西夏和來自東北方的遼國的軍事威脅,國家的安危引起了蘇軾詩人的嚴重關切。他渴望奔赴軍事前線,來實現爲國立功的政治抱負。最後三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學上,被認爲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當作敵人的象徵,又利用“狼”屬於野獸,當在被射獵之列的聯想,他表示,將要(會)緊握雕花的強弓,把他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圓如滿月般的弓弦上,看準那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這首詞讀起來,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了蘇軾詩人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