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範文(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3.37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範文(精選6篇)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第1課。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按“總——分——總”的順序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和我對這課教材的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爲:

(1)會寫本課13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4)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引導學生感受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那種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我計劃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能將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生字,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學習作者寫作方法,試着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音磁帶一盒

三、說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爲一體。

四、說學法

1、合作討論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教師先引導學生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灕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4)反覆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後,讓學生回顧一下剛纔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學習的,現在用這樣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2、朗讀體會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3、課件展示,直觀教學法。

給學生直觀出示各種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個直觀的感受。

五、說教學程序

(一)多媒體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先播放歌曲《我想去桂林》同時配以桂林山水的美麗風景的畫面。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那畫境般的桂林,去領略他山水的美。教師用絢麗多姿的畫面、動情的歌曲和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情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生字或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課文每一自然段分別在寫什麼?

2、檢查預習情況,讀課文。

(三)教師範讀,激發學生初步美感,形成整體表象。

然後播放錄音,創設美的情景,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這樣能讓學生儘快融入課文語境中去。

(四)圖文對照,品讀課文。

1、播放灕江水的圖片,創設課文情境,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要讀出美感。

2、按課文的順序概括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3、作者用什麼與灕江的水相比?比的目的是什麼?怎麼比的?引導學生認識對比句。學生交流彙報後,出示西湖和大海的畫面,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然後瞭解排比句,並仿照本段的排比句句式練習仿說。

4、引導學生照畫面反覆朗讀,品讀本段。感受抒情句、排比句、比喻句所體現的讚歎之情。

5、多媒體出示總結感悟本段的寫作方法。

抓住特點:靜、清、綠 (排比句)

運用對比:波瀾壯闊的大海 水平如鏡的西湖

(五)創設情境,自學訓練:

1、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師指導。

2、觀賞“桂林的山的圖片,激發美感。

3、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感嘆之情。

(六)讀中想,想中讀。

教師配樂朗讀第四段,學生欣賞畫面。體會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闊。

(七)閱讀拓展

播放賀敬之的《桂林上水歌》配以桂林上水的錄像,總結全文。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寫景的文章,全文共四個自然段,以總分總的結構,抓住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生動得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思想感情。很顯然,這是一篇適合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能力也也在不斷提高,能初步養成與他人閱讀感受的習慣。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會讀會認會寫瀾、瑕、翡、巒等生詞,理解並積累波瀾壯闊、無瑕、峯巒雄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把握文章大意。

3、領會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是培養學生通說讀寫能力的科學,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理解並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關係,閱讀的重點培養學生理解、觀察、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會利用導語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用朗讀感悟情境,用聲音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第二,我會採用“讀、找、品、誦”爲主要訓練方式,鼓勵學生多讀,在讀中促悟,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在學法上,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學生的交流合作觀察體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髮展。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在上課前,我會這樣導入,先出示多張桂林山水美景的課件圖片,然後問學生,這是哪裏呢,你們覺得這裏漂亮嗎?揭示課題《桂林山水》。接着再問學生,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嗎?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國的哪裏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風景呢等等。在這這裏,我通過出示圖片,使他們進入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這樣就能很自然的講解下一環節的教學。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引起他們旺盛的求知慾,引導他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由於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我會要求學生先聽教師的配樂朗讀,用聲音渲染情境,儘量讓學生做到身臨其境。在這過程當中我要求學生完成兩個任務,學習本文的生字詞和將文章分段。接着讓學生自己流利、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讀不通的句子,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在教室不斷點拔得過程中,我們就會明白課文以總分總的關係共分爲三大段。

3、細讀課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並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觀賞”又是什麼意思,這一段在全文當中有什麼作用!

