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綠皮書》觀後感8篇【合集】

本文已影響 8.52K人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綠皮書》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綠皮書》觀後感8篇【合集】

《綠皮書》觀後感1

開頭因爲俱樂部關閉了幾個月進行裝修,所以保鏢託尼暫時失業了。但他意外的得到了一份待遇不錯的差事,載一個黑人鋼琴家唐·謝利前往歧視最嚴重的美國南部進行巡演。出發前,託尼得到了一本綠皮書,本電影的片名就以這種不顯眼的方式出現了。

從電影裏我們能夠明顯的感受到,託尼和謝利越往南歧視越嚴重。在電影裏,黑皮膚的謝利可以在白人餐廳演出收穫掌聲,但是他被禁止使用餐廳、更衣室和洗手間。因爲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南部,有很多餐廳是不允許黑人用餐的。他們常常把餐廳搬到了車裏,連上衛生間都要仔細規劃,所以纔要用到這本黑人旅行者綠皮書,去尋找一些可以供黑人居住和用餐的地方。

看起來“綠皮書”出版的背景裏充滿了壓迫和苦難,但電影《綠皮書》卻沒有散發太大的怨氣。比起那些偏執的白人,謝利渾身上下透着一股優雅。他被人欺負以後用音樂釋放他的怒氣,他甚至對有點粗暴的白人託尼說:“你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獲勝。”

你以爲電影要開始說教了嗎?其實沒有,這部電影的導演時刻給你綁着血壓計,發現你血壓升高情緒過濃的時候,就給你來一顆降壓藥。而消除矛盾給我們降血壓的方式,就是粗暴散漫的託尼和儒雅傲嬌的謝利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

託尼是個美籍意大利人,他也是個寵妻狂魔。雖然性格暴躁喜歡打架,但是當他吃了26個漢堡贏了錢後就立刻交給妻子。寫的信雖然笨拙,但還是很用心的,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妻子和孩子的思念和溫柔。而謝利除了優雅以外還有一點傲嬌。

車裏吃雞的情節我就不細說了,看託尼是怎麼一步一步把高傲的鋼琴家,調教成在車裏啃雞腿的吃雞少年的。說到謝利爲什麼遇見託尼以前從來沒有吃過炸雞呢?是因爲他不愛嗎?不是,其實是因爲心理戒備過度。因爲世界上有黑人就喜歡吃炸雞的刻板印象,所以他偏偏不吃。謝利以前一直在刻意迴避這些偏見,以至於最後使他迷失了方向,覺得自己既不夠白也不夠黑。是託尼在教會他放下這些戳人的目光,真正的做自己。而謝利也在一點點的'改變託尼,讓他學會用更美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善良和愛。

就像維克多·雨果·格林在綠皮書這本指南里面寫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在不久的將來某個時刻,將有一天不必發佈本指南,那時候我們作爲一個種族在美國擁有平等的權利和特權。”

《綠皮書》幫我們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打開方式。它用這種凝望的鏡頭消除了沉痛,用爵士樂酒吧裏的演奏表達了一種身份的自由。它用糖紙包裝“歧視”,不試圖改變什麼讓全世界都愛吃,並且能從甜味中,嚐到一點世界本來的味道,這樣就夠了。

平等和自由是每個國家和每個人所向往的,即使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不能完完全全做到平等和自由。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如何抓緊“方向盤”,還需要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智慧。“消除歧視、崇尚自由”一定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旋律!

《綠皮書》觀後感2

《綠皮書》是一部將反對種族歧視表達的很到位的一部電影。故事發生在1963年的美國。

託尼爲了賺更多的錢交房租,不惜爲黑人音樂家唐當司機。因此,他告別家人,開始了與唐八個星期的旅行。在一路上,唐一直在遭到白人的歧視。託尼從一開始的不滿情緒,逐漸的同情他,併爲他打抱不平。

兩人一路上的互相影響,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託尼對唐關於種族歧視的態度。託尼讓唐手抓雞塊吃雞,唐沒有辦法,只好用手接住雞塊,但卻擺着蘭花指,表示沒有餐具沒法“享用”,這時,邊開車邊吃雞的託尼就與唐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吊兒郎當,一個紳士味十足。最後,他怮不過託尼,只好和託尼一樣用手將雞塊往嘴裏塞。唐問託尼吃完的雞骨怎麼處理,託尼直接打開窗戶,將雞塊丟出車外,唐沒辦法,只好也丟出窗外。託尼對唐採取的是“軟式影響”,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唐的性格,而唐對託尼采取的是“硬式影響”,即用不可抗拒的命令來使託尼更紳士。如:在託尼把飲料瓶丟出車外時,唐叫他重新撿回來;在託尼給妻子寫信時,唐教會了他如何表達對妻子的思念;在監獄裏,唐讓他懂得了拳頭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只有尊嚴纔可以。若託尼違反這些命令,那麼他就會被扣工資,所以託尼只能接受。

