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六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45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說課稿六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寫於1901俄國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時期,高爾基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衆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爲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標“閱讀”部分的要求。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多層次誦讀課文,從整體上領會課文的深刻內涵。

2、瞭解相關文學常識及背景,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徵意義。

3、瞭解烘托、對比、象徵等表現手法在本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過程與方法:

1、課前蒐集有關海燕、高爾基、寫作背景等資料,瞭解相關文學常識。

2、以朗讀爲主線,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通過多層次誦讀,探究課文的深刻內涵。

3、通過猜謎語、當翻譯的活動感受象徵手法,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勇敢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生活暴風雨的樂觀、戰鬥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根據《海燕》的本身特點和語文課的要求,“讀”歷來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象徵、對比和烘托的寫作手法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體會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則是作者的初衷,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是我們現在教育的人文目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的設計意圖:

1、“美文需要美教”,本設計力求通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發現、個性化體驗、藝術性創編等一系列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2、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給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圈點批註、仿句說話練習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所以我採取以朗讀爲主線,通過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架起和諧的橋樑,進行平等式對話教學。

五、課時安排:

課前預習階段要求學生蒐集資料,掌握字詞。課文閱讀教學兩課時。第二課時主要教學任務是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探究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完成作業。以下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分鐘)

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自然地導入新課。

導語:如果在一個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的天氣裏,你們喜歡呆在哪裏呢?

但是有一種鳥卻總是很勇敢的在這樣的天氣裏,在濁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飛舞。這種鳥叫什麼名字呢?(學生交流蒐集到的關於“海燕”的資料)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高爾基唱給“海燕”的頌歌。(板書課題、作者)

(學生介紹作者)

蒐集和處理信息是新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查找課文有關資料的工作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提高了學生能力。

(二)、多層誦讀——感知課文內容(24分鐘)

1、播放錄音聽讀。

要求學生凝神靜聽,用概括性語言說說你聽後的感受或描述你腦海中呈現的畫面。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從而奠定本文的朗讀基調,營造出一種激昂熱烈的課堂氣氛。說感受和說畫面的環節是學生通過聽讀之後再創作的過程。

2、分組合作研讀。

(1)、自由朗讀課文。

(2)、全班分成三組,分別完成如下任務:

A、用——畫出描寫風雲雷電的詞句,找出暴風雨的變化,並按照“暴風雨”的格式起小標題。

B、身處這樣的險惡環境,海燕的表現怎樣呢?請同學們用~~~~~畫出直接描寫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選擇你喜歡的讀一讀。並補充題目“的海燕”

c、海上其他的海鳥面對暴風雨又有怎樣的表現呢?讀一讀相關的段落,圈畫出關鍵詞。並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用“面對暴風雨,心想:。”的句式說話。

這是課文研讀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裏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每組都有自己的任務。起標題、補標題和揣摩心理的方法有利於打開學生閱讀的思路。當學生找出合適的詞句的時候,其實對課文細節的把握已經有了一定深度。

3、指導揣摩精讀。

(1)、驗收分組學習效果,指導朗讀。完成部分板書。

(2)、《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響樂,共分三個樂章。你能劃分出來嗎?

(3)、思考:暴風雨漸次逼近的險惡環境對於表現海燕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4)、體會寫其他海鳥對於表現海燕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這一教學環節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學理念,通過指導朗讀、賞析、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在感悟散文詩的優美意境的同時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和對比反襯的寫法。

4、角色對抗演讀。(暴風雨vs海燕vs海鳥們)

起立誦讀的形式,甚有氣勢,符合本文朗讀要求,也是提高朗讀效果的創造性方式。依據上一環節的分組,動員學生結合三個場景分三部分演讀,體會語氣、節奏和情感上的變化。

(三)、難點突破——感受象徵手法(10分鐘)

1、任何文學作品都有時代的烙印,《海燕》這篇文章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寫成的?

(1)、學生介紹課前蒐集到的背景資料。

(2)、教師補充講述發表過程中的小故事。

應該說時過境遷,學生對詩中“海燕”象徵意義的理解頗有難度,而本詩教學時必須得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才能理解“海燕”的意義。在處於困惑不解之時呈現“寫作背景”,能幫助學生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順利地理解了海燕的象徵意義。

2、作者僅僅是在描繪暴風雨到來之前的場景嗎?如果不是,那麼作者寫到的一些具體事物都代表了什麼呢?大家不妨把它當謎語來猜猜。

學生髮言,教師相機板書,總結:實際上這裏面正是運用了一種文學表現手法,那就是——象徵。

3、從剛纔的猜謎語活動中大家能發現“象徵”是怎麼回事,又具有什麼特點嗎?