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桂林的水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式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找出描寫灕江水特點的詞語和句子。也就是文章的這句話,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率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提問,這句話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對四年級學生來水,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是司空見慣的,所以很快就能回來出來。

最後是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我會以讀代講,讓學生找出描寫山水的詞語,結合課文中的插圖來有感情的朗讀。插圖與文章相輔相成,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更有利於將學生帶入那優美的畫卷,讓學生體會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再聯繫課後問題三,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以此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這一部分當中,我主要是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把握文章的重點語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敘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依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後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和“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時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發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讚美桂林的山或水,並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並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後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後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着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時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着木船,盪舟灕江,感覺到自身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時的畫卷,沉溺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同學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同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敘的構思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二、說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假如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爲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採用“以讀代講”佈置教學環節的:A、範讀課文激發感情。揭示課題後,老師馬上以豐滿的感情範讀課文感染同學並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醞釀感情。當同學激起朗讀興趣後,通過自由朗讀醞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同學體會出來了;D、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幹在比較中顯示出灕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啊(nga),清啊(nga),綠啊(ya)]和三個並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幹表達出灕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因爲,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身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着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感情,通過前四步,同學已經掌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後同學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小朋友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爲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採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灕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

(1)這小節分幾層寫?

(2)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

(3)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4)反覆誦讀。

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後,讓同學回顧一下剛纔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爲“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同學並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後半句用述敘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置與朗讀技巧,反覆育讀,使教師、同學與作者的感性融爲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

四、說過程

1、揭題談話:

讓同學說說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體裁,簡介作者和有關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師範讀課文,同學聽後談自身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後逐段指導讀,帶同學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老師引導同學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身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爲一體。第三小節運用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同學自身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同學入境,讓同學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發生共鳴,抒發自身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達了自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他人。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寫景散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的大好河山。《桂林山水》這篇文章,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開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山水聞名遐邇,然後從灕江的水、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和水等角度分別描寫了桂林美景的特色。

學習本文可以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欣賞與熱愛之情,並讓學生體悟作者是如何用優美的語句來表情達意的。

(二)本課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單元主題和本文的特點,設定本課重難點如下:

重點: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學會用寫景手法描繪身邊的事物。

難點:瞭解本文語言特點,掌握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二、說學情

1、本課教學對象是四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之前學習過關於描繪山水的文章,初步具有了欣賞美、熱愛美的能力,但是體會作者如何通過語言運用技巧來寫景達意,並對其中的優秀技巧進行模仿寫作,這樣的感悟力和能力還需要加強。

2、我的學生多是95後,他們已經學會了網上查資料,有的還曾經去很多地方旅遊過。因此,讓他們通過自己查資料先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並不難。他們也已經初具獨立思考問題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可以組織相應的互動活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要求、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組詞和聽寫,並能正確讀寫“無瑕、兀立、嶙峋、波瀾壯闊、峯巒雄偉、連綿不斷”等詞語。

2、背誦全文。

(二)方法目標:

1、通過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掌握引用、對比、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2、能夠模仿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三)情感目標: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並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爲此,我主要採用“品讀賞析”和“問題探究”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安排2課時。

藉助反覆品讀,引導學生體味作者在描寫景色時所採用的優美語句;通過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對話的語文課堂。

對於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因此,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採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採用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三)學法

1、朗讀法:形式多樣的讀、大量的讀、有感情的讀。

2、討論法:通過提問思考討論,引導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確答案。

3、質疑法:引導學生從無疑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節新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爲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展示課下蒐集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文字資料或歌曲。

通過對桂林山水的直觀感受,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的興趣。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展示,導入課題。(同學們,大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們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並讚歎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隨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風采!)