當然,影片中的種族歧視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唐爲白人們演奏,但酒店服務員卻不讓唐上酒店裏的廁所;託尼打了警察,警察卻把兩人都抓起來,原因是唐“那討人厭的膚色”;西裝店裏的服務員不讓唐試穿衣服;一對情侶看到一個白人(託尼)在給一個黑人(唐)開車,感到十分驚奇;餐廳的服務員不讓唐在餐廳內用餐,即使今晚他纔是主角……

那麼,唐爲什麼要來南方演出呢?他在北方豈不更好,工資高,人緣好,不會被歧視……影片中也給出了詳細的解答:唐爲了讓白人知道,黑人也能彈出和白人一樣的曲子,所以他不惜冒着被白人暴揍一頓的危險,也要去各地演出,他身穿西裝時的紳士範,是幾乎所有黑人都沒有的。他們只知道爲白人工作,爲白人當奴隸,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白人的.心,奴性心理已經在腦海裏根深蒂固。當託尼的車拋錨時,他們停在了一羣工作的黑奴前,黑奴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看着眼前這一幕驚奇的畫面:一個白人在忙前忙後,而黑人卻坐在車裏休息。當地的種族歧視是很嚴重的,唐在那時還堅持南下演出,可見他的決心和毅力。

“綠皮書”作爲影片名字,在全電影作貫穿線索的作用。它裏面詳細的羅列了黑人可以住的旅館,更是爲了體現電影的主題:種族歧視。綠皮書中的很多內容,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黑人的自由,他們只能在固定的旅館入住,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和路線通行。

在當時如此嚴重的種族歧視下,唐並沒有因此而喪失對生活、對人種平等的渴望,更加堅定的想要改變人們對膚色的偏見。他反對種族歧視下的執着,決定了他的命運,他對自己的命運打抱不平。

影片的最後,唐在平安夜來到了託尼的家裏。託尼和家人雖然都是白人,卻都很熱情的接納了他。這也預示着唐的願望終將會達成。

《綠皮書》觀後感3

《綠皮書》能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說實話我是有一份意外與驚喜的,當然沒人會懷疑這是一部敘事流暢,情感細膩,緩緩道來卻又充滿力量與感動的佳作,然而這部影片在討論的問題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種族主題。然而是不是就是因爲這個問題在美國一直沒有得到一個普遍意義上的共識,所以才一直被討論呢?

《綠皮書》裏的人物設定是我認爲是這個劇本成功的關鍵與基礎,主人公託尼是一個意大利移民後裔,雖然也是白色人種,但是卻也遭到同爲白種人的歧視,這爲他建立起對另一位角色唐的同情起到了決定性因素。而唐則被塑造成了一個極具戲劇衝突的人物,身爲社會身份最底層的黑人,卻從事着鋼琴演奏家這麼一個出入上流社會的職業。當他在紐約的時候,身居豪宅,然而卻也沒有完全得到社會的認可,一個細節就是,當託尼在被僱傭的時候,起初並沒有被告知僱主是個黑人。當到了南方,這種歧視完全就放在臺面上了:黑人只能居住在指定的.旅館裏,演出的餐廳卻不給他用餐。當唐被邀請到一個莊園裏表演,受到了上賓的禮待,然而廁所卻只能使用室外的。兩個個性鮮明且邏輯成立的角色在一個真實的歷史背景之中,在編劇和導演的細心編排之下,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旅程,最終改變了他們自己。

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鏡頭,是託尼第一次看到唐的演奏的那一段,這也是整個電影裏面託尼思想的轉折點。在劇本的創作上,編劇並沒有用事件而是選擇了用藝術的感染力來起到這個轉變作用,這種手法在音樂劇中會比較常見,在電影裏則有點冒險,因爲電影是畫面的敘事,但凡演員的演技或者導演的分鏡上略有瑕疵,這種藝術的感染力便無法體現,這種轉變則會無法被觀衆接受,整個影片會毀於一旦。但幸好,他們做到了,他們把藝術的感染力深刻地刻在了這部影片之中,造就了一部獨一無二地《綠皮書》。

