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說課稿六篇

本文已影響 2.18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六篇
說課稿 篇1

【設計意圖 】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藝術活動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桃花盛開的春天,很多優美的景色對於中班的孩子恐怕很難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用傳統的繪畫方式,有些孩子可能又不太感興趣。在《桃花瓣兒》這節活動中,我嘗試運用借形想象的方法讓孩子將拓印的桃花瓣兒進行添加想象的,這一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本節活動的特色。幼兒只有對感興趣的活動纔會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本節活動旨在讓幼兒充分體驗繪畫樂趣的基礎上,掌握新的技能,例如:我會用“調皮的”、“捉迷藏的”等語言引導幼兒初步的感知 “出穴”和“遮擋”的表現方法,提高幼兒審美水平和藝術表現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將拓印的桃花瓣兒添畫成各種形象。

2、能用語言大膽地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背景音樂。

2、紙、水粉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現在是什麼季節?

2、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粉色的水粉,春天什麼是粉紅色的?

3、我們用這些粉色的水粉在紙上印出美麗的桃花瓣兒吧!

二、鼓勵幼兒自由拓印

1、教師邊說兒歌邊示範。

(1)通過兒歌將拓印的規則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幼兒

(2)技法學習:拓印出“出穴”和“遮擋”的桃花瓣兒。

2、幼兒嘗試拓印

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幼兒合理的安排畫面的佈局。

三、經驗積累

1、課件播放,啓發引導幼兒大膽的想象講述:剛纔故事裏的小動物把桃花瓣兒變成了什麼?如果你也撿到一片桃花瓣你會把它變成什麼?

2、一起看看剛纔我們拓印的桃花瓣兒都能變成什麼?

四、借形想象

1、出示部分拓印作品,提問:你覺得這片桃花瓣兒的形狀像什麼?

2、我們換個角度看看,說不定有其它的發現?

3、教師示範“借形想象”。

要求幼兒按色快的形狀勾出輪廓並加以添加想象。重點指導:(1)色塊的勾邊(2)眼睛的畫法等。

4、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5、讓我們給桃花瓣兒送去春雨吧!

技法學習:用兩支筆沾上顏色,貼近畫面輕輕敲打,讓顏色“灑”在紙上。

五、講述作品

我們來欣賞一下自己的作品,請你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它在做什麼?

說課稿 篇2

金老師執教的《電和磁》一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能量》的起始課,通過本節課,讓學生“發現”通電導線能使小磁針偏轉,從而認識電可以產生磁,增強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於通過系列活動,使學生認識電和磁的關係,瞭解電能生磁的科學概念,爲後續教學作好鋪墊。本課安排兩個活動,第一,指導學生做科學家奧斯特做過的實驗——通電導線使指南針偏轉,經歷對新現象進行分析、解釋的思維過程;第二,做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用線圈代替直導線做電生磁實驗。

我覺得金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有以下三個突出亮點:

1、教學層次設計的比較合理,結構比較清晰。在教學活動中,金老師先讓學生組裝一個小電路,並回憶電流的路徑。這讓在接下去的活動中,通過觀察燈泡發光來證明電路通暢從而保證有電流經過指南針上方,又能認識到電流的路徑方向對指南針偏轉方向的影響。再讓回憶 “指南針在什麼情況下會受到影響而產生偏轉”,這對指導學生自行分析“電能生磁”是有幫助的。接着讓學生操作觀察指南針在燈泡發亮的電路導線下面發生偏轉的情況,再讓學生操作觀察指南針在短路導線下面發生偏轉的情況,最後讓學生操作觀察指南針在通電線圈裏面發生偏轉的情況。讓學生了解指南針偏轉一次比一次明顯。

2、課堂上對細節的處理比較到位。在“通電導線和指南針”活動中,金老師強調“要將電路中的導線拉直靠在指南針上方,與磁針指示方向一致”並演示給學生看。幫助學生明確此操作要求,這樣在實驗中才能比較清楚的看到實驗現象。在活動中,金老師還強調觀察斷開電流時指導針的變化,通過反覆通、斷,對比指南針的變化,有助於學生對現象的思考與分析。通過活動,讓學生思考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指南針的偏轉?因爲有了前提知識的鋪墊,學生比較容易能分析得出:通電的電路中,流過的電流產生了磁性,導致了指南針的偏轉。