(象徵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它往往着眼全篇用具體事物表現抽象的意義。)

對抽象的概念理解不用直接、機械的講解,而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探究活動中水到渠成的理解。

4、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下一個活動:當翻譯!把本文的文學語言譯成直白的語言。這樣更好地理解課文含義和象徵手法。

(1)、老師作示範:“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可譯成:“在大革命風暴來臨之前,人民羣衆還沒有覺醒,xxx勢力喧囂一時。革命先驅在頑強自信的奔走呼號,宣傳革命……”

(2)、請同學們選擇其他相應的語句進行翻譯。

極富創意的“當翻譯”活動,把複雜的枯燥的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的行爲變成了一個充滿趣味的活動,使學生在趣味無窮中不知不覺完成了探究過程。

(四)、拓展延伸,體驗昇華(8分鐘)

斗轉星移,逝者如斯。轉瞬間,一百多年過去了。而今,俄國的革命形勢與百年前相比已經面目全非,就連國家名稱也經歷了“沙皇俄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獨聯體(包括俄羅斯)”的變化,真是風雲變幻、世事滄桑!但是,高爾基筆下的海燕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讓海燕的積極、勇敢、樂觀的戰鬥精神在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中發揮作用。

1、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下面請大家以“暴風雨”爲話題講述自己的故事,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遭遇過怎樣的暴風雨,又是如何戰勝暴風雨並獲得怎樣的人生啓示。

在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後,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培養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一教學環節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學理念,完成了教學難點。

2、自主創編——仿句說話:假如我是(海燕),我將對(海鷗)說(收起你對暴風雨的恐懼吧),因爲(生命本身不同尋常,所以不僅要善於享受生活中的陽光,也要敢於承受生活中的風雨,這樣的人生纔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將對()說(),因爲()。

啓發學生可以對課文中的對象說,也可以對現實中的人或事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搏擊長空的雄鷹對屋檐下的燕子、青海玉樹地震中救援人員對壓在廢墟下的待救女孩……)

在處理練習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讓文本教育走向現實教育。

板書設計:

海燕

高爾基

風雲雷電:【xxx勢力】

暴風雨(的變化):孕育—迫近—將臨【革命風暴】烘托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喚【革命先驅者】對比

海鳥們:呻吟、飛竄、恐懼、膽怯、躲藏【假(不)革命者】象徵

大海及波浪:歌唱、迎接、熄滅【人民羣衆的力量】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教材地位

這是小學語文課本第一冊的一篇詩歌,詩歌以簡單易懂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漂亮的江南圖,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詩歌我將分2個課時進行授課,這是第2課時。

教學目標1.理解文中的詞語、句子;2.學會由遠至近,由左至右地看圖;3.體會江南風景之美,從而產生熱愛祖國山河,愛護環境的感情。教學重點:1.理解文中的詞語、句子;2.感受江南之美。教學難點:1.在無法親臨其境的情況下感受江南之美

  二、說教法:

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本課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知導入法。溫故而知新,運用舊知導入可以爲學生學習課文打好基礎。2.境陶冶法。由於小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在無法讓其親臨江南的情況下,爲學生創設一個旅遊的情景,讓他們可從聽覺、視覺感受江南的美。

  三、說學法:

新課程表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評價成爲學生朗讀提高的推動力,同時也在正面、互動的評價中爲課堂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爲此,在學生學法方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種:1.讀感悟法。2.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鞏固知新

一個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識記在心,是需要反覆鞏固練習的,因此,我選擇了用開“小火車”的形式來回顧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而這種富有童趣的識字遊戲有效地避免了識字的枯燥,鞏固了生字識記。2.創設情景,激發想像

在複習完生字詞之後,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即將坐火車出發去江南了,你們準備好了嗎?那麼,現在讓我們帶上生字寶寶一起出發吧。”這樣我們可以從語言上爲學生營造一個想像中的旅遊情境,激發學生對江南進行想像。

接着,我再以一個導遊員的身份向學生簡單介紹江南,讓學生對它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爲學習下文打好基礎。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小的船》它是 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兒童詩。這首詩描述的是在晴朗的夜晚一個小朋友仰望一彎明月所看到的情景,展現了孩子飛上月亮、遨遊太空的美好願望。全詩共二句,第一句生動地描繪了月兒"彎彎""尖尖"那種惹人喜愛的形象;第二句由"小小的船"展開想象,寫小朋友坐上月亮這條小船所看到的無邊的藍天和天空中閃爍的星星。全詩形象優美,韻律和諧,充滿了兒童礻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真正受到薰陶和感染。

