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8.1K人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是課標版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課。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按“總——分——總”的順序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語言優美,適合學生朗讀背誦,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二)、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學生實際和我對這課教材的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爲: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引導學生感受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那種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我計劃用兩課時上完。

第一課時:能將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生字,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小組合作學習

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學習作者寫作方法,試着背誦課文。

  (三)、說教法,說學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4、學法指導:

歸納總結學習寫景文章的方法“抓住詞句──欣賞美景──體會感情──朗讀表達”。並指導學生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四)、說過程,說精華(第二課時)

1.學習第一自然段。

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課件出示句子,品析句子表達的意思。

(3)教師設計一組舉一反三的句子訓練,課件出示句子:

a.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4)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比較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

(5)學習提示,指導背誦。

(6)小結學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3.“讀——找——品——誦”的方法用於第三自然段的學習,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

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教學意圖: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並讓學生用所拿到的桂林山水實景圖片各說一句話。

2.指導背誦課文。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爲了巧妙的組織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材研讀必不可少。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國的魅力,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爲主題,意在培養學生“細緻觀察景物以及學習如何描繪具體景物的”能力。《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着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方式是生動課堂的指南針。

四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仍有難度。因爲這篇寫景的課文有很強的抒情性,許多學生並沒有去過桂林,看過桂林的山和水,因此要體會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充分考慮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好的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風向標,具有靈魂和統帥作用。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波瀾壯闊、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能夠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如果說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靈魂與統帥,那麼教學重難點則是心臟,處於核心地位。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理解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並掌握作者的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作爲我的教學重點,將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作爲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相結合展開我的教學。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是教學通往最優化境界的第一步,也是學生感悟知識情境的開始。

爲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將採取談話導入法,我會讓學生描述他印象最深刻的景色,進而引到有一位作家用筆記錄了他印象最深的美景,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領略一下。順勢導入新課《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

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敢於閱讀、樂於閱讀、喜歡閱讀的習慣,而整體感知環節可以體現這一要求。本課伊始,將首先給五分鐘時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易錯易混生字詞,並指名寫在黑板展示區。

接下來,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就展示區的生字詞從讀音、字義、字形三方面進行講解。

通過這種形式的生字教學鍛鍊了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爲之後的文本閱讀掃清了障礙。

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範朗讀,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在學生聽和讀之前,我會給學生設置以下問題:概括課文主要從桂林美景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問題的設置,完全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爲接下來深入研讀文本奠定良好基礎。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深入也是對學生思想情感的深入。

爲此,在這一環節,我將用大屏幕展示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以同桌探討,填寫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文章中山和水有哪些特點呢?你能否找到原文中描寫這些特點的詞句?作者又是使用什麼樣的表達方法來進行描寫的呢?(這些問題設置,能夠培養學生把握重要詞句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爲後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做下鋪墊)

接下來是對課文更爲細緻的品讀,思考以下問題: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後一句話“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通過小組相互交流以及教師的補充,學生能夠得出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鞏固提高

鞏固是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化吸收的過程,也是拓展興趣的平臺。

我將組織一個創編活動,學生自由組合,一位同學朗誦課文,另一位同學創編合適的歌舞,並給予點評和評選。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達到課堂的巔峯,也潛移默化提升了學生們對課文的內化理解和吸收。

(五)小結作業

在語文教學中,小結作業的地位不可低估。首先,我將採用系統歸納與情感昇華相結合的方式對本課重難點進行梳理,並烘托出情感主旨:大家要養成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並敢於出現走走,發現新鮮事物,感受祖國的魅力。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

基於此,我佈置一個開放型的作業,以語文興趣小組爲單位創作一幅桂林美景圖,並配上相應的小詩歌。通過佈置這個小任務,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擴充了學生知識面與生活技能,體現語文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遵循了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體現了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的理念。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3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1課《桂林山水》一文。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薰陶。”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形、聲、色的輔助教學,使學生很快入情、入境,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解文字內容,在多元化的閱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昇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緊緊圍繞桂林山水的特點,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大量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一幅如詩如畫的桂林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

  三、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也有較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深入地感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

  四、融入媒體,激活教學

語文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有效的整合,能夠使教學過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很好地解決教學的重、難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學到知識。同時,也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級的具體要求:觀察事物能注意抓特點,並適當展開想象。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藉助課件演示,採用圖文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七、教學準備: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八、設計思路

1、激發情感,感受美。《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藉助多媒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自然而然把學生帶入情境,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爲整堂課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想不想欣賞桂林的美麗景色,領略它獨特的美?”(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這旖旎的風光,美麗的景色,我們不禁爲之陶醉。觀看後大家還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學生們各抒己見)“想不想到桂林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桂林,好嗎?”對於從未到過桂林的學生,看到這樣如詩如畫的畫面,情感很快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之中。

