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精選20篇)

本文已影響 2.68W人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精選2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精選20篇)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

今天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這些新奇的事物讓我對航天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課上首先提到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讓我對我國在載人航天科技上的發展歷史和未來規劃有了細緻的瞭解。當聽到中國作爲世界範圍僅有的有能力把宇航員送入太空的三個國家之一,我的內心充滿了自豪;而未來需要建立的空間站,更是讓我對航天充滿了無限的遐想。之後的失重實驗、水油分離、太空冰雪等超乎尋常的實驗、讓我的思緒跟着宇航員老師一起飄到了太空,

課程隨着最後航天科技的宣傳片一同結束了,我的心卻這因爲這些科技感十足的事物久久不能平靜,真希望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爲我國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2

3月23日,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第二課,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再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

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啓。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並面向全球直播。這是時隔8年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他們講得精彩、講得成功,備受歡迎。而繼第一堂課後,“天宮課堂”第二課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例如,太空“冰雪”實驗,演示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天宮課堂”第二課,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而“天宮課堂”第二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爲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3

今天,聽了“天宮課堂”第二課,我覺得中國的空間站是太空中最美麗的風景,感到非常自豪。我喜歡掛在“天宮”空間站的美麗奪目的中國結,它正對着鮮豔的五星紅旗,我多想去看看啊!

航天員叔叔、阿姨在空間站爲我們演示了“冰雪”實驗、液橋實驗、水油分離實驗等,還展示了懸浮實驗臺、無容器實驗櫃,簡直太神奇了,通過聽課我也知道了實驗的原理,讓我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我對科學無限的嚮往。太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我要張開夢想的風帆,向無盡的宇宙遠航。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4

千呼萬喚始出來!《天宮課堂》第二課在萬衆期盼中開課了,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帶領着我們遨遊神祕太空,但是看到三位宇航員老師再度與我們進行連線授課時,心中依然被這神奇的一幕所震撼。

曾幾何時,我們還在爲如何進入太空而一籌莫展,可是短短二十幾年,我們就實現了真正的“神遊太虛”,宇航員老師們甚至做到了宇宙中的倉外作業,讓五星紅旗在神祕的宇宙中飄揚。在我們感慨祖國科技的飛速發展進步時,又如何能不爲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呢?

懵懂時的我們或許都曾有過這樣一個夢想——像天使一樣背生雙翅,自由翱翔。可是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使得夢想僅僅只能是夢想。看着宇航員們漂浮於空間之中,心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好奇。還有水油分離等實驗,說真的,作爲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我並沒有完全領會其中的奧妙,實驗帶給我的感覺更多是驚奇,但是我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老師們的講解傳授,我對於太空知識的領悟也會越來越深。

太空授課,這是前不見古人的壯舉,至聖先師們恐怕也不會想到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的中華民族會完成這樣的壯舉吧。我們憑藉強大的國力發展出的航天技術,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宇宙關閉億萬年的神祕大門,讓我們有幸可以瞭解和探索宇宙的奧妙。

《天宮課堂》的授課不僅宣告了祖國已經可以熟練運用航天載人技術,也是航天科技向教育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它將一切的“不可思議”呈現在我們眼前,而帶給我們這種前所未有震撼的,正是我們日益強大的祖國,在驕傲與自豪的同時這也正應了這樣一句話——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第二課結束了,讓人意猶未盡,我期待着第三課的同時,也爲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驕傲,爲祖國的偉大而自豪。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5

下午三點半時,老師打開了教室裏的電腦。還能看直播?原來,學校裏組織要我們一起上一節太空課堂,開課前,我的腦海裏就蹦出了很多問題,宇航員穿着什麼樣的衣服呢?他們是怎樣睡覺的呢?他們能在太空中漫步嗎?這些問題讓我特別期待,這一節太空課堂開始上課了,我立刻被吸引住了,王亞平老師先帶着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告訴我們,太空用水是從哪裏來的?他們的房間是怎樣佈置的?接着他們帶我們一起做了幾個小實驗,太空轉身做水球泡騰片水球,這些小實驗讓我覺得非常神奇,最有意思的是太空轉身,葉光富老師在太空中嘗試轉身,可是身子一點都不聽使喚,想讓他往左,他偏往右,整個身體擰成了麻花,我們看了鬨堂大笑,王亞平老師說:你試試用嘴巴吹氣。可是一切在沒有重力的太空裏都是徒勞的,後來他們換了一種方式,兩手攤開,然後再放到胸前,身體輕易的就轉了過來,多麼有意思的太空小實驗啊!