3、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的,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這是一個學生極爲感興趣的課題,因爲有很多動手操作的環節,學生能充分參與到活動中,從中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在課上,金老師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實驗操作、討論、彙報。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獲得真理,得到結果。

總之,這節課總體來看教學層次設計的比較合理,結構比較清晰,也非常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問題的設計上,有一定的難易階梯性,在教學中也能把握課堂中的細節問題。

說課稿 篇3

美術鑑賞第3課《走進具象藝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闡述。

一、教材分析:

通過對具象藝術的特點、典型形象和典型環境及社會功能的學習,使學生更進一步的瞭解具象藝術的語言、形象特徵,並能初步掌握辨識具象藝術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具象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2、怎樣鑑賞具象藝術

3、主題性作品的塑造與典型形象和典型環境的關係?

4、具象藝術的功能。

教學重點:

因爲本課的目的是使學生對具象藝術有進一步的瞭解,所以重點講解具象藝術的特點及鑑賞方法,並讓學生了解具象藝術的功能及意義。

教學難點:

主要在於分辨具象藝術的能動性,即具象藝術以其對藝術形象的典型性處理——對典型形象和典型環境的塑造而區別於攝影。正因爲這樣,具象藝術不是被動的模擬現實,而是對現實的能動反映。

二、教學方法:新課標倡導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那麼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提問教學法,採用分層次,分目標地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鼓勵所有同學積極參與,教師給予啓發和引導,形成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學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分組討論,運用所學鑑賞方法來賞析,判斷,作出正確的評價。在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增加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首先展示幾幅具象藝術作品讓學生品評,然後再以古希臘畫家宙克斯和帕爾哈西奧斯之間的比賽爲例,說明具象藝術在人類歷史上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人類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類型,並由此引出具象藝術的特點。

(二)、新授:

第一環節:

以五代時期黃荃的一幅中國畫《寫生珍禽圖》爲例鑑賞引出具象藝術的第一個特點:視覺的真實性或客觀性。重點以宋代張擇端的中國畫《清明上河圖》分析,作者根據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理解,從反映當時的社會動態和人民生活狀況的主題出發,選擇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時代性特點的事物及情節加以表現。《清明上河圖》在整個畫面的構圖方面顯示了卓越的藝術才能。中國繪畫傳統的“散點透視”得到天才的運用,畫面組織講究內在聯繫,嚴密緊湊,如同一氣呵成,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在世界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藝術是以客觀世界爲表現對象,並且把對象表現的就象我們所看到的一樣真實。

第二個特點:藝術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通過典型的藝術形象的創造來表達藝術家的個人情感和觀念的。那麼請同學們鑑賞作品: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的作品《教皇英諾森十世》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

第三個特點:情節性或敘事性,即具象藝術中往往蘊含着一個或多個故事情節,它可以用文字語言直接來講述和描述。如作品:《貨郎圖》、《血衣》。

由於具象藝術的這些特點,因此除藝術所共同的審美功能外,它還具有記錄的功能和社會干預的功能。同學們可以通過一部分作品來加深瞭解具象藝術的三個特點及其功能。

環節二:

“怎樣鑑賞具象藝術”在這一環節中運用第一課所學的美術鑑賞的一般方法和過程,又特別兼及了對具象藝術的鑑賞特徵,在這節中,從肖像性作品和主題性作品兩大類分別說明對具象藝術的鑑賞方法。

在這一環節當中重點講解典型形象與典型環境的關係,在主題性作品中,主題的表達只有通過典型形象和典型環境才能做到,或者說,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環境越鮮明、越典型,對主題的表達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發觀衆的共鳴和聯想從而產生廣泛的影響。具體以作品《血衣》、《田橫五百士》、《拿破倫一世加冕》爲例賞析、討論加深理解典型形象與典型環境的關係。

環節三:

如何評價具象藝術的意義?(其意義與它的功能有什麼關係?)