要我用一句話來歸納影片的話,就是我這篇讀後感的標題:“藝術讓人找到了人性中真正的光輝”,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更像是一個夢想。我們都渴望和平年代,渴望每個人都幸福地生活着,但近年國際社會持續動盪不安,歐洲移民問題,各國貿易摩擦,美國排外政策,包括這次香港的動亂,好像都在揭示一個答案:當經濟下滑,生活質量甚至生存產生問題時,所有人都只會爲自己而去活着。在這種時期,《綠皮書》可能會給一些人們帶來感動與思考,但是並不能改變什麼,就像影片中最後的結局,最終被改變的也只有他們自己。但是我希望“藝術讓人找到了人性中真正的光輝”這不只是一個空想,因爲當越來越多的人被藝術感動,找到新一層生命的意義時,世界就會被改變。

《綠皮書》觀後感4

美國電影《綠皮書》講述的是黑人鋼琴家唐·雪利與白人司機託尼·利普之間的故事,值得一看。

故事發生在1962年的美國,男主角託尼·利普,意大利裔白人,生活在社會底層,整日爲了生計而奔波。受傳統觀念影響,討厭黑人。影片開頭,展現出利普爲了生存而玩的小伎倆:爲了搭上吉奧,他將吉奧的帽子藏起來,之後又免費交還。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天人之際》裏作者薛仁明用的一個詞:狎侮。他寫到:“狎侮不等於霸凌,劉邦會鬧別人,但不會霸凌。霸凌跟鬧很不一樣,霸凌是會傷到對方的,可是鬧最多隻是把對方搞到哭笑不得而已。”“會狎侮的人,外表看來,常常沒半點正經,可當他嚴肅起來,卻比誰都更正經。”或者可以說,託尼就是一個混混,痞子。“像這種人,在不正經的背後,某些關鍵時候,反而會有一種異常的`能量。”

託尼是一個有底線的人,爲了維護這份底線,他不惜出手!由之後的三個情節可以看出:①唐的僕人想讓託尼提行李,被託尼直接拒絕;②接待方故意刁難,隨意準備了破舊的一架鋼琴,而爲了唐要求的斯坦威鋼琴,託尼在溝通不通的情況下直接出手;③當警察挑釁:“意大利人就是一半的黑人”時,直接動手。由此可見,託尼是勇敢(雷厲風行)型稟性——優勢:敢想敢幹;弱點:盲目衝動。

男配角唐·雪利,黑人鋼琴家,做人做事一板一眼:擁有心理學、聲音學、禮儀藝術學三個博士學位。故事發生在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期間,“綠皮書”的全名叫《黑人汽車旅行綠皮書》;如果沒有它,黑人在美國南方將寸步難行!因此,當唐決定去南方巡迴演出時,白人託尼以其“與生俱來的解決能力”被唐選中。而唐之所以要去巡演,是試圖改變南方白人對黑人的偏見。

託尼這樣向妻子描述對唐的第一印象:“高高在上的坐着,穿得像個酋長。”唐具有極高的音樂天賦,由此獲得了名與利,也造就了他的高位心態。他雖然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卻與哥哥斷了往來,他自找臺階的認爲這是“音樂家的詛咒”;婚姻失敗,他對前妻的評價是“語法糟糕,很善良。”唐對於路邊農場裏勞作的黑人漠不關心,他所在意的只是巡演怎樣持續下去;他遇到不公選擇的是“忍”,最終,在託尼拳打警察,兩人被關警察局後;不得不亮出底牌——司法部長肯尼迪。“忍”是有極限的;在最後一場演出之前,唐決定不忍了,“要麼我在餐廳吃飯,要麼取消演出。”在對方的強勢堅持之下,唐取消了演出。使得巡演以失敗告終。

唐看不慣趴在地上與黑人司機玩兒牌的託尼,他說:“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你不一樣!”其實,這也是在說他自己!唐一直覺得自己與其他黑人不一樣,然而,殘酷的現實教育了他,與其去企盼南方的白人改變觀念,不如勇敢的走進黑人酒吧,爲他們演奏獲得認同來得實在。

最後,唐在託尼的鼓勵下勇敢的邁出了第一步,走出了孤獨;託尼也在唐的幫助下不再衝動。二人成了一生的朋友。

《綠皮書》觀後感5

在一衆好評聲中去看了這部奧斯卡最佳電影,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顏值爆表的俊男美女,卻會讓很多人看完之後會心一笑或是潸然淚下,可能最本真的人性的碰撞已經足夠精彩。

