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高一語文說課稿範文六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47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一語文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語文說課稿範文六篇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的第十九課,屬第五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選自《戰國策齊策》。

這篇課文所在單元的學習目標是:

①重視誦讀和背誦;

②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並能用現代觀念加以審視;

④使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賞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根據單元目標,結合課文內容,本課學習目標可定爲:

①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②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③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④領會文中類比推理和比喻說理的方法,學習“三疊式結構”的寫法;

⑤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⑥初步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設想】

根據課標要求,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並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本課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懂文意;遇有讀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找資料、請教老師,以期課文學習目標①②的完成。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學習目標③④⑤⑥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引用典故,解題導入”、“理解內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一、引用典故,解題導入。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爲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注:此成語典故於楚莊王也有記載)

鄒 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彈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諧和纔算善於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纔算是善於治國。齊威王聽後,大爲讚賞,於是封他爲齊相。

《戰國策》——戰國時代國別史彙編,也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又稱《國策》、《國事》,由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風格,鋪陳偉麗,叱吒雄豪,藝術上有很高成就,對後代文人的影響很大。

諷——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設計說明:先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導入;然後請同學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特別是對題目這個“兼語式短語”的破解,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產生“豁然開朗”之感。)

二、理解內容,探究寫法。

1.課文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語言現象:就是很多內容都與“三”有關,並還可以用“三 ”的二字短語概括大意,請同學們試着找找看。

(一) 課文中的“三”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採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式結構”的寫法:

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

鄒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見威王的三比;

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

納賞後齊國的三變。

(其它還有這樣的一些“三”:“朝、旦日、明日”;“孰視、自視、寢思”; 甚而情節結構上的“起因、經過、結果”……)

這樣,在內容上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琅琅上口。

2.課文除了在“三”字上很有意味,在“比”字上也下足了工夫。請同學們說說文章中的“比”。

(二)課文中的“比”

①類比、喻比 (如:以“家事”比“國事”:私、畏、求)

②詳比、略比 (如:“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側比、正比 (如:“三問三答”側面比;“三思”正面比)

④明比、暗比 (如:“鄒忌比美”是明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

(設計說明:採用“一字經緯式”的教學方法,串起對課文內容的整體理解。這裏,抓住了“三”、“比”兩個字,從寫法入手,促內容理解:通過“三”字的切入,必能拎起全文的內容理解;通過“比”字的深化,從而引出課文的寫法探究。課中“關鍵字”的使用,力圖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三、分析人物,拓展延伸。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鄒忌:頭腦冷靜,善於思考;

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忠於職守,足智多謀;

善於辭令,勇於進諫……

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齊王”這個人物形象。

齊王:聞過則改,明智果斷;

從諫如流,興利除蔽……

3.補充相關材料,對比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一) 三 人 成 虎

龐恭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於市,議臣者過三人,願王察之。”龐恭從邯鄲反,竟不得見。

(選自《戰國策魏策二》)

【譯文】

龐恭(魏國臣子)陪同太子到邯鄲(趙國國度)去做人質,他對魏王說:“現在一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相信嗎?”回答說:“不信。”“兩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信嗎?”回答說:“不信。”“三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信嗎?”國王說:“寡人相信。”龐恭說:“實際上街市上沒有老虎,現在是邯鄲離魏國比街市遠,議論我的人不止三個人,希望國王您明察。”(後來)龐恭從邯鄲返回,終於還是不能被國王召見重用。

(二) 螳 螂 捕 蟬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

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選自劉向《說苑正諫》)

