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高一語文優秀說課稿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語文優秀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語文優秀說課稿範文

  高一語文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氓》是《詩經》中的重要作品。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講述了她自己的戀愛悲劇。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作品的音樂美、語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爲今後的詩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根據此特點,安排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概述詩經的基本知識,熟練背誦本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人物形象,樹立正確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說學生:

這是學生升入高中以來首次接觸《詩經》,但是,在初中時學生有《關雎》的學習經歷,對於《詩經》有一定的認識;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因此,解決完詩歌的詞語之後學習起來應該比較順利。但相對於實驗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礎和接受能力還是弱了些,所以,我擬定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生掌握《詩經》基本知識,且在認知性誦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把握賦、比、興手法;第二課時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感受人物形象,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樹立正確人生觀。本節課是第二課時。

  三、說教法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誦讀法、講解法、啓發法、討論法等。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容並加以強化;講解是爲了開啓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詩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問題和討論能使師生互動,激發發散思維,並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些教學方法的妥當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同時,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可以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印象,有助於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並且能豐富課堂容量,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四、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是一篇以敘事爲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誦讀法、討論法等。

學生領背與自己誦讀相結合,通過反覆誦讀,培養語感,掌握四言詩歌的誦讀節拍,熟悉課文內容理解人物形象並且深入探究其悲劇原因。由教師設置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爲以下幾個部分:

1、結合初中及上節課所學,回顧《詩經》的相關知識。《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學習中必然要講到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在此環節,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應的文學常識知識點:

第一部詩歌總集六義——風雅頌賦比興四言爲主,重章反覆。

2、認知性誦讀。這一階段分爲學生領背與學生自讀兩個環節,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熟悉文本讓其對詩歌敘述的故事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3、理解性誦讀。由教師導引,幫助學生理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4、評價性誦讀。在對詩歌的內容有整體把握,並且瞭解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對本詩進行進一步的鑑賞。這是本課教學的探究部分。在本環節中,通過“爲什麼自由戀愛竟以悲劇收場?”這一問題的`設計,引導啓發學生討論,圍繞着“悲劇原因”來展開問題,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寓於其中,從而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5、師生合誦《致橡樹》。《詩經》產生於文學創作的樸素時代,千百年來,《詩經》中,尤其是“國風”部分的優秀篇目流傳不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它所反應的內容貼近普通大衆的生活,表達的是廣大勞動人民最樸素的感情,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那麼對於新時代的學生如何讓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應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由此,我安排了舒婷的《致橡樹》。採用師生合誦這種方式,有兩個初衷:一是豐富課堂內容,加深情感體驗;二是激發學生對詩歌朗誦的興趣。

  高一語文優秀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蜀道難》,以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做解說。

  一、教材分析

《蜀道難》選自人教版普通高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本單元是唐代詩歌單元,單元學習目標是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意境,提高對詩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在誦讀中獲得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本文是李白在長安時爲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屬於一篇古體詩。

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瞭解李白豪邁飄逸的詩歌特點,整體感知詩歌寓意。

2、反覆誦讀,鑑賞詩歌的意境美,瞭解詩歌的寫作技巧。

3、提高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爲:把握與體味詩歌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閱讀鑑賞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因此,我確立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誦讀法、討論法、啓發法、點撥法。只有反覆的誦讀學生纔會理解詩歌的美。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參與討論才能激發學生的個性見解。當學生陷入迷途時,教師要適時的啓發、點撥。

教是爲了學,教師的教授只有在學生那裏轉化爲學習的能力,纔是教育的真正意義。我所任教的班級屬於音樂班,學生語文基礎較好,並且思維活躍,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所以,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本課根據詩歌的特點採取誦讀、賞析、背誦的步驟。

教學手段上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教學過程

本課我計劃一課時完成,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環節一】導入新課。

由學生回憶李白的詩句導入,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想到“牀前明月光”“飛流直下三千尺”“白髮三千丈”等詩句,由此得出李白詩歌一個很大的特點,奇特的想象,誇張的表現手法。從而引出《蜀道難》。此環節意在由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引發他們更大的學習新課的興趣。

【環節二】認識李白。

此環節由學生課前預習,課堂自主發言完成,既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幫助教師瞭解課前預習情況。

【環節三】、誦讀感悟

詩歌學習重在誦讀,所以,此環節首先設計由學生推薦一名學生來朗讀,初步感受詩歌意境。然後師生共同欣賞flash配樂朗誦《蜀道難》,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此時,學生的情緒已被詩歌感染和打動,再以配樂的形式讓學生學生集體朗誦,加深理解。

【環節四】討論文本

學生上一環節通過充分地感受詩歌,已經有較深的印象,本環節主要用討論法、啓發法來理解詩歌內容,分析藝術技巧。新課標對古詩文的學習要求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師鼓勵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討論解疑.把提出的問題交給學生解決,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並且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教師在這個環節要給予正確的點撥。

例如當學生討論本首詩歌的主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的說法,最後確定一種最有據可循的說法“送友人入蜀”。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的同時又使理解不發生偏差。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在藝術技巧上,由於學生對誇張這種修辭很瞭解,所以會很容易發現原文有多處誇張時,而學生沒有意識到的手法,則需要教師點撥。

例如學生提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時,教師要適時的補充虛實結合的手法。

這樣,看似無序地問,實際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環節五】拓展延伸

課件展示李白的《送友人入蜀》,評析詩歌主要運用的藝術手法並且與《蜀道難》進行比較閱讀。此環節意在擴展學生課外知識,同時深化對教學重點的理解。

【環節六】作業設置

背誦詩歌。意在通過背誦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