故事以黑人種族歧視爲主題,圍繞一場巡演經歷展開。黑人鋼琴家爲前往種族歧視最爲嚴重的南方巡演,高薪聘請了一個“能解決一切麻煩”的白人做全程司機,於是高冷鋼琴家和胡說藝術家便展開了一場公路旅行,而綠皮書是一本專門爲黑人而寫的旅行指南,標註了各個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酒店和餐館。

白人司機託尼原本處在社會下層靠體力謀生,愛耍小聰明,愛佔便宜,頭腦靈活,身體強壯,很典型的世俗形象,但這並不妨礙他也是一個愛家的人,明明看起來吊兒郎當浪蕩灑脫的人因爲家人的存在不得不去賺錢,即使是幹一些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所以這纔有了他和黑人鋼琴家雪利的交集,而他原本也是對黑人有所偏見,曾經扔掉自己家裏黑人用過的杯子。而博士雖然是擁有着財富和地位的偉大鋼琴家,身份高貴,涵養深厚,可以說是超脫世俗的理想形象,但還是逃脫不了別人對黑人的偏見和歧視。所以兩人從某些方面來說,勢均力敵,都對這個世界有着無可奈何的一面。

在旅行剛開始,兩個人就只是單純的僱傭和被僱關係,互相看不順眼,但一個因爲涵養,一個因爲利益,卻又不能做出什麼出格傷人的事,這樣的關係顯得微妙而有趣。第一場演出順利進行,託尼在窗外看博士的演奏看的津津有味,後來在給妻子的信中說道,他就是一個天才。在前往下一個演奏地途中,在播放一首黑人音樂時,託尼因發現博士不認識其歌手而大驚。黑人歌手似乎是一個稀有物種,而同爲音樂家的博士卻不認識。而他們在雨夜被扣押,博士向肯尼迪的弟弟求救被放後,故事也進入了全片的'高潮。當託尼吐槽博士太做作後,博士終於爆發下車,說出了他一直以來的憋屈:如果我不夠黑,不夠白,也不夠男人那你告訴我,我是誰!作爲一個聰明人,託尼也馬上理解了博士說的話的含義,知道了博士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打破那種族差異,至此,我想託尼已經能夠從人性的角度去對待這位孤獨的鋼琴家,而不是以膚色人種。作爲一個排除在白人和黑人外的第三人羣,博士是孤獨的,但他卻還堅守着,孤獨的向前。就像託尼後來說出那句:孤獨的人最難邁出第一步。

在最後一站,邀請者因爲黑人身份拒絕了博士進堂入餐的要求。而這裏託尼和博士的性格似乎因爲那場對話發生了巨大轉變:託尼變得更在乎大局了,而博士卻開始爭取自己的利益。由於邀請者的堅持,博士也強硬的放棄了演奏,轉頭和託尼去了一個黑人酒吧。隨着女老闆的“挑釁”,博士的一曲爵士讓他找回了那種可能從未有過的做黑人的快樂。

故事結束時,本以爲不想和託尼家人一起過聖誕的博士最後還是去了。一場旅行似乎讓兩個截然不同的人有了交集,甚至成了能夠互相理解的朋友。有時候,膚色只是表面的,偏見也是因爲自己的無知,真正能夠改變人種歧視的,可能恰恰是人性的美好。

《綠皮書》觀後感6

不久前,老師推薦了我們一部電影,據說常年霸佔電影高分榜,不少人都拿它來作爲各種素材進行使用,今天也讓我們學習一下其中的精神。

要說《綠皮書》這部電影的內容,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就是兩個人,一輛車,在路途中的故事。劇中的兩位男主分別是兩種不同的形象,活躍於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環境中,卻因爲這次旅途奇妙的建立起來了友誼,並在車子行駛的過程中,兩個人的成長也如同那段路程一般,逐漸的增長。

託尼,一個爲了生活奔波,混跡於社會各大場所的人。雪利,一個過着高端的生活卻始終不被成見所認可的黑人音樂家。

在這段旅途的過程中,雪利因爲是黑人而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譬如被白人警察帶有偏見的目光帶入警局,又或者在演出前被輕視,去住宿或者吃飯被禁止,這些成見在電影裏很好很真實的反映了出來,告誡我們的也正是合理的尊重每個人,收斂自身成見,切勿戴着有色眼鏡去看任何人。