2、激發想象,感悟美。優美的語言文字如果沒有視覺形象,學生領會是比較困難的,運用電教媒體將其變成真切的聲音、生動的形象,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激發他們的想象,很容易地感受到文字的美,對文章內容的領悟會層層深入,進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在重點學習桂林山水特點的這部分內容時,我抓住作者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設計了以下環節:

(1)在學生充分研讀課文的過程中,多媒體先後出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引導學生結合圖片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兩個詞語。並質疑“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已經夠美的了,爲什麼作者要提出‘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灕江的水與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有什麼不同之處?”繼續播放課件(出示分別具有灕江水“靜、清、綠”特點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進行比較,然後組織學生討論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當學生陶醉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時,我再次加以開放:“灕江的水有多靜、多清、多綠?”結合學生彙報,多媒體出示描寫灕江水美的句子,採用自由讀、指名讀、範讀、小組賽讀、同桌對讀等形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班同學共同參與評價,最後伴隨着悠揚舒緩的音樂師生共同背誦。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和有聲有色的朗讀,使學生的身心很自然地融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深刻地感悟到課文的語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爲了能夠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目的,在學習桂林山這一段內容時,我與學生共同總結了學習灕江水的方法,爲了便於學生自主學習,我用課件出示了學習灕江水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感受桂林山的美。再通過多媒體展示泰山、香山和桂林山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品詞析句,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學法緊接着運用,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又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

3、昇華情感,體會美。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閱讀教學,不但使課堂教學生動、直觀、感染力強,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情感的體驗也會步步加深。

當學生充滿激情的朗讀的餘音還在教室裏繚繞時,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並帶着對桂林山水濃濃的喜愛之情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把學生再次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美的形象、美的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讚。

  九、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灕江水 清

綠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奇 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 秀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直觀形象,條理清晰,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重點。同時爲下一節的文章結構“總——分——總”的學習打下基礎。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寫景的文章,全文共四個自然段,以總分總的結構,抓住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生動得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思想感情。很顯然,這是一篇適合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能力也也在不斷提高,能初步養成與他人閱讀感受的習慣。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會讀會認會寫瀾、瑕、翡、巒等生詞,理解並積累波瀾壯闊、無瑕、峯巒雄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把握文章大意

3、領會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是培養學生通說讀寫能力的科學,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理解並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關係,閱讀的重點培養學生理解、觀察、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會利用導語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用朗讀感悟情境,用聲音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第二,我會採用“讀、找、品、誦”爲主要訓練方式,鼓勵學生多讀,在讀中促悟,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在學法上,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學生的交流合作觀察體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髮展。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在上課前,我會這樣導入,先出示多張桂林山水美景的課件圖片,然後問學生,這是哪裏呢,你們覺得這裏漂亮嗎?揭示課題《桂林山水》。接着再問學生,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嗎?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國的哪裏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風景呢等等。在這這裏,我通過出示圖片,使他們進入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這樣就能很自然的講解下一環節的教學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引起他們旺盛的求知慾,引導他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由於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我會要求學生先聽教師的配樂朗讀,用聲音渲染情境,儘量讓學生做到身臨其境。在這過程當中我要求學生完成兩個任務,學習本文的生字詞和將文章分段。接着讓學生自己流利、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讀不通的句子,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在教室不斷點拔得過程中,我們就會明白課文以總分總的關係共分爲三大段

  3、細讀課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並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觀賞”又是什麼意思,這一段在全文當中有什麼作用!

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桂林的水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式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找出描寫灕江水特點的詞語和句子。也就是文章的這句話,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率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提問,這句話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對四年級學生來水,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是司空見慣的,所以很快就能回來出來。

提問,課文明明是寫灕江的水,爲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的水呢?讓學生明白,原來這裏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使灕江的水的特點更突出啊!

爲了有利於學生更容易的品讀,誦讀,我會通過教師的泛讀,學生的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來感受灕江水的魅力

教師做總結,這段主要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灕江水的靜,清,綠描寫的如此生動形象。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要適時的運用

教學描寫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我同樣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式,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是學習對詞語的理解,通過配樂朗讀,出示課件圖片等多個方法讓學生聲情並茂、有感情朗讀,體會桂林山的奇特與魅力

最後是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我會以讀代講,讓學生找出描寫山水的詞語,結合課文中的插圖來有感情的朗讀。插圖與文章相輔相成,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更有利於將學生帶入那優美的畫卷,讓學生體會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再聯繫課後問題三,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以此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這一部分當中,我主要是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把握文章的重點語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4、拓展練習,總結全文

在拓展練習當中,我會讓學生模仿文章的句子,用課件出示這樣的句子,公園的花真美啊,美得……商場裏的物品真多啊,多得……等等,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的課文是《桂林山水》,它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課。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本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最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桂林是世界聞名的遊覽勝地。那裏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讚歎。)

2、教學目標

教學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學提出的嶄新的要求,在學習語文中,學生的發展的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情感世界的豐富,觀察領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創造、探索精神的培養等。