看着他們有些變形的臉龐,想到他們之前介紹的太空生活給他們的健康造成的影響,我不由得對他們肅然起敬。在浩瀚的宇宙中,一批又一批的宇航員在太空留下了中國的一抹紅,他們那勇於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學習,看完天空課堂,我的心裏油然而生出一種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6

“天宮課堂”第二課3月23日下午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合進行授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天宮課堂”第二課,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衆所周知,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國航天人不畏艱辛,勇於攀登、奮發圖強,他們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別能吃苦能戰鬥能攻關的隊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傳承下去,必須靠廣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天宮課堂”正是青少年航天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展現航天精神的好平臺。

“天宮課堂”通過三位航天員惟妙惟肖的講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離深入瞭解航天知識,直觀感受到科學的偉大奧妙之處。觀看完“天宮課堂”第二課,我受益匪淺,不僅認識到了航天事業的重要性,對學習科學的熱情也更加強烈了。“天宮課堂”使我從小樹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裏埋下了科學的種子,激發了我無盡的探索慾望!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7

芳華剎那傾盡,萬千記憶舞蹁躚,光風霽月伴我眠,十方花落旖旎無邊。今天的太空授課,令我終生難忘。

下午3時50分,太空授課開始了。首先,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發射過程。隨着,一聲點火令下,幾百噸的水頃刻蒸發成水蒸汽,場面十分壯觀。接着,由北京科技館志願者爲我們展示了宇宙飛船與空間站對接的過程,其內容生動有確,通俗易懂,卻又嚴絲合縫。展示完後,王亞平中國首位女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一節妙趣橫生的物理課。她介紹了了空間站的設備:休息艙、跑步機、自行車還介紹了神祕的對抗失重的企鵝服。王亞平老師還給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失重實驗。她把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令人疑惑的是,乒乓球卻沒有浮起來,原來在太空中乒乓球是沒有重力的,所以也沒有浮力,它就浮不起來了,這就是我們物理課中學到的失重現象。另兩位太空教師也給我們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細胞生長髮育等實驗,讓我大飽眼福,太空真是藏着無窮的奧祕!

短短50分鐘的太空授課,拉近了我與宇宙的距離,讓我意猶未盡。通過這次授課,我不僅收穫了許多的知識,也深深感受到了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我國國力的強大。夢想可以播種、夢想可以接力,夢想也可以照進現實。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富則國富,讓我們努力學習,爲實現我們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8

期盼已久的“天宮課堂”第二課,今天開講了!視頻中見到了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老師們,他們爲我們帶了一場神奇的“太空直播”。

浩瀚宇宙,蒼茫太空,宇航員老師們在失重的環境中,向我們展示了太空“冰雪”、水油分離、太空拋物等試驗,在距離地球遙遠的太空與我們進行天地互動,爲我們打開的認知宇宙,追逐夢想的大門。他們用智慧和勇氣將中國國旗插上太空,他們的航天精神,激發我們探索太空的激情。

幾代航天人,一個航天夢,仰望星空的理想,腳踏實地的實驗,中國的航天事業纔有了今天的成就;我要好好學習,奮發向上,肩負責任,吾輩當自強,爲科技強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9

中國航天員王亞平在距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上向全國中小學生講授科普課。新穎的授課方式、直觀的物理現象等等,將給孩子們植下熱愛航天、熱愛科學的萌芽,給青少年學子打開認知世界、追逐夢想的大門。

浩瀚宇宙,蒼茫太空,自古以來就令全人類神往。中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諸多傳說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無窮的奧祕等着人類去探索、去發現。

通過“天宮一號”授課,孩子們知道了爲什麼水滴在太空與在地面會呈現不一樣的狀態、失重條件下如何測量物體質量、陀螺的旋轉有何奧祕……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成就的直觀表現,也是人類追逐太空夢的具體成果。隨着科學的進步和發展,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不會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後繼。

壯麗而神祕的星空吸引了無數先驅和智者。他們用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勇氣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澤後世的壯舉。哥白尼仰望星空發表了“日心說”,布魯諾用生命和鮮血捍衛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仰望星空,召喚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偉大的科學精神在民衆間生根發芽,使思想之樹枝繁葉茂、茁壯成長,照亮人類文明進步的旅途。