至於託尼,他則在保護雪利順利進行音樂會的同學也從中收穫了禮儀、素養、文化。雪利會教他寫更加浪漫的書信給自己的妻子,會告訴他一個具有素養的人該有的行文……

在這段旅途的過程中,兩人互相攙扶,互相成長,互相政治埋怨,又互相原諒和包容。

其間,雪利曾看到一羣在地裏面耕作的`黑人,一個個身着農莊,滿頭冒汗,而他一身西裝,有着專職司機。中間的一道鐵柵欄使得他並不能上前和他們講話交流,但是他們之間眼神的碰撞着實讓人心酸,明明都是同樣的人,卻過着大相徑庭的人生。

在這段旅途中,託尼和雪利曾因爲白人警察對黑人的成見進入了警局,也因爲白人警察對於他們的幫助才能夠繼續前行。也許這就是故事的主旨,告訴我們放下偏見和成見,心存愛護和善良。

我最喜歡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建立起的友誼,互相信任,互相願意爲彼此放棄最重要的事物。

託尼雖然爲了生計,爲了家庭,要奔忙於各種工作去賺錢,可是當有人要他離開他的黑人朋友雪利的時候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拒絕。儘管另一份工作薪水可能會更多,可那些和朋友相比較就顯得毫無意義了。至於雪利,他在影片的最後學會了堅強,學會了自我,面對偏見,他選擇了戰鬥,選擇了說不。他放棄了最後一場演出,可是爲了託尼的工作,他又甘願忍受偏見完成最後一場演出……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做的事情會有很多原因,或是爲了家人,或是爲了生活,或是爲了心中的堅持,只要有意義,我們都需要面對一切的困難勇敢的去做。這是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也是我自己所領悟的。我們都應該心存溫暖,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畢竟他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誰比誰更加優越一說,有的只是人人平等,互相尊重。

我想,這麼好的電影,我一定會抽空再次回味的。

《綠皮書》觀後感7

這是一個關於兩個男人的故事,是託尼和雪利的故事,是黑人和白人的故事,是關於靈魂的故事。1962年的紐約夜總會,歌舞昇平,是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託尼天生的“胡說藝術”讓他在此處如魚得水。

意外的失業和業界的好名聲,讓託尼在捉襟見肘的時候,被生活推了一把,推到了雪利這位黑人鋼琴家身邊,成爲了他巡迴演出時的專職司機。

此後,一輛車,一本綠皮書,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開始了一段通往南方巡演的旅途,亦開啓了兩人人生新的篇章。一個是從不爲生活設限,恣意而任性活着的白人混混;一個是內斂沉穩謹小慎微,恪守規則而活的黑人鋼琴家,膚色的分明和性格的強烈碰撞,讓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平凡。

就像託尼第一次見到雪利彈奏鋼琴曲時,眼神裏的震驚。那個在舞臺上演奏鋼琴曲的人,彷彿閃着光,觸動了託尼的心,那一刻的他一定覺得雪利是這世間最棒的鋼琴家。認識一個人,從打從心底的欣賞開始。

兩人通過每日的朝夕相處和溝通下,託尼更加了解到雪利與常人不同的喜歡思考,追求平等的,高尚的`靈魂,它不會因爲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這個過程中兩人拋去了世俗的種族歧視,形成了一次互相的救贖,給予了彼此間的平等和尊重。

那是最後一場演出,雪利在儲物間換好演出服,可當他要在餐廳用餐時,卻被服務生阻攔了,他們說這是舊俗是規則,不能讓黑人進來;託尼看見這一幕,想要來解決,卻被服務生的話觸怒了,就在他要動手的時候,雪利說,“我聽你的,你若要我演出,我就演出。”託尼搖了搖頭,放開了服務生,“我們走吧。”他們來到一家黑人俱樂部,託尼說,“今天,你守護住了自己的尊嚴。”在黑人俱樂部裏,雪利放下架子,融於音樂,放縱恣意,是心靈的釋然。在這個平凡又熱鬧的小酒吧裏,博士終於找回了原本屬於他的快樂——做最真實的自己。他有非凡的才華,而且被他人所承認,無論是白人還是黑人。他對不公正的待遇不在隱忍,開始反抗,他渴望打破人們的種族歧視觀念,得到自己應有的尊重,他不再壓抑自己,從而真正找回了心靈上更多的快樂。

在回家的路上,當他們再次被警察攔下,以爲又是一場麻煩,卻得到了一次善良的提醒;在託尼體力不支的時候,雪利親自開車將他帶回了家;到最後他接受邀請去託尼家過聖誕節,他們熱情擁抱……

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成爲了朋友?從什麼時候開始,他放下刀叉用手吃炸雞?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學會忍住情緒?從什麼時候開始,那個連黑人用過的杯子都要丟掉的人,在餐桌上喝止好友稱呼他們爲黑鬼?從什麼時候開始,高高在上的他學會低頭,隱忍獨孤的他學會交流?