(板書:第2課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讀、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這一部分大約需十分鐘的時間。是這一堂課中佔時較多的一部分。之所以安排這麼多時間,是因爲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最好的辦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就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巴金說過:“寫吧,只有寫,纔會寫。”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說:放手讓學生讀吧,只有讀,纔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一部分大約分這樣幾步:

1、學生自由朗讀,然後分排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的語言美,以及語言所表達的景色美。

2、教師範讀,學生標出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現重要詞語。

3、教師範讀以後,再請學生默讀,這次是帶着任務的默讀:首先,讓學生藉助詞典查出生字的讀音和組詞,並查出新出現的重要詞語的意思;然後,試着概括每段最主要寫的是桂林的什麼美景。(說明: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的學生,四年級的學生初步學會默讀,不指讀,學會略讀並粗知文章大意,所以在默讀的時候,我給學生布置了簡單概括文章的大意的任務;另要求學生學會藉助相關工具書查閱生字詞的意思,所以我還安排學生自己查詞典並解決生詞釋義。)

4、檢查朗讀的任務完成,並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大意。

首先我請兩名同學分別讀出8個生詞,並進行組詞。帶領學生解決了生詞的問題,再來初步概括文章大意。這裏仍然採用檢查任務完成的方式,請4名同學分別說出每段最主要寫了桂林的什麼美景。得出如下線索: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灕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

(三)深入閱讀、攻克難點

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結構以後,接下來就要重點學習文章如何運用優美的語言來描寫桂林的美景的。在這個環節,我採用讓學生分段研讀的方法,因爲本文每個段落的主題都很鮮明,整體形成總——分——總結構,進行分段研讀非常適合。分段研讀的設計如下:

1、第1段,統領全文:前面我們已經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話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爲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學習第2段。(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以這7個字爲綱,統領整篇課文)

2、第2段,灕江的水:

(1)請一名同學讀第二段,教師重點講解:波瀾壯闊、無瑕。

(2)攻克重點:體會作者描寫灕江水所採用的手法。

A、作者要寫灕江的水,爲什麼先寫大海和西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描寫手法?

B、作者寫了灕江水的哪幾個特點?具體是怎麼寫的?

(板書:灕江水:靜、清、綠)

靜:採用引讀法(老師讀前面的內容,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讀出後面的內容),教師:灕江的水真靜啊學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清啊學生: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綠啊學生:綠的彷彿那是一塊翡翠。

這裏,採用了排比法,突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還採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灕江的綠水比喻成一塊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書:桂林的山:奇、秀、險)

A、請一名同學讀第3段,重點講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B、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呢?描寫山的特點又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法呢?

(說明:由於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所採用的描寫手法是一樣的,學生根據前面老師的講解,結合小組討論,可以對第三段進行分析了,所以我採用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的方法。)

小組討論以後,預想學生會總結出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險、秀,和採用的修辭手法:對比、比喻、排比,老師就可以根據大家的回答,按照第二段的模式寫成板書。

(4)第4段,桂林山水:

A、請一名同學朗讀,重點講解:連綿不斷。

B、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時,用了什麼手法?作者是怎麼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畫中游”的?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攻克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會帶領學生對本節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並進行相應的拓展。我是這樣幫助學生回顧整體知識的: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來總領全篇,又分別從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進行景色描寫,最後寫桂林的山和水匯成一副美麗的畫卷,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2、作者在描寫景色時,用了排比、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桂林的語言跟美景一樣,格外美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見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寫作手法“真靜啊,靜得……;真清啊,清得……;真綠啊,綠得……”,描寫你所見的一處風景。

3、我們的祖國,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畫卷一樣。同學們,如果你們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開闊自己的視野,多培養自己開放的胸懷。

(五)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模仿文中描寫灕江水的寫作手法,寫一篇50字左右的片段,描寫你所見過的或者特別喜歡的風景、植物、動物。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丁編教材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16課的內容。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說、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爲4個自然段對桂林山水進行描寫。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後的總體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按照方位進行描寫”的讀寫典範。

2.教學目標

(l)掌握本課生字詞,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有次序地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用一段話描寫一處景物。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學習課文中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第2、4題。

5.教具準備

《桂林山水》.課件。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第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認識整體結構。

2.舉一反三法:課文中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所以我在教學中運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以多種形式練習,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