相對於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暫而渺小。但也正因爲生命和夢想的存在,才讓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機和意義。追逐夢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學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腳踏實地勤奮實踐。仰望星空,會讓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讓人們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該如何認識個人和天地之間的關係,如何認識個人對國家和歷史的責任。把個體生命同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把個人的夢想放置於集體的夢想之中,不驕不餒、不斷奮進,人生的意義必將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纔有希望。讓更多學子仰望星空,激發起他們探索世界奧妙的激情,中華民族的前途必將更加廣闊,中國夢必將更加宏闊壯觀。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0

這次“天宮課堂”授課的對象主要是青少年,採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和翟志剛擔任助手,爲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太空教師”爲廣大青少年展示了三個有趣的科學實驗:乒乓球實驗、水膜實驗和泡騰片實驗。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於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比如同學們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於受到浮力的影響,小球會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將乒乓球浸入水中後,小球卻懸在水中,即使在空中來回旋轉也不會下落。據王亞平解釋,這是因爲在空間站內浮力會消失,所以小球不會受浮力影響上浮。

再來說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水膜實驗。王亞平把水注入金屬圈中,形成一個似凸透鏡的大水球,放入摺紙花,花在水球中綻放開來,令人歎爲觀止。這是由於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大顯神威,所以水不會向下流,從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氣泡,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個部分,會形成兩個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亞平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而是引發我們思考,讓我們積極去探索,發現科學的奧祕。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着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遊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着中國無數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着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1

太空授課更在於營造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社會氛圍。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採訪時所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無止境,探索不斷前行,在一個未知的廣袤領域,只有以謙卑的姿態、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奧妙。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歷史責任。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要堅持推進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爲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要堅持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包容創新育人才,方能廣納賢才,爲創新提供堅實支撐。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持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歷史的潮流在呼喚年輕一代爲科學而努力探索,但鼓勵他們奮發前行卻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太空授課的深層次意義便在於此。

探索任重道遠,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纔有希望。激發學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求知慾與渴望,樹立全社會爲創新而奮鬥不息的信念,讓夢想張力無限。尋夢過程,無疑體現着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默默奉獻、堅定頑強的民族精神。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2

太空授課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學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啓發性。這種基於太空探索實踐之上的遠程教學,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通過衛星直播、教育部網站回放,或是以課件形式供反覆教學,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舉國學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種形式。

事實上,探索太空給予人類的回報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用的GPS定位系統、太陽能屋頂,吃的方便麪、蔬菜包,穿的運動鞋等,都是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中發明或研製出來的。因爲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們研發出救災和氣象監測衛星技術,獲得了更加優質的作物品種,發明燃料電池獲得了清潔高效的能源,通過衛星傳輸進行移動通話告別了“通訊靠吼”的閉塞……太空探索不斷改變着人類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隨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資源、航空技術將更好地爲社會服務,社會民生的高度會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發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實現,都會拓寬、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拓展人類的思維與活動半徑,爲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3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航天科技一直是任何國家都非常重視的領域。對我們探索其他星球的未知領域有着極其重要作用。

今天,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觀看了“天宮課堂”,讓我收穫滿滿,感慨萬千。感嘆我們祖國在航天事業領域取得的傲人成績,同時也向偉大的航天員致敬。廣大航天工作者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戰鬥精神,爲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觀影過後,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也更加激發了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在心中暗暗的下定了努力學習,立志探索宇宙的決心!

科技強,則國強。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必將創造更多的航天奇蹟,實現我們偉大的航天夢想!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4

今天(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將相互配合,進行天宮課堂第二課。在軌期間,航天員還把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手工藝——扎染,帶上了空間站,下面就讓我們來仔細瞭解一下,太空扎染裏的細節和奧祕。

航天員 王亞平:同學們好,我是太空教師王亞平,上次太空授課我給大家展示了失重環境下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大家看到在失重環境下用純水可以做出地面上無法做到的大水球。今天我想給大家展示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個現象還和我們國家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請大家仔細觀察。

太空教師王亞平首先展示了太空擰毛巾與地面的明顯差異,在微重力下,水附着在手上的神奇現象,並講解了毛細吸附作用,爲扎染技法介紹做好鋪墊。

航天員 王亞平:在這裏我要向大家介紹一項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扎染又稱爲扎纈、絞纈,是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一般來說分爲紮結和染色兩個部分。

接下來大家期待的扎染演示開始了。王亞平首先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操作,使被紮結部分保持原色,之後再用板藍根等染料對織物進行染色。

航天員 王亞平:捆紮的手法直接影響最終作品的圖案,是一個關鍵步驟,不同的綁紮方法可以產生不同的扎染圖案,你們猜我一會兒會綁紮出一個什麼樣的圖案呢?