朋友是什麼?是我們打從心底裏欣賞彼此,在漫長的旅途中,讓彼此成爲更好的自己。正如這部電影,兩人能夠有幸相遇,摘下原有的“有色眼鏡”看待彼此,打破當時的種族歧視的看法,真正的理解彼此。偉大的友情一定是靈魂的交融,他們能走進彼此心底深處,共同成長。

《綠皮書》觀後感8

一個擁有雙博士學位黑人鋼琴家僱傭了一位粗鄙貧窮的白人做司機,去種族歧視很嚴重的美國南方巡演,於是一系列矛盾衝突就此展開。黑人鋼琴家唐。雪莉上層出身,教育良好,富有天才,拿了兩個博士學位,鋼琴演奏全國聞名。但這黝黑的皮膚帶給他與白人構成的上流社會的隔閡,又無法和普遍貧窮落後的黑人同胞相融合。於是他像困在一座城堡中的孤獨的國王,痛苦自知。託尼。李普,意大利裔美國人,生活拮据,吹牛鬼混,粗魯圓滑。但至少在種族觀念嚴重美國社會中,還不至於被歧視和侮辱。當雪莉開出優厚的條件徵集一名司機陪他去南方巡迴演出時,託尼放下了對有色人種的成見,爭取到了這份工作。

當兩人在一輛車上行駛,矛盾衝突就不可避免。雪莉看不慣託尼粗陋的行爲習慣,託尼看不慣雪莉的膚色黑黑還要拿着上層社會的所謂教養和精緻。雪莉看不慣託尼抽菸,說大話,賭博,貪便宜等壞習慣。而託尼覺得你個黑人還裝什麼優雅。硬把炸雞塊塞到從下就用刀叉吃飯,講究形式和禮儀的雪莉手裏。而雪莉也慢慢接受了從前不屑一顧所謂下層社會的率真的粗鄙行爲。

隨着兩人的'磨合和相互理解,彼此慢慢接受了對方。但衝突和意外還是接踵而來。雪莉爲白人上流社會追捧,但卻不被允許和白人住一個賓館,用一個廁所和試衣間,在同一個餐廳吃飯。酒吧的混混,公路上巡邏的警察也找雪莉的麻煩。

放在當過夜總會領班的託尼那裏總能設法化解危難。雪莉用正直要求和教育託尼。當託尼在無人售貨亭揣了塊玉石放口袋時,雪莉嚴令託尼放回去;當託尼把飲料杯扔在公路上時,雪莉不容妥協地要求託尼把車倒回去,把杯子揀起來。通過一路陪伴,兩個男人培養出很深的友誼和感情。雪莉博士指導託尼寫給妻子的家書,使得接到信的妻子熱淚盈眶。

綠皮書是美國種族歧視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的年代,給黑人司機的工具書,他標明瞭哪些旅館允許住黑人,哪些飯館可以接待黑人等。影片用綠皮書做名字頗有意義。

電影節奏流暢,情節步步遞進,戲劇的張力恰到好處,演員表演上乘,調子溫暖光明。最終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男配角(阿里飾演的雪莉),和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可惜的是維果飾演的玩世不恭,痞裏痞氣,粗魯冒失,實則內心善良男主角託尼沒有得獎。很佩服維果把這樣一個混跡於社會底層中年男人演地活靈活現。需要說的是,電影裏所有演員的表演都很優秀。

電影有個光明溫暖的結尾,作爲老闆的雪莉開車把疲憊不堪的託尼送回家,剛好趕上家庭的聖誕聚餐,託尼開始變得文明精緻了不少。雪莉勇敢地堅持了自己,挑戰了種族歧視依然嚴重的南方社會。愛心,寬容,妥協和堅持原則,使得社會歧視有色人種的習慣勢力有所退卻。雪莉和託尼成爲好朋友,並拜託了內心的孤獨。總之,這是一部暖心的電影,藝術上乘的電影,有教益和值得咀嚼回味的電影。奧斯卡獎的加持一點不過分,我給9.2分。(豆瓣8.9分)屬於絕對要看的電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