因此,我在設計《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時,着重體現了以下教學目標。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我們祖國山河壯美的情感。

例如:“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本篇課文屬於圖文結合的文章。在教學中讓學生先觀察圖畫,初步瞭解桂林山水的美景。接着,圖文結合,進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過把大海、西湖與灕江水進行對比,瞭解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把泰山、香山與桂林山對比,突出桂林的奇、秀、險的特點。

(3)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4)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例如;詞語: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彷彿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峯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峯沿江排列。

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着這一帶。

危峯兀立:高高的山峯直挺挺地聳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生字:漓 lí

瀾 lán 注意門裏是“柬”

瑕 xiá 注意與“假”和“段”對比。

(凡韻母爲“ia”的字右上應是;凡韻母爲“an”的字右上應是

翡 fěi 上下結構

巒 luán 注意上半部“亦”不帶鉤。

障翹舌音字,不要誤讀爲平舌音。

筏 fá 注意右下不丟撇。

綿與“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棉,棉花。綿,綿長、綿延、連綿。

3、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首先抓住一條主線

即以“桂林山水”爲主線,抓住這一主線,把“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兩個內容串聯起來,引導學生去探究灕江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從而把語言文字的訓練,情感的薰陶、想象力的培養有機的融爲一體。

其次,落實兩個訓練點。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這是本課訓練的重點。本課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對這些句子的理解。我們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學生體會其蘊涵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優美,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在教學中,我花大力氣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此外,還要培養兩種能力。

3、探究感悟能力

本文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善於引導學生探究文字,從文字中獲得感悟,產生共鳴。在《桂林山水》中,我讓學生圍繞主問題“桂林山水甲天下”進行探究,要求學生說說是“通過哪些讀懂的”。這樣的操作形式,首先可以讓我的學生有目的地讀文探究,同時又讓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感悟。

4、想象能力

本課蘊涵着豐富的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因素。第三自然段在描寫桂林山的形狀時,文中提到有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那麼它還可能像什麼,在此部分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髮揮想象。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學設計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我緊扣“課標要求”,針對教材內容,採用講讀法、討論法、多讀多想、從扶到放等方法,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爲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桂林是世界聞名的遊覽勝地。那裏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讚歎。)

㈡、出示課件,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

1、實物是學生最易接受的直觀教材,我先讓學生仔細看圖,讓他們對桂林山水有個總體印象。

2、大綱指出: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必須的語文素質。我讓學生邊看圖邊思考: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靜、清、綠)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奇、秀、險)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和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㈢、直奔中心,緊扣重點,教給方法。

桂林山水的特點,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作者仔細觀察事物、充分發揮想象、採用對比、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用優美動人的語句把它描繪出來的。

分析第2自然段:

1、指導看圖

2、請一位同學朗讀,讓其它學生思考討論:桂林水的靜、清、綠表現在哪裏?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老師講解,然後分組輪讀,邊讀邊想象桂林水的美。相繼地出示句子:灕江的水真……無瑕的翡翠。

4、全班讀,體會排比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

5、仿句子寫句子:

а、公園裏的花真香呀,香得……

ь、教室裏真靜啊,靜得……

及時運用了課堂上剛剛學習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識的遷移,使課內和課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本段的學習,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靜、清、綠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圖文對照,彷彿自己正置身於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對桂林充滿愛?怎能不對祖國山河的秀麗表示讚歎?同時又學到了讀段的方法。

㈣、放手自學,鞏固訓練重點。

在教給學生領會讀段的方法後,讓學生自學第3自然段,體會桂林山的奇、秀、險,想象它的美,然後交流、反饋自學情況。

㈤、講讀第4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

㈥、指導朗讀

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將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訓練融爲一體,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本課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時,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和讚美,朗讀時讓學生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有感情地朗讀,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桂林的愛,對祖國河山的讚美,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㈦、拓展延伸

桂林山水風景優美,景色怡人,作者用優美、簡練的語言,把桂林山水的特點描繪了出來。只要我們用心地去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周圍也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方運用作者這種描繪景物的寫作方法。

選擇當地合適的一處風景,想想它有什麼特點?然後寫一段話。

  四、說板書設計

這一板書,把課文中最優美、最精煉、最關鍵的語句精選了出來,不但把文章的結構顯現出來,而且把桂林山水的特點也表達出來,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把課文中心內容表達完整,使文章的內容一下印在學生的腦子裏。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的圖文結合的文章,其具體描寫了桂林山水的風景,通過本課的學習,藉助於文章作者的描繪,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圖片,我們雖未到廣西桂林,但已經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現在已經已置身於桂林,正在欣賞美麗的桂林風光一樣,真是“人未到桂林,但已有那種感覺”。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遵循了“老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基本原則,力求語言、文字和思想感情薰陶的有機結合,既突出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