【譯文】

吳王闔閭準備進攻楚國,告誡他身邊的大臣說:“膽敢向我進諫的人就處死。”他的侍從官中有個年輕人,想向吳王闔閭進諫,勸阻他不要進攻楚國,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彈拿着彈弓來到吳王闔閭的後園走來走去,露水浸溼了他的衣服,象這樣經過了三個早晨。吳王闔閭說:“你來,爲什麼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溼到這個地步!”那年輕的侍從官說:“園子裏有棵樹,樹上有隻知了,知了在高處鳴叫,它吸着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它後面;螳螂彎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蟬,卻不知道有一隻黃雀在他的旁邊;黃雀伸長了頭頸,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拿着彈弓和子彈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黃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它們身後的禍患。”

吳王闔閭聽了說:“對啊!”於是停止了用兵。

(設計說明:分析人物形象,有助於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拓展延伸,則有利於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四、說古談今,內化知識。

1.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知道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2.結合現實生活,談談你怎樣給別人提出建議或者怎樣對待別人對自己的建議。

3.贈記名言,師生共勉。

銘記古人諫言,感悟現實生活: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

——(唐)魏徵

(設計說明:說歷史故事,讓學生之間實現知識資源共享,有利於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存,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談現實生活,主要是想增強學生在 “提出意見”和“接受意見”的感受和體會,引起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注意和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引出魏徵的名言,讓他們銘記。)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小結知識要點。

2.寫好學習心得。(參考題目:①說說《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三”

②談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比”

③“諷諫”和“納諫”

④“諫臣”和“明君”

⑤“人言”與“自信”

⑥人貴有“自知之明”

⑦感情親疏和認識事物的關係……)

(設計說明:小結,是對課堂知識的一個回顧和複習,強調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而寫學習心得,則是對課堂知識的完善和深化,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主題思想的思考。)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着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三、教學方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知識遷移法、、分組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流程(我所採用的是高效課堂的模式)

情景導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願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而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所以我的導入是這樣的:……

1、自學感知,敏銳感悟

爲了更好的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自行解決本課的生字詞,及簡單的句子理解,初步弄懂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結構。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採用多種誦讀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整首詩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將本課中覺得難以理解的問題找出來,留待接下來的環節一起解決。學生在這一環節中,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學生手中的教學資源。這個環節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習資源,達到班級資源共享。讓學生走進文本。

2、合作探究,共同分析

這個環節學生分小組進行,這個環節中要討論的問題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學環節中留下的疑難問題。第二部分是本課重難點問題,針對本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上下片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2、所寫意象有什麼特點?

3、上下片有什麼聯繫?

4、共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通過分組,將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的問題和老師所給出來的問題,合作進行討論,得到自己的、小組的答案。

在這個環節的學習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所有的同學都積極的挖掘文本。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3精彩展示,破繭成蝶

這一環節是每個小組通過前面兩個環節學習的結晶。學生通過小組或者個人展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或問題的答案。教師相機進行適時評價、引導和糾正。通過這一環節既可以瞭解學生對文本的掌握,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及表達能力。

4個性表達拓展思維

主要是體現學生的個性展現,增強課堂的空間彈性。爲此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壯麗的、充滿生機的湘江秋色圖。那麼,面對着這樣壯麗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如果你面對着這樣的景色,心情會是怎樣?請細細品讀,把你的心情寫下來。讓同學們盡情的表達

5遷移延伸豐富視野通過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介紹更多的他們自己瞭解的毛澤東的詩詞,或句子。我在加以補充,讓學生選擇他所喜歡的篇目來背誦。或者小組接龍來誦讀。

6課堂總結迴歸文本

爲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從各個方面來總結他們在本課中所獲得的收穫和情感體驗。自主總結,自主回答。

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說課稿之《沁園春》就到這裏了,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有成。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語文-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三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燭之武退秦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先秦歷史散文《左傳》,本篇所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若累卵。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的故事。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a知識目標:瞭解《左傳》有關知識,解決幾個生字,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c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4.教學重點:誦讀複述課文,背誦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5、教學難點:燭之武高超的說辭藝術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準備採用以下幾點教法:

1、演示法:利用多媒體設備,直觀欣賞戲曲片段,提高鑑賞能力。

2、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組織形式多樣的朗讀,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從而讓學生獲得感同身受的效果。