2、再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自找學習夥伴,組成小組。告訴學生遇到不認葷他們走入情境學習,讓他們坐上"月亮船",面對"美麗的星空"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體驗,自由誦讀。

㈡教學目標

新課標明確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是學科課程目標的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根據這一基本理念,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田字格內4個生字,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認不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3、圖文結合,體會詩句所描寫的夜晚的天空,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獲得閱讀的樂趣和美的薰陶。

㈢教學重點難點

以識字、朗讀、背誦爲重點,以藉助畫面,通過想象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獲得閱讀的樂趣與美的薰陶爲難點。

㈣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㈤課時處理

根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我安排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課文中9個生字,會認會讀;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結合,體會詩文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田字格內的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分析

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兒童詩的特點,教學時應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採用以情境教學法、激趣引讀法爲主,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同學互評等合作形式,達到情景的統一與交融,使學生在互助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

  三、學法分析

小學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明顯優勢,學習詩文有一定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交給學生一些學法:討論學習法、嘗試自學法、自主學習法、表演學習法等。

  四、教學程序

下面我主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交往、溝通合作、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這一新的理念,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有針對性地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程序,安排以下四個學習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晴朗的夜空嗎?(學生可能會說喜歡)那你們知道夜空有什麼呢?(生自由說)你們喜歡月亮嗎?你們看,今天老師把月亮帶進了教室。(播放課件)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圓月的夜空)有時候月亮又是這樣的(再出示新月的夜空)我趁機提問:這是什麼樣的'月亮?彎彎的月兒像什麼?課文中小朋友爲什麼覺得彎彎的月亮像小船?你們看着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今天,我們就把它當成小小的船,一起來學習《小小的船》(板書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我與學生朋友般的交流,把天上的月亮搬進教室,藍藍的星空移到孩子們的面前,通過設置情境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會看得認真,聽得專注,會帶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快地進入到詩文的意境。

  第二步: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學生是閱讀主體,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因此,我設計以下閱讀環節。

1、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先範讀課文。這樣,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學生就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真正受到薰陶和感染。

2、再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自找學習夥伴,組成小組。告訴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藉助漢語拼音、請教同學和老師等辦法讀準字音

3、多媒體出示帶漢語拼音的生字(船、彎、坐、只、看、見、閃、星、藍)學生認讀,教師及時糾正讀不準的字音。

4、多媒體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

5、教師打亂生字卡片排列順序,學生認讀。

這一環節由扶到放,符合認知規律,意在反覆強化認讀,鞏固識字,逐漸建立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繫。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克服困難的信心,相信學生的認讀興趣會更加濃厚。

  第三步:感情朗讀,體會感悟

㈠學習詩文,引讀激情

1、現在,誰再來說說彎彎的月兒像什麼?(簡筆畫板書月兒,板書彎彎、船)這條小小的船真特別。你們看它的兩頭(讓學生觀看課件理解"尖尖的",這時,學生可能會說小小的船兩頭尖。板書尖)哪位小朋友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教室裏的這個"月亮"?(學生自由說)再指導學生讀好第一句詩。

2、小朋友,誰想來坐一坐這小船呢?你坐上後會怎麼告訴大家已經坐上了小船?(引導學生自由表演說:"我在小小的船裏坐"板書:坐)那坐上小船要上哪兒去呀?(學生可能會說太空)好呀,小朋友坐穩了,我們現在就出發,可要注意看呀,你在航行中看見了什麼?(播放課件,學生興趣盎然,)我伺機指導說: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簡筆畫板書星星,板書閃閃、藍藍)指導學生讀好第二句詩。

這樣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現課文情景,指導學生朗讀,培養學生語感,學生將會受到情感薰陶。

3、接着,我啓發學生:彎彎的月兒除了像小船之外,它還像什麼?(學生小組討論,想象說話,創設更大的思維空間)我再啓發學生:你坐在船裏除了看見星星和藍天,還看到什麼?(學生可能說如果往下看會看到夜景中的城市和鄉村等)

這樣不會把學生的思維定位,誘發學生的多向思維,大膽放飛學生的想象,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㈡多形式朗讀,體會感悟

1、以讀爲本,即興表演。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因此,我設計這樣的演讀方式:自由演讀、個別演讀、全體演讀。具體做法如下:

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吧!大家可以站起來,先想象你就是文中的小朋友,再美美地讀一讀,最好能用上你喜歡的動作來演一演(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再請個別學生上臺演讀,學生互評。最後全班一起模仿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教師也作爲其中一分子,這樣,教師角色轉化爲學習夥伴角色,師生互動來帶動生生互動,學生將會入情入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2、激趣演唱,情感昇華。