我們如何才能判定一件作品的意義呢?具象藝術的記錄功能和社會干預功能這兩個主要功能就爲我們認識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題(內容)奠定了基礎。具象藝術的意義首先表現在它的記錄功能上,它是我們認識當時社會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據。使我們可以認識當時的社會和藝術的思想與觀念。另一方面,具象藝術又以真實、生動而具有個性的藝術形象直接作用於我們的視覺,並由這些形象構成的故事、情節或主題影響我們的價值判斷,從而產生認識和教育意義。

四、課堂小結:

把這一節課所學的知識點作一總結,重點強調在具象藝術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與典型環境的塑造問題。

五、板書設計:

通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後分別展示具象藝術的特點,評價具象藝術的意義並穿插部分美術品圖片介紹。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今天我執教的《船長》這篇課文是法國作家雨果寫的一篇小說。 小說以遇險、自救、殉職爲敘述順序,塑造了一位臨危不懼、忠於職守、勇於獻身的船長形象。文章情節感人,文字雋永,思想內涵十分豐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此,抓住課文關鍵詞句,通過朗讀、體驗,感受船長的崇高品質和引導學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我這堂課的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開啓智慧。

首先我覺得上這樣的課文,情境的創設十分重要。因爲只有教師全情投入,才能使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獲得豐富的體驗。這節課我採用了語言描繪和音樂渲染這兩種方法創設教學情境。比如在導入環節時,我用聲情並茂的導入語表現危機到來的'緊迫,齊讀船上遇險的混亂局面,把學生一下子帶到了那個可怕的夜晚。學生身臨其境,強化感受,激起了走進文本的慾望。

二、主體探究,培養能力,智慧共生。

教學中,教師捨得留出時間,空間,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我的閱讀策略,通過“找出船長的命令”,自己讀,自己想,深入課文與閱讀材料形成對話,主動捕捉相關信息,深刻體會哈爾威船長爲什麼要下達這樣的命令,命令前後的結果怎樣,體會出船長的勇敢鎮定、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

三、抓住細節,思維訓練,凸顯智慧

“言爲心聲”,語言的刻畫對於揭示人物性格非常重要。雖然災難突然而至,但是救援工作“井然有序”,這是與船長指揮的“井然有序”緊密相連的。災難猝發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冷靜,首先哈爾威要求大家“安靜”並且 “注意聽命令”,然後 “把救生艇放下去”這是當時最佳的自救方式,接着安排人員的有序撤離,先女人,再其他乘客,最後是船員,“必須把60人都救出去”唯獨沒有安排自己,書上說這是哈爾威忘記了自己,我更傾向於此時他已經抱有“與船共存亡”的想法,因爲這或許和古老的“船長榮譽”規則有關。據說,在遙遠的古代,航海是一件十分兇險的事情,它需要大家的精誠合作,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袖——船長,在船上,他擁有極大的權利,爲了制約這種可怕但是卻必須的權利,人們規定作爲船長,他除了保證船上人員的生命安全外,還應保證船隻的安全,“人在船在,船亡人亡”,這樣船長的權力就不會被濫用,而盡心盡力保證航船安全上了。因此雖然這次沉船的責任並不在哈爾威,但高度的船長榮譽和責任感,使他履行了這條古老神聖的規則。面對災難,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如此驚人的自制力讓我們欽佩,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和英雄。

“威嚴”的話語顯示着他的堅強, “簡短有力”的對話說明了他的沉穩,有序的安排證明了他的機智。機械師對於機器的損失最有發言權,首先了解船體的傷情,是決定能否自救的第一步。大副在船上的地位僅次於船長,他的話語有一定說服力,20分鐘營救60個人,讓每一個人知道都能撤離,對於遇難者心理的安撫至關重要。“女士優先”這也是西方人引以爲自豪的傳統。因此當哈爾威命令打死走在女人前面的男人(包括自己)時,傳統的思維又重新影響到了大家,哈爾威的靈魂也愈顯偉大起來。大家完全被船長先人後己的崇高品格感動了。