航天員 王亞平:接下來我們準備染料。這是扎染需要用到的板藍根染料粉,將它與水混合後就是我們要用的染料了。

染色完成後將束縛部分拆開,就形成了淡雅自然、層次豐富的扎染作品。

扎染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東晉時期就已經非常成熟了。南北朝時期扎染產品被廣泛用於婦女的衣着,唐宋時期扎染紡織品更是非常流行。2006年扎染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太空扎染讓同學們一飽眼福的同時也更加了解了祖國的傳統文化,一起見證了千年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美妙融合。

王亞平:同學們看,藍白相間的扎染作品就完成啦!是不是很漂亮呢?這是我的扎染作品,而同學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捆紮方式,來製作屬於你們獨一無二的扎染作品吧!期待看到你們的分享!我們下次再見!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5

今天下午,我懷着無比激動心情觀看了“天宮課堂”,通過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的授課,我瞭解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及空間科學設施。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太空試驗向我們展示宇宙魅力,爲我開啓了神奇的太空之旅,讓我見識了嶄新的宇宙世界,也懂得了要有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作爲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要好好學習,一往無前。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創造更多的航天奇蹟,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多的中國印記。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6

今天我上了一堂有趣的課,老師的授課地點在空間站,授課老師是航天員,讓我感受到宇航員在太空上的神奇。

宇航員老師們展示了失重情況下飽和液體結晶的現象,還有失重狀態下天地之間的拋物區別。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在失重狀態下油水分離的現象消失,在失重時,雖然油水不能溶解,但是由於沒有重力來促成分層,纔會出現水和油可完全混合不出現分層現象,太空裏真是太神奇了。

“天宮課堂”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國科技的發達,同時也激發了我探索太空奧祕的興趣,我從現在開始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也要去探索太空的奧祕。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7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在家裏觀看天宮課堂。我懷着期待和興奮的心情,早早地坐在了屏幕前等待觀看直播。

課堂上,航天員老師們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知道在生活中油會浮在水的上面。可是,在空間站裏,水油分層的現象竟然消失了。王亞平老師講,通過高速旋轉產生離心力,才能實現水油分層。真是太神奇了!

今天的天宮課堂讓我大開眼界!儘管這其中的原理我還不太懂,但是覺得特別有趣。我一定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也去探索太空奧祕。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8

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觀看了天宮課堂的太空授課,整個過程讓我非常震撼。隨着我國科技日益發達,許多曾經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經變成現實。今天宇航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太空科學知識,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

此次授課引起了我們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更深深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通過此次觀看,也激發了我們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情感,未來我必將努力學習,做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19

2022年3月23日15:40,“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爲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爲我們開啓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爲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2022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後感20

神舟十三號此次的“亮點”頗多:相比神舟十二號在太空駐留3個月,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員將在太空過春節,地球上的我們將歷第一次收到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是中國女航天員第一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爲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此次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將進行2~3次出艙活動等等。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從2003年楊利偉作爲中國首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到如今我國已經有12人去過太空,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闊步前進。空間站建造的宏大項目將分步驟有序完成,我們堅信它將在未來圓滿順利進行;關乎人類和平與進步的航天夢,會在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爲一個個現實,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對中國人來說,在這份激動的背後,更多的是一份從容。幾十年的航天事業,其背後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我們親歷了自己國家的奮鬥歷程,我們也在日常生活的變化中感受到這個國家日新月異的進步。

今後,我們還會見證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等的發射。每一次見證,都更加堅定了人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實力是不爭的事實,它是人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變化,而非只是一種幻想。所以,這不只是一箇中國航天人代代接力、傳承夢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國家更有實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們總是忍不住回顧過去,而越是回望歷史,越能理解當下。越回顧,就越珍視。我們會不斷回顧中國科技事業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尋找民族前行的動力。那些時刻,因爲銘記成爲永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