3、討論分析法:通過設計問題,以啓發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讓他們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後由教師補充點撥歸納。增加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具體的學法有:

1、合作學習法:學生合作交流,不僅可以激發對學習的興趣,還起到了加深對文本內容理解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2、朗讀法: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曲詞的抒情性和音韻美。對於詞曲的學習,朗讀法是最常用到的。

3、勾畫圈點法:學生在閱讀過程將重要的字詞或存在疑惑的重難點勾畫出來,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非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有人說“口才,電腦,英語,駕駛”是當今青年必須掌握的四門技術,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見口才在今天同樣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人怎樣憑三寸不爛之舍就使強大的軍隊退卻的故事,請看《燭之武退秦師》)此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佚,縋)。

這爲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範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爲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以多媒體出示Q1,Q2,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③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說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爲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1)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爲進一步說服秦伯提供可能。

2)說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3)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4)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5)從歷史說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①文章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只作簡略交代,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請總結燭之武的形象。

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後,他胸有成竹,對秦晉的關係和矛盾瞭如指掌,隻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爲秦國着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說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和側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Q1,Q2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節5課後作業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衛風·氓》是選自《詩經》的一首敘事詩,它運用比興手法和對比手法,以一個女子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揭示出男權社會中女子悲劇命運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氓》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教讀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熟讀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領悟課文的思想感情,瞭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節奏”。作爲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首詩歌的學習中,教師要加強詩歌鑑賞的指導,教給學生鑑賞詩歌的方法,這對學生今後鑑賞詩歌起着引領作用。

(三)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單元教學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2.學習通過對比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體味本詩賦、比、興藝術手法的作用。

3.瞭解《詩經》中反映的古代社會的愛情的悲歡,感受人文之美。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本單元和課文內容要求,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學會比較分析,把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體味“賦”“比”“興”藝術手法的作用。

二、說教法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因此,我將選用誦讀法、提問法來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念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所採取的研究態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激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因此,教學中我將進行以下學法的指導:

默讀感知法、答問法、質疑法、討論法。

四、說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一課時,主要分爲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本課是一首棄婦詩,所以我以愛情爲切入點,結合本文的故事情節,情境導入,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瞭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學習中必然要講到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包括“《詩經》六義”,其中,《氓》所涉及的比興手法,是積累文學常識的重點。學生對 1

《詩經》知之甚少,介紹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能很好的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另外,對學習本課也不無裨益。

(三)檢查預習情況

對於高一學生來說,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我在課前佈置了預習,課堂上先讓學生把不能明確的讀音和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教師再進行解答。通過預習和釋疑,鍛鍊學生自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古代文學的學習,特別是詩歌的學習,不讀難成其學,尤其是對於此篇詩歌,閱讀是主要手段,所以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自讀、個別朗讀等方式,旨在讓學生了解四言詩的朗讀節奏,理解詩句,弄清詩歌的故事情節,使學生逐步養成誦讀文學作品的習慣。

(五)研讀詩歌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設計品讀討論活動,以故事情節爲線索,指導學生研討詩歌內容,分段解讀詩歌,學生參與交流討論,教師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個性評價,分析詩中比興手法,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寓於其中,從而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六)探究寫法

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氓的薄情寡義和女子的堅貞忠誠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此我將引導學生對詩中的對比手法進行探究,完成教學目標。

(七)體驗拓展

在這個環節,我組織同學們討論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同學們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培養學生善思、善言的能力,讓同學對詩中男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原因有更深、更廣的認識,拓展學生思維。

(八)課堂小結

我將以主旨解讀作爲本課的小結,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藉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九)作業 佈置