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擡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多像一條小船呀!(放音樂)現在大家閉上眼睛,隨着音樂輕輕搖擺。想想你是不是好像飛上藍天,坐在月兒上了呢?(播放課件,讓學生睜開眼睛)我們好像已經飛上藍天,坐在小船裏了,讓我們輕輕唱起《小小的船》(放歌曲)伴隨歌聲,學生將會進入美妙的境界,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促發他們欲飛上月亮船的美好心願。

3、在太空中飛行的感覺真好,看到這樣的夜空,你想用什麼話來說說你的感受呢?(學生此刻將會產生不同的感受,體驗夜空的美麗和心情的愉快)是啊,大自然的美使我們心情這麼愉快,我們可得熱愛它,纔會有更多美的享受。(這樣來滲透思想教育)

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要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爲前提,因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嘗試讀好的基礎上對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體驗,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第四步:鼓勵質疑,拓展延伸

1、質疑:這節課裏,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還有哪些不懂?提出來在小組中討論,合作解決。(照顧中下層生)

2、小結:今天的收穫真不少,大家向課本、同學和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在生活中,到處蘊藏着知識和智慧的寶藏;在大自然中,到處蘊藏着科學的奧祕。我們應從小熱愛科學,長大後不斷髮現大自然中更多的奧祕。

3、拓展延伸:課後抓住"月兒""星星""藍天"這幾個詞用自己的話把你想象中的美景說給你的家人聽,或把它畫下來。

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這樣不失時機地總結和拓展知識,也拓展學生的思維,強調了新課標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體驗、感受、情感",使教師成爲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引路人。

  五、教學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將自己定位於各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學生及其獨特體驗的基礎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得輕鬆、愉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達到教學目的。但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在備課和說課的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給予指正。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三冊第28課《淺水窪裏的小魚》。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故事。本課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條小魚被困在淺水窪裏,儘管沒有人在乎,但是小男孩卻在乎每一條小魚的感受,他一條一條地撿起來,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的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們認識到當小動物受傷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用愛心來幫助它們;通過思想品質的教育,從而美化孩子們稚嫩的心靈

全文主要是講小男孩怎樣拯救被困的小魚,這就是文中的主要內容。

二、重點難點

本次說課的是第二課時,其重點和難點是:

第一:由一個撿魚的小動作、小故事中,深化學生對弱者,尤其是對受傷的小動物的愛心幫助。從而引導學生要愛護小動物。

第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我教的是第二課時,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初讀了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求會寫的8個生字中孩子們已經學習過6個,剩下的2個生字在第二課時中完成,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三、教學過程

1、轉變教與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設計時,努力體現這一理念,在教學2~6自然段時,讓學生自主讀書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內容或讀書,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同進步,在解決疑難中大膽創新,從低年級就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及主動探究的能力。併爲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臺,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加重視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愛學習、會學習。

2、巧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理解課文內容:

在本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不但創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利用淺水窪裏的小魚這個特寫的畫面,使學生感悟小魚的危險處境和小魚盼望獲救、渴望獲救的心情,爲理解下文做了孕伏。總之讓學生積極參與,藉助課件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喚醒他們對生命的珍愛,使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有效整合。

3、以讀爲主線,體現語文學科特點:

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並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語氣朗讀,在讀中分析文章。這樣既能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又較好地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葉聖陶老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爲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而這節課的多種朗讀方式,正是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我採用多種讀書形式,如自由讀、學生個人讀、分角色讀、同桌合作讀,例如,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先由學生自由讀,體會小魚的感受,再讓學生看課件,結合具體情境再次體會小魚的感受,然後帶着感受再讀課文,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讀,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爲學生主動的個性化行爲。在讀中使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樹立起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意識。

四、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加強識字寫字教學

爲了落實低年級要加強識字寫字這一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把識字寫字融入到“救小魚”的情境之中,使學過的生字新詞再次復現,幫助學生鞏固記憶。特別是寫字,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寫寫字,在老師的反覆指導下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綜觀本節課,教學活動呈開放性特點,教師教的有效,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但是教學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和疏漏之處,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和改進

語文說課稿 篇5

這個月,我們學校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創新杯”高效課堂教學競賽。教師們都憋足了勁,在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下,充分挖掘課堂教學資源,開動教師的教學智慧,在教學方法上勇於創新,在高效課堂建設的道路上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這一次,我講的語文課是六年級上冊第九版塊的第一篇課文《豆腐頌》。這是一篇飲食小品,文中語言優美,結構清晰,是託物言志的典型文章。爲最大化的求得教學高效,我精心設計教學,主要想在以下幾方面取得教學優化:

  一、 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教學要授之以漁。我們教師尤其要看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而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本節課,我特別注重對學生讀書方法的引領:第一次自學指導中,我讓學生“默讀第2自然段,並用——畫出你認爲是讚美豆腐的語句,然後寫出自己的體會,接着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最後全班交流。”這樣,學生完全可以從默讀、畫語句、寫體會、交流等提示語中找到閱讀的要領、從而深入思考,進入閱讀感悟的狀態。在後來的彙報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學生們基本完成對課文中對讚頌豆腐語句的深入理解。而這種方法正是學生用心讀書,實現學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的碰撞,不斷運用,學生定會受益無窮。

  二、 抓重點段落詞句品析

六年級的課文大多數都比較長,要是面面俱到,眉毛鬍子一把抓,那一定是完不成任務,造成延時,加重學生負擔。我的辦法就是抓重點段落進行賞析,抓重點詞句進行訓練,讓學生在好詞、好句、好段的朗讀感悟中,積累語言,提高語文素養。本節課,我就是抓重點段落第二自然段、重點詞語“百嘗不厭”等進行了訓練。我認爲長此以往下去,學生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三、 尊重個體的閱讀體驗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的,每個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只有讓學生充分閱讀之後,產生自己的想法,然後再去交流,這種體驗纔是學生自己的,而不是個別優等學生的感悟代替全班學生的閱讀潮流。從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到小組內交流到最後全班交流,這是從尊重個體到發展優勢,都強烈地激發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四、 適當點撥文章的寫法

文章的寫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我想它不是靠一節或者幾節作文課就能完成的。他需要分散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化解難點。在本節課,我就適當點撥了總分總、總分的構段方法,託物言志的表達方式。這些點撥都會讓孩子們收穫一些寫作技巧,這種滲透定會在學生心靈深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他們寫作文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以上是我的想法,也在課堂上儘量體現了出來。教學是門缺憾的藝術,我想我們教師還是要不斷的學習、研究、思考,開創出一條適合學生髮展、課堂學習效果明顯的教學之路。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與前後教材知識體系的聯繫

是初中語文課本所錄選的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在新教材中編入九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已經學習了《故鄉》這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說,學生從中獲得了人生的啓示和藝術的享受,同時,對小說這種文學體裁有了初步的認識。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對描寫手法的認識,體會作者的感情態度,併爲下一篇反映認識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打下基礎。

2、本課的知識體系《孤獨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一篇小說,講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輟學後隨父親一起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子,經歷了從開始的恐懼、孤獨到暴風雨之夜找鴨子變得勇敢堅強起來的故事。學習這篇小說,重點是使學生從陌生空曠的自然環境和恐懼孤獨的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中理解“孤獨”的涵義,教給學生一種勇敢,豁達的人生態度。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強調對課文的自主探究,學生就不能只是被動的傾聽教師的講解,被動的回答教師的提問。所以我想通過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有興趣去自主探究,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杜小康的孤獨之旅的涵義。本課的閱讀教學,從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節,領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確定教學目標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A、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

B、過程方法: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C、情感態度: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對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理論依據】:

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學生作爲文本閱讀的主體,因其閱讀期待,閱讀心境,閱讀目的的不同,他們的閱讀感受也是不一樣的,而教師作爲引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在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中蘊藏着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二、說教法: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在情節與現實寫照中得到情感體驗”爲教學主線,通過整體 感知,情節領悟,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快速閱讀,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主旨,與文章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說學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來解決問題。

【二·三理論依據】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必須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請同學談談對“孤獨”二字的理解,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可以說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

2、重點朗讀以下段落,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1)從“小木船趕着鴨子……杜雍和這纔將船停下來”。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2)從“這纔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

(3)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隨着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

(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羣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表達了什麼的主題?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設計意圖】:遵循敘述類文體閱讀規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知的課文,並能加以概括全文內容,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首先我們怎樣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2、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小組合作完成)

(1)P70、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羣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羣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恆,並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2)P71、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麼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3、文中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緻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提示:出發時:P69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P72害怕,膽怯安頓之後:P73感到孤獨時間久了:P74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P76堅強。

4、如何理解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呢?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爲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設計意圖】:遵循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體驗,以學生閱讀心理爲切口,通過與同學老師對話,合作探究,激發閱讀思維。並通過小說中對環境描寫,深入人物,使文章的難點得以解決。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設計意圖】: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大自然對話,與小說中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理解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在探究中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五)、課外作業學習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設計意圖】:我們常說:“讀書是爲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