三、說學法

通過教師創設情景,採取靈活互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自主學習,獲得新知。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回顧引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開始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文章,大家肯定還記得第一自然段中的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們就來觀賞這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看看桂林山水爲什麼是天下第一。

(上課一開始,教師聯繫課文內容,用帶着問題的語言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通過幻燈片的展示,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向學生提出預習要求:

(1)桂林山水到底美是指哪些地方的美?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2.讓學生們結合課文內容,觀看《桂林山水》幻燈片,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

3.檢查預習情況,學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解答)。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精讀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0”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⑵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

⑶檢查思考題②,投影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⑷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灕江水奇麗的美。

⑸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排比、比喻)

⑹教師投影出示句子一組舉一反三的句子訓練:

①.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②.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③.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⑺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有什麼特點?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爲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⑻小結學法。剛纔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順序、什麼方法學習的?

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讓學生.總結學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2.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尋找景物的特點及怎樣進行具體描寫。藉助幻燈片,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3.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邊讀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強調本文寫法是抓住景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

2.運用課堂練習2的提綱,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學生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3.佈置作業:背誦課文;整理完成課堂練習第2、4題。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6

大家好!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桂林山水》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爲了巧妙的組織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材研讀必不可少。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國的魅力,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爲主題,意在培養學生“細緻觀察景物以及學習如何描繪具體景物的”能力。《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着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方式是生動課堂的指南針。

四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仍有難度。因爲這篇寫景的課文有很強的抒情性,許多學生並沒有去過桂林,看過桂林的山和水,因此要體會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充分考慮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好的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風向標,具有靈魂和統帥作用。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波瀾壯闊、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能夠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如果說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靈魂與統帥,那麼教學重難點則是心臟,處於核心地位。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理解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並掌握作者的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作爲我的教學重點,將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作爲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相結合展開我的教學。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是教學通往最優化境界的第一步,也是學生感悟知識情境的開始。

爲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將採取談話導入法,我會讓學生描述他印象最深刻的景色,進而引到有一位作家用筆記錄了他印象最深的美景,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領略一下。順勢導入新課《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

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敢於閱讀、樂於閱讀、喜歡閱讀的習慣,而整體感知環節可以體現這一要求。本課伊始,將首先給五分鐘時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易錯易混生字詞,並指名寫在黑板展示區。

接下來,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就展示區的生字詞從讀音、字義、字形三方面進行講解。

通過這種形式的生字教學鍛鍊了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爲之後的文本閱讀掃清了障礙。

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範朗讀,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在學生聽和讀之前,我會給學生設置以下問題:概括課文主要從桂林美景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問題的設置,完全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爲接下來深入研讀文本奠定良好基礎。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深入也是對學生思想情感的深入。

爲此,在這一環節,我將用大屏幕展示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以同桌探討,填寫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文章中山和水有哪些特點呢?你能否找到原文中描寫這些特點的詞句?作者又是使用什麼樣的表達方法來進行描寫的呢?(這些問題設置,能夠培養學生把握重要詞句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爲後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做下鋪墊)

接下來是對課文更爲細緻的品讀,思考以下問題: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後一句話“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通過小組相互交流以及教師的補充,學生能夠得出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鞏固提高

鞏固是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化吸收的過程,也是拓展興趣的平臺。

我將組織一個創編活動,學生自由組合,一位同學朗誦課文,另一位同學創編合適的歌舞,並給予點評和評選。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達到課堂的巔峯,也潛移默化提升了學生們對課文的內化理解和吸收。

(五)小結作業

在語文教學中,小結作業的地位不可低估。首先,我將採用系統歸納與情感昇華相結合的方式對本課重難點進行梳理,並烘托出情感主旨:大家要養成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並敢於出現走走,發現新鮮事物,感受祖國的魅力。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

基於此,我佈置一個開放型的作業,以語文興趣小組爲單位創作一幅桂林美景圖,並配上相應的小詩歌。通過佈置這個小任務,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擴充了學生知識面與生活技能,體現語文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遵循了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體現了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的理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