背誦全篇,積累詩歌。

(十)板書設計

( 情節) (章句) (手法) (基調) 戀愛 ( 1—2章 ) 賦 熱情、幸福 氓婚變 ( 3—5章) 比、興 怨恨、沉痛 決絕 ( 6章 ) 賦比興、對比 清醒、剛烈 此板書直觀明瞭,既展示了詩歌的內容要點,也展示了詩歌的最主要的寫法特點,便於學生理解與記憶。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包身工》

  一、說教材

《包身工》是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第二課的一篇報告文學,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非常強。它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動來組織材料,採用點面結合的手法,行動地展現了包身工的悲慘生活,揭露了帝國主義、資本家、帶工老闆的壓榨和掠奪,對於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人權意識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強調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熟悉字音,熟記字形。瞭解新聞報道和報告文學的一般特徵和結構方式,培養閱讀新聞作品、篩選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把握新聞事實、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觀評價三種新聞中能用到的材料。並學會分析一篇新聞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報告文學的特點,新聞強調真實,關注的當下發生的事情,因此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

4、針對明確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

1.誦讀課文,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創造性的解讀,體會作者所傳達出的信息。

2.學會分析一篇新聞的寫作特點

而教學難點在於如何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點面結合的手法進行寫作。

  三、 說學生情況

初高中階段,正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同時也是學會收集、判斷、處理信息,培養人文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時候。課文的價值在於作者以確鑿的事實、精確的數據、精闢的評點,表現了苦難深重的包身工的不幸遭遇。作者體現出來的毫不畏懼的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感能給學生以學習的榜樣。

  四、教學方法

新聞閱讀準確的反應了方方面面的社會信息,從真實的生活出發,傳達出時代的精神。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把握作者通過新聞想要表達出來的內容。據此,本課教學我會採用閱讀指導法法、質疑法、討論法、講讀法等來教學。在課改精神指導下,作爲教師應該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收穫自學成功的樂趣,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

①導入新課。藉助情境,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當代社會反應出來的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人們的生活,從而引出夏衍所寫的《包身工》

②閱讀全文,理清思路。整體感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來感知包身工悲慘的命運,體會作者對包身工命運的同情,對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和帶工老闆無比憤怒的感情,以此突破教學重點。

③思考作者寫包身工羣體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點面結合手法的運用。既有對羣體的“面”上的描寫,又有典型人物的描寫。特別是引導學生關注文中三次提到“蘆柴棒”。第一次的肖像,第二次的病倒,第三次寫瘦得像骷髏一樣也不放過,表現她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慘命運。以此突破教學難點。

④尋找有關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的語句,合作探究多種表達方式的有機融合,同時探究包身工的具體含義。

⑤課堂小結。針對今天所講的內容進行一個知識總結。報告文學的特點在於它的新聞性,主要表現於針對帝國主義的殘暴掠奪進行了有力的揭發和嚴厲的抨擊,對於動員人民起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還在於它的文學性和評論性,分別表現爲文中主線和副線。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會讓學生們在查詢一些新聞的寫法,認真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寫一篇通訊。

  六、 在板書設計方面,我力爭簡潔明瞭,採用語詞式板書,既點名本課的教學要點,又方便學生理解、識記,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總之,在教學中,我會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我的說課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6

一、目的:

1、瞭解朦朧詩的特點;

2、把握詩歌的意象,體味意境,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3、瞭解詩人的情感脈絡。

二、說課過程:

第一部分:

第一節:“我和春天”“和你”“和更多的人”點明作者和春天融合在一起,同時照應題目“我們一起”;“海洋冰塊”船開始起航告訴我們冬天漸逝;這時,我們“呼喚風”“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樹木都漲滿綠色的帆”作者盼望春天的到來。

第二節:當豐收的“果子”被“狂風”“擊落”時,也是“種子”“撒遍大地”時,種子的“沉默”是爲了“今天”的“歌唱”,“今天”意指上文的春天,也點明作者盼望春天的到來。春天到底怎樣呢?

第三節:此節作者寫了那些意象?他們的特點是什麼?