四、讀寫結合,發展語言,智慧延伸。

課文最後一段寫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集中表現了他的高尚品質。在這段的處理上,我播放一段音樂,伴着音樂進行範讀、指名讀,齊讀,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使船長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越來越高大,學生情感也得到了昇華。

其次我覺得在強調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偏廢了語文的工具性,所以這節課我沒有忽略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最後一段時,設計了“船長,你爲什麼不和我們一起回家__________”和“不是我不想回家,______________”的說話訓練,學生情動辭發,情真辭切,達到了精神與語言同構共生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一系列的訓練,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哈爾威船長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關心船上的每一個乘客的崇高品質,體會到他的高度責任感和誓與輪船共存亡的偉大精神。

總之,這節課我以“感”和“悟”爲宗旨,以體驗語言文字爲目標,將讀的訓練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一個“學生參與度、思維深刻度、課堂效益度”的教學境界,這纔是智慧課堂的追求方向。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信客》出自聲名顯著的學者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講述的是民國時一位老信客因失信於人,自感“名譽糟蹋了”,幹不下去了,找到年輕人,年輕人最終不好回絕,當了第二代信客。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受到人們的敬重的故事。

說教學目標:因爲 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學生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並在誦讀的過程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感知課文內容,概括人物性格、領悟秋雨散文的質樸而典雅,提高語言鑑賞水平。過程與方法:情景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說教學重難點:餘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體驗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內涵豐富,打動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語言之舟,又負載着思想的重量,把現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內涵體味學者厚重的語言作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關愛和敬重社會上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教學難點:揣摩質樸、典雅而又警闢的語言。

說教法學法:

爲了調動每位同學的學習熱情,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我制定瞭如下的“教法學法”.教法:情境創設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學法:通讀感知文意、品讀賞析語言、精讀探究拓展

教學過程:

包括“解題導入”“探究感悟”“品讀賞析”“拓展延伸“總結感言五個環節.下面,我具體講一講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俗話說:“科技改變生活,知識改變世界。”當今電信業的迅猛發展,給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而在20世紀初的浙江餘姚鄉間,對外通信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人----信客.很長時期內,信客沉重的腳步成爲鄉村和城市聯繫的紐帶.“他們爲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餘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讀信客的平凡人生.(此導語的設計,使學生從感性上對信客生涯有一個整體印象。)

二.探究感悟:

此環節是通過三個逐層推進的小組活動,來完成對整篇文章思想內涵的感悟.(我利用早讀佈置學生充分預習,解決了生字、詞,熟讀了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爲活動的進行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活動一:“焦點訪談”要爲信客做一期特別節目,題目暫定爲“平凡人生”。請同學們客串編導,速讀課文,小組交流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兩位信客的人生歷程。

附:老信客的一生:有信 → 失信 → 後悔彌補

信客的一生: 從業緣起 → 信客生涯 → 轉行之後(此活動使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感知文意,並把握了全文的脈絡。)

活動二:“創意大比拼”——人 生 “焦點訪談”欄目組對“平凡人生”這個題目不太滿意,請同學們伸出援助之手,再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出最佳創意。要求: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

(師提供事例,拋磚引玉)苦澀 人 生;工作勞苦:終年跋涉;生活貧苦:收入微薄;心靈痛苦:蒙受懷疑、欺凌、憎恨 (此活動使學生立足文本,抓住典型事例,對人物形象進行多角度把握,併爲揭示信客品質做好必要的鋪墊。)

活動三:“小人物-----大精神”由兩個問題引出:1.如果時光倒轉,你會做信客嗎 ?2.你認爲信客應具備哪些品質?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作結,歸納“信客品質”:任勞任怨 、 誠信無私 、 待人寬容、 善良厚道(此活動使學生不僅感悟到信客精神品質,而且也能審視自己,達到德育的目的。)

(此環節三個活動,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輕鬆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交流,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讀賞析:

品味語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我選了臧克家的《老馬》做比較閱讀。(播放配樂朗誦《老馬》)比較:兩篇文章在主題上同爲讚美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美德,但語言風格不盡相同。除了《老馬》語言的樸實,《信客》的語言又多了些什麼?我重點指導學生從本文中畫出佳句、誦讀佳句、點評佳句,並作必要的點撥:不同的題材、不同的作者個性氣質、不同的語言習慣決定着不同的語言風格,我們可以從表達(記敘、描寫、議論等)和修辭等多方面賞析語言,看看課文是如何通過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來表現人物精神和性格的,又是如何通過精彩的句子提升文意的。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秋雨散文“質樸而典雅”“警闢而暢達”的語言風格。(比較閱讀可讓學生了感受到不同的語言風格,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學以致用”,接下來我趁熱打鐵,請同學模仿本文語言,爲兩信客寫“墓誌銘”。全班展示交流後,師出示“墓誌銘”示例。 寫“墓誌銘”既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拓展延伸:

爲了引導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我還提供了餘秋雨的相關資料及作品,編排作品名,連接如下:“《行者無疆 》,從書房《出走十五年》,進行了一次漫長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長河》時,無意撿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發出《千年一嘆》。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進了《山居筆記》”。特別是《文化苦旅》,推薦學生閱讀 ,擴展視野,並鞏固本課所學。

五.總結感言:

蒼涼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種底色,信客的人生充滿了坎坷磨難,但歷史的滄桑演繹着一個不變的真理:好人終有好報!祝天下所有任勞任怨、寬厚善良、默默奉獻的人們一生平安!

本課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過程,教師僅作點撥引導,而以學生的自主閱讀、討論探究爲主,旨在實踐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閱讀欣賞水平!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周長》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學生在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就其內容來說,本課是一堂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課,學習難度並不大。但是爲以後學習圓的周長以及長、正方形面積奠定基礎。因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正確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強,但是本課內容概念性很強,又較抽象,因此要通過個人的探究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顯然對很多同學是有一定的困難的。爲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感知周長的含義,並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測量認識周長,特別是針對長方形的周長要讓學生先同桌合作認識長方形的周長,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聆聽別人的方法,再同桌合作驗證得出結論。只有這樣的探究活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

三、教學目標

依據前面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探索,鍛鍊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觀察、動手操作、比較和遷移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進一步瞭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滲透“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教學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算理。

五、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

演示法:邊演示邊講解周長的一般概念,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突破在認知上的障礙,又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抽象概括。

討論法: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合作交流,各抒己見。這樣既能啓迪思維,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識,便於形成平等、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參與。同時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發現,並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會在教室中間圍一個大大的心形,並請幾位同學按照我的示範來沿着這個圖形的邊線走一圈,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緊接着提出疑問:剛纔這位同學是沿着圖形的什麼走了一圈?從而抽象出周長的直觀概念。但是在數學概念的確立過程中我會通過邊演示邊講解來勾起學生的理解來感知周長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示範、學生的觀察加之演示過程,真正讓學生感知周長的概念。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可以真正讓學生參與其中。

(二)生成新知

接下來我會出示若干平面圖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計算周長。

此時學生可能會提出使用用繩子圍一圈,將繩子的長度量一量或是分段用尺子來進行測量周長。期間我會巡視進行指導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周長的含義。接下來我會要求學生:計算一下課前準備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具的周長。在此過程中,我會要求學生先和同桌指一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指哪裏的長度,再同桌合作驗證並做好記錄。具體探究長方形周長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測量數據、計算周長、交流彙報來得出結論;理解正方形的周長計算過程則是將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變成正方形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計算周長,此時針對學生的不同選擇給予適時地指導加深學生對於周長概念的理解。在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過程中由學生來探究、討論、分析,輔助學生優選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計算公式,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三)鞏固新知

下面針對學生容易混淆的易錯點: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纔是周長,設置判斷題。

爲了進一步突破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這一難點,我會呈現一道基礎題和一道變式題,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探究。

1、基本練習

(1)學校有一個花壇,長11米,寬8米,求花壇的周長。

(2)一塊正方形土地,邊長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至少長多少米?

2、提升練習

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10米,寬6米,如果要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課堂小結

回顧這節課的學習過程,請多個同學談談這節課學到的知識並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長的知識、測量一下課桌、凳子、書本的面,並計算它們的周長。希望大家在計算時都能認真、仔細,不做小馬虎。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着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