玉蘭花(潔白的心向藍天打開)、迎春花(繁星似的到處閃爍)、陽光(追逐着)、鳥兒(牽動着)、紫丁香(像影子一樣在身後晃動)等

他們總的特徵是?生機勃勃、歡快祥和、繁花似錦。

體現作者的感情是?喜愛、讚美。

“紫丁香像影子一樣在身後晃動

春天正迎着我們走來,獻上更多的花朵”用比喻、擬人手法進一步表達對春天的讚美和盼望。

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敘述主體由第一部分的“我”變爲“你”,第二人稱的運用拉近了敘述主體與詩中“你”的距離。由第一部分我們知道作者極力讚美春天,渴盼春天的到來。所以這一部分的“你”應該指春天。 從文中找出體現春天特點的詞語、句子。

熱情、開朗;像四月的陽光;善良;憎恨黑暗,甚至陰影;清澈地對待別人(即真誠的對待別人)。

“愛情的震顫,莊稼的波濤,金屬的鳴響”從觸覺視覺聽覺表明你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你將一年又一年把這鮮紅的果子掛滿枝頭

讓善良的人們摘去”這裏的“你”緊承上文,應該指“一顆鮮紅的漿果”般的“清澈地對待別人”的心,“讓善良的人們摘去”表達出“你”期待更多的人像你一樣真誠的對待別人。

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在結構形式上與前兩部分相比發生了變化,他的結構特點是?

金字塔式結構或岩石狀結構,把立體派繪畫技法引入詩歌創作,使詩歌從視覺上有建築美,形成一種獨特的結構。作者爲什麼用這樣的結構?他表達什麼內容?

“我們結識了”“我們相識了”點明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友情或愛情。

詩中的意象特點,如:語言如大海翡翠、“坦白得像沙灘”,水鳥如“雪花”,江河“蔚藍”,太陽和星星“睡在我們的懷裏”,白帆像“純潔的姑娘”,一連串的比喻、擬人修辭,勾畫出美好的景象,表達出友情或愛情的和諧美好。此部分之所以用這樣的結構是爲了暗示友情或愛情堅如磐石。 第四部分:

土地說:我要接近天空

於是,山脈聳起

人說:我要生活

於是,洪水退去

河流優美地流着

無論是土地還是人都說“我要”表明“我”有既定的目標和理想,這也告訴我們應對生活樹立理想或目標,只要有理想,一切困難都會被克服。

讓我們和更多的人一塊走吧

祖先在風中訴說着青蔥的願望

號召我們爲理想奮鬥,我們的祖先期待着我們這樣。

緊接着作者提出了三個疑問:

我們又將給大地留下什麼呢

我們的手臂又將收穫什麼

歲月的皺紋又將閃出什麼樣的光輝呢

前文中:太陽把七色的花朵投在枝條上,大海把清脆的浪花投進岩石縫中,形成壯麗的景觀。暗示我們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奉獻自己的力量。所以下文說到:

我不能設想,美麗的風光

不在人們臉上閃動

我們死去和誕生的地方還有什麼意義

我不能設想,崛起的建築裏

不溢滿普通家庭的笑聲

我們的勞動、創造還有什麼意義

作者連用兩個“不能設想”點出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理想: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擁有生活的美麗。 根據兩個“不能設想”句子的哲理,仿照句式,以“我不能設想——”爲開頭,另寫兩個句子。例: 我不能設想,青春的花環

不能結出香甜的果實

我們的生活奮鬥還有什麼意義

我不能設想,我們伸出的雙手

不能讓貧困的人們感覺到家的溫馨

我們的愛心奉獻還有什麼意義

最後,作者發出號召:“拿起工具”“春天伴隨我們一同奔騰”既點明題目又發出真切的希望。“奔騰”的含義也一目瞭然,即奮鬥,爲理想奮鬥,實現生命的意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